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总结6例复发/难治性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抗CD30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输注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6例复发/难治性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完善治疗前的护理评估,重点落实预处理毒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以及植入综合征的护理,并将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纳入整个治疗过程。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造血干细胞,外周血中检测到持续性CAR30转基因,其中5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均为Ⅰ级,未观察到神经毒性。随访20.4(12.1,34.4)个月,患者均存活并保持其反应性。结论 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抗CD30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输注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高度活性,护理在治疗各阶段以及毒副反应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89例CAR-T序贯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经验。 方法 对89例行CAR19/22 T细胞序贯治疗的难治/复发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加强病情观察、血液学毒性护理、细胞因子风暴护理、CAR-T相关性脑病护理、脱靶毒性护理和心理护理。 结果 89例患者中,51例难治/复发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整体存活率为31.0个月,38例难治/复发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整体存活率为18.0个月;高等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22.4%和1.12%。 结论 重视和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有利于CAR19/22T细胞序贯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恶性肿瘤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阮海涛  万滢  徐丽 《护理学杂志》2019,34(23):29-31
目的总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并发重度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5例恶性血液肿瘤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并发重度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患者,实施积极的病情观察以早期识别、预防感染、症状管理、降低细胞因子治疗的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 14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得到有效控制,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并发重度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患者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密切的病情观察和及时护理干预是保证患者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uto-HSCT)巩固治疗非局限期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 ENK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含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序贯一线auto-HSCT巩固治疗的28例ENKL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男19例, 女9例;移植时中位年龄34.5(14~61)岁;鼻型22例, 非鼻型6例;Ann Arbor分期Ⅲ期15例, Ⅳ期13例;NK/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rognostic Index for Natural-Killer cell lymphoma-Epstein-Barr virus, PINK-E)中危8例, 高危20例。结果 28例受者均获得造血重建, 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0 d, 范围在8~17 d;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3 d, 范围在10~22 d。中位随访时间为59.5个...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21例复发难治B细胞肿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治疗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1例复发难治B细胞肿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治疗的并发症加强评估、观察和护理。结果患者均移植成功,随访2~13个月,1例死亡,5例移植后0~3个月复发,其余患者生存。均发生口腔黏膜炎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发生肠道黏膜炎7例,植入综合征4例,均经治疗症状控制。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肿瘤疗效明显,加强并发症的评估、预防及处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3例HSTCL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化和TCR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瘤细胞CD2、CD3、CD7均阳性,T细胞限制性胞内抗原TIA-1、CD56部分阳性,细胞毒性相关分子粒酶B(Granzyme-B)、EBER阴性。11例标本TCR克隆性重排检测阳性。13例患者临床治疗方案不同(脾切除术后化疗,保脾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6~58个月,预后均较差。结论 HSTCL是一类罕见的结外侵袭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病理表现多样且独特,结合免疫表型、TCR基因重排可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15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恶性B细胞血液肿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5例复发难治性恶性B细胞血液肿瘤患者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同时实施预处理及细胞回输阶段的准备和护理,密切观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凝血功能异常、神经系统毒性等不良反应,加强医护合作并正确执行医嘱,关注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心理,重视心理护理。结果 14例患者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CRS 4级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出院后疾病进展性死亡。结论 规范的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选择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还是异基凶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需权衡治疗相关死亡率(treatment—related mortality,TRM)差异、自体移植物被肿瘤污染的可能、干细胞动员失败和异基因移植物抗淋巴瘤效应等因素之间的利弊。  相似文献   

9.
正浆母细胞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来源于B细胞,侵袭性高、预后差,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宁波市第一医院血液科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后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从无骨髓浸润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本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经放化疗等预处理后,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并对其进行全程共移植护理.结果 在移植过程中5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无移植并发症.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输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9.4(8~11)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2.2(10~14)d.结论 自体骨髓闻充质干细胞与适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做好移植护理是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