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抗生素治疗和重症监护设施的改进 ,继发性腹膜炎或腹部脓毒症仍有 3 0 %左右的高死亡率。计划和按需策略通常用于腹内感染的病人。计划再次剖腹探查术的主要优点是早期检测持续感染或感染并发症 (可能有益于病人结果 )及在早期剖腹探查术中有限粘连形成 (可能减少外科并发症的风险 )。按需再次剖腹探查术的优点是手术限于事实上确定需要上述治疗的病人 ,防止常规手术后治疗期间感染已被消除的非必要手术 ,而且 ,按需策略提供一段时间发展成易用经皮介入技术控制感染。本文以Meta分析比较了计划再次剖腹探查术和按需再次剖腹探查术对继…  相似文献   

2.
过去一些作者非常强调对术后感染作出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的重要性,以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恶化和减少死亡。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自然就导致了一种尽早甚至过分积极地对术后患MOF的病人作再次剖腹的倾向。近年来有不少作者发现这样做对其中一部分病人是无益的。本文旨在澄清作再次剖腹的适当时机。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医学院50个月间共作腹部手术2657例,其中192例病人因并发症在术后21天内再次剖腹。手术医生的水平及病人术后的医护条件都类同。这192例中有93例是因术后腹腔感染而再次剖腹的,可分为两种类型:(1)Ⅰ型(IAS-1),腹内感染灶局限,不伴腹膜炎或全身性感染;(2)Ⅱ型(IAS-2)、腹内感染  相似文献   

3.
我们为8例腹部创伤者施行了急症电视腹腔镜探查术。8例均明确了诊断;6例避免了不必要的剖腹术,1例行剖腹脾切除术,1例行剖腹腹膜后血肿探查术;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术后均恢复好。腹腔镜探查术的优势有:(1)能使伤者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明确和及时的诊断;(2)避免了阴性的和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术;(3)可在腹腔镜下或腹腔镜辅助下手术处理损伤;(4)指导选择剖腹手术切口及术式;(5)创伤小,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局限性表现在:①不适用于腹腔内大出血致伤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腹部创伤者;②存在少量观察死角,对某些部位的损伤及其程度难以确诊;③腹腔镜处理损伤能力有限,某些腹腔内脏器损伤不可能在腹腔镜下得到妥善处理,需要及时行剖腹手术处理。电视腹腔镜探查术具有高敏感性,高准确性,可信性强,指导性强,安全可靠,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了腹部闭合性损伤剖腹探查术后12例再次手术的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256例及9例术后自基层医院转入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剖腹探查术的246例中术后有3例进行了再次手术(1.2%),其余9例均为基层医院转入我院治疗。本组10例经再次手术而痊愈出院,2例死亡(16.67%)。结论 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剖腹探查术中,术中探查一定要全面、彻底;正确处理腹膜后血肿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之一。术后一旦发生漏诊漏治,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因此,应引起高度警惕,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5.
������������������43������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腹部创伤再手术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14年间43例腹部创伤早期再手术病人的资料。结果 再手术病例占同期1126例创伤剖腹术病人的3.8%。钝性伤31例,穿透性伤12例。再手术原因主要为首次手术漏诊(13例)、处置失误(12例)、并发症(15例)、阴性再手术(3例)。43例病人共行再手术50例次,其中2例经受4次手术。病死率为11.6%(5/43),主要死因为再手术后消耗性凝血病或(和)严重感染并发症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 剖腹术时坚持全面探查,正确掌握手术操作技术和重视腹部创伤的充分引流,是减少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早期再剖腹术是指在第1次手术后2个月内再次手术者。由于结肠造口关闭术和切口哆裂缝合术均需探查部分腹腔,所以也列入本组病例中,但是不包括疝修补术和按计划施行分期手术的癌肿病人。作者报道1975~1982年作早期急症剖腹术者共113例。第1次施行手术的脏器按比例依次为结肠、胆道、胃、血管、阑尾、胰腺和小肠等;病人年龄以55~64岁者最多。113例再剖腹木适应证:非脏器破裂所致腹腔感染41例,脏器破裂17例,切口哆裂14例,出血14例,肠梗阻13例,肠缺血6例,其它病变8例。94例为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简短剖腹探查术在腹部创伤时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重度腹部创伤病人的生存率 ,损伤控制有计划地分为三个独力而又相连的阶段 ,即简短剖腹探查术、外科重症监护室复苏及有计划再手术 ,目前 ,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损伤控制中简短剖腹探查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简短剖腹探查术在腹部创伤时的应用(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重度腹部创伤病人的生存率,损伤控制有计划地分为三个独力而又相连的阶段,即简短剖腹探查术、外科重症监护室复苏及有计划再手术,目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损伤控制中简短剖腹探查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部刀刺伤病人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8年来本院收治的腹部刀刺伤病人的治疗情况. 结果 49例腹部刀剌伤病人,均行剖腹探查术,术后并发膈下、盆腔脓肿各1例,肺部感染1例,肠梗阻2例,治愈48例,死亡1例. 结论 对腹部刀刺伤病人应迅速地作出诊断,及时剖腹探查,术中仔细探查,避免漏诊,是治疗腹部刀刺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在本院救治的4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治疗后,37例治愈(88.10%),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11.90%),其中膈下感染2例、肠瘘2例、切口感染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死亡5例(11.90%)。结论医务人员应当要在动态的病情发展变化过程中,通过严密观察,综合分析,尽可能地在早期进行明确诊断,及时准确的开展抗休克及剖腹探查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同时可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感染。  相似文献   

11.
创伤后营养支持的作用已无可置疑,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是早期用肠道营养(TEN)抑或静脉营养(TPN)更适合而有效。本研究75例腹部创伤病人,均因明显的腹膜刺激症或诊断性腹腔灌洗之发现而作剖腹探查术。按创伤程度分级法将相同级别的病人随机  相似文献   

12.
简短剖腹探查术在腹部创伤时的应用—(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重订腹部创伤病人的生存率,损伤控制有计划地分为三个独力而又相连的阶段,即简短剖腹探查术、外科重症监护室复苏及有计划再手术,目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损伤控制中简腹探查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文献报道,因术后并发症而紧急再次剖腹的死亡率在29~81%之间,死亡者多为贫困、老年、腹膜炎、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全身性脓毒症的手术病人。南卡罗来纳大学教学医院在50个月中共行18岁以上的成人一期剖腹术2657例,其中192例因术后并发症而进行紧急再次剖腹,占全部剖腹病例的7%。再次剖腹的指征包括腹腔内脓肿,切口哆开,小肠梗阻,胃肠道出血,腹腔内出血,腹部感染及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14.
控制损伤处理在严重腹部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术处理腹部外伤,传统强调实施一期治疗原则,手术操作包括选择切口,剖腹探查,控制出血以及切除和修复损伤脏器等步骤.这种处理在多数情况下,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应用于严重腹部外伤,有时手术成功而病人却死于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如代谢性酸中毒、凝血病等,因而面临着挑战.1983年,Stone首先指出,外伤病人伴凝血机制障碍是严重生理紊乱的征兆,对其处理不能沿用传统的原则,应更新观念,采用控制损伤(damage control)处理原则进行救治.控制损伤处理,可概括为三个连续性阶段:首次手术;ICU继续复苏;再次手术.文献上也有将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分期剖腹术或计划性再手术”(staged celiotomy or planning reopera-tion);“简化性剖腹术”(abbreviated celiotomy)以及“控制损伤性剖腹术”(damage control celiotomy)等.1.控制损伤处理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泰山医学院附属莱钢医院对65例腹部创伤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术,并根据腹腔镜探查结果行腹腔镜下修复手术或中转开腹手术。回顾性分析该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患者中,有60例于腹腔镜探查后即刻作出诊断,其中23例未见明显损伤而未进行治疗性处理,27例行腹腔镜下手术(其中3例行手助腹腔镜下手术),10例中转开腹手术;余5例行腹腔镜探查而未作出诊断者中转剖腹探查。术后发生伤口感染1例,膈下脓肿1例,余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5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2~48个月,中位数为10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腹部创伤患者,腹腔镜探查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可靠、诊断率高及有效降低阴性剖腹探查率的优点,适用于大部分轻中度腹部创伤病例;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腹腔内广泛出血患者应尽早行开腹探查以实施确定性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6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8例(12.3%)患者无明确脏器组织损伤,19例(29.2%)为轻微损伤但无需特殊处理,23例(35.4%)仅需腹腔镜下止血、修补或放置引流等简单处理,15例(23.1%)需要腹腔镜下(n=10)或中转开腹(n=5)完成脏器切除手术。未发生术后再出血与消化道瘘,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腹腔脓肿、早期炎性肠梗阻各1例,均为中转开腹患者。结论:腹腔镜技术有助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明显减少了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对于术中发现的腹部脏器损伤,腹腔镜技术可进行及时、安全、有效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总结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行早期确定性恢复肠道连续性治疗的10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血管造影和(或)CT证实为AMI,剖腹探查术后5~8(5.6±2.3)d内行再次剖腹探查及恢复肠道连续性,所有病人均在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1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早期确定性手术,其中3例行取栓治疗,发生吻合口瘘的4例病人经非手术方法治愈,随访半年,所有病人均脱离肠外营养,9例病人脱离肠内营养。结论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确定性恢复肠道连续性手术治疗AMI病人符合目前损伤控制性外科的理念,存活率高,但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需要较长时间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8.
腹部创伤,特别是腹内多脏器伤病人,经过急诊剖腹探查行损伤器官切除或修补术后,有些病人在近期再次(3次、4次或更多次)手术者并不少见。再手术的原因和手术类型较多,每个病例均有经验和教训值得吸取。现将几个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再次训腹探查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及特征,并籍此找出可能避免再次手术的措施.方法 总结密歇根大学医院自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2月28日间所行成人肝移植手术患者资料,将再手术患者组与未再手术患者组资料进行对照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例患者行肝移植手术共54次.随访3至9个月,其中共14次(12例患者)术后再次剖腹探查,所有再手术均在移植术后20 d内.6例系手术技术相关的术后腹腔出血,2例为非手术技术相关腹腔出血,2例术后肝动脉栓塞,1例术后移植物无功能再次肝移植,1例肝动脉取栓后再栓塞行再次肝移植,1例术后肠粘连保守治疗无效,1例阴性探查.行剖腹探查者1例患者死亡.结论 移植术后手术技术相关的腹腔出血是再次手术探查的主要指征,MELD评分较高的患者建议移植术后常规置放引流;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和肝动脉栓塞是早期再次肝移植的主要指征;肝动脉栓塞的诊断和处理需要快速果断,再次手术取栓、融栓与吻合口的校正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移植术后的真菌感染后果是致死性的,提高警惕性和早期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创伤早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2月41例严重腹部创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入院后紧急行剖腹探查术15例,经短期积极抢救、抗休克治疗,即行剖腹探查术19例,经严密观察12-24小时,而行手术者7例,手术效果满意,治愈40例,另有1例术后第6天困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严重腹部创伤需要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术是严重腹部创伤的主要治疗手段.对已确诊的腹内脏器损伤者,应尽快做好紧急术前准备,力争早期手术,对腹部以外另有伴发损伤者,应全面权衡轻重缓急,首先处理对生命威胁最大的损伤.临床上应依据病情,及时、果断,切勿延误手术治疗时机,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