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目的: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后心理弹性水平,并调查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病人心理弹性水平,统计所有病人的临床资料,调查并对比病人相关资料差异,进一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PTED术后心理弹性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经评估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PTED术后心理弹性评分(56.60±6.75)分;不同文化程度、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以及希望水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以及希望水平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PTED术后心理弹性水平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PTED术后心理弹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以及希望水平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PTED术后心理弹性水平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侧隐窝狭窄型和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侧隐窝狭窄型或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共60例,根据椎间孔镜下的患者腰椎间盘结构,其中侧隐窝狭窄型28例(A组),钙化型32例(B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25例病人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除,未发生手术配合并发症。[结论]加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SI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效果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髓核摘除方式的不同将124例LDH住院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患者行SIIF术,研究组62例患者行PTED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手术指标、腰椎功能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优良率为87.10%(54/62),对照组为82.26%(51/6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 2组术后JOA评分显著提高,术后ODI评分显著降低,但研究组术后JOA评分和术后ODI评分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3%(2/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3%(10/62)(P 0.05)。结论 2种手术治疗LDH的疗效相当,但PTED能显著改善手术指标,恢复腰椎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切开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ODI评分(42. 19±5. 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2. 28±8. 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术后感染、脊柱畸形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降低其疼痛率,其功能障碍得以显著缓解,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较高,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及自愿原则将其分为A组(35例)和B组(34例).A组给予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B组给予PTED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TD)以及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治疗老年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VAS、JO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50例老年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PETD组和PEID组,每组75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PEID组的手术用时短于PETD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PETD组(P<0.05);两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与PEID治疗老年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中PEID的应用能够更好地缩短患者的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7月-2013年3月2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年龄34~54岁,平均42.1岁;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评入院时和椎间孔镜术后(术后即刻、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6个月。所有患者腰痛、腿痛的VAS评分由术前的(6.87±1.38)和(8.58±1.42)分下降到术后末次随访时的(2.45±0.52)和(1.55±0.45)分,术后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术后优良率均为91.3%,1例患者于术后出现腰背部疼痛,于卧床休息服用非甾体消炎药3 d后症状消失。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单节段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镜,22例)与B组[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2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透视次数多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前、术后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VAS、ODI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SS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一氧化氮(NO)、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诊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3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术后1个月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腰椎评分(JOA)、直腿抬高角度、NO、SOD、炎性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及直腿抬高角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NO、SOD水平升高,但治疗后3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感觉功能改变、血肿及脏器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与椎板开窗手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能更好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水平,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骨科椎间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在该院行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行ESPB组(DR组,n = 20)和单纯罗哌卡因行ESPB组(R组,n = 20)。DR组应用0.5 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0.5%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ESPB,R组单纯用0.5%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ESPB。分别记录切皮时(T1)、分离肌肉时(T2)、椎间孔成形时(T3)、神经根减压时(T4)和缝皮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中补救使用静脉镇痛药情况,以及术后4、8、24和48 h VAS评分,并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使用静脉镇痛药情况。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穿刺部位血肿和神经损伤等)。结果 与R组比较,DR组T1~T3时点VAS和MAP较低,HR较慢;DR组术后4和8 h的VAS评分较R组低;DR组术中和术后48 h内补救静脉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和总量均较R组少;DR组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较R组高。两组患者T4和T5时点的VAS、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24和48 h的VAS、各时点SpO2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SPB作为一种辅助镇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骨科椎间孔镜手术时,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行ESPB可在术中和术后给患者带来良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减少围手术期静脉镇痛药的使用量,并且可以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水坝式铺单法在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其中25例采用自创的水坝式铺单法(观察组),另25例采用常规铺单法(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身体潮湿、寒冷及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 在身体潮湿、寒冷及体温下降这些影响患者舒适度指标的发生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水坝式铺单法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其中行经椎间孔镜治疗30例,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以及术后24、48h视觉模拟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两组患者术后72 h和术后1、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椎间孔镜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小切口组[(0.7±0.2)、(4.9±0.2) cm,(11.6±2.2)、(102.9±16.3) ml,(27.5±8.2)、(94.1±19.7)d,(3.3±1.1)、(8.3±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332、30.403、17.095、.11.552,P均<0.05),椎间孔镜组术后24、48、72 h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小切口组[(3.7±1.2)、(6.8毒1.9)分,(2.1±1.1)、(5.3±1.6)分,(1.4±0.9)、(4.4±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55、9.026、9.393,P均<0.05),术后1、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小切口组[12.1±4.7、18.6±3.6,5.4±2.3、13.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13、12.045,P均<0.05).结论 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TED)和Quadrant微创通道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单节段LDH患者,随机分为PTED组和Quadrant组。其中,PTED组31例,Quadrant组28例。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住院天数、返回工作时间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PTED组与Quadrant组相比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及返回工作时间上明显缩短(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JOA和ODI评分得到改善(P0.05);而且术后3天、1和3个月,PTED组VAS腰痛评分低于相应时间Quadrant组评分(P0.05);两组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JOA和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和Quadrant通道两种微创术式治疗LDH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PTED手术恢复快、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P)患者腰椎功能、应激反应及腰屈曲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LD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接受PTED治疗。比较两组的腰椎功能评分、应激反应指标(NE、PGE2、Cor)、腰屈曲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术前,两组的JOA、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两组的NE、PGE2、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的NE、PGE2、Cor水平均低于术后1 h,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腰椎曲度、腰屈曲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腰椎曲度、腰屈曲范围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环境、生理、社会关系、心理评分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