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但只要血糖升高到足以诊断糖尿病的程度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均存在。无论是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还是临床治疗的经验 ,都表明了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 ,胰岛素抵抗自始至终存在的同时 ,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下降的趋势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主要矛盾。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的治疗不应被视为临危或终极治疗 ,而应将它视为治疗资源的适当成分。1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指征①长期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 ,血糖仍不达标者。②口服降血糖药物虽然能满意控制血糖 ,但因不良反应不能…  相似文献   

2.
方华 《药物与人》2014,(5):73-73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临床上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临床以2型糖尿病最为多见,该型主要病理特点为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目前对于血糖不能得到很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这是避免陧性并发症发生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明丽  徐焱成 《中国校医》2008,22(5):603-604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基础和最有效的方法。但长期以来,胰岛素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应用,仅限于1型糖尿病和有严重并发症或口服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近年的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始于胰岛素抵抗(IR),但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β细胞功能也呈逐渐下降趋势,早期应用胰岛素,对于控制代谢紊乱、保护和改善胰岛功能、减少慢性并发症及促进糖尿病的治疗达标有着积极的作用。已有证据表明,早期使用胰岛素可使高糖毒性尽快缓解,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也证实,随着胰岛细胞功能的进一步减退和胰岛素分泌的不足,要达到理想的控制血糖的目标,大部分患者需启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关键所在,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研究发现,持续高血糖状态可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并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在疾病早期这种损害是可逆的。因此,早期快速地控制血糖,不仅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更能有效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本研究中我们对初诊的T2DM患者采用三种不同方案控制血糖,观察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齐齐哈尔地区达斡尔族人群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功能与糖尿病发病关系进行探讨,以研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同时对该人群糖尿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3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每组各61例),计算稳态模型(HOMA)比较各人群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4组人群一般情况均衡性较好,年龄、体质指数以及腰臀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427,P=0.0000)。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标HOMA-IR和FβCI在各人群中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686,P=0.0000;F=10.5674,P=0.0000)。结论达斡尔族和汉族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存在差异,胰岛素抵抗影响胰岛素分泌功能,进而影响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受体或受体后缺陷)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可分为Ⅰ型和Ⅱ型糖尿病,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终生需要胰岛素治疗,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通过胰岛细胞移植来增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细胞,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代谢,减少和改善糖尿病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进而达到根治糖尿病的目的,而且可以避免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因此胰岛细胞移植意义重大。现对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糖尿病资料以及推算,200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94亿,到2025年将达到3.33亿。其中2型约占85%,且患病率逐年增加。2型糖尿病(T2DN)以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明了。T2DM一直以来认为是内科病,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控制、休育锻炼、口服降糖药物及使用胰岛素等,虽能控制血糖,但很少能使病人血糖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是身体内唯一直接帮助降低血糖的激素。相对于胰岛素抵抗而言,体内的胰岛素缺乏是导致糖尿病更为主要的原因。特别是对于一些较长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体内可以从发病初期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增多逐渐变为胰岛素分泌减少乃至于缺乏,  相似文献   

9.
叶大歆 《科学健身》2009,(9):114-115
<正>糖尿病:运动疗法不能少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紊乱的内分泌系统疾病,除了血糖失控之外,还容易由此引发包括皮肤感染、糖尿病酮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并发症。糖尿病有1型(胰岛素依赖型)和2型(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两种类型,但是有超过95%以上的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并且属于2型肥胖性糖尿病。尽管原发性糖尿病的原因还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它与遗传、环境、压力、营养和运动缺乏有关,所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除了改善生活环境品质、减缓压力和营养疗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运动疗法。通过运动疗法不仅可以改善血糖状况还有可能通过运动提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对于2型肥胖性糖尿病甚至可能通过运动稳定血糖、到达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两大病因所致。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轻胰岛素抵抗和促进胰岛素分泌,或用胰岛素进行替代治疗,达到降低血糖,防止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占绝大多数,有遗传倾向,是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持续高血糖,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疲乏无力等症状,久病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为此,我院对80例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制定早期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法,血糖正常,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苏雪萍 《现代保健》2009,(36):123-123
糖尿病是由胰岛部细胞合成及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案紊乱。而有些患者必须注意胰岛素控制血糖:1型糖尿病,经饮食及口服药物治疗无效型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伴严重并发症,合并急性感染或消耗性疾病,外科疾患,施行大手术前后,妊娠与分娩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绝大多数(92%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尤其超重或肥胖,提示这些患有胰岛素抵抗。同时又发现2型糖尿病患伴有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有第二时相分泌量的增加及分泌峰值的后移,而且最先发生改变的是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减少或消失。因此,针对胰岛素分泌模式的改变和胰岛素抵抗双重缺陷的病因治疗,新一代胰岛素增敏剂和餐时血糖调节剂陆续诞生了。前的应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后能促进恢复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从而起到优化糖尿病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李长玉 《长寿》2004,(12):13-13
一位患者问我说,我患糖尿病多年,一天三餐吃药太烦人了,近来我的朋友介绍说,不吃早餐能降血糖,这个方法可用吗?我对他说,若想知道不吃早餐是否可以降血糖治疗糖尿病,需首先了解糖尿病与饮食的关系。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乏,  相似文献   

15.
PPARγ、TNFα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抵抗是指一定量的胰岛素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生物效应低于正常情况,机体对胰岛素在促进葡萄糖摄取和能量有效利用方面出现障碍。胰岛素抵抗状态下,机体对胰岛素的正常反应性降低,造成β细胞代偿性分泌增加,当这种代偿性分泌能力最终衰竭而不足以控制血糖时,就会发展为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因复杂,为Ⅱ型糖尿病的防治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有效药物,大部分患者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在家仍需继续注射胰岛素治疗,以稳定血糖水平,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因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需依靠外源性补偿胰岛素才可维持生存。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血糖增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所引起的。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普遍。而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疼痛是每个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掌握胰岛素的用法、剂量,适当进行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胰岛素许多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前对其产生害怕、恐惧感,不想  相似文献   

18.
Ⅱ型糖尿病患对胰岛素抵抗,并通常有相对胰岛素不足,多终生不需胰岛素治疗即可生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严格中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的基础上,选用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控制血糖。而这样的治疗方法对于那些血糖很高且有并发症的糖尿病人,不能在短时间内在效地控制血糖,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同时临床资料表明,不少患是以并发症首次就诊,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他们的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值,尤其在餐后30分钟、60分钟,且分泌高峰延迟。鉴于以上Ⅱ型糖尿病的特点,我科使用普通胰岛素进行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而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并可改善血糖控制情况,其机制可能与维生素D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分泌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型糖尿病患者37例,对其进行3个月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C肽,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跟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C肽和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使得患者的胰岛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减轻了胰岛素的抵抗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