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光眼是一复杂顽固而又严重影响视力的不可逆致盲性常见眼病。据最新流行病资料表明,青光眼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第二位致盲眼病,在我国为第三位致盲眼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与Qurgley的资料提示,至2000年全球约有6680万患者罹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00万患者展患继发性青光眼,其中约有670万患者因青光眼致盲。一般情况下,青光眼患者应在眼压控制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但临床上有很多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应用多种青光眼药物不能控制眼压,如不及时治疗,往往贻误治疗时机,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在高眼压的状态下实施手术治疗。[1]为探讨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跟的临床效果,对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间我科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下实施小梁切除手术,观察术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持续性高眼压状态可导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如用足量的降眼压药物治疗72h仍不能有效控制眼压,即应进行手术治疗,以挽救和保护视功能。在高眼压持续状态下行青光眼手术治疗,并发症多,易引起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视网膜出血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跟等严重并发症,且手术成功率低。我院2003年7月-2007年7月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8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el-closure glaucoma,APACG)是指由于房角关闭引起眼压急性升高的一类青光眼。因其发作时常出现眼前部充血过去又称之为"充血性青光眼"。瞳孔阻滞是这类青光眼发生的主要机制,也就是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绝大  相似文献   

4.
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临床手术治疗原则是将术前眼压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正常眼压状态下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轻,手术成功率高[1].但临床上部分患者通过全身和局部的降眼压药物应用仍不能降低眼压,对此情况如不采用手术治疗,将使视神经不可逆损伤,甚至丧失视力[2],因此高眼压状态下抗青光眼手术成为眼科界难点.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 随机将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2天,滤过泡形成良好:即滤过泡呈弥漫状,至少占眼球壁一个象限且稍微膨隆,呈半透明状态及相对无血管.眼压控制在7~21mmHg(schiotz眼压计)病例随机分为2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4例(78眼)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视力无光感2眼,有光感1眼,<0.1 12眼,0.1~0.3 36眼,>0.3~0.5 18眼,>0.5 9眼;术后随访6~12个月,不用任何降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0~20 mmHg(1 mmHg=0.133 kPa)者68例(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应用美开朗或毛果云香碱等局部降眼压药物使眼压控制在10~20 mmHg者9例,1眼行2次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得到控制,手术成功率为99%;术后第1天,患者均形成前房,其中正常72眼占总数的92%,浅Ⅰ级4眼,浅Ⅱa级2眼,给予脱水药物、加压包扎、散瞳剂等治疗后均于7 d内恢复正常;75眼形成功能型滤过泡占76%,3眼为无功能的滤过泡占4%;其中发生低眼压1例,脉络膜脱离1例,角膜后弹力层水肿1例,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16例;术中发生2例前房少量出血。患者均未出现恶性青光眼、眼内出血、玻璃体脱出以及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持续性极高眼压下,如药物不能控制,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复合性小粱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高眼压下施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5例(45只眼),经药物或YAG激光治疗眼压仍高于36mmHg(1mmHg=0.133kPa),予前房穿刺术等处理后,施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对患者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瞳孔、脉络膜、视网膜等情况进行观察,随访2-18个月.结果 1.视力:术后10d内视力提高者16只眼(35.6%),术后11~20d视力提高者20只眼(44.4%),至随访结束视力无变化者9只眼(20.0%).2.眼压:术后7~12d内高眼压者(24~50mmHg)15只眼(33.3%),对症处理降至正常.3.滤过泡:大多在7~18d形成;远期随访有1例发生滤泡瘢痕.4.并发症:浅前房8只眼(17.8%),包括恶性青光眼2只眼(4.44%),经治好转;前房出血6只眼(13.3%),经治出血吸收;瞳孔后轻度粘连16只眼(35.6%);无伤口渗漏、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及脉络膜视网膜脱离.5.手术总成功率89.9%.结论 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反应一般都较重,术后恢复及滤过泡形成的时间相对较长,易发生前房出血、浅前房及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借助前房穿刺术等,并注意术中轻巧操作及术后恰当处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30眼)。两组均予患眼局部0.25%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及口服醋甲唑胺片。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耳尖穴、太阳穴放血疗法治疗。结果:提高视力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眼压控制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降眼压的同时联合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较好疗效,可有效及时控制高眼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抽吸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抽吸术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4例14眼入院时、术前、术后眼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眼压(58.2±13.1)mmHg(1 mmHg=0.133 kPa),术前眼压(48.6±6.8)mmHg,出院时眼压(11.5±3.9)mmHg;14例中仅1例发生恶性青光眼,经综合性的非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抽吸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高眼压下状态下,药物降眼压无效的青光眼患者14例(14眼)行青光眼手术,术后观察前房、眼压、视力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14眼,术后一周所有患者眼压均在6~10mmHg之间,术后一个月眼压控制<21mmHg者12眼,局部用药可控制者2眼,无一例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未见脉络膜脱离。结论:青光眼患者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术前药物常规降眼压,为避免高眼压对视神经造成的损害,应尽快行青光眼手术,不仅可以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而且还能取得和正常眼压下青光眼手术相同的疗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78 例(85 眼)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施行了小梁切除术,并与同期眼压控制正常后手术的93 例青光眼进行比较.结果 经成组设计资料两样本均数比较的μ检验,两种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部分眼压控制不佳的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1日-2018年9月30日我科收治的80例(80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A组:40人(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40人(40眼),行小梁切除术,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视力增加,眼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相比较治疗后视力以及眼压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小于对照组15.00%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与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两者疗效相当,但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安全性更高,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王宗全 《环球中医药》2013,(Z2):123-124
目的探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近期疗效和预后。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组32例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比分析两组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房角粘连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脉络膜脱落、7例浅前房,并发症发生率为28.13%,治疗组3例角膜水肿和前房炎症、1例眼压>30mm Hg,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133,P=0.1203)。结论临床上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和房角粘连,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手术方案,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共60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配合中药治疗,观察视力、视野、眼压、滤过泡,并进行平均6个月的随访。结果:术后患者对数视力由治疗前的(4.13±0.76)增进到(4.27±0.66)(P<0.01);视野改善MS由治疗前(7.14±2.49)提高到(10.04±2.49)(P<0.001);眼压由治疗前(33.5±2.28)降低至(15.88±2.41)(P<0.01);功能性滤过泡占90%,而传统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只有(54.9%±18.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使用大量降眼压药物2~3 d后眼压仍持续在5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的134例(149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在切除小梁组织前行前房穿刺术,慢慢放出房水,眼压下降至正常后再完成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及术后都没有发生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0.1 135眼;术后6个月随访,视力≥0.2117眼。术后1周眼压≤21 mmHg 126眼;术后6个月随访,眼压≤21 mmHg 107眼。术后5眼出现脉络膜脱离,13眼前房形成迟缓,经治疗后逐渐恢复。结论对于药物控制不理想的高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前行前房穿刺,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3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结果36例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上腔驱逐性出血、恶性青光眼、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随诊6~12个月,31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手术成功率为86.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A型性格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由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紧张刺激所引起的不良情绪常常是引起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及某些眼病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的主要因素,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性格行为特征如何?为此,我们运用临床心理学方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A型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效果。方法:6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急性期护理、心理护理、饮食生活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显效52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59%。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降低青光眼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来我院眼科就诊的68例(6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34眼),实验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前房情况、滤过泡情况及眼压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均(p〈O.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