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抗人T、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测定血清IgG、IgA、IgM、C_3及Fn含量,并与28例老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CD~(1/3)、CD~(1/4)、CD~(1/8)细胞均比对照组减少;而CD~(1/4)/CD~(1/8)比值增高,CD~(1/20)、SmIgG~ 阳性细胞增多。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IgG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gA、IgM无差异;补体C_3高于对照组,Fn则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异常。免疫也与衰老、冠心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本文还讨论了免疫损伤对冠心病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6 5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含量。另选 3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sIL 2R为 (75 4± 2 0 3)U/ml,sIL 6R为 (5 8± 12 )mg/L ,sICAM 1为 (5 5 8± 2 11) μg/L ,比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而TGF β1[(2 2± 10 ) μg/L]含量明显减少。头颅CT显示病灶大小与血清sICAM 1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血清sIL 2R、sIL 6R、sICAM 1及TGF β1含量可作为判断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免疫团集素     
这是一种对某些固定的补体成分(特别是C_3~-,C_4~-)的自身抗体。是机体针对感染或注入抗原出现免疫应答时形成的。血清免疫团集素的水平反映出体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变化。选择 31例Ⅰ、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 2 8例老年正常对照者 ,测定血浆vWF、α颗粒膜蛋白 - 140和血清C 反应蛋白含量。结果发现 ,老年高血压病组血浆vWF含量为 12 3.3% ,与老年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 (P <0 .0 5 ) ;老年高血压病组血浆α颗粒膜蛋白 - 140含量为 15 .84μg/L也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血清C 反应蛋白含量较老年正常对照组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老年高血压病组血浆vWF含量与收缩压呈正相关 (P <0 .0 5 )。提示Ⅰ、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有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5.
补体系统是人体非特异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等作用;另一方面参与免疫病理。截至目前,已知补体系统由20余种蛋白成分构成,激活途径至少有两个:补体传统激活途径及 C_3旁路激活途径。补体系统激活后,体液中补体系统各组分含量呈消耗性降低(在消耗大于合成情况下)。补体传统途径激活时血浆 C_1~C_9含量降低;C_3旁路途径激活时,除去 C_2~C_9含量降低外,血浆 D 因子、B 因子及备解素等含量也降低。另一方面,补体成分裂解碎片如 C_(2a)、C_(3a)、C_(3c)、C_(3d)、C_(5a)等含量增多,特别是 C_3激活后生成C_(3a)及 C_(3b),C_(3b)若不与细胞膜结合,则迅速被  相似文献   

6.
老年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各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状况的动态变化。探讨红细胞免疫系统与老年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红细胞酵母菌SPA混合花环试验测CR1活性及红细胞粘附免疫复合物的量及血清中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 (RAIF)的变化 ,间接免疫SPA法测定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聚乙二醇沉淀法检测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水平 ,单向免疫扩散法测血清C3含量。  结果   ( 1)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红细胞C3b受体活性低下 (P <0 0 1) ,其表面免疫复合物明显增多 (P <0 0 1) ,尤以急性期显著 ,RAIF升高 ,以急性期显著 ;( 2 )在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T细胞亚群CD4百分比降低 (P <0 0 5 ) ,而CD8百分比升高 (P <0 0 5 ) ,CD4/CD8比值明显降低 ,同时C3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血清CIC明显增高 (P <0 0 1) ,以上各指标均随脑梗死病情的恢复而趋于正常 ;( 3)老年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 ,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的变化与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 (RAEF)、C3含量、CD4百分比呈正相关 ,而与RAIF、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RSF)、CIC、CD8百分比呈负相关 ,与CD3百分比无关 ,CD4百分比的变化与RAIF呈明显的负相关 ,与RAEF正相关 ;而CD8的变化与RAIF正相关 ,与RAEF负相关。  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红细胞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vWF、GMP-140、CRP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 (EH)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改变。方法 :选择 31例 、 期 EH患者和 2 8例老年正常对照者 ,测定其血浆 v WF因子、α颗粒膜蛋白 - 140 (GMP- 140 )和血清 C反应蛋白 (CRP)含量。结果 :EH组患者血浆 v WF、GMP- 14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EH组血浆 v WF含量与收缩压呈正相关。结论 : 、 期老年 EH患者有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收缩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细胞炎症因子和25-羟维生素D3[25-(OH)VD3]水平变化。方法选择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71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3~+、CD4~+及CD4~+/CD8~+,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 G、Ig M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2、IL-4、IL-5和25-(OH)VD3含量。结果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Ig A、Ig G和Ig 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4和IL-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25-(OH)V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且25-(OH)VD3明显降低,对预测和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炎症学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修饰的脂质颗粒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炎症反应。补体系统作为先天性免疫的一部分,是As发生发展的重要参与者。部分补体成分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新的进展,例如,补体蛋白C1q在As中具有双重作用,即致As作用和抗As作用;补体成分C3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或形成非蛋白水解中间体,参与As及晚期血栓形成;补体成分C3a与C3a受体、C5a与C5a受体1或C5a受体2结合后,通过不同途径促进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亚家族成员3炎症小体活化、白细胞介素1β分泌,促进As发生;C5b-9补体复合物通过致动脉内皮功能障碍,从而发挥致As作用,且补体应答基因32是其关键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与体液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检测了24例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的指标,如血清IC、Ig、C_3、C_4等,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患者RBCC_(3b)RR明显低于正常人,RBC-ICR及血清IC、IgG、IgA、IgM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而患者血清C_3、C_4明显低于正常人,同时患者RBCC_(3b) RR与血清IC呈负相关,与血清C_3、C_4呈正相关,相反,患者RBC-ICR与血清IC呈正相关,与血清C_3、C_4呈负相关。但患者RBC_(3b) RR、RBC-ICR与血清IgG、IgA、IgM无相关性。由于急性HCV感染慢性化程度较高,患者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同时RBC免疫功能受损,清除体内CIC能力下降,加重了对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 (CRP)含量高低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并分析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10 7例脑血管病病人 ,有 6 4例CRP增高 ,阳性率为 5 9 8% ;CRP增高的阳性率与预后不良呈显著相关性 ( P <0 0 0 5 )。 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血液中的CRP含量增高提示病情严重而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水平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选取2017-12-01-2018-05-31首次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住院且≥65岁的冠心病患者214例,入院后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补体C1q水平,并完善冠脉造影,进行Gensini评分,按照评分分为轻度(0分≤X18分)、中度(18分≤X41分)、重度组(X≥41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研究血清补体C1q与老年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轻度组相比,中、重度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下降(均P0.05),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lc)、C1q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上升(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补体C1q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018,P0.05),是冠脉狭窄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71,95%CI:1.046~1.09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补体C1q水平172.75mg/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82.0%,曲线下面积为0.920,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血清补体C1q作为一种简单、廉价的临床血清学指标,对老年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有较好的评估、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国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169-4170
目的 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和腺苷钴胺治疗预后相关性.方法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都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腺苷钴胺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90.0% vs 76.7%)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ND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NSE和S100蛋白值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均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NSE和S100水平可判断老年脑血管病的认知功能障碍,腺苷钴胺在治疗中的辅助应用能提高疗效,降低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易发生身体各部位血栓,以脑血栓最为常见,且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常与一般的脑血管病相混淆。现将5例以脑血栓首发症状的老年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62~70岁。均以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就诊,以“脑血栓”收入院,经临床、实验室及头颅CT检查后给予抗栓治疗。从发生脑血栓到确诊为PV病程1个月~4年。  相似文献   

15.
免疫复合物见于越来越多的疾病,但在大多数疾病中,它对疾病过程的作用尚不清楚。新近注宏到一些肉芽肿病变时存在相关循环免疫复合物(CIC)。Carr等对39例结核病人采用C_(1q)结合法以测定9S~19S免疫复合物,结果有26例阳性。本文作者用胶固素亲和层析法分离血清中的CIC,并分析其物理特性及成分。检测对象分两组:Ⅰ组为6名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病人,其中5人排结核分枝杆菌,1人排细胞内分枝杆菌。Ⅱ组为对照组,包括6名患其他疾病而有CIC增高者。结果如下: 1.用免疫扩散法证明两组病人的CIC成分相似,均有IgG、IgA、少量C_(1q)、不等量的C_3、C_4及人血清白蛋白;但都未找见α_1-蛋白酶抑制物、α_2-巨球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蛋白原及IgM。2.两组病人血清所分离的CIC,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于pH7.4的条件下(TRIS缓冲盐水),  相似文献   

16.
补体活化对内皮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补体系统的活化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无论在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抑或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标本中均有补体C_(1q),C_(3b),和C_(5b-9)的沉积及微血栓的形成,用来源于眼镜蛇毒的抗补体蛋白(cobra venom factor,CVF)预先耗竭补体可明显减轻损伤程度;在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动物模型中,事先耗竭补体的动物血压下降幅度减小,血小板、纤维蛋白原、V因子和VⅡ因子等凝血因子的量无明显下降;在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HAR)和血管排斥反应(AVR)在移植术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移植器官存在广泛的血管内凝血,在其血管内皮细胞上也有补体C_(5b-9)的沉积.鉴于内皮细胞在抗凝血中的作用,了解内皮细胞的功能及内皮细胞损伤的补体机制将有助于找到可能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6 0岁以上的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 73例 ,其中冠心病 38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 35例。 33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病史询问及全面体检 ,空腹取血检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Hcy、叶酸和维生素B12 。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Hcy平均含量为 (17.6 6± 5 .88) μmol/L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 (16 .89±9.2 1) μmol/L ,均较对照组的 (14.36± 5 .87) μmol/L高 ,血清Hcy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老年慢性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较正常老年人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梗塞脑脊液 (CSF)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变化及其与年龄的关系。 方法 用ELISA(双抗体夹心 )方法对 45例老年脑梗塞患者CSF及血清TNF α进行检测 ,并与 31例中青年脑梗塞和 3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  结果 老年组CSF中TNF 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及中青年组 (P <0 0 1) ;血清TNF α含量中青年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老年组明显增高 (P <0 0 1) ;老年组CSF中TNF α含量与周围血白细胞数及年龄有非常显著相关性 (r值分别为 0 5 0 47、0 6 2 0 5 ,P <0 0 1)。  结论  TNF α是老年脑梗塞的致病因子和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了血清C_4、C_3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发现:(1)晚血患者C_4水平较正常人降低,提示有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2)晚血患者CIC水平增高,并且C_4与CIC呈负相关;提示C_4的降低是由于被免疫复合物激活所致;(3)研究晚血的补体经典途径的活化,C_4优于C_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对老年分泌性中耳炎(SOM)激素骨膜穿刺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听力恢复的影响。方法老年SOM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取鼓膜穿刺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鼓膜穿刺术联合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听觉阈值、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860,P<0.01);血清内皮素(ET)-1、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NF-γ)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00、1 000、2 000 Hz等听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有助于缓解老年SOM彭膜穿刺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