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复方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临床广泛应用于抗早孕,但仍存在流产后出血时间延长、出血量多、不全流产等缺点.我站采用复方米非司酮(米非司酮30 mg 双炔失碳酯5 mg)用于临床抗早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600例闭经≤49天早孕健康妇女分别使用单次口服200mg或150mg米非司酮后,第三天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的临床随机对比。结果:两组流产效果相似,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3.4%和92.3%;不全流产率分别为3.3%和3.0%;失败率分别为3.3%和4.7%。绒毛胎囊排出时间、流产后出血和月经恢复情况两组相似。本资料提示,采用米非司酮单次口服150mg后第三天加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是一种高效、简便、副反应少的药物流产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体外培养的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浓度。结果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作用48 h后,绒毛和(或)蜕膜组织培养液中hCG、P、E2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PGF2α水平明显增高(P<0.01)。利洛司酮作用后,绒毛和(或)蜕膜组织培养液中hCG、E2和P的水平均低于米非司酮组(P<0.05,P<0.01),PGF2α水平高于米非司酮组(P<0.05,P<0.01).hCG、E2和P的水平与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的浓度呈负相关(P<0.01,P<0.05),PGF2α的水平与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的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利洛司酮和米非司酮均明显抑制离体人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细胞的内分泌激素分泌,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呈剂量依赖关系;利洛司酮的作用强于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复方米非司酮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分析。方法将停经49d自愿要求行药物流产、无药物禁忌证的18~40岁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服用复方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和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结果观察组的完全流产率提高,出血量减少,孕囊排出时间和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均缩短。结论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临床效果优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五加生化胶囊在药物流产术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将52例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两组各26人,对照组常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治疗组在对照组照药物基础上加用五加生化胶囊.结果:治疗组排胎时间,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加生化胶囊辅助药物流产可减少排胎时间,提高引产效率,并促进子宫收缩及恶露排出,降低清宫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药物流产联合刮宫与药物流产进行终止早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之间自愿进行终止妊娠的224例早期妇女随机分为两组.A组的11 2例妇女采取物流产联合刮宫进行终止早孕,而B组的112例妇女采取药物进行终止早孕.观察两组的引产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其中A组的妇女完全流产率为100.0%,B组的妇女完全流产率为96.4%,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A组妇女的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均明显的低于B组的妇女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月经恢复时间,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早期药物流产联合刮宫流产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的药物流产效果,而且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对128名早孕≤49天的妇女随机给予米非司酮,其中87名为25mg每日2次,3天共150mg;41名为单次口服200mg,均于第4天配伍卡孕栓1mg,观察终止妊娠效果。结果150mg分次服药组的完全流产率为95%,单次服药组为98%,无明显差异。服药至流产时间分别为78小时47分与76小时13分;放置卡孕栓后4小时内排出胎囊者两组分别为88%及69%。流产后出血天数平均为21.2±12.9天与21.1±12.3天;副反应发生率两组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为两种给药方案终止早孕的效果相似,可接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减少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量。方法将320例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160 例,预防组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加服桂枝茯芩胶囊;对照组不加服药物,均于服药后10d、20d复诊并作B超检测 宫腔内情况。结果预防组阴道出血量显著减少、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桂枝茯芩胶囊可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量,有利于提高完全流产率。  相似文献   

9.
超声监护对米非司酮合并前列腺素终止早孕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300例闭经≤49天,35岁以下,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健康妇女,采用第一天上午空腹顿服米非司酮200mg,第4天加用国产PG05阴道栓剂一枚(lmg),对其中112例因临床需要,进行B型超声(B超)检查。结果:(1)临床观察未见绒毛排出29例,B超显示宫腔内未见异常或未见胎囊者13例;宫腔内见到胎囊及胚胎者16例。(2)临床观察已见胎囊及绒毛排出,但出血超过15天未净者83例,B超显示宫腔内有残留物或强光团,其中6l例经治疗及临床观察出血停止,自然月经恢复,证实为完全流产;另22例因出血多行清宫术,经病理证实19例为残留组织、3例为凝血块。提示在药物流产过程中,根据临床症状与B超相结合进行严密的监测,适时干预,以提高药物流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在日间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的腰麻效果,探讨其在日间手术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罗哌卡因7.5mg(对照组);B组:罗哌卡因7.5mg加舒芬太尼5μg;C组:罗哌卡因2.5mg加舒芬太尼5μg,三组均以10%葡萄糖溶液加至2ml。监测记录患者循环功能、感觉阻滞程度、运动阻滞程度、留院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结果用药后A、B两组MAP明显下降、HR减慢(P<0.05或P<0.01),但C组变化不明显;C组与A、B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用药后VAS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用药后Lovett等级评分显著降低(P<0.01),C组则无明显变化,但显著高于A、B两组(P<0.01)。A、B两组患者的留院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均显著长于C组(P<0.01)。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感觉阻滞完善、运动阻滞弱、留观时间短,用于日间手术的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VIII因子相关抗原(VIII-RAg)、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米非司酮药物流产(药流)后子宫异常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正常早孕人工流产(人流组)、药流完全和不完全组蜕膜组织中VIII-RAg和MMP-9进行标记,应用图像分析仪对标记结果进行定量观察,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药流完全组和药流不全组出血区与人流组和药流不全组无出血区比较,蜕膜血管内皮细胞VIII-RAg和基质细胞MMP-9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药流完全组和药流不全组出血区之间,人流组和药流不全组无出血区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米非司酮药流后子宫异常出血与蜕膜血管内皮VIII-RAg和基质细胞MMP-9的表达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早孕绒毛、蜕膜形态学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对复方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进行比较性研究。 方法  4 9例早孕者随机分为对照、米非司酮 (15 0mg/次 )及复方米非司酮 (含双炔失碳酯 5mg +米非司酮 30mg ,12h× 2 ) 3组。服药后 2 4h手术终止妊娠 ,取绒毛、蜕膜组织 ,应用链霉卵白素 过氧化物酶 (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绒毛、蜕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的变化。 结果 米非司酮组少数绒毛间质水肿变性 ,蜕膜示小灶性变性、坏死 ,可见凋亡细胞 ;绒毛ER、PR着染强度及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0 1,P <0 .0 5 ) ,蜕膜ER、PR染色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但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显著下降 (P <0 .0 5 ) ;复方米非司酮组绒毛表面附多量纤维蛋白样物 ,部分间质水肿 ,蜕膜呈片状变性、坏死 ,凋亡细胞散在 ;绒毛ER、PR着染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5 ) ,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ER显著增加 (P <0 .0 5 ) ,PR略低但无显著差异 ;蜕膜ER、PR着染强度无显著差异 ,但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 <0 .0 0 1)。 结论 复方米非司酮使蜕膜ER、PR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明显降低 ,蜕膜变性、坏死较甚 ,但对ER、PR着染强度的影响相对小 ,这可能有助于提  相似文献   

13.
探讨药物流产(药流)后出血延长患者血一氧化氮( N O)和环磷酸鸟苷(c G M P)的变化及中药宫复合剂对药流后阴道流血延长的防治作用。对 120 例自愿接受药流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 A、 B 两组,于口服米非司酮前、后及药流后 10 天,分别测血 N O 和 c G M P。 A 组药流后服宫复合剂 7 天, B 组药流后7 天内未予中药治疗。分别于药流后 10、20、30 及 40 天随诊。结果: A、 B 两组口服米非司酮后,血清 N O和血浆 c G M P 显著下降( P< 0.05)。药流后 10 天, A 组阴道流血终止例数明显多于 B 组( P< 0.05)。 A组药流后 10 天血清 N O 和血浆 c G M P均值显著低于 B 组( P< 0.05)。提示:药流后血 N O 和 c G M P 浓度下降缓慢与药流后出血延长关系密切,中药宫复合剂对药流后出血延长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紧急避孕方法,对139名健康、月经规律的妇女在避孕失败或无保护的性生活后72小时内就诊服药并随机分为3组:组Ⅰ(n=46),首次口服米非司酮(息隐)25mg,12小时后重复1次,总量50mg;组ⅡI(n=46),首次服双炔失碳酯(C53号)7.5mg,12小时后重复1次,总量15mg。组Ⅲ(n=47),1次服息隐25mg+C53号7.5mg。结果组Ⅰ、组Ⅲ无一例妊娠,避孕有效率100%;组Ⅱ妊娠2例,接近预期妊娠数3.163,避孕有效率36.7%。服药月经改变少,副反应发生率低。45例在围排卵期同时作了激素测定及阴道超声波检查,激素变化可分为三种类型:无排卵型、排卵前后型与排卵后型。超声波所见与激素测定相符,显示米非司酮有较明显的抑制排卵或卵泡发育。结果表明,低剂量米非司酮单独服用50mg或25mg与双炔失碳酯7.5mg联合紧应用都可作为性生活后72小时内的有效紧急避孕。  相似文献   

15.
紫草辅助米非司酮抗早孕对生殖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为了探讨紫草辅助米非司酮抗早孕时对早孕妇女血中生殖激素的影响 ,88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服用米非司酮、紫草、米非司酮加紫草组和空白对照组 ,比较用药前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 (β-h CG)、卵泡刺激素 ( F SH)、黄体生成素 ( L H)、雌二醇 ( E2 )、孕酮 ( P)和睾酮 ( T)的变化。结果 :单用米非司酮或紫草均对 β-h C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者合用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单用紫草对血中 FSH、 L H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 E2 、P及 T无明显影响。认为紫草对绒毛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与米非司酮合用影响更明显 ;紫草对垂体生殖激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否与紫草能提高药物流产效果有关 ,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药流)失败与Fas/FasL的关系。方法选取要求终止妊娠孕8周妇女,自愿选择药流或人工流产两种方法,分为负压吸引组、药流失败组、药流完全组各20例。收集三组蜕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as/FasL的表达及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结果药流失败组及负压吸引组Fas、FasL表达显著低于药流完全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通过促进Fas/FasL的表达以诱导蜕膜细胞凋亡,流产发生,药流失败与蜕膜细胞Fas/FasL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双炔失碳酯对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以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为模型 ,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观察了双炔失碳酯对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绒毛、蜕膜组织细胞中加入系列浓度的双炔失碳酯后 2 4和 48h,h CG、E2 、P均明显降低 (P<0 .0 1 ,P<0 .0 5 ) ,PGF2α明显增高 (P<0 .0 1 ,P<0 .0 5 )。表明 ,双炔失碳酯可直接作用于人绒毛、蜕膜组织 ,抑制h CG、E2 、P的产生 ,刺激 PGF2α的合成。结果提示 ,绒毛、蜕膜是双炔失碳酯抗早孕时 ,主要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药物流产不同方法的流产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良好的药物流产方法。方法治疗组应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对照组应用己烯雌酚,观察流产的效果。结果两组完全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阴道流血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可以作为药物流产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