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4例新生儿肠闭锁手术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54例新生儿肠闭锁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新生儿肠闭锁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肠闭锁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十二指肠闭锁患儿采取隔膜切除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胃空肠吻合术;对空、回肠闭锁患儿采取端背吻合术、端侧吻合术;对结肠闭锁患儿采取一期吻合术。结果154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26例,死亡28例,治愈率为91%。结论根据肠闭锁部位选择合适术式,加强术后管理,是提高新生儿肠闭锁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肠腔内瓣膜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肠膜式狭窄与闭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在1997~2004年间,采用肠腔内瓣膜切除术治疗25例先天性肠膜式闭锁和狭窄,随访内容包括上消化道钡餐、生长发育指标、临床症状等。并通过术后临床病理研究以及近、远期的随访比较本术式与传统手术方法的差异,评估该术式的疗效。结果 25例肠膜式闭锁和狭窄患儿行肠腔内瓣膜切除术,所有患儿均在术后3d内正常排便,8~10d痊愈出院。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6年),随访患儿全部生长发育良好,体重与同龄儿无差异;无反复呕吐、腹胀、黄疸等症状。结论 肠腔内瓣膜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简易的和更符合生理的治疗先天性肠膜式狭窄和闭锁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型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作者收治的33例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型肠梗阻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隔膜型闭锁8例,风袋型隔膜闭锁4例,隔膜型狭窄11例,风袋型隔膜狭窄9例。行隔膜切除、十二指肠纵切横缝术29例;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吻合术4例。治愈3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患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十二指肠隔膜型肠梗阻可早期诊断。隔膜切除、十二指肠纵切横缝术是较为可靠的治疗方法。术中应注意隔膜的探查和处理,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膜式狭窄与闭锁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19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与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探讨各年龄段十二指肠膜式狭窄的临床特点。结果 19例患儿中男10例,女9例;年龄5 d~3岁2个月,其中新生儿(5~19 d)10例,年长儿(1~3个月3例;1~3岁6例)9例。临床表现均以反复呕吐为主要症状。术中见新生儿组隔膜有孔占40%(4/10例);年长组隔膜有孔占100%(7/7例),2例放弃治疗,出院后不久即死亡。手术患儿中2例死于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减低,先天性短肠综合征),其余手术患儿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十二指肠膜式狭窄与闭锁通常发生在新生儿期且有典型临床症状,年长儿有上消化道梗阻症状时应考虑该病的可能。肠腔内隔膜切除是治疗十二脂肠膜式狭窄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4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术前诊断、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行产前B超筛查。64例均经手术探查,59例术前行上消化道造影。肠旋转不良34例(合并肠坏死6例),33例行Ladd手术,4例加做肠切除、肠吻合术;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12例,7例行隔膜切除及肠壁纵切横缝术,2例行十二指肠端端吻合术;其余3例及环状胰腺5例行十二指肠前壁菱形侧侧吻合术;2种原因梗阻者13例,其中十二指肠闭锁并肠旋转不良6例,十二指肠闭锁并环状胰腺1例,十二指肠闭锁并多发隔膜3例,环状胰腺并肠旋转不良2例,肠旋转不良并幽门隔膜1例,根据患者情况行单一或联合术式。结果行产前B超筛查患儿中12例(12/18,66.7%)怀疑十二指肠梗阻。上消化道造影的临床符合率为98.3%。64例患儿中58例痊愈(治愈率为90.6%),4例医院内死亡,2例放弃治疗。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黏连性肠梗阻5例,肠扭转、吻合口狭窄、漏诊多发畸形各1例,其中需要二次手术4例。结论产前B超有助于胎儿高位肠梗阻的早期发现;上消化道造影和B超是诊断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避免漏诊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发生肠扭转并长段肠坏死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小肠闭锁13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先天性小肠闭锁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探讨各型小肠闭锁的手术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134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十二指肠闭锁37例,空肠闭锁26例,回肠闭锁7I例;Ⅰ型45例,Ⅱ型22例,Ⅲa型53例,11Ib型(Appel—Peel)4例,Ⅳ型10例。根据小肠闭锁部位及病理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134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6例进行了第2次手术,原因包括吻合口梗阻7例,吻合口漏5例,遗漏多发性闭锁1例,切口裂开3例。全组治愈124例,治愈率92.5%。死亡7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早期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小肠闭锁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Ⅰ型闭锁宜采用肠侧侧菱形吻合术或隔膜切除、纵切横缝术。Ⅱ型、Ⅲ型闭锁病例可采用近端扩张肠管切除、肠端端或端斜吻合术,或改良裁剪式肠吻合术。TPN、围手术期综合管理及改进手术材料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例年龄1天至3个月的十二指肠梗阻病例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疗效。57例中早产儿和未成熟儿占14.0%;病种包括先天性肠旋转不良40例次,十二指肠闭锁狭窄16例次,环状胰腺6例次,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次,其中6例(11.5%)有2种原因的梗阻、手术方式按病理改变而定,包括肠旋转不良Ladd手术40例次,隔膜切除、十指肠成形12例次,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2例次,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9例次。有6例术中将鼻胃管插入至空肠作为“经吻合口的十二指肠支架管”,并加作腹壁筋层减张缝合。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腹壁切口裂开6例,十二指肠梗阻4例(吻合狭窄3例,漏诊隔膜1例),肺炎3例。“经吻合口的十二指肠支架管”加腹壁筋膜层减张缝合术6例术后无并发症。全组死亡4例,病死率7.0%(4/57例)。提示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狭窄和环状胰腺,部分病例有2种原因,主要手术并发症是腹壁切口裂开和吻合口狭窄。“经吻合口的十二指肠支架管”可避免隔膜被遗漏和吻合口狭窄,腹壁筋膜层减张缝合可避免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8.
小儿非手术所致肠梗阻的病因学分析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非手术所致肠梗阻的病因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4年12月收治的非手术所致肠梗阻患儿25例,所有病例均摄腹部立位正位片,行腹部超声检查,6例行上消化道造影,7例钡灌肠造影,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23例获得治愈,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1例新生儿病例经手术证实4例为小肠闭锁,3例肠旋转不良,3例十二指肠膜状狭窄,1例胎粪性腹膜炎。8月-14岁的患儿经手术证实4例为肠重复畸形,5例美克尔憩室,2例美克尔憩室合并肠套叠,1例原发性肠套叠,2例腹茧症。结论新生儿期非手术所致肠梗阻以十二指肠隔膜狭窄或闭锁、肠闭锁或狭窄、肠旋转不良多见。婴幼儿和儿童非手术所致肠梗阻主要为美克尔憩室和肠重复畸形,原发性肠套叠早期得不到诊治也可引起肠梗阻。X线检查是诊断肠梗阻的主要手段,超声检查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式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作者收治352例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患儿临床资料,闭锁部位:十二指肠84例(24%),空回肠236例(67%),结肠32例(9%)。结果352例中,治愈320例,治愈率91%,死亡12例,20例放弃治疗。并发症:吻合口漏14例(4%),粘连性肠梗阻74例(21%),切口感染18例(5%),肺炎32例(9%)。结论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诊断不难,十二指肠闭锁可在产前做出诊断.应根据临床特点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及合并畸形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病人全部采用Ladd's手术方法,将压迫于十二指肠前方的腹膜带彻底松解,对合并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者外观不容易看出,则采用从胃管向十二指肠内注入盐水的方法以确定诊断。结果41例中治愈38例,死亡3例,治愈率为92.7%。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中勿遗漏合并畸形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