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秋果 《现代医院》2014,(2):152-153,156
目的探讨看图对话的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治疗中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及教育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看图对话图片工具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共4幅图,对话卡片里主要是有关糖尿病一系列话题及误区。分四个阶段进行,并在2 w内完成,让患者根据看图对话中带来的信息展开讨论,增加患者对糟尿病防治感性认识,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走出误区。结果观察组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2 w后观察组控制血糖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后6个月遵医行为比较,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看图对话是一项用于帮助糖尿病患者加强自我管理的全新教育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是丰富病人知识以达到态度行为转变,确保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回顾我国糖尿病"看图对话"互动式教育模式的起源、涵盖的理论基础、内容、实施技巧及效果评价,指出目前潜存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郑桂英 《现代医院》2013,(10):151-152
目的 研究"看图对话"互动式教育方法对于在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及常规组和加强组,对常规组的患者实施糖尿病基础健康教育,加强组在常规组健康教育的条件下实施"看图对话"互动式教育,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概况、胰岛素性质、影响血糖的各项因素、运动与该疾病的关系、运动方案、生活饮食原则、服用药物的的方法、自身情况检测等,观察两组患者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 加强组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自护行为习惯相较常规组更加良好,经过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的治疗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 利用"看图对话"互动式教育,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及提高自护行为习惯,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葛月萍  张霞  岳松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21-3222
目的:为使糖尿病筛查(以下简称糖筛查)阳性的孕妇能够进一步做好糖耐量试验(OGTT),争取好的转归。通过健康教育,使孕妇消除对糖耐量试验的恐惧心理,了解糖耐量试验的目的、方法,以及糖耐量异常对母婴健康的影响,能够配合糖耐量试验。方法:在围产保健门诊检查的孕24~28周566例孕妇,口服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进行糖尿病筛查。结果:阳性者(血糖值≥7.8 mmol/L)共152例,糖筛查阳性发生率为26.86%。对糖筛查阳性孕妇进行糖耐量试验,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者24例,发生率4.24%,妊娠糖尿病(GDM)者15例,发病率2.65%。对39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合理使用药物),5~6周后再次进行糖耐量试验,其中24例GIGT患者中有14例正常;15例GDM中显著好转8例。结论:加强定期产前检查、做好母婴保健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使孕妇了解糖耐量试验筛查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及早采取措施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CDSMP)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建档并常规孕前检查的GDM患者198例,以方便抽样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02例和对照组96例,试验组接受CDSMP系统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GDM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行为、妊娠结局、围产儿结局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87、-10.215、-4.025,P0.05);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93、-3.581、-2.715、-3.833、-6.869、-4.317、-2.764,P0.05);妊娠结局各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2、6.63、7.38、9.21、7.88、9.35,P0.05)。结论 CDSMP作为一种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项目,能够有效地降低GDM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妊娠结局,促进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7.
任细丽 《现代养生》2014,(2):219-219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新生儿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新生儿行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达100%,对照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0%,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行全程优质护理可以切实提升新生儿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还能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医护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属高危妊娠。文献报道国内发病率为2.9%[1]。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GDM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母婴健康。如何使GDM孕妇正确认识疾病,以积极的心态配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高龄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48例妊娠期糖尿病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血糖指标水平、自然分娩率及不良妊娠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高龄产妇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改善产妇的血糖指标水平,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558-5559,5562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入选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某院就诊并打算在该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3例,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干预组(n=47),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队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行为水平显著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母婴并发症主要包括:妊高征、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巨大儿以及感染,对照组发生率为30.8%,显著高于干预组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积极参与到疾病的控制过程可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任菲菲  刘沫  王阳  徐国鑫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1):3417-3419
目的:探讨传统健康教育和高校附属医院城市社区授权教育两种方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社区的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采用高校附属医院城市社区授权教育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管理。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6个月后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在干预12个月结束后给患者发放生存质量量表SF-36。结果:干预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生存质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1年的社区授权教育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连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850-4852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孕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3~11月在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27例孕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115)和对照组(n=112),分别进行健康教育和普通临床护理,比较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疾病自我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和足部护理)与自我效能感方面都有显著提高(P<0.05)。但在血糖监测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1个月后,孕期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足部护理和自我效能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全程健康教育方案,并分别对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治疗依从情况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患者完全依从的比例显著提高,高达71.11%,而不能依从的比例则显著降低,仅为2.22%,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改善和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影响初孕妇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发病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初孕妇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发病的因素。方法:2035例符合标准的初孕妇,由产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完成产前检查的同时记录随访结果。主要终检标准:发生产后糖尿病。影响妊娠糖尿病事件的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产后糖尿病发生率比较用Kaplan-Meier曲线表示,并作对数秩检验。结果:2035例初孕妇平均年龄27.9岁,妊娠糖尿病146例,妊娠糖尿病发病率7.2%。孕前体重指数(RR=6.4,P=0.000)及孕妇母亲2型糖尿病史(RR=4.5,P=0.000)是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χ2=272.1,ν=5,P=0.000)。2035例平均随访3.6年,产后糖尿病63例,产后糖尿病发病率3.1%,平均年产后糖尿病发病率0.9%。妊娠糖尿病组产后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糖尿病组产后糖尿病发生率(对数秩检验:统计量=101.7,ν=1,P=0.0000)。肥胖组产后糖尿病发生率最高,超重组产后糖尿病发生率居中,体重正常组产后糖尿病发生率最低(对数秩检验:整体比较,统计量=150.1,ν=2,P=0.0000。组间比较,正常组vs超重组,统计量=36.8,P=0.0000;正常组vs肥胖组,统计量=175.0,P=0.0000;超重组vs肥胖组,统计量=22.5,P=0.0000)。结论:母亲2型糖尿病史是初孕妇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妊娠糖尿病亦是产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孕前体重指数高既是初孕妇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又是产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孕妇妊娠糖尿病认知水平、血糖控制的影响以及对妊娠结局的改善情况.方法:对185例妊娠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十预(包括膳食管理和制订运动计划),观察病人的血糖控制及其妊娠结局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妊娠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后,83.2%妊娠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满意,16.8%病人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该院2006~2008年GDM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营养组(30例)由营养师根据患者情况提供营养治疗饮食,对照组(30例)则自行控制饮食。两组孕妇均由产科医师定期随诊,营养组孕妇同时有专业营养医师随访,监测饮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和胆固醇(TC)水平及婴儿出生体重。结果:采用营养治疗措施后,两组FBG、2 hPBG、HbA1c、TC、TG等生化指标均降低,但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更为明显(P<0.05);营养组婴儿出生平均体重为(3.19±0.79)kg,无巨大胎儿出生。结论:合理的营养治疗对GDM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GDM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7年9月~2008年9月在沈阳市盛京医院住院的129例GDM孕产妇与129例正常孕产妇(均为初产妇、单胎妊娠、汉族)按1∶1的比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怀孕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孕后期体重、文化程度、早起时间、晚睡时间、孕前口味、孕前常饮饮料、怀孕胎次、糖尿病(DM)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孕前高脂血症、孕前运动、流产史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有5项因素进入回归模型即怀孕年龄、孕前BMI、DM家族史和孕前口味为危险因素(P=0.000,OR=1.861,95%C.I为1.795~1.932,P=0.000,OR=2.750,95%C.I为1.660~2.852,P=0.000,OR=8.690,95%C.I为3.588~21.046,P=0.000,OR=1.615,95%C.I为1.503~3.750);文化程度为保护因素(P=0.002,OR=0.910,95%C.I为0.259~0.898)。结论:孕产妇怀孕年龄、孕前BMI、DM家族史、孕前高盐和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可能是GDM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GDM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方法:选择2OO8年1~12月在西丽人民医院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43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患者(GIGT)57例,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家糖尿病数据组(NDDG)的诊断标准进行重新诊断,同时分析比较不同诊断标准的母儿结局。结果:《妇产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与ADA诊断标准比较,GDM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WHO诊断标准和NDDG诊断标准比较,GDM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DA、WHO诊断标准检出GDM的母儿结局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DDG诊断标准比较,两组检出GDM的剖宫产、巨大儿、妊高征、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被NDDG诊断标准排除的GDM患者中,包括1例因GDM死胎患者,2例GDM发生胎儿窘迫患者。结论:采用ADA诊断标作为GDM的诊断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孕期营养及糖尿病筛查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期膳食及体重增长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和糖尿病筛查试验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07年4月~2010年6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营养门诊收集26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收集同期就诊的正常孕妇571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孕妇的膳食情况,动态监测孕期体重增长,探讨孕期膳食及体重增长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和糖尿病筛查试验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①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②GDM组孕妇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并且饱和脂肪酸占能量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单/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能量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GDM组孕妇硒的摄入量低于对照组,维生素E的摄入量高于对照组(P<0.01)。④对年龄进行分层后,分析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发现除25岁前的孕妇外,GDM组的孕期体重总增长值高于对照组(P<0.05)。⑤糖尿病筛查用于预测空腹血糖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即糖尿病筛查值越高,空腹血糖水平高的可能性越大,面积的95%可信区间为0.767~0.878。结论:①孕期总能量和脂肪的摄入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有影响,孕妇应当合理的控制饮食,维持体重的平稳增长。②糖尿病筛查高值提示空腹血糖高值,当糖尿病筛查结果超过10.9 mmol/L时孕妇应当先行空腹血糖测定。③加强孕期营养健康教育及围产期保健,及早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及系统管理,对提高母婴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in Trabzon city of Turkey and to identify appropriate risk factors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in pregnant mothers.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Eight hundred and seven adult pregnant women were screened for GDM with a 1-hour, 50 g oral glucose challenge test (GCT). Three-hour, 100 g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s (GTTs) were performed on screen-positive women. Results: Of the 807 pregnancies screened, 59 (7.3%) had an initial oral GCT result of 140 mg/dl. Diagnostic testing with the oral GTT was performed on the 59 screen-positive gravid women. Of those tested, 10 were diagnosed with GDM on the basis of greater 2 criteria over 3 hours, for a prevalence of 1.23%.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age,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GDM positivity (p < 0.01 and p < 0.05;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of GDM was associated wit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and weeks' gestation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increased BMI,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number of pregnancies and GDM positivity. In addition, the birth weights of the babies born to mothers with GD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n-diabetic healthy mothers' babies (p < 0.001). 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of GDM in a Turkish population was low. The prevalence of GDM showed an increase with the ages of pregnant women, gestational age and DBP.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universal screening for GDM is not mandatory in our pregnant population. The cost of universal screening may be prohibitive in our population. Large prospective studies are needed to better analyze outcome data and efficacy of screening in adult pregnan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