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光宇 《家庭医学》2005,(15):34-34
经常使用电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与乐趣的同时,也带来对眼睛的损害。有的人感到眼睛干湿、灼热,或是有异物感,视力不稳定或是暂时模糊,可能还会觉得眼皮沉重,眼球胀痛甚至头痛。眼科检查发现结膜充血、视力下降、调节力减退、泪液分泌减少等,严重时眼压升高。美国视光学协会将这种眼综合征称为“电脑视频终端综合征”。调查显示,经常用电脑的人,罹患眼睛疲劳的发生率约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2.
经常使用电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与乐趣的同时,也带来对眼睛的损害。有的人感到眼睛干湿、灼热,或是有异物感,视力不稳定或是暂时模糊,可能还会觉得眼皮沉重,眼球胀痛甚至头痛。眼科检查发现结膜充血、视力下降、调节力减退、泪液分泌减少等,严重时眼压升高。美国视光学协会将这种眼综合征称为“电脑视频终端综合征”。调查显示,经常用电脑的人,罹患眼睛疲劳的发生率约为70%左右。操作电脑造成眼睛疲劳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当属长时间注视屏幕。人们在一般情况下1分钟眨眼约20次,而使用电脑工作时因过于凝神注目,每分钟眨眼次数减少到6次。用眼…  相似文献   

3.
正在眼科门诊,时常听到患者诉说眼睛疲劳、干涩、灼热,或是有异物感、视力不稳定或是暂时模糊,还有的觉得眼皮沉重、眼球胀痛。一份调查显示,电脑、手机一族中有31%患有干眼症,其中女性以及隐形眼镜使用者最容易患"干眼症"。  相似文献   

4.
胡力中 《药物与人》2004,(12):50-50
在眼科就诊的中老年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主诉症状是眼睛疼痛。有的只是轻微的眼部不适:有的疼痛剧烈.甚至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有些同时伴有全身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等。伴随着眼痛.有可能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甚至是失明。  相似文献   

5.
干眼症,顾名思义就是指眼睛泪液分泌量不足,以致无法保持眼睛表面的湿润所造成的种种症状。如今的年轻人。很多都有干眼症.这与他们经常长时间面对电脑、电视,以及戴隐形眼镜有关。干眼症严重的甚至会损伤角膜。导致重影、视力模糊甚至头颈疼痛等毛病。  相似文献   

6.
国家卫生、药监部门发出通知,从今年8月1日起,10余种含有抗生素的眼药水须凭医生处方购买。眼科专家表示,如果对眼药水产生依赖,或是使用眼药水不正确,不仅不能达到护眼的作用,反而对眼睛有很大伤害。现在不少人只要觉得眼睛干涩就用抗疲劳眼药水来缓解,但其实近视眼、面对电脑太久、戴隐形眼镜和眼睛本身有疾病,这四种情况的患者是不能使用同样眼药水的。  相似文献   

7.
国家卫生、药监部门发出通知,从今年8月1日起,10余种含有抗生素的眼药水须凭医生处方购买。眼科专家表示,如果对眼药水产生依赖,或是使用眼药水不正确,不仅不能达到护眼的作用,反而对眼睛有很大伤害。现在不少人只要觉得眼睛干涩就用抗疲劳眼药水来缓解,但其实近视眼、面对电脑太久、戴隐形眼镜和眼睛本身有疾病,这四种情况的患者是不能使用同样眼药水的。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长期使用电脑会对人的视力产生严重影响。据专家最近介绍,其影响具体表现是:眼睛疲劳、畏光发红、视力模糊,久而久之视力可能大大下降,还可能引起头痛。因此,防止电脑影响视力成为经常操作电脑者的必修课。 影响视力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屏幕反光,二是光线不适,三是屏幕清晰度差。如果室内灯光太强烈,就会使屏幕上的色度和清晰度差,迫使眼  相似文献   

9.
方雨 《健康向导》2009,15(2):26-27
一项调查证明,每天在电脑前工作3小时以上的人群中,有90%的人眼睛有问题,表现症状为:眼睛发干、头痛、烦躁、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是典型的电脑视力综合征。医学专家认为,电脑视力综合征属比较新型的疾病,超过一半电脑使用者,都曾经或经常患有此病。此外,长期使用电脑者还易致视力下降,近视度数在成年后仍容易进展,使他们的眼睛失去光彩,并为日后的眼睛健康埋下隐患。那么,电脑工作者平时应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呢?请和我们一起往下看吧——  相似文献   

10.
长时间使用电脑或在空调房中长期停留,容易引起眼睛干涩。有不少人一感到眼睛不适,就会滴上一两滴眼药水或滴眼液,以滋润眼睛。夏天游泳的人也比较多,有些人因为害怕公共游泳池不卫生,在游泳前后也会滴眼药水甚至眼药膏,以预防眼部的细菌感染。那么,面对广告中声称“对眼睛非常有益”的品种繁多的各类滴眼液,消费者到底应该如何选择?眼科专家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1.
许多糖友并不知道,糖尿病居然和眼科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这种疏忽,一些糖友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眼科症状,轻者眼睛出血而影响视力,重者眼睛疼痛难忍导致双目失明,甚至还需要摘除眼球。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少数医生和患者的沟通原因,大大增加了糖尿病引起眼底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眼疲劳是指从事近距离工作或学习,由于过度使用视力而产生的眼睛疲劳。此症好发于从事近距离精密工作,电脑工作或者照明不足以及患有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及身体衰弱的人。目前在长期需在电脑前工作的人中很常见,他们会感到眼睛不适,一般症状是:视物模糊或复视,有的甚至无法写作或阅读,眼睛干涩或畏光流泪头昏头痛,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等。  相似文献   

13.
在进入电子时代的今天,许多人经常面对荧光屏工作或娱乐,其中有些人会诉说眼睛吃不消。眼胀、流泪、头痛等等,还有些人发生视力下降。那么荧光屏究竟对人的眼睛有哪些影响呢? 有关专家近年来作了显象管和电子计算机与人眼关系的研究,认为荧光屏对眼睛有下面一些影响。 产生眼疲劳 常接触荧屏的人,包括计算机操作人员,超声波、心电图、眼电图等医技人员,以及贪玩电子游戏机的  相似文献   

14.
眼睛:"拒绝"干眼病 一到春天,很多朋友都会和干眼病不期而遇,本刊经常会收到读者对干眼病的申诉,"感觉眼睛干涩、灼痛、眼屎较多;眼酸、眼瘁、怕光和视力减退.有时还会伴有头痛、烦燥、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轻则眼睛常感干涩、灼热或异物感,眨眼次数增加、闭眼才感舒适,重则造成角膜上皮受损而令眼睛怕光、刺痛,甚至反常地大量流泪,厉害的会引起角膜溃疡,留下视力受损的后遗症.在检查时可以看到有眼结膜充血,角膜上皮脱落,严重时会发生角膜软化穿孔,角膜瘢痕形成,严重影响视力,所以不能够忽视干眼症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rrjk》2014,(17)
<正>很多人习惯了将电脑放在卧室里,更多人习惯在床上看电脑,看完不关就直接睡觉了,或是关了电脑立刻就睡觉……其实,这些习以为常的动作里,却隐藏了损害健康的因素。导致睡眠障碍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的体温白天高而夜晚低,二者温差大则容易获得深度睡眠。如果临睡前使用电脑,明亮的显示屏和开关程序的活动会对眼睛和神经系统有强烈的刺激,破坏体温变化规律,使原本该降低的体温处于相对较高的工作状态,进而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出现失眠、梦多等睡眠障碍。同时,还会对视力系统造成影响,表现为视力下降等。所以,应在睡前2小时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有越来越多的人每天有许多时间在电脑前作业,有些人甚至长时间沉迷于"网海"而粘在电脑视屏前.长时间的操作电脑往往会影响眼睛和身心健康,造成眼、手、肩、足、腰部疲劳.因操作电脑引起的眼睛及相关疾病称之为电脑视力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药物与人》2013,(10):7
发短信、用手机上网时,人们会下意识地凑近手机屏幕,时间一长,眼睛发酸发胀,有时抬头看其他东西时还会出现视物不清的现象。英国眼科医师指出,手机屏幕对眼睛影响很大,甚至会导致基因改变。英国聚焦诊所创办人、眼科雷射手术医师阿兰比指出,智能手机的风行使得近视的年轻人越来越普遍。智能手机1997年问世以来,近视人数已经上升了35%,未来10年,近视的问题会继续恶化,近视人数可能会增加50%。人们平均每天使用手机2小时,再加上使用电脑和看电视,视力可能严重受损。并且,人们在使用手机时,眼睛距屏幕的平均距离在30厘米左右,远低于看报纸及看书的平均距离40厘米,这也给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些人整天眼睛都注视在电脑屏幕上,当天晚上必定难以入眠,躺下来闭上眼睛,很多星星、闪电、万花筒般幻象会不停在脑海转动,以致出现电脑终端机症候群,患者常有头痛、肩颈痛,腕隧道症候群,眼睛难以对焦、灼热感,干眼症、视力模糊、复视及畏光等症状。眼睛整天盯着电脑屏幕,当眼球盯着近距离屏幕时,眼睫肌因为调焦原因收缩拉紧,这就是  相似文献   

19.
晓莉 《医药与保健》2002,10(11):6-7
随着电脑的应用日益广泛,长时间操作出现的眼睛疲劳、视觉模糊、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以及腕部、肘部和肩部疲劳麻木等症状,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如何做好自我保健,显得尤为重要。识别“电脑综合征”电脑综合征是指操作电脑所带来的一些不适症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视觉疲劳表现为眼睛酸涩、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甚至出现头晕、头痛等现象。统计资料表明,80%左右的操作者在电脑前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看不清远方的物体现象。对健康人来说,约20分钟后焦距就能调适,并能看清远方的物体,但对视线长时间在电脑屏幕和…  相似文献   

20.
男性40-50岁时期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视力下降,糖尿病是导致失明的最常见病因。它会逐步损伤人体血管,甚至眼部,那时想要挽回视力已经晚了。所以,这一年龄段的人,应定期去医院眼科作检查。如果直系亲属中有患糖尿病的,那么你也有失明的危险,同样有这种危险的还有各种心血管疾病患者。晶状体失去弹性,不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