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仅黏菌素敏感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基因水平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仅黏菌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OS-PA)的流行情况。方法①收集本院灼伤科2001年3月至2003年12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52株,其中COS-PA 32株。②收集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57株,其中COS-PA 22株;收集SICU水池下水口非仅黏菌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non-COS-PA)1株。③采用多种引物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流行情况。结果①灼伤科2001~2003这3年的COS-PA,经RAPD(引物ER IC2、325、272)分型均为同一型别(Burn-A型)。②SICU 2003年收集的COS-PA,经RAPD(引物325)分型为同一型别(SICU-A型);在SICU收集的non-COS-PA也多数呈同一型别(SICU-B型),自SICU水池下水口收集到的1株non-COS-PA也属于此型。③灼伤科及SICU经RAPD(引物325)联合分析证实,两个科室的COS-PA为不同型别,无同源性。结论灼伤科和SICU都存在科室内COS-PA流行,SICU还存在non-COS-PA流行。应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在潮湿环境及患者中流行情况的严密监测。多种引物RAPD分析是判断铜绿假单胞菌流行情况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PA),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的情况,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直接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2009年分离的18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统计分析其临床分布;通过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进行抗菌谱分型;再采用PAPD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标本主要来自ICU、烧伤科、呼吸内科等.从痰液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占58.9%,其次伤口分泌物标本占18.9%、中段尿16.7%,其它类型标本占5.5%.抗菌谱分型分为5型.180株铜绿假单胞菌用RAPD分型共得178株,分型率98.9%(178/180),分为9种类型:Ⅰ~Ⅸ.结论 RAPD分型技术对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分型率较高;同一抗菌谱型的基因型可能不同,同一基因型的抗菌谱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K-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blaIMP和aac(6’)-1b;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本研究从院内感染患者中分离出1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这些菌株对哌拉西林(PIPC)、头孢他定(CAZ)、头孢匹罗(CPR)、头孢吡肟(CFPM)、盐酸头孢唑兰(CZOP)、舒巴坦/头孢哌酮(S/C)、亚胺培南(IMP)、美罗培南(MEPM)、叠氮脱氧胸苷(AZT)、阿米卡星(AMK)、妥布霉素(TOB)、庆大霉素(GM)、硫酸异帕米星(ISP)、左旋氧氟沙星(LVFX)产生耐药或中介。其中1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1号到9号菌株,都检测到了blaIMP和aac(6’)-1b基因,10号菌株没有检测到blaIMP和aac(6’)-1b基因。检测到blaIMP基因表明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检测到aac(6’)-1b基因表明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RAPD PCR实验结果显示10株铜绿假单胞菌共分5个基因型,其中1、2、3号菌株基因型谱一致,可判定它们具有高度同源性,将其归为基因型谱A类。5、6、7号菌株的基因型谱也一致,可判定这几株菌株间具有高度同源性,将其归为基因型谱B类。4号和8号菌株的基因型谱一致,判定这两株细菌具有高度同源性,将其归为基因型谱C类。9号菌株和10号菌株有别于其他菌株的型谱,分别将其归为D和E类。结论 1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有9株携带blaIMP和aac(6’)-1b基因,1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经RAPD PCR分析,得出5个基因型,其中发现有几株菌具有高度同源性。通过耐药基因PCR检测和RAPD PCR分析可得出比单纯药敏试验更为精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分型的关系。方法 K-B法检测1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8株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三种基因型,基因型1的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双重耐药,基因型2的菌株均对环丙沙星耐药。结论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可以获得菌株的耐药表型信息,指导临床用药,还可以追溯耐药菌株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方法收集2005年1月~6月从各科ICU内分离出的21株铜绿假单胞菌,提取DNA后进行RAPD分型,同时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全部菌株均能产生指纹图谱,分型率100%。21株铜绿假单胞菌共分为14型,其中9株6型分布于脑外科,3株同型分布于神经内科,4株4型分布于呼吸科,5株3型分布于普外科。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表明21株铜绿假单胞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阿米卡星等耐药,仅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敏感。结论ICU内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局部流行,RAPD分型技术分型率高、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多重耐药指标。方法应用美国BD公司的Phoenix100药敏条(MIC法)检测5组121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四大类七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诊断效率评价其作为多重耐药指标的价值。结果本组121株菌,对七种抗菌药物(哌拉西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的多重耐药指标的有效率分别为93.39%,90.91%,89.26%,87.60%,86.78%,55.37%,59.50%。结论哌拉西林、庆大霉素作为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指标的有效率均很高,哌拉西林最高,最适于作为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指标。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政 《中外医疗》2008,27(26):132-132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lnosa,PA)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健康人体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部位,在医院感染病原菌中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铜绿假单胞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倩  陈维贤  黄长武 《重庆医学》2004,33(10):1530-1531
目的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监测铜绿假单胞菌(PA)医院感染.方法以优化的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对临床分离的49株PA进行RAPD基因分型,通过指纹图比较与分析,确证医院感染类别与爆发.结果 49株PA共得RAPD 29型,分型率100%;以周为时限, PA医院感染爆发流行共3起;9例个体连续感染的PA有7例为内源性医院感染,2例为外源性医院感染.结论 RAPD可对PA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目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540株临床分离的PA(痰中222株、纤支镜检查得到102株、脓性分泌物中84株、尿中60株、血中72株)进行耐药性测定。结果PA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已达到64.8%~74.1%;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23.7%~52.4%。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目前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且耐药现象较严重,应尽量根据细菌药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相关耐药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方法采用MicroScan4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型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结果 32株铜绿假单胞菌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分别为75.9%和93.1%外,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30株(93.7%),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和ant(2)-Ⅰ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3%、90.6%、12.5%、90.6%、90.6%和0,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28株(87.5%),TEM、DHA、OXA和IMP基因阳性率分别为62.5%、43.7、21.8%和3.1%,未检出VIM、SHV和CTX-M-9,检出OprD2基因缺失23株(71.8%)。结论广州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  相似文献   

11.
吴兆勇  周君纯  赖雄  陈观寿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294-2294,2330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006—2008年分离出的1204株PA进行药敏实验。按CLSI标准判断。采用WHO细菌耐药性监测软件(WHONET5.4)进行数据导出,用SPSS11.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年检出的PA对14种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AMK(阿米卡星)为10.2%、TOB(妥布霉素)为11.8%、GEN(庆大霉素)为24.6%、TZ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39.2%、FEP(头孢吡肟)为41.6%、CAZ(头孢他啶)为42.3%、LVX(左旋氧氟沙星)为49.2%、IPM(亚胺培南)为49.3%、ATM(氨曲南)为60.3%、CRO(头孢曲松)为69.4%、cTX(头孢噻肟)为77%、TCY(四环素)为95.1%、CXM(头孢呋辛钠)为99.2%、AMP(氨苄西林)为99.8%。其中AMK耐药率呈先降后上升趋势,而TZP、FEP、CAZ、IPM、LVX、AIM、GEN、CTX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对TOB、AMP、TCY、CXM、CRO耐药率相对稳定。GEN、TOB、AMK三者的平均耐药率均小于25%,可作为治疗该菌感染的首选药;TZP、FEP、CAZ、LVX、IPM、ATM的平均耐药率均小于61%,可选择用药;CRO、CTX、SXT、TCY、CXM、FOX、AMP平均耐药率均大于69.4%,应限制性使用。结论2006年~2008年PA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主要呈稳定或下降趋势,这与我院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应坚持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对1997年1月至1998年1月从临床标本分离培养的166株铜绿假单胞菌,应用K-B法测定该分离菌株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选择出其中113株作对7种首选抗生素的多重耐药分析。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一代头孢菌素、二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对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比较敏感,该菌多重耐药有上升趋势。结果提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避免或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倍能等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测定23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并对其中52株菌测定了对9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超过50%,对倍能和泰能的耐药率分别为7.7%和13.5%。结论:倍能和泰能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最强,应作为治疗重症铜绿假单胞菌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4.
三黄地榆散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黄地榆散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制备中药含药血清用于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然后建立烫伤大鼠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模型,分别给予西药硫酸庆大霉素和中药三黄地榆散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在给药后的第3、7、10天检测血液中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 体外抑菌实验显示,三黄地榆散含药血清与庆大霉素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MIC、MBC均为512μg/mL.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下调大鼠血清WBC、IL-1β、TNF-α的水平(P<0.05).结论 三黄地榆散能抑制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烫伤大鼠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IL-1β、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地对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67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76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比较广泛,呼吸内科(26%)、老干部病房(17.6%)、ICU (10.7%)的患者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8.1%.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约8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保持在10%以下;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我们应继续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菌株的扩散.  相似文献   

16.
张秀岭  黄文红 《海南医学》2012,23(10):103-104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地对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67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76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比较广泛,呼吸内科(26%)、老干部病房(17.6%)、ICU(10.7%)的患者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8.1%。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约8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保持在10%以下;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我们应继续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菌株的扩散。  相似文献   

17.
250株质粒介导的耐药淋球菌株的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7年来广州地区质粒介导耐药淋球菌株的流行趋势。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s),筛选出质粒介导四环素耐药淋球菌(TRNG),以及用纸片碘量法测定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的淋球菌(PPNG)。结果846株淋球菌检出PPNG131株(15.5%)、TRNG184株(21.8%),7年来,PPNG、TRNG流行率经μ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PNG和TRNG流行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持续监测质粒介导耐药淋球菌株的流行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绿脓杆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机会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造成实验动物污染和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分子分型方法是病原菌流行病学分析的重要手段,对于确定感染来源和途径,检测交叉污染和流行菌株方面非常有效。本文主要对绿脓杆菌分子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36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各病区及标本中的分布,用琼脂扩散法(K-B法)检测14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我院2006年分离的36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液的阳性率最高,为77.3%(280/362),其次为创面分泌物、脓液,阳性率分别为13.3%(48/362)和3.6%(13/362),病室中神经内科检出率最高,为27.9%(101/362)。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由5.5%到77.2%不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不仅耐药率高,而且呈多重耐药,应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定期开展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