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保存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以下简称血管网皮)移植术是日本塚田贞夫于1977年首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植皮术。此种皮片包括皮肤全层以及真皮下的血管网。在实际修剪皮片时,为了避免血管网受损,还保留一层很薄的脂肪组织。由于血管网皮比全厚皮片稍厚,一旦成活后色泽较好,富有弹性,质地柔软。但因皮片软、厚其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bFGF浸泡移植大鼠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对皮片成活率的影响,为临床提高全厚皮片移植的成功率提供实验依据和临床依据。方法:SD大鼠1 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于每只大白鼠背部前后相对固定的位置剪取2片直径约3cm带真皮下血管网的皮片(包括背部肉膜层,在背部肌膜的浅面进行) ,第1组前侧皮片即为实验组,将所取皮片应用贝复济( 36 0 0 0AU/1 5mLbFGF)浸泡1 0min后,回植原位,周边间断缝合,并打包固定。第1组后侧所取皮片为对照组,所取皮片应用生理盐水浸泡1 0min后,回植原位,周边间断缝合,并打包固定。第2组大鼠以后面所取皮片为实验组,而以前面所取皮片为对照组,其余处理同前。术后5d ,将大白鼠处死,肉眼观察皮片成活情况,取材组织学检查毛细血管数目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皮片成活率依次为95%和72 %。经配对t检验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t =3 .4 53,P <0 .0 1 )。镜下毛细血管数量有明显差异(t =2 . 51 ,P <0 . 0 5)。肉芽组织生长厚度有显著差异(t=3 .30 7,P <0 . 0 1 )。结论:局部应用bFGF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对提高皮肤移植的成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脂肪干细胞(ADSCs)对大鼠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成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增殖AD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应用EdU标记ADSCs。于大鼠背部设计术区,实验组(n=10)局部注射EdU标记ADSCs PBS悬液,对照组(n=10)注射PBS。术后7d处死大鼠,比较两组移植皮片的成活率;取移植皮片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微血管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中CD3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EdU标记检测ADSCs在移植皮片内的分布及分化。结果实验组大鼠移植皮片成活率、组织单位面积内微血管数目、VE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870~14.729,P<0.05)。实验组EdU标记ADSCs阳性细胞分化为部分小血管内皮细胞,对照组检测不到EdU阳性ADSCs细胞分布。结论局部移植的ADSCs可以在组织内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并促进VEGF等生长因子的分泌,从而促进大鼠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成活。  相似文献   

4.
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自体移植超微结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自体移植超微结构动态变化。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自体移植术后1 d,其真皮和表皮超微结构改变均甚轻微;术后2 d,被移植的皮片固缩、电子密度增高,结构不清;自术后第3 d 移植皮片的组织和细胞超微结构逐日趋向恢复;至术后7 d 已复原。近全厚皮片自体移植术后1 d 即明显固缩,至术后7 d 其超微结构仍未恢复,对产生上述结果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自体称植超微结构动态变化。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自体移植术后1d,其真皮和表皮超微结构改变均甚轻微;术后2d,被移植的皮片固缩,电子密度增高,结构不清,自术后第3d移植皮片的组织和细胞超微结构逐日趋向恢复,至术后7d已复原,近全厚皮片自体移植术后1d即明显固缩,至术后7d其超微结构仍未恢复,对产生上述结果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应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肤游离移植术治疗21例四肢瘢痕挛缩畸形获得满意效果。介绍了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手术方法、解剖特点和临床应用的适应证,供皮区的选择原则和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制作要求,并讨论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治疗手和关节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对38例56处创面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术后进行6个月一6年随仿。结果:91.07%皮片100%成活,其余皮片出现不同程度的灶性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除少数皮片出现局部花斑外皮片色泽、弹性、感觉、柔软度与正常皮肤相同,所有关节功能没有因皮肤原因受限。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是修复手及关节部位皮肤组织缺损的较简便有效的方法,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保留中厚皮与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143例中、重度的汉族腋臭患者,随机分为保留中厚皮片大汗腺切除术组和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切除术组,保留中厚皮片大汗腺切除术组修剪除附着于真皮下密集的粟粒状汗腺、皮脂腺和毛囊并直至切除部分真皮层,使之成为"中厚皮片";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切除术组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及全层真皮。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143例腋臭患者都顺利完成了手术及术后3月后的随访评价。保留中厚皮片大汗腺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9%,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切除术组为8.0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保留中厚皮片大汗腺切除术组痊愈率为70.59%,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切除术组为49.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3);但保留中厚皮片大汗腺切除术组显效率为86.76%,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切除术组为82.6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4)。[结论]在汉族腋臭患者治疗过程中,对腋臭程度较轻者或对术后并发症顾虑较大的患者可以采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切除术,同样可取得较好的腋臭根治效果,并且保持了术后腋下皮肤较好的柔韧性。对于重度腋臭或根治性要求较高者,可考虑行保留中厚皮片大汗腺切除术,从而达到最大程度根治腋臭的效果,并没有明显增加血肿、切口感染和皮肤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暴露真皮下血管网的带蒂皮瓣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作者在应用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的基础上,开展了暴露真皮下血管网的带蒂皮瓣移植,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皮瓣的薄型皮瓣。这种皮瓣的特点是将普通皮瓣的皮下脂肪大部分去除,部分或全部暴露真皮下血管网层,使之与受区早期建立血管交通网,与蒂部共同组成两个供血渠道,因而成活率高。15例全部成活,愈合后色质兼优,不臃肿。此皮瓣用于修复面部及四肢的皮肤缺损尤为合适,但远位转移时须行二期断蒂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复合移植后创面愈合情况。方法 SD大鼠 34只 ,取 4只用于制作脱细胞真皮。另外 30只分别在背部制作两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共 6 0个创面 ,创面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个创面 ,实验组行自体微粒皮 异体脱细胞真皮 (二者比例为 1:4 ) 异体中厚皮移植 ,对照组行自体微粒皮 异体中厚皮移植。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微粒皮成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组移植术后组织学观察有明显差异 ,术后 8周透射电镜见 :实验组可分辨出不连续的基底膜及其上的半桥粒结构 ,真皮中胶原排列致密成束状 ,胶原纤维明暗相间条带清晰可见。对照组无基底膜及半桥粒 ,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结论 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复合移植微粒皮成活率较高 ,避免了单纯微粒皮移植缺乏真皮结构的缺点 ,是一种较好的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bFGF对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存活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择 2 6例各种瘢痕切除后创面需植皮患者 ,随机分为bFGF组 13例 ,对照组 13例。bFGF组在植皮创面基底喷洒浓度为 2 4 0 0AU/ml的bFGF溶液 ,按 15 0AU/cm2 的量均匀喷洒 ,同时将皮片用浓度力 2 4 0 0AU/ml的bFGF溶液浸泡 15min。对照组使用NS。术后 14天观察各皮片的存活率。结果 :bFGF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 ,T =2 .39P <0 .0 5。结论 :bFGF有效地促进了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存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皮下植入方法研究表皮细胞悬液与胶原海绵联合移植的形态学变化,评价胶原海绵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以昆明小鼠为动物模型,实验组移植胶原海绵及表皮细胞悬液(以BrdU标记表皮细胞),对照组单纯移植胶原海绵,于术后3、7、10、16、30天取材进行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 实验组各时段均可见生长活跃、增殖旺盛的表皮细胞;BrdU染色阳性。与对照组相比,胶原海绵降解吸收快。结论 胶原海绵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可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理想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日龄SD大鼠皮肤组织学结构。方法10%甲醛固定,行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新生大鼠皮肤较薄,透明层缺乏,皮脂腺发育良好。6月龄时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明显增厚,毛囊增粗,生长旺盛,毛囊深入皮下脂肪层。24月龄时,大鼠皮脂腺及汗腺萎缩,表皮变薄,真皮成纤维细胞、血管数量减少,弹力纤维变细。结论不同日龄SD大鼠皮肤组织学结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复方颠倒散药膜对实验性兔耳痤疮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复方颠倒散药膜对实验性兔耳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采用涂抹油酸的方式建立兔耳实验性痤疮动物模型。实验组涂抹复方颠倒散药膜,2ml/次,1次/d,30min后洗去,连续2周;对照组涂抹维A酸乳膏,1ml/次,1次/d。对两组白兔的兔耳分别进行肉眼及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肉眼见:兔耳皮肤变薄变软,局部毛囊角栓减少,部分角栓脱落后遗留点状凹陷的毛囊,有轻微脱屑,丘疹变平减少;组织学检查见:表皮增厚明显减轻,毛囊口轻度扩张,少量角化物质充填。对照组肉眼可见兔耳皮肤变薄变软,兔耳毛囊角栓较少,丘疹减轻或变平;组织学检查见:表皮轻微角化过度,真皮内可见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毛囊口及漏斗部少量角化物质充填。实验组用药前、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用药前、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结论复方颠倒散药膜对实验性兔耳痤疮具有改善毛囊角化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常伴有视觉功能障碍,这可能与视神经的变性改变相关.本次研究旨在通过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早期AD患者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值,探讨患者的RNFL厚度变化与AD的相关性.方法 检查AD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扩瞳孔眼底检查,排除内眼疾病后,对89名AD患者以及66名健康老年人进行眼底视乳头周围OCT检查,获得其RNFL厚度值.结果 AD患者组的RNFL厚度(96.68±27.45)较对照组(105.86±2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组乳头上方的RNFL厚度(116.97±12.36)较对照组(130.26±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视乳头下方、鼻侧与颞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AD患者的RNFL厚度出现变薄,提示早期AD患者可能存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及视神经的退行性改变.其中,视乳头上方RNFL厚度出现的变薄,可能是AD患者在视神经方面的病变中较早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第一前磨牙缺失对髁突软骨影响的组织计量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前磨牙缺失对下颌骨跺突软骨的组织学影响.方法:将5mo龄新西兰纯种兔18只等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拔出一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和对例上颌第一前磨牙,分别在实验1,2和3mo时取材髁状突,进行计量组织学研究.结果:在实验组缺失牙对颌前磨牙伸长明显.在实验期内,在髁突前中部发现软骨逐渐减轻的退行性变.实验1mo组髁突软骨表现出明显破坏,软骨厚度下降,实验2mo组出现破坏和修复反应并存,实验3mo组修复反应更加明显,软骨厚度增加.结论:第一前磨牙缺失可使髁突软骨出现明显的改建活动,改建状态与缺牙时间长短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猪角膜基质样组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以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种子细胞,在猪角膜微环境中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分离获取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通过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细胞,示踪细胞的转归。选取第3代的细胞接种于可吸收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PGA),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移植于猪的角膜基质层内,于第8周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以角膜基质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角膜逐渐恢复透明,与对照组角膜无明显差别。组织学检查显示形成新生的角膜基质样组织,呈板层状,排列较规则,与对照组角膜组织相似。超微结构观察及胶原纤维直径检测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荧光显微镜观察到GFP阳性细胞存在。结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能替代角膜基质细胞,在猪角膜内构建角膜基质样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兔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断蒂时及断蒂后10d血流量的监测,分析血流量变化与皮瓣成活的关系。探求皮瓣断蒂指征。提出皮瓣成活的客观标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兔为实验动物,行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形术。术后7d断蒂。断蒂前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ry,LDF)测定皮瓣阻断实验前后皮瓣血流灌注量(Perfuseunit,PU)。并对皮瓣断蒂后10d的PU进行连续监测并与周围正常皮区PU值进行比较。10d后处死动物取皮瓣组织行病理检查。按坏死与否将皮瓣分为两组:成活组与坏死组。分析两组皮瓣血流量变化情况并得出结论。结果:成活组断蒂时阻断试验前后PU比值(阻断比值)明显高于坏死组,且成活组PU值在断蒂后1~10d均显著高于坏死组(P〈0.01);成活组与坏死组断蒂后10d周边皮区的PU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活组断蒂后10d皮瓣与周围正常皮区PU比值(瓣周比值)为70.1±11.2。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断蒂后皮瓣血流灌注量随皮瓣断蒂时阻断实验前后PU比值增高而增高;皮瓣的最佳断蒂时机为:①皮瓣成形术后7d以上。②肉眼观察皮瓣存活。③LDF测量阻断比值大于44.6%。皮瓣成活的标准为:断蒂术后10d肉眼观察成活且皮瓣与周围正常皮区灌注量比值大于58.9%。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皮内半植入模型,对氧化锆陶瓷与皮肤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做出评价,从而讨论其作为经皮骨植入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氧化锆陶瓷试件部分地植入兔背部的皮下组织,一端经皮肤组织外露.分别于植入术后5、10、15、30、60d时处死各组实验动物,运用大体和一般组织学方法动态观察皮肤组织与实验材料的生物学反应.结果氧化锆陶瓷材料植入初始引起周围皮肤组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反应,至10d炎症反应减轻,有疏松的纤维包膜形成.15d时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纤维包膜增厚.30d时炎症反应消退,形成较为致密的厚层纤维包膜,有少许淋巴细胞浸润.60d时纤维包膜变薄、无炎细胞浸润.结论氧化锆陶瓷材料与皮肤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肤移植修复四肢皮肤撕脱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1986年以来应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肤移植修复四肢皮肤撕脱伤8例,6例获得一次植皮成功,2例皮片部分坏死,经Ⅱ期游离植皮后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