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明流行性出血热(EHF)宿主动物在自然疫源地内的分布和扩散规律,找出控制和拔除疫源地的有效措施,我们于1987年1月至1990年12月,在东海县逐月对本病在小兽间的传播和流行情况进行了监测研究。监测内容和方法一、监测内容:以EHF高发区桃林、洪庄(1986年发病率分别为168.7/10万和75.53/10万)两乡为常年监测点,对鼠密度、鼠种构成及带病毒率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监测研究报告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及时掌握灾区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动态,有针对性的制订对策,更好的指导防制实践。方法 按照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救灾办公室统一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采取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于1998~1999年在8省(自治区)40个灾区监测点,开展了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研究。结果:查明35个监测点地区人群1997年发病率为16.75/10万,受灾的1998年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掌握赤壁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降低发病率.方法1999年开展了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对鼠种和人群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HV)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流行性出血热,以长江流域的镇和丘陵地区发病外,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啮齿动物室内以黄胸鼠、小家鼠为优势种,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除褐家鼠未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外,其余鼠种均检出,阳性率为6.12%.4种鼠均检出抗体,阳性率为8.16%,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达9.86%.结论应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加大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并应广泛开展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4.
1999年衢州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 ,在鼠传疾病地理区划上属浙西丘陵区[1 ] ,196 5年即有病例报告 ,为浙江省的主要疫区之一。为查明我市目前的发病特征及疫源地情况 ,1999年我们开展了疫情监测、疫源地调查 ,及高发区人群隐性感染率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疫情资料 由全市疫情报告系统提供。2 人口资料 由市统计局提供。3 检测方法 出血热抗原 :取鼠肺 ,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出血热抗体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 ,均在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出血热实验室进行。结  果1 人间疫情监测1 1 报告疫情与地区分布  1999年全市共报告EHF3…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鼠类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鼠类的密度构成与种群分布;方法:夹日法,村内、村外同时布夹,每次布夹不应少于2昼夜;结果:村内密度为20.16%,村外密度为10.21%,村内鼠种较村外丰富,黑线姬鼠为优秀种,褐冢鼠、小家鼠、大仓鼠为常见种;结论:防制流行性出血热发生的最佳灭鼠时机应在每年的3月和10月进行。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1995~1999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济南市自1982年首次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以来,疫情范围不断扩大,发病率居高不下。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本市EHF的主要传染源是褐家鼠。为控制疫情、监视城乡EHF宿住动物的密度和带毒情况的动态变化,我们于1995~1999年进行了系统的监测,现将监测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衢州市1990~1999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监测结果分析 ,掌握本市流行性出血热 (EHF)流行规律 ,有针对地采取防制对策。方法 :对 90~ 99年 EHF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并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 ,开展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带毒监测。结果 :本市 90~ 99年 EFH年均发病率为 2 7.2 4 / 10万 ,病死率为 0 .4 4 % ,病人分布以 2 0~ 5 0岁青壮年为主 ,占 6 8.95 % ,农民占 82 .7% ,男女之比为 2 .17∶ 1,季节高峰为 5月和 11月双峰型。各县 (市、区 )均有发病 ,以开化县发病率最高。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 5 .73% ,病人诊断符合率为 6 2 .0 2 %。野鼠型占 84 .0 4 %、家鼠型占 5 .5 6 %。鼠类带毒调查室内为 3.6 1% ,室外为 5 .6 2 % ,室内以褐家鼠最高为 4 .2 4 % ,室外以黑线姬鼠最高为 5 .98%。结论 :本市 EHF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但流行特征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监测结果显示本市为以野鼠型为主的混合型 EHF疫区 ,应首选双价疫苗进行接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监测结果分析,掌握本市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规律,有针对地采取防制对策.方法:对90~99年EHF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开展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带毒监测.结果:本市90~99年EFH年均发病率为27.24/10万,病死率为0.44%,病人分布以20~50岁青壮年为主,占68.95%,农民占82.7%,男女之比为2.1 7:1,季节高峰为5月和11月双峰型.各县(市、区)均有发病,以开化县发病率最高.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5.73%,病人诊断符合率为62.02%.野鼠型占84.04%、家鼠型占5.56%.鼠类带毒调查室内为3.61%,室外为5.62%,室内以褐家鼠最高为4.24%,室外以黑线姬鼠最高为5.98%.结论:本市EHF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流行特征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监测结果显示本市为以野鼠型为主的混合型EHF疫区,应首选双价疫苗进行接种.  相似文献   

10.
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控制效果的研究山西省太原市南城区卫生防疫站(邮编:030012)邸素贞,徐双莲,隋贵华山西省太原市卫生防疫站陈富(指导)1983年,太原市南城区曾暴发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EHF)[1].十年来,由于采取以消灭家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肾综合征出血热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全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动物间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监测点开展宿主动物调查,测定鼠密度和带毒率,采集病人血清进行分型鉴定。结果:室外和室内平均鼠密度为10.0%。其中野外鼠密度为10.8%,居民区为9.0%。开化县鼠密度最高,达到14.5%。在捕获的室内鼠中,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75.87%,其次为小家鼠;在捕获的室外鼠中,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74.44%,其次为黄毛鼠。黑线姬鼠带毒率为5.21%,褐家鼠带毒率为4.18%。临床确诊病人的血清阳性率为67.8%,恢复期血清分型鉴定,姬鼠(Ⅰ)型病人占60.91%,家鼠(Ⅱ)型病人占32.51%,另有6.58%的病人未分型。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58%。结论:我省属于以姬鼠(Ⅰ)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鼠密度和带毒率仍然较高,需要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近10年来扶风县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判断疾病发展的态势,以制定切合实际的控制疫情措施。方法疫情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1999~2008年流行性出血热个案卡的信息和1999~2008年年度疫情汇编。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扶风县1999~2008年出血热疫情资料予以分析。结果 1999~2008年间全县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病例813例,2002年发病率最高,为39.02/10万,之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疫情呈散发状态,波及全县15个乡镇,以召公镇发病为最多(占20.05%);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发病人数的58.7%;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为3:1;在总发病人数中农民占84.6%,发病年龄集中分布在25~55岁,占总发病人数的67.16%。结论扶风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有季节高峰,并与环境、职业等因素有关,应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九华山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生流行情况进行监测预警。方法用夹夜法调查获得该地区宿主动物种类、种群密度相关数据;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动物血清标本中HV抗体和肺标本中HV抗原;根据带毒指数进行预警。结果该地区捕获9种小型兽类动物,其中在黑线姬鼠、社鼠、小家鼠、褐家鼠和麝鼩标本检测出肺抗原阳性或血抗体阳性。从2005年到2010年宿主动物带毒率和总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宿主带毒率最高12.00%,2010年宿主动物总感染率最高达12.50%。不同年份宿主带毒指数总体不超过0.05,但2008年室内褐家鼠带毒指数达到0.11。结论宿主动物带毒率上升,麝鼩作为本省新的宿主动物出现,增加了该地区人群感染出血热的风险。必要时开展居民区灭鼠活动,控制室内啮齿动物种群数量来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2007年~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2009年全省HFRS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设立固定监测点,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2007年~2009年全省报告HFRS病例739例,平均发病率为0.32/10万,且以青壮年农民发病居多。春季和秋冬季各有一发病高峰,苏北秋冬峰病例占其发病总数的70.97%,且病例数有增多的趋势,苏南春峰占其发病总数的56.36%。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混合带病毒鼠指数在0.0073~0.0207间波动,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2.84%。结论:江苏省2007年~2009年HFRS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苏北和苏南流行特征明显不同,苏北部分城市疫情有上升趋势,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2001年~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江苏省2001年~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人群抗体阳性率等监测资料,探讨HFRS流行因素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HFRS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在江苏省设立固定监测点,按统一方案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2001年~2006年HFRS发病率下降了37.7%。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发病的季节分布明显不同,苏北秋冬峰病例占全年病例的68.83%,苏南春峰占全年的52.55%。春季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密度分别为1.49%和1.00%),秋季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密度0.73%),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花背仓鼠及臭鼰鼱均监测到带毒。春季以褐家鼠及小家鼠带病毒鼠指数为高(分别为0.0125、0.0107),秋季以黑线姬鼠和臭鼰鼱带病毒鼠指数较高(分别为0.0124、0.0038)。6年内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9.44%。结论:江苏省6年内HFRS疫情持续下降,但苏北和苏南流行特征明显不同,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燕  王俊  李芙蓉  刘红 《上海预防医学》2004,16(11):524-525,527
[目的 ] 通过病原学研究为出血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 用病原学、血清学、RT -PCR、序列测定技术对我省出血热的宿主动物、传播途径、地理流行病学、疫区类型及新型新亚型进行分析。  [结果 ] 我省共分离出血热病毒 3 2株 ,涉及 9种宿主动物 ;气溶胶可传播实验动物型出血热 ;山林地区存在新型出血热病毒。  [结论 ] 我省是多宿主多传染源的出血热疫源地 ,以姬鼠型为主 ,流行季节以秋冬季为主 ,呈单峰型 ;山林地区存在新型出血热疫源地。  相似文献   

17.
浓缩血小板治疗重症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浓缩血小板输注治疗重症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方法选择EHF-IgM抗体阳性合并有明显出血体征及血小板<50×109/L的重型及危重型病例45例为治疗组,在对各期并发症的治疗基础上,一次足量快速输注同型血小板4~6单位;另回顾性抽取EHF-IgM抗体阳性合并有明显出血体征及血小板<50×109/L的重型及危重型病例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病死率及尿素氮(BUN)复常天数的比较。结果病死率:治疗组为零,对照组12%,差异有显著性(P<0.05);BUN复常天数由20.45±7.36天降至14.33±4.70天,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有明显出血体征及血小板<50×109/L的重型及危重型EHF病人给予一次足量快速输注浓缩血小板,可以降低病死率并缩短BUN复常天数。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国家级监测点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国家级监测点宿主动物的构成、分布及携带汉坦病毒状况,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省4个国家级监测点,分别于春季、秋季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病毒抗原。结果 2005-2009年监测点居民区鼠密度波动在0.63%~2.50%之间,野外鼠密度波动在0.37%~0.71%之间,居民区鼠密度高于野外(χ2=177.05,P〈0.01);鼠带病毒率居民区为1.76%,野外为0.84%;鼠种构成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77.39%),其次为大仓鼠(12.42%)和小家鼠(8.70%);12份阳性鼠肺中,褐家鼠占83.33%(10/12),小家鼠和大仓鼠各占8.33%(1/12)。结论褐家鼠是河北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在HFRS的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均较低,预示河北省HFRS不会出现大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1996~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江苏省 1 996~ 2 0 0 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一般人群等监测资料 ,探讨HFRS流行因素。方法 收集HFRS疫情资料 ,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 ;在江苏省设立固定监测点 ,按统一方案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一般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1 996~ 2 0 0 0年HFRS疫情稳步下降 ,2 0 0 0年发病率较 1 996年降低了 42 .1 7% ,秋冬峰与春峰构成之比减小。春季优势鼠种为褐家鼠 (密度 3 .0 7% ) ,秋季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 (密度 4 .64 % ) ;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带病毒率均较高。春季以褐家鼠及小家鼠带病毒鼠指数为高 (分别为 0 .0 2 5 5、0 .0 2 84) ,秋季以黑线姬鼠带病毒鼠指数较高 (0 .0 30 2 )。 5年内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 4 .73 %。结论 江苏省 5年内HFRS疫情大幅度下降 ,但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