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老年抚养比逐年升高,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研究成为 学术界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但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问题上,而缺乏对其社会可持续性问题 的关注。笔者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可持续性的评估体系,并以 2013年的中 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可持续性进行了测算,最后得出结论: 我国城镇职工基 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减轻社会贫困方面的力度远低于保持职工退休前后收入稳定方面的力度, 这也揭示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在社会公平性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保障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有效且持续地运行下去。  相似文献   

2.
《祝您健康》2012,(2):57
新华日报讯根据《苏州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办法》规定,今年起,苏州户籍非从业居民也可享受养老保险,标志着苏州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从"制度覆盖人人"到"人人享有保障"的重大飞跃。根据该《办法》,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苏州户籍居民均纳入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范围。同时,把新农保及政策性的老年居民补贴一并纳入该制度  相似文献   

3.
1991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项重大变革,它提出养老保险要实行社会统筹,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建立国家、企业和个人储蓄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1997年,国务院进一步颁发了《关于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阐述和分析安徽省公立医院编内编外职工养老保险缴存制度的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困境,提出新时期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改革的对策建议。方法:以安徽省某公立医院为例,分析与对比当前该院编内与编外职工实施养老保险政策中存在的具体差异性。结果:公立医院要加强事业与企业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与引导,弱化编制管理,落实医务人员养老保障措施,建立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统一协调的养老保险缴存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在实施养老保险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结论:养老保险改革影响到公立医院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构建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是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覆盖与统筹,从而全面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吴蕾  鞠永和 《现代医院》2014,(10):123-124
职业年金作为事业单位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正在试点改革并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它的实施必将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养老保险制度。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对于强化和促进公立医院内涵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公立医院养老保险制度现存的主要问题,对公立医院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发达国家与我国试点城市的探索经验,在总结现阶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并从制度发展的财务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两方面入手,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筹资、依托和统筹方式以及城乡、地域与代际之间的公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华日报讯截至10月底,泰兴市已有29.88万农民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占农村适龄参保人员的99.8%,有5.17万人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实地调研后认为,泰兴创新制度设计,坚持分档灵活缴费、加大财政补助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8.
温州市农村卫生院集体职工的退休养老制度改革,经6年多时间摸索,从1991年7月以来,已有7个县(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入保卫生院350个,职工2942人,占全市卫生院集体职工总数的59.30%;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职工916人,占退休职工的总数64.15%。根据《温州市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共同负担。企业或企业化管理的事  相似文献   

9.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呈现双轨制、碎片化等困境而难以推进,其根本原因是目前已经进行的部分改革或试点工作存在诸多的先天性缺陷。我国亟须统一企业、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只有在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提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才能得以有效、科学、系统、整体地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2年起,我国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但其制约因素仍然较多,改革进展较慢,地区差异也较大。2008年起,国务院决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开始试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迄今为止试点改革工作亦无明显进展。其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陷困境的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乡镇卫生院生存、发展现状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推进情况,从中认识到乡镇卫生院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互矛盾与促进问题.并对矛盾与问题进行研究:从乡镇卫生院自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等层面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提出对策与建议,展望乡镇卫生院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可持续性发展前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政策文本结构及外部属性,厘清江苏省养老服务的主要特征及关注重点,为各省市完善政策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政策文献计量法分析23项养老服务政策的出台频率、颁布机构及政策主题,并借助ROST CM工具提取主题词,利用Ucinet软件绘制图谱、计算中心度指标。结果:江苏省老龄化进程逐步放缓,养老政策出台频率与老年人口占比增长幅度趋同。养老资源及信息集中在以省民政厅为主的9所机构中,其余职能部门参与度较弱。现阶段政府关注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及医疗需求,工作重心在于养老模式的完善优化,高龄、失能等弱势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尚未成为热点。结论:各省市需及时掌握当地老年群体特征,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保障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多层次养老需求。应鼓励各机构整合优势资源,补充完善体育健身、"互联网+养老"等多领域政策。同时营造积极养老氛围,鼓励老年人通过志愿服务、再就业等方式实现社会价值,在中度老龄化社会进一步释放老年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欠发达地区-以贵州省为例,与发达地区养老现状综合比较,为政府及现有养老机构探索可行养老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实施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与老年比重、老龄化趋势不成正比;养老床位仅为我国发达地区的1/10、国际标准的1/20;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主;各种养老政策和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到位。结论:欠发达地区养老模式单一,应结合自身现状,借鉴发达地区各种先进管理及运营经验,构建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山东省城乡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山东省养老服务的完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山东省济南、泰安、临沂、菏泽、聊城、德州、枣庄7个地市抽取的2 932名≥60岁城乡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山东省2 932名城乡老年人中,家庭养老者占98.0%,机构养老者占2.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患1~3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更愿意采用家庭养老模式进行养老,与无子女的老年人相比,有1个子女的老年人更愿意采用机构养老模式进行养老,与无住房老年人相比,有住房的老年人更愿意采用机构养老模式进行养老。结论 家庭养老是山东省城乡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模式,住房情况、子女数和现患慢性病种数是山东省城乡老年人养老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如何选择适合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和长期护理保险,目前尚待研究.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及内容的相关文献,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概念、研究背景、发展进程、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梳理及总结,以期为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及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医养结合是以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核心,合理优化配置医疗养老资源。通过回顾总结日本老龄化社会以来养老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国医养结合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养老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转型、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培养和发展中医药医养服务等问题,对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构建提出多维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Reduced muscle strength is an accurate predictor of functional limitations, disability, and mortality. Hence, understanding which socio‐economic factors contribute to preserve muscle strength in old age is central to the design of social policies that help reducing these health risks. Using data on handgrip strength collected by the Survey of Health, Ageing and Retirement in Europe for the population of Europeans aged 50+ and the exogenous variation in pension eligibility age across countries over time, we estimate that the retirement transition has a short‐term positive causal effect on muscle strength. However, this protective effect is not persistent, as retirement speeds up the age‐related trend in muscle strength loss, especially for blue‐collar workers and males. The “holy grail” of early retirement may not be such a good deal for retirees' longevity and physical functioning late in lif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五全六能"楼/院式养老模式在城市社区的适应性及条件。[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咨询的方法对年龄≥30岁社区常住人口(≥60岁养老对象不少于70%)进行调查。[结果] 4个社区1304位≥60岁者乐意选择"五全六能"养老模式,占全部老人的53. 95%,模式中"生活照料、医护保健、经济支持"服务需求依次排前3位;93. 37%调查者认为社区养老资源或条件适应该模式;女性、良好婚姻状态、收入水平中或低等是该模式选取的积极因素。[结论]该模式在南昌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现有阶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加剧,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生理机能的下降,因此,健康问题已经成为老年人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宁波市养老服务机构的抽样调研可知,养老机构老年人对于健康服务需求强烈,但养老机构健康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提供的健康服务项目单一,尤其是体制障碍,影响养老机构在健康服务领域的发展。对此,提出了建立养老机构健康服务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模式、设计"以需求为中心"的养老机构健康服务项目、加强养老机构复合型健康服务专业队伍建设以及发挥政府与市场在养老机构健康服务领域的双重作用等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合肥市为例,基于老年人自身角度,对“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探究老年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接受现状;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从个体特征、社会环境特征、“互联网+”认知特征等三方面分析不同特征老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结果:①老年人对于智能化养老需求意愿较高,但实际接受程度仍偏低。②年龄、文化程度、享受养老保险类型、“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认识了解程度,智能设备使用简易程度等会正向促进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程度的提高。而户口所在地、当前养老现状满意程度、信息化养老服务费用等会负向影响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程度的提高。结论: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应从增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普及率,尊重社区居民养老服务需求,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融合,构建完善基础信息技术系统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Social position, education, gender and increasing age are all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disability pension. This study takes an intersectionality approach and examines their co-constitution, in relation to inequity in disability pension. The population included 22,203 middle-aged men and women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munity-based Hordaland Health Study, Western Norway (1997–1999). The participants were categorised in four exposure groups: higher educated men, higher educated women, lower educated men and lower educated women. The outcome was disability pension from 1992 to end of 2007, from a national registry. Using recommendations for intersectionality-informed quantitative research, we estimated the main effects of gender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n disability pension, and potential statistical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gender and education in relation to cause-specific and all-cause disability pension. For all-cause disability pension, men with higher education had the lowest risk for disability pension (rate per 1000 person-years: 2.01) during the course of working life (from age 35 to 57), followed by higher educated women (rate 3.56), and lower educated men (rate 4.59). Finally, women with lower education had a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risk already in early middle age (rate 8.39). We found a statistical multiplicative effect of lower education and female gender on all-cause disability pension and disability pension with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compared with men with higher education. The discussion highlights that inequity in disability pension is not only about defining vulnerable groups, but also about understanding how privile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unequally distribu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