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前,肿瘤的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化疗和放射疗法为主,但仍存在复发和不良反应明显等问题。细胞药物递送系统不仅可以避免纳米颗粒药物的毒性,又可以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生物相容性、靶向性。总结了活细胞、死细胞、外泌体及其药物递送系统的载药特点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吴鸣  张钰  韩立冬  吴正红 《药学进展》2018,473(8):608-614

聚酰胺-胺是一类广泛研究的树状聚合物,其作为药物载体具有粒径可控、单分散性好、无免疫原性、生物可降解且表面易于修饰等特点。聚酰胺-胺经过各种修饰后,具有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靶向性高、毒副作用低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综述近年来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用于肿瘤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卢安  王向宇  闫仪  王坚成 《药学学报》2022,(1):109-121+277
肿瘤作为全球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亟需寻找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药物的基因疗法可以调节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已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展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治疗潜力。基于肿瘤组织在pH、特异性酶浓度或氧化还原梯度变化等微环境信号特征与正常组织存在差异性,各类微环境响应型纳米载体正在被研究开发用于递送RNA药物,实现对肿瘤组织与细胞的靶向递送,提高RNA药物的抗肿瘤疗效并且降低不良反应。本文综述了肿瘤微环境的病生理特征以及各类肿瘤微环境响应型载体策略,旨在为设计安全高效的RNA药物肿瘤靶向递送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聚多巴胺(polydopamine, PDA)是受到贻贝中黏附蛋白启发而合成的一种新型聚合物,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黏附性与高化学反应性和多重药物释放响应机制等天然优势,在肿瘤靶向药物递送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综述就近年来基于PDA构建的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靶向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构建更合理、更有效的基于PDA的多功能协同肿瘤治疗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综述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为纳米制剂递送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91篇,对中性粒细胞与纳米制剂的结合策略、影响因素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是肿瘤生长、转移等过程的参与者之一,且因数量丰富、形态灵活,使得研究者们开始以中性粒细胞为靶点,设计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目前,中性粒细胞与纳米制剂的结合策略主要有三种:中性粒细胞体外载药再回输、中性粒细胞体内载药和中性粒细胞仿生纳米粒。而影响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纳米药物递送的因素主要包括影响中性粒细胞摄取、运输以及释放药物等多种因素。结论对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策略进行理性评价与反思,将为纳米制剂递送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孙艳  王驰 《药学学报》2008,43(10):992-996
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一些肽类受体,这些肽类受体与相应的配体亲和性高,能以配体-受体方式特异性结合。以小片段活性肽作为导向物形成复合物而发展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能够将药物定向转运到靶细胞内,显示了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如蛙皮素/胃泌素释放肽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生长抑素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十肽SynB3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黄体酮释放激素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及其他肽类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其中短肽作为靶向基团与阿霉素、吡咯阿霉素、甲氨蝶呤、顺铂和喜树碱等结合形成高效的复合物,用于表达有相应受体的肿瘤,获得靶向治疗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参与能量提供、信号传导、细胞分化等诸多生理活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以线粒体为靶标是一种癌症治疗新策略。利用纳米技术构建线粒体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改善传统药物溶解性,延长药物半衰期,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降低不良反应,有望解决肿瘤治疗中出现的耐药性问题。本综述着重于癌症治疗领域,介绍了线粒体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癌症治疗的机制,并概述了近5年线粒体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思路、分类及应用研究,最后拓展分析了以线粒体为靶点的其他研究如仿生载体等,并讨论其存在的优势及不足,为未来纳米药物靶向线粒体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如果把原料药比作炸药,药物递送系统则像是大炮,可把炸药输送到靶标。杀伤力越大的炸药就越是需要精准输送,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抗肿瘤化疗药物特别需要靶向递送。理想的靶向递送系统可有效载带药物,克服生理病理屏障,实现靶组织/细胞的高效富集,发挥增效减毒的功效,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是递送系统研发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戴丽丽  苏志桂  张灿 《药学研究》2017,36(8):471-476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主要诱因.鉴于常规的给药方式,进入斑块的药物浓度很低,难以实现直接针对斑块的有效治疗策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靶向斑块、斑块局部释放药物和提高斑块内药物有效浓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平台.本文从靶向递送策略的角度对近年来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进行综述,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诊疗的设计和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榄香烯(主要是β-榄香烯)是安全性好的多谱抗癌活性成分。榄香烯原料药存在稳定性差、易挥发、非水溶性等问题,其制剂在给药时用药剂量大、生物利用度低。目前,通过肿瘤靶向递送系统解决榄香烯的以上问题已获得初步成就。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年来榄香烯药物递送系统相关文献的综述,对榄香烯药物递送系统(包括物理靶向、纳米粒、微乳、微球、微胶囊、脂质体)的设计、特点及应用进行总结,为榄香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颜雯璐  郎天群  尹琦  李亚平 《药学学报》2022,(1):46-63+275-276
近年来,免疫疗法在肿瘤临床治疗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但在免疫治疗药物体内递送过程中仍存在肿瘤特异性差、肿瘤深部渗透率低和细胞摄取率低等问题,导致其疗效和安全性较差,严重限制了免疫疗法的临床效果。通过表面偶联的抗体或配体与靶细胞膜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设计构建主动靶向肿瘤的纳米递药系统(aNDDS)可提高药物在靶细胞内的浓度,为实现特异高效的药物递送提供了可行的策略。此外,一些特定类型的细胞膜因具有天然的靶向能力被用于仿生纳米载体的构建,进而提高药物的递送效率。基于主动靶向肿瘤纳米载体的诸多优势,科研人员也设计了一系列用于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的aNDDS,并证明其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回顾了近年来aNDDS改善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主要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叶酸受体在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细胞膜表面高度表达。叶酸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具有叶酸-叶酸受体主动靶向和纳米递药系统被动靶向的双重优势,可实现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递送,有效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叶酸-脂质体、叶酸-树枝状聚合物、叶酸-聚合物胶束、叶酸-纳米球等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靶向递药系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理想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应在肿瘤部位高度累积且快速释放药物,而在血液循环中无泄漏,利用肿瘤环境改变的氧化还原状态及细胞内外的谷胱甘肽差异,结合纳米给药系统,可实现精准肿瘤靶向.本文对氧化还原敏感型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原理、氧化还原敏感键及其构建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基于脂质体、纳米粒、纳米胶束、纳米凝胶4种载体的不同氧化还原...  相似文献   

14.
细胞穿膜肽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大分子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细胞膜的天然屏障作用, 只有分子质量小于600 Da的分子才能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这使得一些有治疗价值但无细胞膜穿透性的分子在细胞生物学、药学等领域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近年来发现的一些具有细胞穿透功能的短肽 (少于30个氨基酸) 即细胞穿膜肽 (CPPs), 能够有效地将蛋白质、多肽、核酸片段等以多种方式导入多种哺乳动物细胞, 其转导效率高且不会造成细胞损伤。CPPs的发现为生物大分子在细胞生物学、基因治疗、药物体内转运、临床药效评价以及细胞免疫学等研究领域等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CPPs的种类特点、内化机制、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评述。  相似文献   

15.
由于眼部特殊的生理结构与诸多屏障的存在,传统的眼用制剂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眼内保留时间短以及刺激性强等问题,常常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近年来,各种新技术如纳米技术、植入技术、接触镜片的研究和应用,使得眼部给药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纳米材料具有尺寸小、可降解、靶向性强以及对生物组织刺激性小等特点,多种纳米载体如聚合物胶束、纳米粒、纳米混悬液、脂质体与纳米乳等,已被广泛用于眼部给药系统。目前以上多种新技术在眼部给药系统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笔者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眼部给药系统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哮喘、肺气肿、囊性纤维化、肺部病毒感染和肺癌等多种肺部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基因治疗为肺部疾病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但因裸露的治疗基因易被降解、靶向能力差,因此需要安全有效的传递系统.本文将对基因药物在体内递送至肺部的给药屏障及可行性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细胞促渗肽(CPP)最早于细胞研究中发现,此后被引入透皮制剂领域,相关透皮机制尚未阐明。CPP在透皮制剂领域中应用广泛,对小分子药物、多肽、蛋白质、核酸和胶粒载体均有皮肤促渗作用。本文综述CPP在透皮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文清  邹豪  钟延强 《药学实践杂志》2015,33(2):106-109,170
目的探究目前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存在的问题。方法在全面搜集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整理。结果从3个方面对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与对策。结论要在研究中取得突破,需要对人体生理学及肿瘤生物学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现有的给药策略和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
Head and neck cancer (HNC) is among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y tha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human health and life quality. The treatment for HNC, especially for the advanced cancer is stage-dependent and in need of combined therapies. Various forms of adjuvant treatments such as chemotherapy, phototherapy, hyperthermia, gene therapy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HNC therap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restrictions with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on such as limited in situ therapeutic effect, systemic toxicity, drug resistance, etc. In recent years, stimuli-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s (DDSs) have attracted the great attention in HNC therapy. These intelligent DDSs could respond to uniqu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external triggers or dual/multi stimulus with more specific drug delivery and release, leading to enhanced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less reduced side effects. In this article, recent studies on stimuli-responsive DDSs for HNC therapy were summarized, which could respond to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triggers including pH,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redox condition, light, magnetic field and multi stimuli. Their therapeutic remarks, current limits and future prospect for these intelligent DDSs were discussed. Furthermore, multifunctional stimuli-responsive DDSs have also been reviewed. With the modification of drug carriers or co-loading with therapeutic agents. Those intelligent DDSs showed more biofunctions such as combined therapeutic effects or integr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HNC. It is believed that stimuli-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s showed great potential for future clinic transla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