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遇到一种发于新生婴儿的具有红斑性狼疮(以下简称LE)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的炎症性疾病。大多数患儿的母亲有活动的或潜伏的结缔组织疾病。作者报告了4例新生儿LE,复习文献并探讨了其发病机理。作者报告的均为女性,足月产3例,早产儿1例。发疹时间分别为出生时、产后不久、产后24小时及12天。初发为红色斑疹,伴鳞屑及轻度萎缩,有的中央退行,仅见轻度萎缩,皮疹为2~3毫米至1~2厘米直径,散在或融合成片,或有毛细管扩张及色素沉着。分布在面部、眼周、额部、耳周、头皮、颈部、前  相似文献   

2.
每片内含强的松龙0.75毫克,氯化喹宁40毫克,阿司匹林200毫克。共治56例,其中盘状38例,播散性14例,慢性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皮肤关节型4例。鉴于本病患者一般非特异性机体反应性受抑制,作者先给10日适应原(?)(地巴唑每日5毫克或(?)10毫克每日3次)然后在给复合维生素B及钾剂的基础上给予本品。剂量是开始每日6片,以后每5日减少一片。仅2例播散性红斑性狼疮有副作用:1例原有慢性胃炎服药后有胃痛,但无须停药,另1例服药10日后心区疼痛,停药后消失。  相似文献   

3.
作者就6年间入院患者诊断为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28例进行了调查报告。诊断标准:本文诊断标准采用了 HarVey 标准(如表),28例除两例外皆符合于标准。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27例银屑病与红斑性狼疮并存的患者进行了分析.27例中10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3例为盘状红斑狼疮(DLE),4例为药物所致红斑性狼疮(LE)或SLE样综合征.分析结果如下,27例中女性占17例(63%),男性10例(37%).银屑病和LE同时伴发者6例(1例SLE,5例DLE).有4例银屑病发病至少比SLE早5年(平均10.25年),在DLE中有3例在10年以上;平均22年.在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在病人体内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细胞质抗体、抗红细胞抗休、抗淋巴细胞抗体、抗其它白细胞抗体及抗血小板抗体等,所以将本病当作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细胞化学法测定红斑性狼疮患者周围血液白细胞中酸性磷酸酶、硷性磷酸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共测92例,其中盘状41例,播散性39例,系统性12例并测正常人20名作对照。中性白细胞硷性磷酸酶活性的平均细胞化学系数正常人为0.67±0.019,盘状红斑狼疮为0.75±0.142(P>0.05统计学上无意义),播散性红斑狼疮  相似文献   

7.
长期来的临床印象: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患者感染细菌和霉菌的发生率很高;也有认为狼疮的感染问题不过是代表肾衰竭和/或应用高剂量皮质类固醇患者的感染易受性增加的特殊例子而已。本文系统分析了住院的 SLE 病员2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20例和特发性肾病综合症(NPS)11例的感染问题。说明在各病种中感染发生率与类固醇治疗、肾病和其他易受性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常合并贫血,以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居多。作者在1971年观察到一例病人其贫血为再生不良引起。此病人为一53岁的女性,有多关节炎史10年,近9月来又感无力、易疲劳和搏动性头痛,经检查发现有严重贫血(血色素5~6克%)。71年8月入院时见病人苍白,有低烧,心尖有Ⅱ°收缩期杂音,脾可扪及,血沉58毫米/小时,尿蛋白  相似文献   

9.
自1945至1954年间,已有不少有关服用某种药物引起临床上十分类似播散性红斑性狼疮的报道。此后,更有许多作者报告很多药物都可以诱发这种反应。总结过去1193例播散性红斑性狼疮患者中,药物诱发的约占3~12%。可以诱发播散性红斑性狼疮的药物有很多种,而每种药物的化学结构及作用机理各有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有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和各种乙内酰脲衍化物。  相似文献   

10.
<正> 红斑性狼疮尽管原因尚未明了,但随着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的进展,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免疫等方面的改变,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因而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均有显著的提高。近几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率虽有增加,但病死率明显减少,文献报道十年存活率已超过90%。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红斑性狼疮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HLA的单一表型和某些疾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就SLE而论,其结果是相当矛盾的.在本研究中,作者测定了27例SLE患者与283名正常供血者的HLA抗原.结果:发现病人和对照组之间较大的不一致仅为HLA-A_1、LHLA-A_(10)及HLA-B_8,其增加的频率分别为66%、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出血在急性播散性红斑性狼疮(LEAD)中极为罕见,但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动脉血栓形成并不罕见。作者对25例均有明显临床症状、LE细胞阳性、抗核抗体阳性、其中17例伴有肾脏病变者作了检查。检查方法:凝血激酶形成、凝血酶形成和纤维蛋白形成,用全血中血栓弹力图(Thrombo-  相似文献   

13.
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_3)的沉淀物在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患者不仅可以在皮损的表皮—真皮联结处发现免疫球蛋白(Ig)及/或补体(C_3)的沉淀物,而且也可见于临床上正常的皮肤。本文报导在SLE以及盘状红斑性狼疮(DLE)患者的正常皮肤区均发现上述沉淀物。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对人γ,μ及α链及C_3的β-1c特异的兔IgG于冰冻组织切片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共观察97例患者及67例对照者。前者SL E64  相似文献   

14.
有人报告,T 淋巴细胞“增强剂”左旋咪唑的应用有益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Gordon 等治疗16例,疗程平均一年,有12例激素最后完全停用。Feng 等在类似的研究中,观察到5例的疾病活动性完全控制,10例改善,2例无效。Scherak 等选择8例非活动期病人,治疗后4例获良好控制,2例被迫停药,2例失去合作。但这些报告都缺乏对照。为此,作者等对26例 SLE 患者作了双盲试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67例红斑性狼疮及42例硬皮病患者采用改良的Лендис法研究从血管向组织的通透性。每100毫升血液通过血管时,透入组织的血液液体部分在盘状红斑性狼疮平均为5.71毫升、播散性红斑性狼疮平均为8.07毫升、系统性红斑性狼疮为11.42毫升,在血液透出液中血清蛋白的含量相应为0.22克,0.32克和0.76克。正常人用上法无通透或仅微量通透。在红斑性狼疮中血管通透性增高同时有血清蛋白谱的改变:白蛋白降低及球蛋白增高,特别是α_2及γ球蛋白增高,蛋白系数降低。蛋白谱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血管通透性状态。采用皮内注射荧光素试验研究从组织向血管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一例妊娠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用血浆除去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患者女性,23岁,于第二次妊娠2个月时发现有严重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而住院治疗。患者面部及其他外露部位有红斑,手指有坏死性血管炎。LE细胞阳性,ANF ,白细胞1600,血沉75mm/第一小时;免疫荧光检查示表皮真皮交界处有IgG沉积。经用强的松龙80毫克/日治疗病情控制,以后逐渐减量,于分娩时每日口服强的松龙20毫克维持治疗。新生儿初生时表现正常,但于生后8周时突然死亡。不久患者病情加重,经强的松龙60毫克/日及硫唑嘌呤150毫克治疗后症状改善,但数月后因对硫唑嘌呤过敏而被迫停药。此后患者不顾医生之劝告再次妊娠,在服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下,ANA 1∶2000阳性(均质型),抗DNA抗体25单位/毫升(正常  相似文献   

17.
1977年,Rubio等报告用反应停(Thalidomide)治疗慢性盘状红斑性狼疮(CDLE)成功.1980年,Samsoen等肯定了CDLE用反应停有效.作者报告24例CDLE用反应停治疗6~16个月的效果.大多数患者以前用过抗疟药,防光,外用皮质类固醇.少数严重病例还服过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均无效.在用反应停前所有患者都有活动性损害.在用本疗法前至少一个月停用以前的特殊药物.在门诊用本疗法除防光外不加其它治疗.  相似文献   

18.
绪言:曾经报告过多例红斑性狼疮表现为环状或地图状的红斑(Sontheimer,Thomas及Gillian,1979,Maciejewski,1980),并由Maciejewski(1980)命名为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并认为环形的红斑狼疮的治疗甚为困难,反应停曾被成功地使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炎性疾病,如多形红斑(Faure等,1980),Weberchristian病(Eravelly等  相似文献   

19.
红斑性狼疮(LE)和硬皮病(SD)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仅有个别报道,但检查结果不一,为此作者作了进一步观察。共观察146例 LE 和 SD 患者。其中 LE 107例(盘状型62例,播散型11例,系统性34例),限局型 SD 39例。性别,男61例(54例 LE,7例 SD),女85例(各为53例和32例)。年龄,17岁以下为13例(LE 7例和 SD 6例);17~21岁,10例(各为7例和3例);21~35岁,35例(各为26例和9例);35~60岁,73例(各为56例和17例);60岁以上,15例(各为11例和4例)。正常人对照35人。检查时,采用高度敏感的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遗传因素在红斑性狼疮(L E)的发生中引起很大注意。为了观察L E患者亲属的机体反应状态,本文对44例不同类型L E(盘状型26例、播散性盘状型5例、系统型13例)患者的血统亲属作了周围血液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氧化还原活性测定,血清自身抗体滴度测定以及淋巴细胞核酸含量测定等,并以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发现绝大多数亲属中宽浆淋巴细胞比数明显增高(27/44),酶活性明显降低(37/43),自身抗体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