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岗位的改进方法,为急诊预检分诊岗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分析预检分诊岗位的临床现状以及存在的管理问题,从设立合理岗位及班次,完善预检分诊岗位说明书,对预检分诊岗位护士进行培训、考核等方面进行预检分诊岗位管理的实践。比较预检分诊岗位改进与管理实施前后急诊患者的就诊满意度、护士二次评估及提前评估的执行情况。结果进行预检分诊岗位管理的实践后,二次评估率、提前评估率、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工作量分布特点改进急诊科预检分诊护士岗位管理,可有效保证预检分诊岗位职责落实,保障急诊患者安全及时就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构建患者视角的预检分诊服务满意度理论框架,为评估和量化患者对预检分诊服务的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的方法,选择27例接受过预检分诊服务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采用NVIVO12.0软件辅助对原始数据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及选择性编码,并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 析出患者期望、服务质量、信息供给、人本关怀、持续改进5个主范畴。结论 5个主范畴分别构成预检分诊服务满意度的主体因素、核心因素、关键因素、基本因素和保障因素。该理论框架可为改善预检分诊服务、评估患者满意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以专科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效果。方法 2022年7-12月由58名网约护士实施常规“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前),2023年1-6月由103名网约护士实施以专科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后),评价比较实施前后网约护士接单量、接单行为及服务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专科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前后分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179例次和409例次。实施后网约护士接单行为及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以专科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有利于增强网约护士的接单行为意愿,改善患者接受“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进展,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177所“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疗机构,使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平台统一设计的统计表进行横断面调查,包括管理及服务制度、运行机制及流程、出诊护士培训体制等。 结果 实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的试点机构146个,其中三级医院占58.90%;共有13 154名护士参与服务,服务总人次为192 442,平均患者满意度96.63%,出诊护士对试点工作总体满意度为88.67%。实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数43项,其中服务量排序靠前的项目为母婴护理(44 074人次)、生命体征监测(23 313人次)、家庭巡视(21 636人次);排序靠后为人工肛门便袋护理(16人次)和一般灌肠(16人次)。 结论 广东省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初步形成符合本地特色的服务模式,但仍需扩大服务人群,补充服务项目,优化支付机制,加强监管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慢性伤口多学科联合居家护理服务模式,解决居家慢性伤口患者护理的难点。 方法 构建医院-社区多学科联动慢性伤口居家护理云平台。患者在线申请,医院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分阶段整合多学科诊疗意见后联合实施居家伤口护理,社区护士负责后续的居家护理,平台定期随访。 结果 实施6个月,为辖区内的137例患者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其中8例接受了医院-社区联合居家护理服务,社区护士提供后续上门护理服务及随访36例次。 结论 医院-社区多学科联动慢性伤口居家护理云平台整合了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资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慢性伤口患者居家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矛盾。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分级护理的细节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根据医院分级护理情况,自行设计病室分级护理巡视单,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治疗给药、护理安全措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病情变化、输液巡视等,并应用于各病室不同护理级别患者。结果使用分级护理巡视单后分级护理落实率、基础护理质量达标率显著优于使用前,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使用前(均P<0.01)。结论使用分级护理巡视单后,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质量管理意识,降低了护理风险,有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研发“互联网+妇幼护理”创新平台,以三级妇产科医院为主导,通过同质化培训与辖区内社区医院合作,依托平台共同为居家产妇及新生儿提供母乳喂养指导等母婴护理服务。结果 经过7个月运行,共完成服务916例次,复购率37.56%,其中社区护士完成45例次(4.91%),排前三的项目分别为乳腺疏通460例次(50.22%)、婴儿黄疸测定318例次(34.72%)、母乳喂养指导52例次(5.68%)。产妇满意度99.82%,无护理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可为居家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方便、快捷且专业的医院同质化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不同角色对居家护理服务质量管理的现状认知和期望,为提高居家护理服务质量,完善该护理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法,纳入与居家护理服务质量利益相关的角色,即护理管理者、护士、患者及照顾者共13人进行半结构访谈,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得到与居家护理质量管理现状认知相关的主题(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尚需完善、护士安全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对居家护理质量管理期望主要有基础期望(优质的护理人员素质、合适的支持系统、科学规范的服务质量标准、适宜的应急预案)、环节期望(落实护理评估、动态评价护理技术、规范护理记录)、结果期望(建立多维评价机制).结论 以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控制为核心,兼顾基础质量控制,突出对上门护士的培训考核力度、落实护理评估和规范护理记录建档和多评价机制是居家护理服务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业迅速发展、人们的医疗护理需求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快捷高效的护理执业模式。但由于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目前面临诸多困境。对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主要的困境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安全风险不明确、配套制度不完善、上门护理服务价格等,并针对困境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互联网+护理服务"持续、健康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互联网+"产后康复护理工作室,满足产妇不断增长的产后康复服务需求。方法制定"互联网+"产后康复护理工作室制度规范,遴选5名工作室成员,通过互联网提供线上线下产后康复服务。结果 2020年1~3月共进行线上母乳喂养咨询128次,门诊母乳喂养咨询31次,产后盆底肌修复203次,产后塑形指导52次,科学"坐月子"指导24次,婴儿照护75次,心理康复31次,服务对象满意度高达96%。结论 "互联网+"产后康复护理工作室的建立改变了传统服务模式,有效满足产妇的多样化、多层次康复需求,为护理人员实现职业价值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肠造口患者接受“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的真实体验,为进一步完善肠造口护理上门服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对11例肠造口患者进行半结构式一对一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患者选择“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的原因(并发症,高龄,减轻照顾者负担,住院-居家的过渡);“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对患者的影响(提高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情绪治疗);“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与传统的医疗机构就诊的区别(节省时间,享受个体化的服务);建议(完善保险体系,普及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结论 肠造口患者对接受“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具有积极的体验感,该方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由医院顺利过渡到居家形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互联网护理咨询服务模式并验证其运行效果。方法依托医院优质资源,成立互联网护理服务团队;结合民众实际需求,制定互联网护理咨询服务具体内容和流程并运行。统计线上护理就诊人数、就诊人员满意度及护士职业获益感,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2020年1月21日至8月2日累计接诊患者3 847例次;互联网就诊人员满意率为97.79%;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开展互联网护理咨询服务能满足各类人群的护理健康咨询需求,提高就诊人群的就医满意度,并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获益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社区有就医需求患者提供及时方便的上门护理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方法 在医院微信服务号建立子系统“护理服务到家”,设基础护理17项、专科护理6项、母婴护理5项、检验服务11项共4类39项服务项目;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后正式运行(线上下单,上门服务)。 结果 “护理服务到家”运行128 d,上门服务652单;上门护士1 196人次、医生108人次;患者满意度为100%;上门服务项目均顺利完成,未发生投诉和不良事件,未发生医生护士相关安全问题。 结论 基层医院实施“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同时有助于体现护士职业价值感,以及缓解看病难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三甲医院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湖州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对湖州市三甲医院500名符合国家“互联网+护理服务”资质的护士,采用自制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30.80%的护士知晓“互联网+护理服务”政策;37.00%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18.40%拒绝,44.60%持观望态度;PICC/输液港护理(64.95%)、静脉注射(63.97%)、留置引流管的护理(63.48%)、静脉输液(63.24%)、皮下及肌内注射(62.25%)及鼻饲(61.27%)是参与意愿较高的护理服务项目;护士政策知晓度、是否有足够空余时间、“互联网+护理”从业经历是影响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 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总体参与意愿较低,而业余时间充裕、有“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经历以及对该项政策存在一定知晓度的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参与意愿更强。应从多方位加大“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推广教育,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5.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下母婴床旁护理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科病区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下开展母婴床旁护理的方法,评价实施效果.方法 将产科病区护士分3层,即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实施责任组长负责的小组包干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针对孕产妇不同住院阶段在床旁实行一对一、有重点的健康教育,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技能一对一的讲解和操作演示.结果 实施前后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方法正确率(除抱奶体位外)及孕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智慧医养照护志愿服务在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100例社区高血压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接触式社区医养照护志愿服务管理,观察组给予智慧医养照护志愿服务管理。管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管理前后血压、血糖、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依从性的变化。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智慧医养照护志愿服务能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老年人的血压、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可为医养照护志愿服务模式及社区慢病智慧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带领社区医护人员为居家患者提供有偿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构建以基层医疗为中心,以区域医疗中心为主导的护联体平台;实行患者线上下单,区域医疗中心护士与社区护士联合上门居家护理服务的方式.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护联体运行以来,107名医疗中心护士带领社区护士共提供上门更换胃管、PICC维护、更换尿管、伤口造口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