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X-C基序配体12水平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脑梗死组,同期在我院体检且一般资料与脑梗死组匹配的60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X-C基序配体12水平,检测脑梗死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随机血糖、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水平,统计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脑梗死组出院后随访6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定认知功能,并判定是否发生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X-C基序配体12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C-X-C基序配体1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出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5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C-X-C基序配体12水平显著低于非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0.05)。血清C-X-C基序配体12预测脑梗死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最佳截断值为0.935 pg·ml-1  相似文献   

2.
1160130引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增加,脑卒中目前已成为发生最频繁、致残率最高、医药费用昂贵的疾病之一。在卒中幸存者中,有70%~80%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迫切需要对判断功能预后有效且值得信赖的预测方法。事实上,所有卒中患者在损伤发生的瞬间,损伤的严重程度已基本决定了其功能预后犤1犦。因此,在卒中早期即可依据一些预测因素综合地判断其功能预后。目前有研究证实,患者卒中时的年龄,卒中发生后瘫痪的严重程度,既往卒中史,尿便是否失禁,有无单侧空间忽略均可作为功能预后的预测因素犤2犦。各种文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6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将其分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146例、非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6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将其分为卒中后抑郁组52例、非卒中后抑郁组15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高于非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男性比例、文化程度、Barthel指数以及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GLU)、肌酐(Cre)水平显著低于非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P 0. 05或P 0. 01)。卒中后抑郁组男性比例、CRP水平显著低于非卒中后抑郁组(P 0. 05);卒中后抑郁组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前部病灶比例以及GLU、丙氨酸转氨酶(ALT)、Cre、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卒中后抑郁组(P 0. 05或P 0. 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Hb、Hcy是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Hcy是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cy水平是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的共同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Hb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是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在患者发病早期进行筛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右侧脑损伤后左侧空间忽略按表现的参考框架不同进行分型研究,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对于首次发生右侧半球脑损伤的患者176例,运用线段划消、星型划消、线段二等分、画钟测验及句子阅读进行忽略的筛查测验,并运用缺口探查和场景临摹测试对忽略患者进行不同参考框架下分型研究,进一步比较不同参考框架下忽略组间的一般状况、临床特征及忽略程度。结果:在176例患者中,29例表现为左侧空间忽略,其中16例为单纯的自我为中心的忽略,13例合并存在自我为中心的忽略及刺激物为中心的忽略。单纯的自我为中心的忽略组与合并存在刺激物为中心的忽略组间的一般状况(年龄、性别构成比、MMSE),忽略程度(线段划消、星形划消、线段二等分、画钟及场景临摹)及临床特征(左侧肢体肌力、面瘫有无、偏盲有无、左侧躯体感觉异常、病理征有无)无显著的差异;合并刺激物为中心的忽略组的患者受教育年数明显高于单纯的自我为中心的忽略组。两组间的病灶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按参考框架的不同对左侧空间忽略进行分型,单纯的自我为中心的忽略最常见,但是近一半的自我为中心的忽略合并刺激物为中心的忽略。忽略的严重程度及躯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对忽略的分型无提示意义。受教育年限越长的右侧半球损伤的患者越容易存在非自我为中心的空间忽略。  相似文献   

5.
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嫣  朱斐 《中国康复》1994,9(3):109-112
运用WAIS—RC、BI Index分别于卒中发病早期及半年后检查评定了56名卒中患者的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初步探讨了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系。研究证明:卒中患者发病早期多项认知功能受到损害。WAIS—RC的11项分测验中的知识、算术、相似、词汇、数字符号、填图、图形排列、图形拼凑等分测验分数低于病发后半年的追踪评定分数。逐步回归分析提示:知识、算术、词汇、数字符号为预测卒中预后的最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自我为中心的空间忽略在整个忽略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发生相关的解剖位点。方法:对55例右侧脑损伤后合并左侧空间忽略的患者进行不同参考框架下的分型,根据分型结果将忽略患者分为自我为中心的忽略亚组及合并非自我为中心和自我为中心的忽略亚组,比较两个亚组的临床特征,并利用MRIcro软件将两个亚组的头颅脑成像显示的病灶分别进行叠加和相减分析。结果:47例患者接受了分型测试,其中30例(63.83%)患者合并存在非自我为中心的忽略和自我为中心的忽略,17例患者表现为单纯的自我为中心的忽略。两个亚组的一般状况及临床特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个亚组的病灶部位相比,右侧颞上回、颞中回及豆状核的损伤在非自我为中心的忽略亚组更常见。结论:右侧脑损伤后存在左侧空间忽略的患者一半以上合并存在非自我为中心的忽略。非自我为中心的左侧空间忽略的发生与右侧颞上回、颞中回、豆状核及周围白质的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右侧忽略伴严重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卒中后右侧忽略伴有严重认知障碍和失语的患者进行评定与认知训练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眼动追踪技术、非言语认知功能评估及行为学观察能够客观评价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通过眼动追踪训练及经颅直流电刺激等技术的综合康复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结论 眼动追踪技术结合认知训练为重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芳 《中国康复》2020,35(1):27-30
目的:评估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困难未通过率,寻找与未通过筛查的相关预测因素,以及筛查未通过后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我科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用多伦多床旁吞咽筛查试验(TOR-BSST)进行吞咽困筛查,收集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合并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分(APACHEII)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SC)等相关临床参数,运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脑卒中后身体功能恢复情况。根据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评估接受吞咽困难筛查失败的预测因素和筛查失败后的相关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年龄、语言障碍、GCS评分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此外,轻度和重度脑卒中、姑息治疗的患者吞咽困难筛查未通过率较高(P<0.01)。多因素分析中,与吞咽困难筛查成功与否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语言障碍、GCS评分、卒中严重程度、姑息治疗(P<0.05,0.01)。吞咽困难筛查未通过组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吸入性肺炎,留量胃管和放置经皮喂养管明显增加,其严重残疾比例更高及住院时间和30d死亡率更高(均P<0.01)。结论:高龄、语言障碍、GCS评分、卒中严重程度、姑息治疗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筛查失败的危险因素,并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困难筛查。  相似文献   

9.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在卒中后误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在卒中后误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SSA筛查和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以FEES检查为金标准,计算SSA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对比SSA筛查阳性患者和SSA筛查阴性患者的肺炎发生率.结果 SSA对卒中后误吸诊断的灵敏度为95.0%,特异度53.7%,阳性预测值66.7%,阴性预测值91.7%.SSA筛查阳性患者的肺炎发生率高于SSA阴性患者(P<0.05).结论 SSA在卒中后误吸的评估中是一个有价值的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NT-pro-BNP与老年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8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卒中组和非心源性卒中组,每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对照组)30例.分别于入院48 h,治疗第14、90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各组入院48 h和第14天的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48 h及入院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心源性卒中组血浆NT-pro-BNP水平较非心源性卒中组明显增高(P<0.05);心源性卒中组及非心源性卒中组入院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较48 h的NT-pro-BNP明显降低(均P<0.05).心源性卒中组及非心源性卒中组入院第14、90天的NIHSS评分均较入院48 h明显下降,尤以入院第90天降低更明显(P<0.05或P<0.01).NIHSS评分≤6分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NIHSS>6分组(P<0.0l).好转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BNP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