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许松欣  丁岩冰 《胃肠病学》2013,(10):619-621
背景: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POI)并不罕见,其影响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减缓预后。目前关于POI危险因素的研究甚少。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发生PO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3年3月于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采集18项POI可疑危险因素,筛选POI发生相关因素,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187例患者纳入研究,31例(16.6%)发生POI,性别、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史、白蛋白水平、直肠肿瘤、回肠造瘘与POI的发生相关(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COPD史、回肠造瘘是P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性别、COPD史、回肠造瘘是结直肠癌POI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AL)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4月在上海长征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2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病例对照分析和χ2检验,在临床病理分类的变量中筛选AL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的危险因素。 结果高血压病史、腹腔镜手术、未预防性造口是AL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07,2.252,5.556;P=0.016,0.006,0.001)。亚组分析显示:结肠癌亚组中,左半结肠是AL的危险因素(OR=2.519,P=0.032);直肠癌亚组中,高血压病史、腹腔镜手术和未预防性造口是AL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97,7.609,9.346;P=0.012,0.007,<0.001);腹腔镜手术亚组中,高血压病史、未预防性造口、术中出血≥ 400 mL是AL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07,5.376,3.922;P=0.006,0.002,0.001);未预防性造口亚组中,高血压病史、腹腔镜手术和直肠癌是AL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69,1.859,1.716;P=0.015,0.046,0.059);直肠癌未预防性造瘘亚组中,高血压、腹腔镜和手术时间≥ 3 h是AL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96,7.346,2.287;P=0.012,0.008,0.046);开腹手术亚组和预防性造口亚组无AL的危险因素。 结论对于存在高血压病史、腹腔镜手术且未预防性造口的直肠癌患者,需要密切关注、针对性预防,以期减少术后AL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术后感染是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手术部位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膈下脓肿、菌血症等,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增加医疗成本。目前国内外对于结直肠手术围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大量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2006-01~2018-06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45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为9.80%(45/4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15)、术前合并糖尿病(OR=4.872)、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OR=3.258)、肿瘤距肛门缘距离(OR=4.153)是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肿瘤距肛门缘距离是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围术期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发生结直肠腺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行结肠镜检查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质指数水平分为肥胖组和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结果]肥胖组结直肠腺瘤阳性率、体质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HOMA-I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HOMA-IR和三酰甘油与结直肠腺瘤相关。[结论]肥胖患者体质指数、HOMA-IR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是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2004年登记注册诊断为(CRC)术后(年龄≥60岁)的病例,有随访10年以上存活记录。采用 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肿瘤部位和大小,临床分期,TNM分期,淋巴结清除范围等对生存死亡的预后风险。 ...  相似文献   

7.
探讨血脂异常患者结直肠早期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他汀类药物在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行内镜治疗合并血脂异常的结直肠肿物患者资料。根据结肠镜及病理结果将266例患者分为结直肠腺瘤组(n=174)和结直肠早期癌组(n=92)。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患者结直肠早期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与结直肠腺瘤组相比,结直肠早期癌组患者的男性比例(64.1%比25.9%)、吸烟比例(41.3%比14.4%)和饮酒比例(37.0% 比17.2%)更高,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6±0.81) mmol/L比(2.60±0.74) mmol/L]和总胆固醇值更高[(5.27±1.22) mmol/L 比(4.61±1.06) mmol/L],而他汀用药占比更低(27.2% 比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641, 95%CI:1.694~7.826)、吸烟(OR=2.920, 95%CI:1.159~7.356)以及较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203,95%CI:1.481~3.277)、较高的总胆固醇水平(OR=1.744,95%CI:1.329~2.289)是血脂异常患者结直肠早期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他汀用药史(OR=0.469,95%CI:0.236~0.932)对避免血脂异常患者结直肠早期癌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应对血脂异常患者进行戒烟宣教,监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必要时使用他汀类药物促进血脂达标,同时积极进行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发生院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CK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我院557例患有3期或3期以上CKD的住院患者,分析影响CK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心血管事件对CK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结果 557例CKD患者中,男性332例,女性225例;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29.3%(163/557).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既往冠心病史、空腹血糖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住院死亡率(9.82%比2.28%,X2=15.3,P<0.001).结论 对于CKD患者,除年龄、既往冠心病史和空腹血糖这些传统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外,贫血是其较为独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病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80例接受全身麻醉下结直肠手术的老年病人纳入研究,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根据"Z"计分法判定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OCD危险因素。结果 19例病人被判定为POCD (24.7%)。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OR=8.391,95%CI:2.208~31.882),术后禁食时间≥3 d(OR=5.236,95%CI:1.998~13.721),术后第2天全身炎症反应(SIRS)评分≥3分(OR=6.995,95%CI:1.948~25.111)是老年结直肠根治术后早期POCD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史、术后禁食时间≥3 d以及术后第2天SIRS评分≥3分对老年病人结直肠术后发生早期POCD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排尿功能障碍是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排尿功能障碍的类型及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肿瘤相关因素等;治疗相关因素,如手术术式、是否辅助放化疗等。现有研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关于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及术后生活质量研究的文献,总结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影响,以期全面阐明直肠癌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改进治疗措施来降低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年龄≥60岁)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 spreading tumors,LST)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经内镜诊断并治疗的212例年龄≥60岁的LST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变病理性质与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服用抗凝药物情况、血脂情况、癌胚抗原水平)及内镜下表现(大小、部位、形态等)的相关性,并分析总结老年人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纳入的212例患者男119例、女93例,年龄(68.76±6.37)岁,病灶大小(26.10±15.64)mm,内镜治疗204例(96.2%),外科治疗8例(3.8%),内镜下治愈性切除率99.5%(203/204)。术后病理提示HGIN占34.9%(74/212),癌变占7.6%(16/21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是否服用抗凝药、血脂情况、癌胚抗原水平均不是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病灶大小(P<0.001)、病灶位置(P=0.002)、病灶形态(P<0.001)是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20 mm(P=0.001),病灶形态为结节混合型(P=0.020,OR=2.624,95%CI:1.161~5.933)或假凹陷型(P=0.012,OR=10.009,95%CI:1.667~60.080)是老年人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危险因素。 结论 对年龄≥60岁的LST患者,病灶大小及形态是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老年人的结肠镜检查及早期诊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 1988年至 1997年住院的 6 0岁至 99岁大中型非心脏手术患者 16 5 8例分为心血管并发症组和无心血管并发症组 ,对比分析两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内科主要疾病史等对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并探讨其发生的时间分布。结果  2 72例心血管并发症中 80 %以上发生在术中及术后 72h以内。心血管并发症组平均年龄 (6 9± 6 )岁 ,无心血管并发症组 (6 7± 6 )岁(P <0 .0 1)。与无心血管并发症相比 ,心血管并发症组年龄≥ 70岁、男性、急诊手术、肺叶切除术、前列腺摘除术多。心血管并发症组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内科疾病史及体征 ,特别是患有两种以上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内科疾病者较无心血管并发症组显著增多 (38.6 %比 18.6 %和 5 7.4 %比 32 .0 % ,P <0 .0 0 1)。结论 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心血管和其他内科病史及体征 ,尤其是患有两种以上心血管及其他内科病是老年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术中、术后 72h内是心血管并发症的高发期 ,应严密监测 ,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运动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在广州疗养院疗养的750名军队在职或离退休干部作为调查对象,区分为运动组(488名)和非运动组(262名)。测量其血压、人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其运动方式、运动频率、每次运动时间及一日累计运动时间。结果:1.非运动组的收缩压、舒张压、BMI、FBS、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运动组(P均〈0.05),两组间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2.(1)两组每次运动时间(≥30min、〈30min)、运动方式(步行、太极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率(简称危险率)无显著差异;(2)一日活动时间大于60min的危险率明显低于活动时间≤60min的(29.41%比45.59%,P〈0.05);自感运动强度在11~15之间的危险率明显低于运动强度小于11级的(33.67%比44.64%,P〈0.05);(3)运动频率≥3次/周的危险率显著低于运动频率〈3次/周的(31.47%比48.43%)、运动坚持时间10~19年的心血管危险率显著低于运动坚持时间〈10年的(28.83%比39.89%),P均〈0.05。结论:1.运动组的心血管危险程度较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叠加作用;2.中老年患者每日运动60min,自感运动强度11~15,运动频率≥3次/周,长期坚持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某部军队飞行人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部415名军队飞行人员的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及吸烟等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415例飞行人员中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有211例(50.84%),存在2项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有153例(36.87%),存在3项以上危险因素的有73例(17.59%);年龄31-40岁组及〉41岁组心血管危险因素明显多于20~30岁组(P〈0.05),近6年心血管危险因素较此前6年的显著增多(P〈0.05)。结论:必需加强军队飞行人员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及相关死亡的各种危险因素,评估其危险度,为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185例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及相关死亡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其危险因素. 结果 18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年龄70~86岁,中位年龄72岁.36例(19.5%)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其中肺炎23例(63.8%),肺不张3例(8.3%),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5.5%),肺栓塞1例(2.7%),呼吸衰竭7例(19.4%).相关死亡11例(5.9%),其中死亡原因肺炎4例,ARDS 1例,肺栓塞1例,呼吸衰竭5例.43例(23.2%)患者术前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65%.术中出血量200~2000 ml,平均约350 ml,其中8例(4.3%)出血量大于800 ml.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后出现声音嘶哑的患者有13例(7.0%).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长期吸烟史、肥胖、肺功能FEV1%<65%、术中出血最大于800 ml和术中喉返神经损伤,而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中出血量大于800 ml(OR=32.93,P=0.011)、术前肺功能FEV,%<65%(OR=29.49,P=0.023)和术中喉返神经损伤(OR=10.14,P=0.034). 结论 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较大,与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有关,更与手术操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