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荔浦县一起流感局部暴发及疫情处理情况,分析流行特征、处理措施及效果,为今后有效开展流感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窒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起流感疫情共发病44例,罹患率为21.05%.病例以高年级学生为主,四~六年级发病占77.27%,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1~13岁,男、女性别比为1.1~1,从2例患者中检出1例B型流感病毒阳性,患者近一年来均无流感疫苗接种史.结论 此次疫情为一起校内B型流感局部暴发,今后应加强学校流感监测工作和村级疫情网络建设,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应提高校内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建立免疫屏障,这对于现阶段流感防治工作有重要重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东莞市2009年甲型HIN1流感(简称甲流)疫情及防制措施进行分析,为制定下一步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分别来源于东莞市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流感监测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东莞市首例甲流病例发病时间为6月16日,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共发生甲流确诊病例518例,其中重症病例27例、死亡3例;重症病例发生率为5.21%,病死率为0.58%。518例中男性占61.58%,女性占38.42%;学生占75.10%;15岁以下人群占62.74%。3例死亡病例均为学生,均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同期共发生暴发疫情50起(学校47起),罹患率最低为0.87%(32/3 674),最高为17.00%(68/400),暴发疫情中确诊甲流病例260例,占2009年甲流报告总病例数的50.19%。甲流就诊趋势指数及暴发疫情时间分布显示发病高峰为11月份。甲流的流行及防控可分为严防输入、局部暴发及社区扩散、多点暴发和社区流行3个阶段,不同阶段采取了侧重点不同的防控措施。结论东莞市2009年甲流发病的重点人群为15岁以下的学生,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建议继续加强对流感的监测工作和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根据疫情进展情况适时调整甲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甲流)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防控效果,为今后的甲流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平谷区确诊的93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资料和其相关的438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区时段发病93例,时段发病率为23.25/10万。男性发病54例,女性发病39例,男女比例1.38:1;病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40岁,病例年龄中位数为15.53岁;以学生发病为主,占93.5%;发病潜伏期介于3.53~4.99d之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咽痛、咳痰等流感样症状,体征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外周血WBC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偏高;淋巴细胞多数正常。全区93例甲流病例M、NP、HA基因三阳53例,占56.99%;93例甲流病例的438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采集阳性7例,阳性率为1.60%。结论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但症状轻微,不用恐慌。卫生部门加强监测和有效防控,能够应对甲型HlNl流感大流行。平谷区根据市级防控策略逐级落实结合地区特点,有效地进行防控,对延缓疫情播散速度和防治多暴发疫情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卫生部门应加强与教委的通力合作,做好病例五早,有效防控散发疫情,避免多暴发。  相似文献   

4.
樊毅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686-687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原因和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流感暴发家庭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甲型H1N1流感家庭暴发疫情特征,讨论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规律和流行因素。结果本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为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4名家庭成员3人发病,其中1例死亡。结论本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主要是因家庭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引起,甲流H1N1病毒对某些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个体有较强的致病性,易感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传染来源为社区感染后引入家庭,首发患者没有及时隔离治疗是造成家庭内暴发的主要原因。尽早发现与报告传染源,严格执行甲型H1N1流感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措施,对于控制甲型H1N1流感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主动地预防控制疫情暴发流行,都是非常关键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评价甲型H1N1流感("甲流")学校疫情流行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为应急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福州市晋安区甲流学校聚集性暴发疫情控制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报告学校甲流疫情33起,流感样病例1 242例,平均罹患率2.9%。聚集性暴发疫情在学校罹患率〈1%时采取干预措施效果较好;适时班级停课较全校停课效果好。追踪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3 858人,仅1.7%医学观察期间发病。流行后期翌年1月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未接种组血清阳性率达76.9%(40/52)。结论在甲流社区广泛传播时,对学校聚集性暴发疫情需采取隔离病例、适时停课、做好健康监测和管理、落实晨检制度、开窗通风等综合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蒋德勇  黄星辉  闫姝丽  刘瑜  安顺兵  杨凤慧  张兰强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04+1537-F0002,F0003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苗接种后对甲流暴发疫情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4—5月发生在学校的1起甲流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甲流疫苗接种对该起暴发疫情的影响。结果该校542名师生中191人患病,罹患率为35.24%,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19—25日,发病人群主要为1~6年级的小学生(χ2=9.972,P0.01),住校生发病高于非住校生,112名接种过甲流疫苗的师生发病率为16.96%,明显低于未接种疫苗的师生(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61,P0.05),OR=0.306(95%CI∶0.180~0.521)。结论接种甲流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减少暴发疫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为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校甲型H1N1患者基本资料和疫情发生学校基本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历时17 d,累计确诊109名病例,学生罹患率为5.08%(104/2 048),教师罹患率为2.23%(5/224),隐性感染者比例为7.34%(8/109);与2008年同期比较,流感样病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疫情初期发病学生以初二年级学生为主,中、后期扩散至初三及其他年级;不同性别人群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临床特征典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占流感样病例30.95%(104/336)。结论此次疫情为一起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严格执行校园内的晨午检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隔离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对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可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祁阳县某高中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的原因及其处理效果,为流感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校学生1721人,发病147例,罹患率为8.54%。整个疫情流行过程为12d,高峰期发病占发病总数78.62%,男女及三个年级间学生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明显的班级和寝室聚集性,三个年级间学生病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年级学生病程时间较低年级长,66.67%患病学生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疫苗。结论此次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及早报告疫情、落实隔离、通风、消毒、宣教等综合防控措施是控制甲流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广州市2009年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分析,探讨流行特征及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对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采集现症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采用Excell录入数据,EPIinfo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广州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205起,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6730人,涉及316029人,罹患率介于0.02%~80.00%。学校及托幼机构起报告196起,占95.61%。疫情9月和11月出现两个发病高峰。[结论]2009年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活跃程度较高,6月份后不断有甲流暴发疫情,学校及托幼机构是高发人群。及时隔离治疗现症病人、加强居室通风换气、提高个人防护意识能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应加强学校等重点人群监测。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湖南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信息中2009年5月-2011年5月湖南省甲型H1N1流感个案信息、病原学信息和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研究,同时还对湖南省2010年三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抽样调查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2009年5月-2011年5月,湖南省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12 789例,发病率为19.96/10万,其中9-12月为发病流行期,高发病地区以长沙(89.83/10万)、郴州(25.19/10万)和永州(21.85/10万)为主,年龄以6~14岁学龄儿童为主,共有6 374例,占49.84%,共计报告甲流流感暴发疫情930起,2009年从第45周起至第51周,甲型H1N1占流感阳性标本的比例维持在90%~100%的绝对优势。结论湖南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对较为温和,幼儿园、学校中儿童和学生群体是甲流防控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浙江省学生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年浙江省学生甲流个案信息和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浙江省学生甲流病例数占全市病例总数的比例为44.20%(217/491)~78.70%(532/676)不等;高达91.23%(52/57)的聚集性甲流疫情发生在学校。学生甲流病例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05%(1 188/7 402)和0.027%(2/7 402)。全省学生甲流于9月9-11日首次达到流行高峰,日发病数为67例;然后疫情逐步攀升并于11月21-23日达到一个新高峰,其流行强度约为首次高峰的2.91倍;随后疫情持续减弱。结论学生应成为甲型H1N1流感尤其是其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某中学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局部暴发,为有效防控学校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累计报告甲型H1N1病例120例,罹患率4.58%(120/2618)。首例病人于2009年9月10日发病,9月21~24日出现发病高峰,10月9日疫情结束。120例病例分布于40个班,年龄在11~16岁,其中,初二15班病例最多,11例,罹患率为23.40%(11/47),占发病总人数的9.17%(11/120)。[结论]提高学校防病意识,加大传染病防控措施力度,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的原因和规律,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采集病人鼻咽拭子标本,使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调查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起江西省新余市良山中学暴发疫情于2009年9月9日出现首发病例,9月1724日在学生和教职工中陆续发病,累计发病182例,罹患率为23.04%;发病高峰为9月1821日,共报告135例,占总发病数的74.18%。随机抽取的20例病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实验室检测呈阳性。结论本起疫情暴发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尽早发现与报告传染源,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保护易感人群,可有效控制疫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浙江省洞头县某校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进行调查,评价预防控制措施,为流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等,对该起疫情进行核实诊断和调查处理。结果此起疫情发病人数为101人,罹患率为19.69%,学校有9个年级,各年级均有发病。全校19个班级有14个班级有学生发病,班级罹患率为73.68%。2009年11月17日出现首例患者,12月2日发生最后1例患者,整个疫情持续16天,发病高峰在11月22~23日。11月20日洞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后,发病人数逐日下降。结论此次疫情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的暴发,疫情处理参照《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措施得力,疫情得到迅速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岑溪市安平镇某中学一起流感疫情暴发的原因及其处理效果,为控制流感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起流感暴发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共64名学生发病,罹患率为4.10%(64/1 560)。首例患者于2009年9月17日发病,发病高峰期出现在9月23~25日,9月29日疫情结束,整个疫情持续12天。64例患者分布于17个班,其中初一(8)班病例最多,为11例,罹患率14.10%(11/78),占发病总数的17.19%(11/64)。患者年龄在12~17岁,以15岁年龄组居多,占病例总数的37.50%(24/64)。结论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季节,应认真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平谷区15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志忠  薛慧  刘志强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68-1870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报告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在该地区的流行模式,评价防控措施效果。方法对2009年平谷区通过大疫情网络报告的150例甲流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与不同时期的防控策略进行关联,评价防控措施。结果 150例甲流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23∶1;年龄分布以10~1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98例),占总发病人数的65.33%;职业分布以中学生为最多(101例),占发病总数的67%;地区分布以城镇发病人数多于农村,占发病总数的62.67%;发病时间分布以9月份发病人数最多,之后疫情呈现下降趋势,至11月份疫情进入平稳、低发水平。结论该地区甲流发病特征与北京市总体甲流疫情流行特征相符,适时调整防控策略对延缓疫情播散速度和防治多暴发疫情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州市2009年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其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9年发生并经实验室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广州市共报告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196起,其中小学114起,占疫情总数的58.16%。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6 548人,涉及305 977人,罹患率介于0.02%~36.51%。9-11月为发病高峰,共报告175起,占全年疫情的89.29%。首发病例到报告的时间与罹患率相关系数为0.268。结论 2009年广州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活跃程度高,中小学校为疫情的高发场所,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济南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济南市2009年甲型H1Nl流感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5~12月)合计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人460例,其中重症病例60例,危重病例11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7.47/10万,死亡率为0.06/10万,病死率为0.87%。发生6起暴发疫情,其中5起在学校,合计发病67例,暴发点人群罹患率为2.50%~75.00%。年发病率,男性为8.40/10万,女性为6.52/10万(P〈0.01);10个县(市、区)在0.83/10万~25.45/10万;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是10~19岁(25.45/10万。全部病例中,学生占51.96%;11~12月发病的占67.39%,包括4例死亡病例。检测流感样病人咽拭子标本1575份,甲型H1NA流感核酸阳性率为44.00%,鉴定为甲型H1N1流感的占47.19%。[结论]2009年济南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发病高峰在11~12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明确引起暴发疫情的病原体,为同类疫情的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河池市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采集病人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加强疫情监测等。结果:本次暴发疫情累计发病69例,其中实验室确诊3例为甲型H1N1流感,男生发病41例,女生发病28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46:1。结论:此次疫情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严格执行校园内的晨午检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隔离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对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可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009年南昌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南昌市各级各类学校、幼托机构甲型H1N1流感病例及暴发疫情相关资料,运用Excel录入、整理和分析数据。结果 2009年南昌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学生及幼托儿童占82.0%,已追踪学生病例占85.3%。病例来源以甲型H1N1流感疫情(68.8%)为主,而治疗方面以居家隔离治疗(88.3%)为主。学校内暴发疫情数与散发病例波及学校数量有关(r=0.95),每起暴发疫情平均波及3人。时间分布上,病例的报告呈现明显的周效应,周六、周日报告病例数显著少于周一至周五。发病高峰主要在43~48周,小学生发病高峰明显,其次为中学生,大中专院校学生发病高峰不明显。结论学校疫情可能与病例未能及时流调并隔离治疗有关。新发传染病疫情处置期间,应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幼托机构的晨检、年检和晚检工作,做好家长疏导工作,配合首诊医师填报传染病报告卡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