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原因很难判断,一直以来,认为突出的椎间盘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及腿痛重要原因,椎间盘突出临近退变节段是否导致腰痛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目的:通过椎间盘造影判断突出临近退变节段是否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原因,并报告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后残留腰痛在临近退变疼痛椎间盘经亚甲蓝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20例同时具有腰痛和腿痛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造影检查,这些患者腰椎MRI表现为有1个突出椎间盘外至少合并1个或1个以上的临近退变的椎间盘,全部患者均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切除突出的椎间盘,5例临近退变椎间盘造影阳性患者在椎间盘镜切除后经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腰痛、腿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定。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总共64个椎间盘行椎间盘造影,共11个椎间盘造影阳性,其中6个位于椎间盘突出临近退变节段,5个位于引起神经根性痛的椎间盘突出节段。全部病例腿痛行椎间盘镜切除突出椎间盘后明显缓解,腰痛有部分缓解,6例临近椎间盘造影阳性患者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后腰痛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其中5例行临近疼痛椎间盘亚甲蓝注射后腰痛缓解,1例患者拒绝亚甲蓝注射治疗仍有明显腰痛。结果显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可能来源于突出临近退变节段。  相似文献   

2.
背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原因很难判断,一直以来,认为突出的椎间盘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及腿痛重要原因,椎间盘突出临近退变节段是否导致腰痛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目的:通过椎间盘造影判断突出临近退变节段是否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原因,并报告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后残留腰痛在临近退变疼痛椎间盘经亚甲蓝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20例同时具有腰痛和腿痛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造影检查,这些患者腰椎MRI表现为有1个突出椎间盘外至少合并1个或1个以上的临近退变的椎间盘,全部患者均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切除突出的椎间盘,5例临近退变椎间盘造影阳性患者在椎间盘镜切除后经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腰痛、腿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定.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总共64个椎间盘行椎间盘造影,共11个椎间盘造影阳性,其中6个位于椎间盘突出临近退变节段,5个位于引起神经根性痛的椎间盘突出节段.全部病例腿痛行椎间盘镜切除突出椎间盘后明显缓解,腰痛有部分缓解,6例临近椎间盘造影阳性患者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后腰痛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其中5例行临近疼痛椎间盘亚甲蓝注射后腰痛缓解,1例患者拒绝亚甲蓝注射治疗仍有明显腰痛.结果显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可能来源于突出临近退变节段.  相似文献   

3.
腰痛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该病患者在骨科门诊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引发腰痛的各种原因中,由于椎间盘本身病变引起的腰痛约占39%.腰椎间盘内部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的疼痛感受器产生的腰痛被定义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各种文献报道结果并不一致.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优缺点,为医务工作者选择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已被证实是慢性腰痛的重要病因学来源之一。椎间盘源性腰痛约占慢性腰痛的39%。椎间盘源性腰痛因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金标准的参考,诊断一直有争议。本文就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对2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以VAS评分作为腰痛缓解疗效评价指标,对手术前、后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中华医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作为术后功能评定标准.结果: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功能评定优13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1.3%;未发生腰肌血肿、大血管、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微创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重要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献报道80%的人在其一生中会发生腰痛,大约10%发展为慢性腰痛.腰痛不仅引起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在美国每年用于老年患者腰痛治疗的费用就超过300亿美元.长期以来,由于腰痛机制不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尽管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但最明确和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以前我们往往强调突出椎间盘的机械压迫作用,但许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却不能完全用单纯机械压迫来解释。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研究表明椎间盘是腰痛的主要起源部位,椎间盘源性腰痛占慢性腰痛的39%。它的病理学特征是通过纤维环的放射性裂隙和随之的血管化肉芽组织和伤害性神经纤维沿着撕裂长入的组织修复过程。椎间盘源性腰痛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由纤维环破裂引起的腰痛和由终板破裂引起的腰痛。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具备诊断价值。虽然腰椎间盘造影术目前仍有争议,但它是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最重要工具。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传统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或者外科手术。作为治疗选择,瞄准改变椎间盘内力学环境或去除椎间盘内神经分布的椎间盘内治疗,如电热纤维环成形术或射频热凝治疗最近几年被提倡,但缺乏支持这些治疗的理论基础。基于目前对椎间盘源性腰痛发病机制的理解,即神经纤维长入和炎症,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是一种非常安全和有效的方法。腰椎融合手术是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的有效的治疗腰痛的方法。为了克服融合手术引起相邻节段退变的问题,各种非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如人工髓核置换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这些非融合技术的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最近,应用生物学技术修复或再生退变椎间盘成为研究热点。生物学治疗方法包括椎间盘内生长因子注射,转基因治疗和细胞注射治疗。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椎间盘内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将8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给予腰痛方,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胶囊。疗程均为2w,治疗后随访1年,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及1年后病情随访,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免疫学及局部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由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应力的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脱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腰痛。亦可因退变、破裂的椎间盘本身产生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引起炎症反应而导致腰痛。由于疼痛是炎症反应的主要特征之一,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椎间盘突出后可能伴有炎症反应,有人提出椎间盘的自身免疫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一旦椎间盘突出,可激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慢性炎症,引起腰痛。目前认为。椎间盘突出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学异常和局部慢性炎症的发生.椎管内的慢性炎症是致痛的主要原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腰椎正骨理筋按摩手法牵引、敦煌消定膏外敷;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有效率、依从性。结果:治疗组不仅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患者在久坐时,睡眠方式,自身锻炼,日常生活方式和重视程度方面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不仅提高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而且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对治疗和预防本病的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