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儿童白血病化疗后合并肺毛霉菌感染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患儿诱导化疗后合并肺毛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岁女童,确诊B-ALL,诱导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合并肺部感染、脓气胸,临床表现为胸痛、咯血,肺部CT提示右下肺实变,多次痰及胸水培养阴性。气胸第22天胸水行感染病原高通量测序发现毛霉菌,随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证实病原学诊断。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滴、普通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治疗。第55天拔除胸腔引流管,并序贯口服泊沙康唑。治疗2月余后复查肺部CT提示右下肺实变病灶缩小;纤维支气管镜下见右中间段支气管干肉芽增生。遂行镜下氩气刀清理。之后序贯口服泊沙康唑,并继续按白血病化疗方案治疗。10个月后复查肺部病灶较前明显吸收。结论肺毛霉菌病具有血管侵袭性,恶性度高,感染病原高通量测序有助于早期诊断,以两性霉素B脂质体为主导的药物及手术联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PSLE)并鼻眶脑型毛霉菌病(ROCM)的认识。 方法 总结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燕达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PSLE并发ROCM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SLE并发ROCM罕见,诊断困难,治疗效果欠佳。结论 对于PSLE合并ROCM应加强认识,早期诊断和多学科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PSLE)并鼻眶脑型毛霉菌病(ROCM)的认识。 方法 总结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燕达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PSLE并发ROCM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SLE并发ROCM罕见,诊断困难,治疗效果欠佳。结论 对于PSLE合并ROCM应加强认识,早期诊断和多学科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毛霉病的特点以及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e leukemia, ALL)合并毛霉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预后。并检索及复习相关文献, 总结ALL合并毛霉病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患儿, 男, 1岁1月龄, 1个月前确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低危), 予以诱导化疗期间出现"发热、腹泻", 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后拔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末端培养出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 予以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后患儿仍发热。进一步留取血标本进行mNGS检测提示微小根毛霉阳性, 且出现肝脏播散感染。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序贯抗毛霉菌治疗, 病情好转后改为泊沙康唑单药维持治疗。随访至今, 病情好转, 未出现毛霉病反复, 原发病处于完全缓解状态。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毛霉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低剂量甲氨蝶呤长期使用可引起甲氨蝶呤相关性肺炎。本文就1例儿童甲氨蝶呤肺炎的诊治过程结合复习文献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相关进展。方法通过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合并甲氨蝶呤相关肺炎的临床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认识甲氨蝶呤相关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结果该11岁患儿使用低剂量甲氨蝶呤维持治疗1年4月时以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入院。肺部CT提示为双肺间质性改变;经抗细菌、抗真菌及抗肺孢子虫治疗无效,且肺泡灌洗液中未找到细菌、真菌及卡氏肺孢子虫。确诊为甲氨蝶呤相关肺炎,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每天2 mg/kg,停用抗生素后患儿缺氧症状明显好转,5天后CT提示患儿肺部病变吸收好转,10天痊愈出院。结论对长期使用低剂量甲氨蝶呤的患儿发生急性间质性肺炎在抗感染治疗无效、病原学检查无明确感染证据时,应考虑甲氨蝶呤相关性肺炎的可能性,早期激素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真菌性食管炎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例ALL患儿于化疗过程中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与同期住院的ALL不同部位感染作比较。结果 3例ALL患儿于化疗期间和化疗后出现上腹痛、呕吐或心前区不适,经胃镜检查诊断为真菌性食管炎。1例患儿伴发热和粒细胞缺乏,3例患儿均接受包含地塞米松的化疗。3例患儿分别经氟康唑、米卡芬净、伊曲康唑治疗2~4周,胃镜复查均治愈。结论 ALL患儿化疗过程中出现上腹部疼痛或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时应考虑行胃镜检查以及时发现真菌性食管炎,胃镜检查可作为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时寻找真菌感染的手段,真菌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以高钙血症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严重高钙血症就诊、经骨髓活检确诊为ALL患儿的诊治过程,并文献复习以高钙血症为首发症状的儿童ALL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结果初诊时恶心、呕吐、腹痛症状突出、血钙峰值4.18mmol/L,伴甲状旁腺素(PTH)明显下降,影像学示多发性骨质溶解并多发性胆囊结石,无发热、出血或骨痛,无肝、脾、淋巴结大,血象正常,血涂片未找到原始细胞,经骨髓活检确诊为ALL;予口服双磷酸盐Alen-dronate2mg/(kg.次),1次/48h×2次治疗高钙血症,首剂Alendronate后3d血钙降至正常、6d出现无症状性低血钙、9d血钙回复正常后无复发;随后按ALL化疗,诱导26d骨髓完全缓解、血PTH回复正常、胆囊结石消失。结论以高钙血症为首发症状儿童ALL非常少见,常缺乏经典ALL临床特征,及早骨髓活检有助于确诊;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可能是介导本例ALL患儿出现高钙血症的肿瘤分泌性体液因子;口服双磷酸盐制剂-Alendronate是治疗儿童ALL相关性高钙血症的安全有效药物;病程初期是否出现高钙血症不是影响ALL预后的主要因素,以高钙血症为首发症状的标危ALL如能早期诊断、有效控制血钙和正规化疗,其预后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1-2010年在本院住院的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病历资料,为儿童ALL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初发AL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初发ALL患儿年就诊例数由2001年的8例上升到2010年的28例,平均年增长率为13.3%。男女性别比例为1.75∶1。儿童初发ALL的年龄分布以2~7岁组最多,起病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其中T-ALL 33例(17.9%),伴有髓系抗原表达2例;B-ALL 151例(82.1%),伴有髓系抗原表达11例。染色体异常47例(47/156),融合基因异常9例(9/20)。发病季节上差异无显著性。184例中92例接受治疗,化疗缓解率96.7%。化疗后合并感染率38.8%。结论本院初发儿童ALL的就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强儿童白血病的防治尤其重要。提高白血病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亦是目前应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真菌感染的临床总结及相关文献复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5例急性白血病合并CNS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并文献复习。结果(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均接受强化疗,1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M2)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CNS真菌感染前均有肺部真菌感染病史,其中2例合并肝、脾、肾真菌感染,1例合并下肢皮肤真菌感染(2)实验室检查3例有病原学依据,1例烟曲霉菌,2例念珠菌,2例无病原学依据。(3)影像学5例患儿均作头颅CTMRI,表现脓肿、梗塞、颅内出血。(4)治疗及预后1例患儿伊曲康唑+脂溶性两性霉素B治疗,2例患儿伏立康唑治疗,2例患儿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联合抗真菌治疗,抗真菌治疗均有效,4例存活,1例死于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CNS真菌感染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表现形式之一,多半有其他脏器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脑膜炎或脑脓肿症状和体征,诊断困难,CT、MRI影像学检查重要,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疗效情况,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10年住院治疗的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C-BFM2002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运用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患儿的5年OS和EFS.结果 80例患儿,男女比例1.22∶1,中位年龄4岁3个月,标危33例(41.2%),中危37例(46.3%),高危10例(12.5%),白细胞(WBC≥20×109/L)22例(27.5%),BCR/ABL阳性3例(3.8%);MLL基因重排1例(1.3%);TEL/AML阳性17例(21.3%).完全缓解79例(98.8%),5年OS和EFS分别为(85.9±4.0)%和(79.2±4.7)%,其中标危组5年EFS(86.6±6.4)%,中危组5年EFS (81.1±6.4)%,高危组5年EFS(48.0±1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3,P<0.05).复发12例(15.o%),中位时间23.5个月.死亡11例(13.8%),中位时间13个月.结论 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疗效好,标准的分型诊断及危险度分层治疗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ALL伴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ALL患儿978例,其中51例(5.2%)在ALL治疗后出现癫痫发作症状,男39例、女12例,中位年龄7.4(3.7~11.1)岁.其常见病...  相似文献   

14.
18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治疗结果及影响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1998年第二次修正的小儿ALL诊疗建议(简称荣成方案)化疗,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依从治疗的188例患儿EFS,组间患儿EFS差异用Log-rank检验,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独立因素对EFS的影响.结果 374例接受诱导治疗儿童的完全缓解(CR)率为93.6%(354例),全程依从治疗的188例ALL的5年EFS为(68.1±5.6)%,标危、高危组5年EFS分别为(75.2±6.0)%、(47.6±11.6)%;总复发率为10.6%,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3个月;188例患儿中共有29例死亡,死亡率15.4%;化疗相关死亡13例(7.0%).危险度分组、t(9;22)/bcr-abl融合基因和白细胞计数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两家医院通过荣成方案治疗儿童ALL的总EFS接近70%,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危险因素评估和分组,降低治疗相关死亡率,提高儿童ALL治疗的依从性,以进一步提高EF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58例混合谱系白血病(MLL)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因素。方法以58例MLL融合基因阳性的ALL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比治疗组及放弃组的临床特征,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n-rank方法进行组间比较,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独立因素的影响。结果 58例患儿放弃治疗20例,依从治疗38例,总完全缓解(CR)率76%(29/38),其中MLL-AF4组CR率11%(1/9),非MLL-AF4组CR率97%(28/2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总体3年EFS为(60.4±8.4)%,5年EFS为(45.7±9.8)%,MLL-AF4、MLL-AF9、dupMLL三组5年EFS分别为(11.1±10.5)%、(66.7±9.5)%、(75.0±15.8)%,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MLL融合基因阳性ALL的预后与MLL融合基因类型有关,MLL-AF4阳性患儿较其它类型CR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巯嘌呤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e leukemia,ALL)患儿,维持化疗期间巯嘌呤(6-mercaptopurine,6-MP)的耐受性,为进一步研究6-MP耐受性差异的原因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规范应用北京儿童医院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03年化疗方案(BCH-ALL-2003),随访至2008年9月30日的患儿.全部患儿处于骨髓缓解期,且维持化疗≥13个月.详细记录患儿6-MP服用情况,包括服用剂量以及恶心、呕吐、皮疹等用药反应,以调查6-MP的耐受性.所有患儿每周复查血常规,间隔4周复查肝功能,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6-MP毒性分级.记录6-MP停止时间和剂量减少程度.结果共133例,男81例,女52例,中位年龄67个月(18~188个月),中位缓解时间26个月(6~47个月).6-MP维持化疗(13.5±7.4)个月(3~25个月),其中6-MP标准剂量、全疗程者72例(54%),剂量46 ms/(m~2·d),白细胞(WBC)(3~4)×10~9/L,中性粒细胞(ANC)(1.5~2.0)×10~9/L,肝脏毒性小于Ⅱ级,4例(3%)患儿ANC持续在3×10~9/L以上,6-MP剂量增加为标准剂量125%.余61例患儿均为严重不耐受6-MP者,其中骨髓抑制48例(同时伴肝毒性9例),单纯肝脏功能异常12例,反复皮疹1例.平均毒性反应出现时间为2.5周.19例患儿平均停用6-MP 7 d,42例患儿平均6-MP实际剂量25~30 ms/(m~2·d).结论 ALL患儿个体间6-MP的耐受性差异很大,46%ALL患儿对6-MP的标准治疗剂量表现为明显的骨髓抑制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耐受反应,临床需要根据血常规不断调整6-MP的剂量,以避免较大的毒性反应的发生,而3%患儿给予标准剂量6-MP,表现为无轻度骨髓抑制等化疗反应,临床需要增加6-MP剂量以减少复发危险性.但如何更准确地进行6-MP剂量调整是临床研究的难题之一.选择6-MP严重不耐受患儿进行6-MP代谢酶活性和基因多态性研究,以明确ALL儿童6-MP耐受性差异的原因,为进一步进行个体化药物剂量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Pan C  Gu LJ  Xue HL  Chen J  Dong L  Zhou M  Luo CY  Wang YP  Tang JY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5):324-328
目的比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999年开始使用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治疗方案(以下简称99方案),和在99方案基础上减轻治疗强度并从2005年开始使用的修正方案(以下简称05方案)诱导治疗的疗效、安全性,以提高儿童ALL的疗效。方法纵向对比1999年1月1日至2006年3月1日初治的311例ALL患儿临床资料;以2005年5月1日为分界线分为99方案组和05方案组。99方案组243例,05方案组68例。对两组患儿起病时临床资料、治疗反应、缓解情况、治疗相关的感染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例起病时各项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缓解率(91.8%弧95.6%,P=0.29)和缓解时微小残留病(MRD)监测结果(P=0.17)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99方案组与05方案组达到缓解所需时间(34.18±4.96d vs.32.34±3.36d)、治疗相关的感染率(54.7%伽.23.5%)、重症感染的发生率(9.1%vs.0)和病死率(3.7%vs.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5方案和99方案在儿童ALL的诱导缓解治疗上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05方案在疗效确切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儿童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019年12月收治的1例肺放线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儿童”或“小儿”和“肺放线菌病”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以“pulmonary”或“thoracic”和“actinomycosis”和“pediatric”或“children”或“child”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1975年1月至2020年1月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12岁6月龄,因“咳嗽伴胸痛20 d余”收入院,病初3 d有发热,外院胸部CT示“右肺中叶炎性病变,不除外空洞形成”,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中叶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且1次灌洗液示结核杆菌DNA阳性,但结核菌素试验及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均阴性。入院后患儿有咳嗽伴胸痛,体温正常,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灌洗液送检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测序,检测出放线菌属(检出序列数222),格雷文尼放线菌(检出序列数185)。入院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针静脉滴注抗感染2周,出院后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6周,随访至2020年4月患儿无临床症状,且胸部影像学提示病变已明显吸收好转。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外文文献8篇,未检索到中文文献,共报道62例肺放线菌病患儿,文献报道最小年龄为27月龄。该病临床特征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胸壁肿物(8例)、咳嗽(23例)、疼痛(胸部、背部、肩部、腋窝)(24例)、发热(25例)、体重下降(26例)等。结论儿童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临床上极易误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测序有助于确诊,经抗菌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采用广州地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协作组方案(GZ-ALL-2002)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结果。方法对2002年10月1日至2008年4月30日收治的107例初治儿童ALL采用CZ-ALL-2002方案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缓解情况、严重感染并发症及治疗相关死亡等。结果107例治疗5周时完全缓解(CR)率100%,除外6例CR后放弃治疗,8例复发(4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4例骨髓复发),复发率7.92%(8/101),治疗相关死亡1例,本事件生存率(EFS)85.98%(92/107);严重感染发生141例次,包括败血症、严重肺炎和肺脓疡、呼吸衰竭、肺结核空洞、不明病原菌持续高热、严重口腔溃疡等,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相关并发症19例(过敏13例、急性胰腺炎6例其中1例伴休克、L-ASP相关糖尿病3例),无感染相关死亡,未发现股骨头坏死;在标危(SR)组中未出现复发及死亡。结论GZ-ALL-2002方案是目前治疗儿童ALL的先进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