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儿腹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梅 《辽宁医学杂志》2003,17(4):176-178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以 6个月至 2岁婴幼儿发病率为高。正常食物进入消化道至粪便排出时间因年龄而异 :母乳喂养的婴儿平均为 1 3小时 ,人工喂养者平均为 1 5小时 ,成人平均为 1 8~ 2 4小时。正常母乳喂养儿大便为黄色、均匀糊状或较稀薄的便 ,绿色不臭 ,呈酸性反应 (pH4 .7~ 5 .1 ) ,每日排便 2~ 4次 ,一般在增加辅食后次数减少 ,1周岁后减至每日 1~ 2次。人工喂养儿 ,粪便为淡黄色或灰黄色 ,较干稠 ,呈中性或碱性反应 (pH6~ 8)。因牛乳含蛋白质较高 ,蛋白质分解产…  相似文献   

2.
婴儿腹泻是很常见的症状,其发病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喂养不当。一般来说,若能找到病因并予以纠正,则不需用药治疗也可痊愈。由于婴儿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怎样才能找到婴儿腹泻的原因呢?家长观察其大便性状是最方便而可靠的方法。一、婴儿正常的大便1.母乳喂养儿。大便呈金黄色,质软,有轻微酸臭味,可见有奶瓣。一天3~4次。2.人工喂养儿。便色黄,稍硬,臭味大,偶有奶瓣。一天1~2次。二、婴儿异常大便(腹泻)及防治措施1.蛋花样大便。这种大便提示婴儿对蛋白质和脂肪消化不良。表现为大便稀而次数增多,大便中挟有淡黄色如半粒米大小…  相似文献   

3.
正常儿童每日大便次数、量及性状,有较大差异。粪便性状往往受年龄、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例如母乳喂养儿每日排便6~8次,并非罕见,且粪质较稀;进食含纤维素较多食物时,小儿便量可较多。因此,单根据便次、便量或其稀稠度,有时难以作为病理性腹泻的可靠指标。如与平时习惯比较,粪便忽然变稀,便量或便次增多,尤能引起脱水、体重丢失或生长发育障碍等后果时,则可认为是病理性腹泻。腹泻迁延不愈,超过多久才能称为慢性腹泻,各家意见不甚统一,但多数将腹泻超过两周称为慢性腹泻或难  相似文献   

4.
娃娃粪便的形状、颜色、气味和硬度等变化,象是反映胃肠道情况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其变化,可以了解肠胃功能状况、喂养是否得当及胃肠有无病变。正常情况下,因喂养方法不同,孩子排出的粪便也各不相同。人乳喂养儿的粪便,多为黄色或金黄色,呈软膏样,带有酸味,但不臭;每日可排便2~4次,牛乳或羊乳喂养儿的粪便,多为淡黄色,呈硬膏样,带有干酪味和臭味;每日排便1~2次。若将牛  相似文献   

5.
1.1一般资料治疗组:50例,6月~2岁40例,~5岁10例。腹泻时间:1~5次35例,>5天15例。对照组:20例,6月~2岁15例,~5岁5例。腹泻时间:1~5天17例,>5天3例。两组均为轻型腹泻,由喂养不当引起,每天腹泻5~10次。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及呕吐,呈轻度脱水。大便外观呈黄绿色、稀糊状或蛋花汤样,有臭味或含少量奶皂块食物残渣、粘液,无胶状和脓血。大便常规见少许脂肪滴或1~2个白细胞。未作大便培养。  相似文献   

6.
<正>腹泻病是婴幼儿常见病,而肠炎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1997~1998年我们应用米雅爱儿A颗粒佐治小儿肠炎131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选择1996~1997年及1997~1998年在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腹泻患儿。年龄≤2岁,急性起病,腹泻病程≤5天,每天大便次数≥4次,蛋花样便及粪便含水量  相似文献   

7.
婴儿大便多种多样,有的正常,有的不正常,如能留心观察,则可及时发现异常大便,早诊治。一、正常大便 1.墨绿色便:正常的新生儿粪便即“胎粪”为墨绿色,粘稠、无臭,生后二、三天排尽。 2.金黄色便:人乳喂养儿的大便呈金黄色,软膏祥,均匀一致,带酸气,不臭。 3.淡黄色或土灰色便:牛乳喂养儿的粪便为淡黄色或土灰色,硬膏样,常混有灰白色的“奶瓣”,有难闻的粪臭气。  相似文献   

8.
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有性质或数量的改变,呈液状、糊状或含有脓、血,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称为慢性腹泻。需要指出,部分老年人由于排便困难或在直肠便秘时,由于粪便刺激肛门,可有排便次数增加,或有频繁的便意,只解出少量粪便时,不应列为腹泻,实际是便秘。个别人每天2~3次排便,但粪便正常成形,也不应称为腹泻。中老年人腹泻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肠道感染是引起中老年人腹泻的最常见原因。急性细菌性痢疾常有不洁饮食史或和痢疾患者接触史,夏秋季多发。阿米巴痢疾以成年男性多见。老年人体质弱,免疫力低下,较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或…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8个月.52天前因进食"梨水、鱼粥"后,大便呈稀水样、4次/天,查大便常规WBC 20个/HP、RBC 5个/HP.给予抗感染治疗2天,大便性状好转为糊状,每天2次,自行停药2天,大便转为每天3~5次;再给予抗感染治疗8天(三代头孢菌素),大便成形停药3天,又出现稀便呈蛋花汤样偶有血丝,每天4~5次.人工喂养为主.查体无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表明配方奶粉中的棕榈油代谢时产生游离的棕榈酸,易与肠道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钙皂,导致大便变硬,引起喂养儿便秘.本研究将观察改用未添加棕榈油配方奶粉的喂养儿的大便性状与使用含有棕榈油配方奶粉的喂养儿的大便情况.方法 总共有0-12个月的喂养儿313例,分为含有棕榈油配方奶粉喂养组和未添加棕榈油配方奶粉的喂养组,接受平均超过60天的喂养后大便性状观察.家长在家记录大便性状.每月随访1次,共3次.医生随访后填写CRF表格.结果 未添加棕榈油配方奶粉的喂养组大便性状的各项指标和含有棕榈油配方奶粉喂养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未添加棕榈油配方奶粉的喂养组较含有棕榈油配方奶粉喂养组大便性状有明显改善,证明未添加棕榈油配方奶粉不易引起便秘,受到广大父母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胡英 《大家健康》2009,(12):78-78
养成良好的大便卫生习惯,对健康长寿有重要意义。正常人每周排便不少于3次(低于此标准可初步判断为便秘),平均每天粪便量35-200克,粪便含水量在60%-80%。理想状态下,每天可有1~2次的大便。  相似文献   

12.
针刺四缝穴治疗婴幼儿腹泻8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5年以来 ,采用针刺四缝穴治疗婴幼儿腹泻 80例 ,效果较满意 ,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80例病例来自我院尕庄门诊部 ,男 3 8例 ,女 4 2例 ;发病年龄≤ 7个月 1 6例 ,8个月~ 1 .5岁4 6例 ,>1 .5岁 1 8例 ;起病时间 1天~ 2月。其中人工喂养 2 9例 ,混合喂养 2 3例 ,母乳喂养 2 8例 ;腹泻大便颜色呈青绿色 1 9例 ,黄绿色 2 3例 ,绿多黄少 1 4例 ,黄多绿少 2 4例 ;性状呈水样便者 4 3例 ,蛋花样便 2 2例 ,粘液及脂肪样便 9例 ;大便镜检有少许白细胞及食物残渣者 2 1例 ;大便次数每日 4次 1 1例 ,5次~ 1 0次 4 5例 ,超…  相似文献   

13.
曾意欢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0):853-853
我院于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用“吗咪爱”颗粒治疗婴幼儿腹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将腹泻病儿随机分为两组。凡具备下述条件者为治疗组:①2岁以下的婴幼儿;②每天大便次数≥5次,粪便呈水样或水样便(黏胨或脓血便不作为观察对象);③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母乳和配方奶粉中的脂肪为处于成长发育中的婴幼儿提供着主要的能量,同时对于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起到关键的作用。棕榈酸是母乳脂肪中最重要的饱和脂肪酸,棕榈油在人体代谢时产生棕榈酸,因此长期以来婴儿配方奶粉中普遍添加棕榈油。母乳含有的棕榈酸不同于配方奶粉中的棕榈油。但是,最新研究表明配方奶粉中的棕榈油代谢时产生游离的棕榈酸,易与肠道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钙皂,导致大便变硬,引起喂养儿便秘。本研究将观察改用未添加棕榈油的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的大便性状与使用含有棕榈油配方奶粉的喂养儿的大便情况。方法总共有0~12个月的喂养儿6313例,分为未添加棕榈油配方奶粉的喂养组和含有棕榈油配方奶粉的喂养组,接受平均超过60d喂养后大便性状观察。家长在家记录大便性状。大便性状的观察指标主要是: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和大便时有无哭闹。每月随访1次,共3次。医生随访后填写CRF表格。结果未添加棕榈油配方奶粉的喂养组大便性状的各项指标和含有棕榈油配方奶粉的喂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1。结论未添加棕榈油配方奶粉的喂养组较含有棕榈油配方奶粉的喂养组的大便性状有明显改善,证明未添加棕榈油配方奶粉不易引起便秘,受到广大家长欢迎。  相似文献   

15.
常艳芬  于卓  宋华丽 《吉林医学》2010,31(20):3276-3278
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多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其发病原因除胃肠道受细菌病毒感染外,当喂养不当,未按时添加辅食或喂养不定时定量,食物数量变化较多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从 1990年以来共收治慢性腹泻病人 5 3例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后 ,效果较好 ,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慢性腹泻病人 5 3例 ,男 2 6例、女2 7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 4 5 .5岁 ;病程 7个月~ 2 1年 ,平均 5 .2年。经钡剂灌肠、乙状结肠镜、纤维肠镜检查 ,确诊为慢性结肠炎 4 4例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9例。粪便培养真菌生长 9例 ,其余未发现致病菌。临床分型 :轻型 4 1例 ,每天大便≤ 6次 ,粪便有或无粘液 ,血沉 <2 0mm/h ;重型 12例 ,每天大便 >6次。粪便中粘液多或有浓血 ,血沉 >30mm/h。经住院治疗 32~ 115天 ,平均…  相似文献   

17.
第3讲腹泻     
刘冰 《中级医刊》2009,(9):74-76
腹泻是指粪便水分增加,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带黏液脓血及未消化的食物等。正常人大便次数一般为3次/周至3次/日。每日粪便量少于200g,含水量60%-80%。当粪便稀薄(含水量超过85%)且次数大于3次/日,排粪量增加(每次超过200g)可视为腹泻。如果大便次数增加而大便量及含水量不增加或不自主排便。则可能为“假性腹泻”及大便失禁。根据病程分急性腹泻(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2周至2个月)和慢性腹泻(超过2个月)。  相似文献   

18.
去乳糖奶粉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影响的报道较少,现将我们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 0 0 1年3月至2 0 0 3年3月在我院儿内科住院的患儿79例,均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1] 。所有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试剂盒购于上海贝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年龄6~2 7个月。大便次数4~12次/天,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发热31例,均有不同程度脱水,以牛奶或奶粉喂养为主。所有患儿住院前没有长期腹泻史及营养不良。将人工喂养儿按入院顺序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男17例,女17例) ,去乳糖奶粉喂养(雅培…  相似文献   

19.
排便次数增加 ,粪质含水量及便容量增加 ,呈稀便或含有较多脂肪、粘液、脓血称为腹泻。通常把每日排便超过 3次 ,排便量超过 2 0 0g/d ,粪便内含水量超过 85 % ,称为腹泻。在正常成人中有 6 0 %每天排成形便 1次 ,但也有部分人每天排便 2~ 3次 ,还有部分人每 2~ 3天排便 1次。因此在诊断腹泻时 ,要考虑正常的排便习惯。根据腹泻的病程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既往病程超过 2个月为慢性腹泻 ,第五版内科学教材规定病程超过 3周即为慢性腹泻。根据腹泻的病因把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多为急性腹泻 ,但由于治疗不当可…  相似文献   

20.
母乳喂养减少婴儿腹泻和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喂养方式与婴儿腹泻及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探讨母乳对婴儿感染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通过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婴儿粪便的SIgA含量,采用随访方式调查婴儿腹泻和呼吸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在出生后1 ̄4月,母乳喂养儿粪便的SIgA含量明显高于人工喂养儿,而母乳喂养儿腹泻在呼吸感染率在6个月内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儿。结论:母乳能减少婴儿腹泻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母乳中的SIgA是保护婴儿免受感染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