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13岁,学生。因上腹胀痛,纳差,消瘦2个月来我院检查。体检:营养差,轻度贫血貌,腹部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8 g/L,红细胞2.8×1012/L,白细胞9.2×109/L。胃镜示:胃底大弯见息肉样隆起3处,大小分别约0.8 cm×0.8 cm,1.5 cm×1.3 cm及1.0 cm×0.8 cm,形态较规则,3处隆起黏膜相对集中,病变及周边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最大病变顶端见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82岁.因“黑便1天”入院.有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20余年,陈旧性脑梗塞5年.无吸烟、饮酒嗜好,平时喜食肉食.入院后检查:血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均正常.腹盆部CT检查提示:(1)乙状结肠上段肠壁增厚,建议结肠镜检查;(2)右肾占位,建议增强CT检查;(3)双肾多发结石或钙化灶;(4)胆囊结石;(5)前列腺肥大;(6)腹主动脉脾动脉、双肾动脉根部、双髂总及髂内动脉硬化.胃镜检查提示胃窦糜烂,性质待定,病理检查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除外早期浸润.增强CT检查提示右肾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可能性大,其余诊断同腹部CT平扫检查.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多发占位性病变,病理检查提示为腺癌(距肛门20~ 25cm,38 cm).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3岁,反复便秘伴粘液便1年。肛门指检,距肛门6cm处触及直径约1.0cm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肠镜检查示直肠肿块,性质待定。外院超声内镜检查示来源于直肠肌层的直肠间质瘤可能。经Fujinon WC-450W15结肠镜予以甘油果糖美蓝混合液注射肿块周边黏膜,使黏膜下层与肌层分开,然后用奥林巴斯针状刀剥离病灶,完全分离基底部(图1~图2),表面创面无出血,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 32岁,因进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半年余,加重2个月入院,无恶心、呕吐、腹痛、反酸、嗳气、黑便等。无高胃泌素血症或面部潮红、腹泻等。入院体检:胸腹部无阳性体征。直肠指检无异常。胃镜示:胃大弯侧 0. 6 cm×0. 6cm大小扁平隆起结节,周边黏膜光滑,表面糜烂,覆盖少许白苔,幽门螺杆菌( +)。活检病理示:类癌。剖腹探查发现大弯侧近幽门处 0. 5cm×0. 5cm大小质硬结节。距结节 2cm处纵形扩大切除胃前壁,横形缝合。术中发现并摘除幽门下肿大淋巴结 1枚。术后病理报告:结节直径 0. 3cm,灰红色,胃窦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有瘤细胞巢状排…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7岁。2005年12月21日以“黑便20余天,呕血1d”入院。患者入院前20多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黑便,呈柏油样,每次量约50g,每日1~3次不等。入院前1d呕暗红色血性物2次,每次量约250ml,无腹痛、反酸、嗳气等。体检:BP100/40mmHg(1mmHg=0.133kPa),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坦,左上腹可触及一约7cm×8cm大小肿物,质韧,可活动,与腹壁无粘连。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1.19×10^12/L,Hb26g/L。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9岁,因上腹部疼痛、反复黑便半年入院。患者于入院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左侧后背部痛。餐后及夜间症状明显加重,予抗酸药无法缓解。发病以来间断出现便血。体检:慢性病容,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舟状腹,无腹壁静脉显露,上腹偏左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91岁。因进行性吞咽因难1周入院。查体:营养一般,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红蛋白 81g/L,总蛋白、白蛋白略低,肝肾功正常。心电图: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不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B超:肝胆胰未见异常。胸部X线未见异常。食管吞钡:“食管中段癌”(图1)。内镜检查:进镜30-37 cm见肿物向腔内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2岁。因发热1周,上腹部不适、黑便3d,呕血 2h 入院。既往史:6年前患颈部淋巴结结核。体格检查:上中腹有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 WBC 19.8×10~9/L,RBC2.86×10~(12)/L,血红蛋白74g/L,血沉>140mm/h,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片: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超声、CT 及磁共振提示胰头区占位病变,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肝内多发结节样病灶,不除外胰头区占位病变,腹膜后及肝内多发转移。胃镜检查:胃腔内咖啡色胃液潴留,胃底见2.0cm×2.0cm 半球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3岁,因间断上腹痛1个月就诊。进食后上腹部疼痛明显,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黑便,体质量进行性下降约10kg。在当地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患者5a前曾因不明原因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无结肠息肉家族史。入院后查体T36.5℃,P80次/min.BP120/80mmHg,消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  相似文献   

10.
<正>胃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癌症相关死因中居第四位[1]。尽管最近数十年来胃癌总体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中胃印戒细胞癌(gastric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GSRCC)的发病率却在不断上升。在美国的报道中,GSRCC约占胃腺癌病例的25%~35%[2-3]。GSRCC是典型的弥漫浸润性胃癌,具有分化程度低、侵袭性强、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4],但结直肠转移较少见,且初诊时结直肠转移发生率极低,多在术后长期随访中发现[5]。直肠转移较结肠转移更为罕见,在Sonoda等[6]复习的11例GSRCC结直肠转移病例中,仅1例为直肠转移,  相似文献   

11.
郭晓霞 《中华消化杂志》2001,21(10):640-640
患者女 ,2 7岁 ,农民。因黑便 1周 ,呕血 2次入院。 1周前无诱因出现黑便 ,1~ 2次 /d ,中等量 ,无腹、痛、恶心、呕吐 ;轻咳 ,有时痰中带血丝 ;无发热 ;入院当天呕吐咖啡色液体 2次 ,有血块 ,伴头晕心慌。体检 :体温 3 6.5℃ ,心率 10 0次 /min血压 12 / 7kPa( 90 / 5 0mmHg) 。贫血貌 ,心律齐 ,两肺未闻罗音。腹软 ,肝脾肋下未触及 ,全腹无压痛。血红蛋白70 g/L,白细胞 5 .3× 10 9/L .中性白细胞 5 4 % ,淋巴细胞4 6% ,胸片及CT检查左上肺见直径 2 .5cm的类圆型阴影。胃镜检查 :胃体上部大弯侧直径 0 .7cm的广基息肉…  相似文献   

12.
13.
患者男 ,40岁。因胃窦部癌术后 6年 ,上腹部饱胀不适2月余入院。患者 6年前因胃窦部癌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证实为低分化腺癌。 2个月前患者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 ,纤维胃镜示吻合口癌肿复发。患者既往无其他恶性肿瘤史。病理检查 :吻合口处黏膜皱襞消失 ,胃壁僵硬呈皮革样 ,范围 6cm× 4cm大小 ,贲门处黏膜未见异常。吻合口浆膜面检查见黄豆及蚕豆大淋巴结各一枚 :光镜下见吻合口胃壁为低分化腺癌 ,部分为粘液细胞癌 ,AB/PAS染色阳性 ,癌组织侵及胃壁全层。贲门及小肠断端未见癌组织。二枚淋巴结结构均见破坏 ,代之以低分化…  相似文献   

14.
周黎黎  周克明 《胰腺病学》2007,7(6):362-362
例1患者女,44岁。因上腹部不适3月伴呕血、黑便6h入院。患者近3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呈间歇性,与进食无明显关系,时有上腹部灼热,嗳气。今感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2次,伴头晕、出冷汗,随后解柏油便2次即来院就诊。体检:体温、脉搏、血压正常,中度贫血貌,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血红蛋白83g/L,红细胞286×1012/L,WBC、BPC正常;大便隐血 ,尿常规正常;HBV(-)。胃镜检查见:胃角类圆形溃疡,约1cm×0.8cm,上覆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病变边缘境界清楚。胃底见一条静脉呈蚯蚓状,色灰白,食管黏膜…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70岁。因左上腹部闷痛伴间歇性黑便2个月余入院。体检:腹平软,中上腹轻压痛,全腹未触及明显包块。外院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体低分化腺癌。我院B超示腹腔偏低回声区,考虑肿大淋巴结;肝、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血白细胞4.5×109/L,血红蛋白85.0 g/L。  相似文献   

16.
直肠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肿瘤,不足全部结直肠肿瘤的1%[1].英文文献报道此类疾病约100例,我院收治2例直肠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70岁,因间歇性上腹痛1个月余,呕血、黑便1d 入院。呕吐3次,均为咖啡色胃内容物,共约1 500 ml.解柏油便2次,约800g。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9 kPa。贫血貌,余未见异常。否认发病前服用药物史,否认肝炎、血吸虫及饮酒史。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5g/L,红细胞计数3.2×10~(12)/L,白细胞计数13.5×10~9/L,血小板计数83.4×10~9/L。CT 示贲门胃底部软组织密度块影。胃镜检查示胃底一巨大溃疡,约3.0cm×4.0 cm,中央深凹,基底污秽、高低不平、出血,并有窦道形成,边缘堤坝状隆起,颜色发灰黄,活检质软(图1),胃镜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3岁,间断上腹痛1个月就诊。进食后上腹部疼痛明显,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黑便,体重进行性下降约10kg。在当地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患者5年前因不明原因肠梗阻手术治疗。家族中无结肠息肉病患者。入院后体检:体温36.5℃,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0岁。因上腹部出现包块,局部不适隐痛25d 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7.2℃,心率90次/min,血压13.3/8kPa(1 mm Hg=0.133 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巩膜无黄染,腹平坦柔软,腹正中处可触及一4 cm×3cm 包块,较固定,局部有深压痛。既往无腹部手术及腹壁外伤史。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量100g/L,白细胞计数8.7×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大便常规未检出虫卵。小便正常。肝功能正常。腹部 B 超提示:上腹部囊性包块。入院3d 行剖腹探查,术中病理所见:部分大网膜堆积于胃结肠韧带中段浅面,形成大约7cm×5cm 的假囊性包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1岁,闪腹痛1d伴呕血2次总量约50ml入院。发病前曾多次干呕,既往无特殊疾病及服药史。查体:生命征平稳,贫血貌,剑突下轻压痛。实验室检查:叭红蛋白74g/L,肝炎指标筛查均阴性,肝功能、凝血功能正常。腹部CT平扫见胃小弯侧突入腔内高密度影,边缘光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