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格尔德霉素与抗肿瘤药物的协同作用(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格尔德霉素 (Geldanamycin ,GDM)对人肝癌BEL 74 0 2细胞周期的影响及顺铂和丝裂霉素C等药物联用GDM后的体外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MTT法检测药物对肝癌BEL 74 0 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 ;小鼠移植性肝癌 2 2模型研究药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MTT法测得GDM对BEL 74 0 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 为 0 2 8μmol·L-1。GDM 0 1,1 0和 10 μmol·L-1处理BEL 74 0 2细胞 ,引起S期细胞比例下降和G2 M期的明显阻断。在较低浓度 ,GDM 0 1μmol·L-1和 0 2 μmol·L-1均增强一系列化疗药物包括顺铂、丝裂霉素C、阿霉素和阿糖胞苷对BEL 74 0 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小鼠移植肝癌 2 2模型中 ,GDM 0 38mg·kg-1增强顺铂和丝裂霉素C的抗肿瘤作用。协同作用十分显著 ,CDI <0 7。结论 这些结果提示GDM作为以抑制热休克蛋白 90 (Hsp90 )功能为靶点的生化调节剂可能应用于肿瘤联合化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槲皮素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研究槲皮素 (Quercetin)对血管生成和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血管增生模型观察槲皮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利用培养的HUVEC ,用MTT法观察槲皮素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流式细胞仪观察槲皮素对HUVEC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槲皮素 (0 1、0 0 5和 0 0 2 5mmol·L-1)能明显抑制VEGF诱导的CAM小血管生成 ;槲皮素 (0 1和 0 0 5mmol·L-1)能明显抑制bFGF诱导的CAM小血管生成 ;槲皮素 (2 4 0、12 0 μmol·L-1和 6 0 μmol·L-1)对内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 6 7 0 %、5 8 1%和39 7% ;槲皮素 (2 4 0、12 0 μmol·L-1)能显著导致HUVEC的S、G2 期阻滞。结论 槲皮素能抑制VEGF和bFGF诱导的血管生成 ,且对内皮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蝎毒多肽提取物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目的探讨东亚钳蝎蝎毒的多肽提取物PESV的抗血管生成活性和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①用不同浓度的PESV(4~20mg·L-1)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用BrdU参入的ELISA法观察HUVEC增殖活性和凋亡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比例,免疫组化法检测Bal和Bax表达。②观察PESV对鸡胚尿囊膜(CAM)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③皮下注射PESV(0.3mg·kg-1),观察对S180肉瘤和H22肝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肿瘤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结果①体外实验显示,PESV在8~20mg·L-1范围明显抑制HUVEC的增殖活性(与对照组比较,P<0.01),而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无影响;PESV作用后HUVEC凋亡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加,P<0.05,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②0.5mg/CAM和0.8mg/CAM的PESV能明显抑制CAM新生血管的形成。③体内实验显示PESV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肉瘤和H22肝癌的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水平,并降低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和bFGF的表达。结论PESV具有良好的体内和体外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并籍此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 4 磺酸酯 2 ,2 ,6,6 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 (STMP)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结果表明 ,STMP显著抑制丙二醛 (MDA)的生成 ,其抑制心 ,肝 ,肾MDA生成的IC50 分别为 4 .4 ,3.2及 3.7μmol·L- 1;对抗溶血反应 ,其IC50 为 318.3μmol·L- 1;但不影响O2 ÷ 的生成 .提示STMP通过清除·OH而对抗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5.
三氧化二砷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体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As2O3对BEL740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经不同浓度As2O3处理后的BEL7402细胞周期、凋亡相关蛋白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变化.结果As2O3可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生长,且剂量-效应关系显著(r=0.965 0,P<0.0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93 μmol·L-1;As2O3能显著下调PCNA蛋白表达(P<0.01),并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但对bcl-2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As2O3可有效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CNA表达及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6.
α-双炔失碳酯体内、外抑制血管生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部分拮抗剂α-双炔失碳酯(α-Ano)对体内、外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在C57BL/6小鼠中观察Lewis肺癌的生长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鸡胚绒毛膜尿囊膜(CAM)模型上观察药物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用台盼蓝排染法研究药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的作用;在体外观察了药物对HUVEC的由伤口引起的迁移和对胶原基质的粘附活性的影响;用荧光法间接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α-Ano显著地抑制Lewis肺癌的MVD,同时抑制小鼠皮下接种的肿瘤生长,MVD的降低程度与肿瘤生长的抑制程度相关.α-ANO在CAM模型上也显示出对血管生成的抑制活性,抑制率达53%,17α-雌二醇对α-Ano抑制CAM血管生成的活性无明显拮抗作用;α-Ano对HUVEC的增殖和迁移活性有抑制作用,但对HUVEC对Ⅰ型胶原的粘附能力无明显影响.同时,α-Ano能够抑制HUVEC释放NO的水平,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α-Ano具有血管生成抑制活性,此作用是通过减少NO的释放,随后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毛萼乙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以及对人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MTT法测试6个浓度的毛萼乙素在体外对原代培养的HUVEC增殖的影响;用人肝癌鸡胚尿囊膜血管复制模型,测定毛萼乙素在器官水平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毛萼乙素对HUVEC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7.27μg·mL-1;抑制效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在剂量为25、50、100μg·mL-1时对人肝癌鸡胚尿囊膜血管面积比的抑制率分别为14.15%、48.72%、60.63%,抑制作用中等;其中剂量在50μg·mL-1时与阳性对照反应停相当(P>0.05)。结论:毛萼乙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诱导的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8 氯腺苷对HL 6 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方法 采用MTT和SRB方法检测了 8 氯腺苷对不同种类人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HL 6 0细胞表面和核的变化 ;利用NBT还原和酸性磷酸酶分析诱导HL 6 0细胞分化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 8 氯腺苷对HL 6 0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8 氯腺苷对七种人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其IC50 值为KB ( 0 0 5 μmol·L- 1 ) 相似文献   

9.
藤茶总黄酮体外抗人肝癌细胞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刚  郑作文  唐云丽 《中国药房》2008,19(9):652-654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体外抗人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以MTT法、细胞生长曲线法、集落形成法观察藤茶提取物对人肝癌BEL7404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藤茶总黄酮能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BEL7404细胞的生长。MTT法测得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8·59μg·mL-1;细胞生长曲线法提示藤茶总黄酮对BEL7404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集落形成法提示当药物浓度在22·22μg·mL-1以上时IC50为100%,当药物浓度在14·81μg·mL-1时IC50为58·05%。结论:藤茶总黄酮对体外培养的BEL7404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λ-卡拉胶寡糖体外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采用鸡胚尿囊膜模型(CAM)观察λ-卡拉胶寡糖对CAM血管发育的抑制,发现该寡糖可明显抑制CAM微血管生成,在200μg·egg^-1时,抑制率达54.90%。随后采用MTT法测定λ-卡拉胶寡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发现该寡糖的细胞毒作用在不同的细胞间具有选择性.对HUVEC的抑制最强,高浓度时(1mg·mL^-1)能明显抑制其增殖.但低浓度(〈250μg·mL^-1)对细胞几乎无毒。对寡糖的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作用进行检测,并测定其对HUVEC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结果表明,λ-卡拉胶寡糖能有效减缓HUVEC的迁移、侵袭能力,并具有抑制HUVEC中MMP-2表达的作用。该研究说明λ-卡拉胶寡糖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细胞侵袭和迁移达到血管生成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蟾酥脂质体注射液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蟾酥脂质体注射液(CS)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内实验采用小鼠肝癌H22、肉瘤S180荷瘤小鼠模型,考察CS的抑瘤作用;采用小鼠接种肝癌H22后,用环磷酰胺造成免疫低下模型,考察CS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测CS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或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CS(0.2、0.4、0.8 mg.kg-1)对2种荷瘤小鼠肿瘤增长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P<0.01);同时对机体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CS 0.01~3.00 mg.L-1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或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CS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IC50为0.51 mg.L-1,95%可信限0.213 2~1.214 0 mg.L-1,CS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IC50为0.75 mg.L-1,95%可信限0.312 6~1.801 5 mg.L-1。结论蟾酥脂质体注射液体内、体外均有抗肿瘤活性,且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格尔德霉素与抗肿瘤药物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 ,GDM)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周期的影响及顺铂和丝裂霉素C等药物联用GDM后的体外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MTT法检测药物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小鼠移植性肝癌22模型研究药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MTT法测得GDM对BEL74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为0.28μmol·L-1。GDM 0.1,1.0和10μmol·L-1处理BEL-7402细胞,引起S期细胞比例下降和G2/M期的明显阻断。在较低浓度,GDM 0.1μmol·L-1和0.2 μmol·L-1均增强一系列化疗药物包括顺铂、丝裂霉素C、阿霉素和阿糖胞苷对BEL-740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小鼠移植肝癌22模型中,GDM 0.38mg·kg-1增强顺铂和丝裂霉素C的抗肿瘤作用。协同作用十分显著,CDI<0.7。结论 这些结果提示GDM作为以抑制热休克蛋白90 (Hsp90 )功能为靶点的生化调节剂可能应用于肿瘤联合化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革皮氏海参皂苷抑制血管新生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革皮氏海参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皂苷ho-lothurin A1(HA)和24-dehydroechinoside A(DA)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其抗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和AO/EB染色法检测不同剂量HA和D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小管形成实验观察HA和DA对HUVEC分化形成小管能力的影响;细胞黏附实验比较研究HA和DA对HUVEC与肝癌细胞HepG2的黏附能力的影响;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新生模型,观察HA和DA抑制CAM血管新生的情况。结果 HA和DA均具有抑制HUVEC增殖的活性(48 h的IC50值分别为4.80、3.82μmol.L-1),并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凋亡;在体外能抑制内皮细胞小管形成,可抑制HUVEC与HepG2细胞间(P<0.01)的黏附,能使CAM新生血管明显减少,其中DA抑制血管新生活性优于HA。结论海参皂苷HA和DA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其活性与其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14.
白藜芦醇诱导鼻咽癌细胞CNE-2Z凋亡的线粒体机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诱导鼻咽癌细胞CNE 2Z凋亡的线粒体机制。方法 用 10 0 μmol·L- 1白藜芦醇分别处理细胞 0 (对照 ) ,2 ,4 ,8,12 ,2 4h和分别用 0 ,2 5 ,5 0 ,10 0 ,2 0 0 μmol·L- 1白藜芦醇处理CNE 2Z细胞 8h ,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Bcl 2 ,Bax和胞浆中细胞色素C(CytC)的蛋白水平变化 ,罗丹明 12 3荧光染色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 ,比色法测定半胱天冬酶 9的活性改变。结果 ① 10 0 μmol·L- 1白藜芦醇处理细胞不同时间 ,Bcl 2蛋白表达和△ψm 减少、胞浆中的CytC和半胱天冬酶 9活性增高均呈时间依赖性 (P <0 .0 1) ,但Bax蛋白表达无改变。除Bax以外的其他指标均自白藜芦醇处理 2h即有变化。Bcl 2的蛋白表达受抑和△ψm 的丧失在 4~ 8h间最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1) ,在 2 4h时已无意义。胞浆中CytC水平和半胱天冬酶 9活性在 8h达高峰 (分别为 0h的 3.0 ,5 .4倍 ) ,2 4h时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②细胞经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 8h后 ,Bcl 2的蛋白表达受抑、△ψm 的丧失、CytC的释放和半胱天冬酶 9活性的升高均具有剂量依赖性 (P <0 .0 1) ,但Bax的蛋白表达未受影响。结论白藜芦醇可能经一个线粒体 /半胱天冬酶 9的特定途径诱导CNE 2Z细胞凋亡 ,但此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海绵来源化合物BA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结肠癌SW620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法研究海绵来源化合物BA与5-FU联合用药对抑制SW620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Hoechst/PI双染法鉴定BA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基质胶上成管实验考察海绵来源化合物BA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分光光度法分析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 BA与5-FU联合用药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独给药。2.5μmol.L-1的BA能够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为21.4%(P〈0.05)。5μmol.L-1的BA能够显著抑制血管生成(P〈0.05)。BA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海绵来源化合物BA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氮唑席夫碱衍生物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诱导分化和凋亡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3-吡啶-3-基-4-[(4-羟基-3-甲氧基-苯亚甲基)氨基]-5-甲硫基-1,2,4-三唑(LH-37)与BEL-7402细胞共同培养,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和LH-37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甲胎蛋白(α-FP)和白蛋白(Alb)mRNA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α-F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内激活型Caspase-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可见光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Annexin-Ⅴ和PI双染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细胞数。结果LH-37在10μmol·L-1~1mmol·L-1的浓度范围能抑制细胞增殖,且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0·05或P<0·01),10μmol·L-1和1·0μmol·L-1的LH-37使细胞Alb mRNA表达量增高,α-FP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明显下降,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量明显增加,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增加;药物浓度达100μmol·L-1作用48h后,BEL-7402细胞皱缩,呈现凋亡各期改变,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氮唑席夫碱衍生物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具有抗增殖、促分化和凋亡作用,作用可能与过氧化氢的氧化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华慧  李增 《安徽医药》2015,(8):1442-1445
目的:研究芸香宁碱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并研究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生长、迁移实验及体内动物模型-鸡胚绒毛尿囊膜法(CAM 法)研究化合物的体内外抗血管生成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芸香宁碱在非凋亡剂量时对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VEGF 蛋白分泌量的影响。结果芸香宁碱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优先抑制作用,对 HUVEC 的半数抑制剂量为(33.2±0.4)μmol·L -1,而对其他肿瘤细胞的 IC50值均大于这一数值;芸香宁碱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对细胞外基质黏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体内实验显示30μmol·L -1剂量浓度时显著抑制 CAM新生血管形成;芸香宁碱在15μmol·L -1和30μmol·L -1的浓度剂量时显著抑制人肝癌 HepG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 蛋白的分泌,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芸香宁碱在非凋亡浓度剂量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以及抑制肿瘤细胞表达 VEGF 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大鼠免疫细胞的体外作用。方法 :取大鼠抗凝血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以伴刀豆球蛋白A(ConA)和体内所能达到的不同浓度的金雀异黄素或大豆苷元共同孵育 6 8h后 ,四唑蓝还原法 (MTT)测定体外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 ;另取外周血单核细胞为效应细胞 ,YAC 1细胞为靶细胞 ,以乳酸脱氢酶法测定天然杀伤细胞 (NK )活性。结果 :在 0 .0 1~ 1μmol·L- 1浓度范围内 ,大豆苷元可剂量依赖性的增强体外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 (P <0 .0 1) ,1μmol·L- 1的大豆苷元可明显增强NK细胞活性 (P<0 .0 1)。而同样浓度范围内的金雀异黄素对淋巴细胞增殖及NK细胞活性均无明显作用。结论 :大豆苷元体外能剂量依赖性的刺激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 ,增强NK细胞活性 ,这种增强的免疫功能可能是大豆制品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ntitumor and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of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 peptide (GLPP). METHODS: Antitumor effect of GLPP was observed in tumor-bearing mice in vivo. At the same time,the effects of GLPP on proliferation of tumor cells and human umbilical cor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HUVEC) were detected by MTr assay in vitro. Subsequently, spleen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of nude mice was stimulated by LPS or ConA. To investigate the anti-angiogenic effect of GLPP, GLPP 80 μg per disc and GLPP-treated serum 10μL per disc were added to the 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CAM) respectively in vivo. RESULTS: GLPP 50, 100, and 200 mg/kg inhibited growth of Sarcoma 180 in BALB/c mice markedly by 35.2 %, 45.2 %, and 61.9 %,respectively. GLPP which was directly added to the cultured medium did not inhibit PG cell proliferation in vitro;but GLPP-treated serum 50, 100, 200 mg/kg potently inhibited PG cell proliferation by 22.5 %, 26.8 %, and 30.3 %,respectively; and reduced the xenograft (human lung carcinoma cell PG) in BALB/c nude mice greatly in vivo by 55.5 %, 46.0 %, and 46.8 %, respectively.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of nude mice could be stimulated by LPS 5 mg/L but not by ConA 2.5 mg/L, indicating that GLPP could not promote the T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nd neutral red phagocytosis of peritoneal macrophages of nude mice. The CAM assay showed that GLPP and GLPP-treated serum had anti-angiogenic effect. GLPP (1, 10, and 100 mg/L) inhibited HUVEC proliferation in vitro with the inhibitory rate of 9.4 %, 15.6 %, and 40.4 %,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GLPP has antitumor and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The anti-angiogenesis of GLPP may be a new mechanism underlying its anti-tumor effec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灵菌红素(Metacycloprodigiosin,MP)对肿瘤转移相关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法检测MP对HUVEC和4TO7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法检测其对HUVEC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Matrigel模仿基底膜检测MP对HUVEC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黏附实验检测MP对4TO7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划痕法及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MP对4TO7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MP在小于10μmol·L-1的浓度下对HUVEC及4TO7细胞增殖能力无影响,在0.01、0.1、1μmol·L-1浓度下能抑制HUVEC细胞的迁移及管腔形成,并且能明显抑制4TO7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结论MP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以及影响肿瘤细胞黏附、迁移及侵袭,进而抑制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