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剧毒性海洋生物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杰军 《毒理学杂志》1990,4(3):183-185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资源极为丰富,估计有毒的海洋生物约有1000种以上,而充分了解其有毒成分、化学结构及毒理作用的不足100种。剧毒性非蛋白毒素大部分产生于各种藻类和无脊椎动物,如海藻毒素、沙海葵毒素、西加毒素、刺尾鱼毒素及河豚毒素等。海洋生物与陆生生物毒素比较,其化学结构与毒理作用具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光明  徐洁 《今日药学》2007,17(2):18-20
海洋生物毒素的化学结构类型十分特殊,且各类毒素的化学结构差异极大,其中聚醚类毒素是近年来研究进展中最突出一种海洋毒素.它是一种化学结构独特、毒性强烈并有广泛药理作用的一种天然毒素,其中包括多种毒性极高的毒素如岩沙海葵毒素、西加毒素、刺尾鱼毒素.它们分别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细胞膜发挥较高的选择作用.本文详细介绍聚醚类毒素药物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作用,以期该药物具有良好的药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海洋生物毒素的化学结构类型十分特殊,且各类毒素的化学结构差异极大,其中聚醚类毒素是近年来研究进展中最突出一种海洋毒素。它是一种化学结构独特、毒性强烈并有广泛药理作用的一种天然毒素,其中包括多种毒性极高的毒素如岩沙海葵毒素、西加毒素、刺尾鱼毒素。它们分别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细胞膜发挥较高的选择作用。本文详细介绍聚醚类毒素药物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作用,以期该药物具有良好的药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物毒素是海洋生物体内一类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其结构新颖、种类繁多、活性广泛,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药物和海洋药物研发的宝贵资源。研究表明,河鲀毒素、石房蛤毒素以及芋螺毒素具有良好的镇痛活性,有望开发为新一代的镇痛药物;海葵毒素能有效调节T淋巴细胞增殖,有望开发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靶向药物;大田软海绵酸能够抑制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诱发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种重要工具药物。本文对几种代表性海洋生物毒素的生源分布、结构特点、毒理作用和应用前景等进行概述,并介绍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为海洋生物毒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洋生物中蛋白质、肽类毒素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海洋生物中蛋白质、肽类毒素、主要是芋螺毒素和海葵毒素的近三年最新研究进展;以它们的结构、药理和构效关系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电压门控Na+通道是神经、肌肉和心脏产生和传递快速电信号的基础。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有许多毒素通过与电压门控Na+通道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药理作用和毒理效应。此文综合介绍了作用于电压门控Na+通道的代表性海洋生物毒素。  相似文献   

7.
ω-芋螺毒素是自海洋腹足纲软体动物芋螺中得到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肽类毒素。具有分子质量小、作用靶点广泛且特异性高的特点。它能特异性地阻断电压敏感型Ca2+通道,在神经生物学中作为分子探针,并在新药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蛋白质化学、药理学、电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ω-芋螺毒素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霍乱毒素具有调节免疫反应的功能。若与抗原同时使用,它能增强抗体反应;若应用于抗原之前,则能抑制抗体反应。本文报告了用两种灭活的、但仍具有抗原性的霍乱类毒素(戊二醛类毒素和  相似文献   

9.
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海洋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物质,生理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及生物功能材料等。本文简要介绍了具有新药研究开发前景的海洋活性物质研究的若干进展。重点讨论了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的研究;海洋生物毒素的研究和海洋生物皂甙,海胆糖脂,海洋微生物抗生素等的研究进展,为我国研究开发海洋药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17种α-蝎神经毒素按其三维结构特征可分为三大组,从马氏钳蝎(Buthus martensi Karsch)分离纯化的BmK 1和BmK 2均归属于第2组.结果显示三维结构分组与免疫学分组及毒理作用有很好的一致性,这表明三维结构的亲缘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免疫学的亲缘性和毒理学的相似性,此外,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该类毒素的进化,结果表明毒素的毒性与三维结构的进化有关,在历史进程上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水母蜇伤是最常见的海洋生物伤,其发生率随着近年来环境变化引起的水母爆发性增长在不断上升。水母毒素对心血管、血液、神经、肌肉等具有多种生物毒性,其作用机制不明确,水母蜇伤防治也以对症处理为主。注重水母蜇伤临床症状、救治措施与水母毒素纯化鉴定、作用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加速水母毒素研究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2.
水母蜇伤是最常见的海洋生物伤,其发生率随着近年来环境变化引起的水母爆发性增长在不断上升。水母毒素具有心血管、溶血、神经、肌肉等多种生物毒性,其作用机制不明确,水母蜇伤防治也以对症处理为主。注重水母蜇伤临床症状、救治措施与水母毒素纯化鉴定、作用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加速水母毒素研究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3.
用于破伤风毒素和类毒素试管内标准化分析的特异性抗破伤风抗血清难以大量获得,故破伤风菌苗的效力试验仍依赖动物试验。而今,单克隆特异性抗破伤风毒素的抗原决定簇抗体很可能在亲和纯化破伤风类毒素、毒素及破伤风菌苗体内效力试验方面取代多克隆抗血清,并为破伤风毒素抗原决定簇的结构分布提供了一种优越的分析工具。本文报告了10株稳定分泌抗破伤风毒素  相似文献   

14.
刺尾鱼毒素(maitotoxin,MTX)是由冈比甲藻属和福冈属的鞭毛藻产生,经食物链蓄积于刺尾鱼体内的一类结构独特的聚醚类海洋生物毒素。MTX是1种电压依赖型Ca2+通道激活剂,在作用于生物体细胞后,会引起一系列钙离子相关的生理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或死亡,因此MTX对Ca2+通道及相关机制研究具有重要作用。MTX作为药理学研究工具药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但对其毒理作用研究较少,激活相应Ca2+通道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MTX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检测法、细胞毒性实验检测法、色谱检测法等。其检测方法大多应用于毒性评价、产毒藻种筛选以及MTX的分离纯化等方面,但对于生物体MTX中毒,迄今仍缺少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因此,发展MTX快速检测技术对公共卫生事业意义重大。本文就MTX毒性机制和MTX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其研究现状和进展,为MTX毒性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和毒性的检测防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电压门控钠离子(Na+)通道(VGSCs)对兴奋细胞动作电位具有调节作用,许多生物毒素能与VGSCs相互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热带海洋肉食性软体动物芋螺中含有多种多肽类毒素(芋螺毒素或芋螺肽),其中一大类芋螺毒素能与Na+通道各种亚型特异结合,改变Na+通道的功能,对于研究Na+通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研发作用于Na+通道的相关药物或其先导化合物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发现的作用于Na+通道的芋螺毒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的安全性,作者建立了一种动物模型,用以检测百日咳类毒素毒性回复。分别用经戊二醛脱毒的百日咳类毒素(GTA P类毒素)和福尔马林脱毒的百日咳类毒素(FP类毒素)免疫16克重雌性裸鼠和患白化病的雌性OF1小鼠,计数其白细胞到28天,作淋巴细胞增多促进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每剂含GTAP类毒素12.5μg的吸附混合菌苗经不同程度稀释后,腹腔接种OF1小鼠,4周后用0.5μg毒素攻击,各免疫组小鼠均未发生淋巴细胞增多症,即使类毒素量少到1.56μg,其免疫小鼠的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17.
威氏类毒素免疫力低,在多联制剂中往往无效。因此,研究其制造工艺,获得高效价类毒素,对提高气性坏疽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作者用BP_6K No.28A型菌株制造毒素。精制时增加离子强度、等电沉淀者为一般浓缩α-毒素;用DEAE纤维素精制除去非特异性蛋白后,用离子树脂吸附者  相似文献   

18.
无论用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LT)或耐热毒素(ST)免疫动物,其抗毒素应答只限于同种毒素,因而对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株(ETEC)的防御作用局限于所产生的毒素类型。为此,作者制备了ST-LT B亚单位交联类毒素菌苗,以便能防御所有ETEC菌株,并产生两种抗毒素应答。  相似文献   

19.
1988年5月30日至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了非正式咨询会议,回顾了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百日咳菌苗及混合制剂生产及检定方法的进展,以便对研究课题和规程修改提出建议。重点是对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及混合制剂改进的安全和效力检定方法加以考虑和提出建议。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会议回顾了白喉和破伤风毒素的结构,特别是关于甲醛处理的同时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以及纯化方法(如亲和层析)。特别重视白喉类毒素毒性回复的可能性,注意到脱  相似文献   

20.
目的芋螺毒素是一类具有独特药理活性的海洋生物毒素,能高度特异性地作用于各类电压门控和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及受体,已成为药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一种有力工具和新药开发的重要来源。本文介绍了作用于各种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芋螺毒素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