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帮助造口患者回归社会提供依据。方法对277例结直肠癌行肠造口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社会影响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肠造口患者一般疏离感得分(2.98±0.82)分,社会影响得分(2.92±0.6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影响、主要照顾者、造口类型、住院次数是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主要照顾者为父母、临时造口、住院频繁的患者采取个体化干预,以改善其社会疏离感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选取24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家庭关怀量表、疾病接受度量表及一般疏离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得分(37.83±9.8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子女个数、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透析龄、歧视知觉总分、疾病接受度总分与家庭关怀度总分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57.60%的变异。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可通过降低其歧视知觉水平、增加其疾病接受度和家庭关怀度,从而减轻患者社会疏离感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95例宫颈癌幸存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社会影响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宫颈癌幸存者一般疏离感量表得分(41.98±6.81)分;家庭人均月收入、治疗后时间、病耻感总分、社会支持总分是社会疏离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以解释46.1%的变异量。结论宫颈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总体水平呈中等偏高。医护人员应关注宫颈癌幸存者的社会疏离水平,尤其是低收入、治疗后时间短的患者,可通过降低患者病耻感和提高患者社会支持水平,降低其社会疏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疏离感水平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制定护理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对3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得分为(44.75±5.6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在职情况、家庭居住地、病程、疾病复发次数、血液透析时长、血液透析频次、合并慢性病、是否清楚了解血液透析知识为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程度较严重,医护人员可根据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以降低患者的社会疏离感程度,促进其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自尊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304例术后年轻乳腺癌患者。结果患者病耻感量表贬低-歧视感知(3.83±0.31)、误解(2.87±0.39)、保密(2.81±0.43)、退缩(2.71±0.36)、教育(2.93±0.36)、挑战(3.09±0.43)和分离(2.73±0.42)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量表中点(均P0.05)。年龄大、已婚、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收入高、自尊和社会支持水平高是病耻感的保护性因素,而术后时间长、乳房全切除是病耻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病耻感,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及自尊水平越高者、已婚者病耻感越低,而术后时间长及乳房全切除者病耻感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救助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卫生知晓率与病耻感相关因素,为社区综合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抽取新乡县2011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救助的10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调查对象。测查患者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评估获得社会支持及病耻感状况,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的有47例,占43.9%,与对照组相比较在价值否定和社交退缩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存在多方面因素,应强化社区综合干预,提高精神卫生公众教育与知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早泄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太原市某三甲医院212例早泄患者进行一般情况问卷、社会影响量表调查,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利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早泄患者病耻感发生率为67%,学历、疾病经济负担、合并疾病、疾病了解程度、伴侣性生活满意度、性健康知识状况是早泄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早泄患者病耻感产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0.813~0.952),校正曲线一致性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χ2=2.704,P=0.259)良好;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模型净收益水平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 早泄患者易产生病耻感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区分度、校准度以及临床实用价值良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评估筛查易出现病耻感的高危患者及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骼肌消耗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41例门诊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OPD病情综合评价相关指标、生物电阻抗测量、COPD生活质量测评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COPD患者去脂体重指数水平为(17.19±1.94)kg/m~2,发生骨骼肌消耗44例(31.20%);骨骼肌消耗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焦虑心理因子得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FEV_1%及呼吸困难评分是患者发生骨骼肌消耗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存在较严重的骨骼肌消耗,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骨骼肌消耗的发生与低体质量、严重气流受限及呼吸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自我隐瞒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隐瞒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影响量表对广州市4所医院门诊及病房的220例直肠癌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自我隐瞒得分为(30.44±10.58)分,72例(32.72%)达高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所在地、婚姻状况、职业情况以及个人月收入影响患者的自我隐瞒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耻感、应对方式中的屈服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可共同解释总变异的66.80%(P0.01)。结论直肠癌肠造口患者自我隐瞒处于中等水平,其中32.7%处于高水平,病耻感和应对方式是其影响因素。建议构建医护患交流平台,加强指导与鼓励,帮助患者正确面对,降低病耻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获益感现状,并识别潜在亚组及其人群特征,为制定针对性及特异性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对33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获益感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疾病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建立亚组模型,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疾病获益感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疾病获益感可分为低获益组(24.93%)、中等获益组(57.86%)、高获益-个人成长组(17.21%)3种潜在类别。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医疗保险、每周运动次数、病程、面对与屈服医学应对方式是患者疾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获益感存在3个潜在类别,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不同人口学特征及疾病获益感潜在类别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疾病获益感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对186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3.95±12.37;年龄、性别、心理弹性、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和透析龄是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共同解释总变异的68.0%。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采取措施增强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弹性,引导其建立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以促进个体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慢性疼痛患者疼痛接受度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慢性疼痛接受问卷及一般资料问卷,对295例疼痛数字评分(NRS)≥3分的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慢性疼痛患者疼痛接受度得分(22.52±10.78)分,活动参与维度得分高于疼痛意愿维度;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离异/丧偶、疼痛部位数及疼痛程度是疼痛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共解释15.1%的变异量(P<0.05,P<0.01)。结论 慢性疼痛患者疼痛接受度较低,需重视农村、离异/丧偶、疼痛部位多及疼痛程度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共情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和针对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356名医护人员运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和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情能力总分,护士为114.68±13.81,医生为110.70±19.15,其中观点采择维度护士得分显著高于医生(P0.05);医院等级、工作满意度是护士共情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整R2=0.125)。结论医护人员共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基层医院及对工作满意度较低的护士共情能力受影响;管理者应结合具体情况对护士进行合理干预,提升护士的共情能力,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口腔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96例口腔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口腔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总分56.72±8.53、社会支持总分34.82±3.64;术后时间、治疗方式、是否复发、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为口腔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调整R~2=0.879)。结论口腔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术后时间越长、治疗方式越复杂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越低,复发的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较未复发者低,积极应对与客观支持则促进创伤后成长。护理人员应给予口腔癌术后患者针对性干预与支持,以促进其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ICU护士道德困境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413名ICU护士采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道德困境总分中位数为47.00,道德困境频率条目得分中位数为1.18;道德困境强度条目得分中位数为1.14。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职称及ICU工作年限(调整R~2=0.393)。结论 ICU护士的道德困境处于轻度水平,其中年龄较大、职称较高及ICU工作年限较长者道德困境较严重,护理管理者应注意疏导与心理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隐性缺勤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隐性缺勤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河南省8所医院1 503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科护士隐性缺勤总分为18.24±4.11,其中高隐性缺勤(≥18分)876人(占58.3%);婚姻状况、医院级别、近1年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家庭外部支持是儿科护士隐性缺勤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儿科护士隐性缺勤程度较高,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儿科护士工作环境、降低隐性缺勤率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养老机构老年人死亡态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养老机构老年人死亡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对济南市5所养老机构的214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死亡态度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为3.88±0.69,其次依次为趋近接受(3.06±0.74)、死亡逃避(2.53±0.84)、逃离接受(2.44±0.71)、死亡恐惧(2.36±0.9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内讨论死亡情况、文化程度、年龄及子女看望次数对老年人死亡态度有显著影响(P0.05,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死亡态度偏正向。营造公开的家庭氛围、鼓励子女看望和陪伴老年人,能够帮助养老机构老年人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死亡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心理弹性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自行构建的妊娠期糖尿病知信行调查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对上海市4所医院产科门诊及病房的359名GDM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GDM孕妇的心理弹性量表得分为69.99±15.03,与知信行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医院,孕周,是否使用胰岛素,知识、信念、行为得分是GDM孕妇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P0.05,P0.01),可共同解释总变异量的37.7%。结论 GDM孕妇的心理弹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医院、孕周、是否使用胰岛素、疾病相关知识、信念、行为是其影响因素。应针对GDM孕妇开展规范化血糖管理,重视孕早期及孕晚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孕妇的心理健康,提升孕妇疾病相关知识、促进其对疾病积极的信念、改善疾病管理行为,以提高GDM孕妇的心理弹性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5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失志量表-Ⅱ及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得分为10.0(7.0,12.0)分,中度、重度失志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47.20%、4.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月均收入、疼痛、疲乏、抑郁、焦虑、幸福感下降是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癌症患者失志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医务人员应针对失志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制订合适的干预措施,降低癌症患者失志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427例住院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社会衰弱性指数、衰弱风险筛查工具、简易认知状态评价量表、Barthel指数、心力衰竭患者特异性微型营养评价量表、病人健康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衰弱总分为13.50(9.50,17.5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居住方式、运动锻炼情况、病程、认知障碍、衰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营养状态是患者社会衰弱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64.4%。结论 社会衰弱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普遍存在,社会衰弱水平较高,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患者的社会衰弱评估,密切关注重点人群,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干预,以预防或延缓社会衰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