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适应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加强对急诊科新护士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增强新护士的应急能力,提高急救水平和服务质量,达到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之目的.方法:对急诊科新护士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安排学习,对其进行思想素质、护理基本技能、急救技术的培训.结果: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急诊科新护士的应急能力及抢救技能,同时也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结论:对急诊科新护士,进行多种形式的专科知识、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是提高急诊护士临床护理应急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1医院侯喜玲,黄美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各种现代化医疗设备在医院的使用,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院护理部于1992年制定了(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从新护士开始实施,通过两年多的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法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3~9月入科的28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2年3~9月入科的28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降阶梯思维法进行教学.结果 观察组案例操作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培训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降阶梯思维培训能提高新护士识别及处理急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方法,使其尽快适应急诊科护理工作。方法对15名急诊科新入科护士实施"专人负责制、必备项目培训制、按区域上岗制、定期考核制"的强化培训。结果培训前新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得分分别为80.14±12.20、90.29±3.34,培训后上升至90.85±13.34、96.09±5.36。结论通过系统的强化培训,提高了新护士急救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促使其尽快胜任急诊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5.
急诊科新护士强化培训上岗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方法,使其尽快适应急诊科护理工作。方法对15名急诊科新入科护士实施专人负责制、必备项目培训制、按区域上岗制、定期考核制的强化培训。结果培训前新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得分分别为80.14±12.20、90.29±3.34,培训后上升至90.85±13.34、96.09±5.36。结论通过系统的强化培训,提高了新护士急救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促使其尽快胜任急诊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6.
器械拉力操预防ICU获得性衰弱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器械拉力操预防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效果。方法将84例ICU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床上锻炼方法,行四肢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床上拉力器械实施器械拉力操锻炼。结果观察组干预第7天ICU-AW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器械拉力操可促进ICU卧床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ICUAW,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工作坊联合视频教学在新护士骨髓腔输液通路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1年7月新入职护士36名为对照组,2022年7月新入职护士36名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进行骨髓腔输液通路培训;观察组采用工作坊联合视频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培训2周后对两组护士进行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并通过问卷调查新入职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士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工作坊培训联合视频教学模式应用于新护士骨髓腔输液通路技能培训可促进新护士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增强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规范化培训对象与周期、规范化培训内容、规范化培训形式、规范化培训考核内容与形式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研究进展。提出在新护士培训中可借鉴目前我国实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按要求完成相应学科的轮转,并明确新护士在所有科室必须完成的具体理论及操作考核内容,有关部门出台一套内容更加详实、要求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全国通用的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使新护士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索并总结成人患者ICU获得性衰弱早期活动的相关证据,为医护人员对ICU获得性衰弱患者实施早期活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国内外循证数据库、指南及协会网站、相关原始文献数据库中有关ICU获得性衰弱成人早期活动的指南、最佳实践信息册、系统评价、证据总结、Meta分析、专家共识、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质量评价后,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3篇、随机对照试验6篇.形成最佳证据26条,包括活动前评估、安全标准、活动时间、活动强度、活动阶段、活动内容和注意事项7个方面.结论 ICU获得性衰弱成人患者早期活动安全可行,建议医护人员可以根据ICU获得性衰弱的最佳证据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促进早期活动循证实践,减少ICU获得性衰弱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0.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多元化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新护士多元化培训策略的实践效果,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将2007年入院的新护士43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跟班方法进行培训;将2008年入院的50名新护士设为观察组,采用多元化策略进行系统培训1年,包括脱产1周的专业岗前培训,双导师带教,进入科室第1~3月实行住院护士制,3个月后实行夜班准入制,上岗第7~12月组织进行非脱产技能强化训练等。结果两组操作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德能勤绩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对培训方法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多元化策略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环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实现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1.
对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原因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提出有效地应对策略.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护士进行一般资料的调查,并详细询问2011年1月~2012年8月所遭受的工作场所的暴力.结果:在此期间急诊科护士均遭受过工作场所的暴力,在护士自身、急诊科环境、患者的宣教等方面都要积极地做出应对策略.结论:工作场所的暴力时刻威胁着急诊科护士身心的健康,医院管理部门应积极地采取措施,保护急诊科护士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多站培训模式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2名新入职护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1、3组为对照组(67名),采用传统培训模式;2、4组为观察组(65名),采用临床多站培训模式。培训2年后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评价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体格检查、病史采集、沟通能力、临床评判思维、健康教育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技能操作、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临床多站培训模式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有利于其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是一种系统、有效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急诊患者输液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将自愿选取常规流程行静脉输液的2 911例急诊患者归为固定组,将选取护士流动站行静脉输液的3 763例归为流动组。固定组患者到护士站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自行返回病床休息;流动组自行设计流动护士站,由护士到患者床旁进行静脉输液。结果流动组输液操作时间、输液外渗率显著少于固定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固定组(均P0.01)。结论采用流动护士站为急诊患者静脉输液,可有效提高静脉输液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我国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资源配置及培训现状,为优化基地建设、促进专科护士发展提供借鉴。 方法 自行设计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现状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我国13家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进行调查。 结果 中华级、省级、市级培训基地分别为2家、6家、5家;13家基地均设有专科护士培训管理组织,设有带多媒体设备的教学用房、临床技能实训室,提供医疗信息网络资源;6家基地近5年 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 近5年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市级、院级护理课题的基地分别有2家、5家、9家、12家。护理师资中专科护士占52.46%;近5年接受过师资培训比例为46.96%;7家基地在培训开始前依据学员的入学考核情况、年资、学历、工作医院级别等对其进行合理分组,5家基地表示会开展专科护士再培训工作,仅1家基地表示计划在专科护士取得资格证3~5年后开展再认证工作。 结论 我国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基本情况良好,但缺乏培训基地评价与再认证机制;基地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基地缺乏专科护士远期能力评价体系,未来可开展相关研究以体现专科护士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心卡工作坊在肿瘤科护理人员死亡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护士死亡教育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85名肿瘤科护士体验安心卡工作坊,首先采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调查护士的死亡态度;参加安心卡工作坊后评价结果。结果共开展安心卡工作坊23次。实施安心卡工作坊前后护士死亡恐惧、自然接受、逃离接受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90.27%护士认为安心卡工作坊有助于提升死亡教育能力,84.86%护士愿意推广安心卡,81.08%护士会尝试与患者谈论死亡相关议题。结论安心卡工作坊的开展有助于引导护士思考死亡与人生的价值,是一种有效的死亡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消化内科新进护士护理综合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方法将消化内一科32名新进护士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将消化内二科36名新进护士分为观察组,将追踪法用于培训中,包括将培训内容细化为人、机、料、法及环境5个方面,老师在带教护理患者过程中融入以上5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进行自查和接受护士长检查。连续4个月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消化内科专科护理常规、专科知识、护理规范等12项考核项目得分及总分,除应急预案1项外,另11项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追踪法用于消化内科新进护士培训可有效提高培训效果,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保证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消化内科新进护士护理综合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方法将消化内一科32名新进护士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将消化内二科36名新进护士分为观察组,将追踪法用于培训中,包括将培训内容细化为人、机、料、法及环境5个方面,老师在带教护理患者过程中融入以上5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进行自查和接受护士长检查。连续4个月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消化内科专科护理常规、专科知识、护理规范等12项考核项目得分及总分,除应急预案1项外,另11项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追踪法用于消化内科新进护士培训可有效提高培训效果,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保证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兰芳  赵丽  段雨  刘俊伶  李雪 《护理学杂志》2020,35(10):51-54
目的建立规范化护理分层次培训模块,以提升影像科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方法根据影像科护理岗位特点,构建规范化护理培训模块,以分层次培训法对影像科护理人员30人进行培训。结果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及5项护理质量指标质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教学与科研能力明显提升。结论影像科护理人员规范化护理培训模块的建立,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提高了影像科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杨剑  田钰  张其红  陈杰 《护理学杂志》2019,34(12):65-68
目的提高急诊科护士护理科研培训效果。方法对急诊科45名临床护士开展为期1年的分层-团队-导师式科研培训,包括分层理论培训、定期读书报告交流、团队项目设计及实施、老师全程指导;与常规培训方法比较培训效果及护士满意度。结果与常规培训方法比较,护士科研能力自评得分及对培训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发表论文数、科研课题及新技术、学术大会交流人次相应增加。结论分层-团队-导师培训法有利于提高科研培训效果,从而护高护士培训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岗位动态管理对急诊科护士职业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急诊护士人力资源和绩效考核实施岗位动态管理,制定岗位说明书和岗位动态管理方案,加强岗位动态管理人员培训和实施绩效考核方案。比较岗位动态管理前后急诊科64名临床护士的职业满意度。结果岗位动态管理后,急诊科护士总体职业满意度及除专业或社会上交流的机会和工作被称赞或认可外,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均P0.01)。结论急诊科实施岗位动态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职业满意度,调动工作积极性,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