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失眠从肝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2013年4月—2013年8月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68例进行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血瘀,心虚肝旺和肝郁化火、痰热上扰4个证型,并分型论治,疗程20 d。结果:临床痊愈36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7%。结论:失眠从肝论治临床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历代医家对于失眠论治颇详,大多认为主要病位在心,主要涉及脏腑有肝、胆、肺、肾,较少论及脾胃脏。现从脾胃的生理病理角度,探讨了脾胃的功能失调对失眠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提出从脾胃论治失眠的观点,以冀完善失眠的论治思维。  相似文献   

3.
失眠是指相当长时间的睡眠障碍。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失眠症产生当责于心,在治疗上也多从心论治。但笔在临床发现,单以心论治,疗效不甚满意。而采用宁心安神,疏肝柔肝养血之法,从心肝两脏合治失眠症共1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肝论治失眠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中医称之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失眠病位在心,又与肝、胆、脾、胃、肾相关。我们从肝论治,依据病机特点,将失眠分4型:肝气郁结、肝郁血虚、肝郁化火、  相似文献   

5.
失眠,在古代文献中称为“不寐”、“不得眠”或“不得卧”,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竞争的日益激烈,失眠症患者日渐增多,其临床表现也有程度轻重的不同。有的睡眠浅而多梦易醒,醒后再不能入睡;有的就寝后欲睡不能,甚至整夜不能入睡。失眠症的诱发因素可由多种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所致,治疗上以往强调从“心神论治”,笔者观察,临床上若以“心肝同治”,清心解郁,养血安神,从“肝郁”着手施治则收效更佳,兹将自拟清心解郁汤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以失眠为主症前来就诊2次以上者为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6.
顽固性失眠从肝论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顽固性失眠临床从肝论治疗效较好。肝气郁滞扰动心神治宜疏肝安神;肝火上炎扰乱神志治宜清肝宁神;肝血不足血不养神治当养血安神;肝阴不足神志不定治当滋阴养肝安神定志。  相似文献   

7.
杨秀清教授从肝心论治失眠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清教授认为肝阳炽盛、邪火扰动心神和肝肾阴虚、心神失养是失眠发病的关键,将失眠分为肝阳炽盛、心神被扰型和肝肾阴虚、心神失养型,多从肝心论治,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失眠具有发病率高、常与情绪障碍并发以及可出现脑功能异常等的特点,严重影响着中年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针灸从肝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独具优势特色,可将睡眠障碍与情志异常一并调节,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针刺信号引起中枢情绪环路响应的研究成果为探索从肝论治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值得高度重视和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失眠从肝胆论治四则赵行五葛淑芬李林田(武城县人民医院253200)关键词顽固性失眠肝胆论治经验失眠之因,历代医家多责之心肾,然笔者临床对一些病程缠绵难愈,服安神补心药物疗效不显的顽固性失眠患者,从肝胆论治而获效验。现列举四则如下。1久郁伤神者,...  相似文献   

10.
从肝胆论治失眠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肝胆论治失眠证举隅东北电力设计院医院(130021)刘敏伶长春地质学校医院刘桂侠【关键词】失眠肝胆论治中药治疗笔者临床体会,失眠患者每以情志变化,精神刺激为主要原因,故与肝胆密切相关。据此,对一些顽固性失眠,病程缠绵,服安神药少效病例,辄从肝胆论治...  相似文献   

11.
从"肝"论治疑难杂症往获疗效。文章记录了一则从"肝"论治失眠合并血精症的临床验案,以"异病同治"和"形神兼治"为治疗原则,将共同病机归纳为肝郁血瘀,治以疏肝养血,活血化瘀,收效显著。文章结合古今各家医论探讨了"肝"之理论与失眠合并血精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早醒:有些人在早晨四五点钟就从睡梦中醒来,醒后疲乏无力,难以再入睡,而且醒后心情不轻松,反而郁闷不乐。这种表现临床上称之为早醒失眠。临床观察,早醒失眠主要见于各类抑郁症和心理障碍病人,尤其抑郁症患者多见。有一些老年人出现心理障碍的最早症状就是早醒失眠,  相似文献   

13.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临床治疗多从心论治、以安心神为常法,但许多失眠病症因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夹杂,单纯从心论治却效果不佳。我院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牟重临主任认为治病宜知常达变,五脏主五志,有相生相克的关系,故失眠从脏腑论治,往往能收大功。本文从失眠的历代文献、脏腑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例举牟重临老师相关临床验案,冀希对失眠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瘀既是长期失眠的结果,又是造成失眠顽固不愈的重要原因。瘀血阻滞心、脑、肝之脉络,气血运行失畅,卫气出入异常,阴阳失调,故失眠反复不愈。从瘀论治失眠的经典配方为血府逐瘀汤。久坐、少动是目前普遍的生活方式,常造成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的形成,失眠的证型中兼有血瘀证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临床用药上,加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失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血瘀既是长期失眠的结果,又是造成失眠顽固不愈的重要原因。瘀血阻滞心、脑、肝之脉络,气血运行失畅,卫气出入异常,阴阳失调,故失眠反复不愈。从瘀论治失眠的经典配方为血府逐瘀汤。久坐、少动是目前普遍的生活方式,常造成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的形成,失眠的证型中兼有血瘀证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临床用药上,加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失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睡眠对机体的自我修复极为重要,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增快、生活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处于失眠的状态。失眠虽然不是急性病症,一次或偶尔失眠对身体的影响不大,但长期失眠会显著影响人体的免疫、内分泌等系统,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不仅对身体造成伤害,还会产生精神方面的疾患,如:焦虑、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根据临床发现,大多失眠的患者会有情绪抑郁消极、多思多虑、心烦多疑等症状,由此可见情志因素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基于此,现在很多临床医生提出:从肝论治失眠;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肝郁证"乃从"肝"论治失眠的重要证型之一。本文意在论治肝郁型失眠,举验案三则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浅析李亚平教授结合子午流注气血学说从心肝论治失眠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记录、分析整理李亚平导师治疗失眠的临床病案,从病因病机、用药组方及服药方法等方面总结李师的临床经验,并列举验案加以佐证。[结果]李师认为,气血是人体所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失眠的根本病机在于气血失和、阴阳失衡,而睡眠作为人体气血阴阳运行的生理表现之一,觉醒节律又受子午流注时辰气血运行规律的影响,而气血与心肝两脏联系又最为密切,故李师结合子午流注气血学说,提出临床治疗失眠当从心肝论治,创用"柔肝宁心"治法,柔肝理气、宁心安神,具体以"疏肝清肝,滋肝镇肝,清心养心"之法谴方用药,特拟"柔肝宁心方"治疗失眠,并主张按照气血流注规律按时服药和理疗。验案精准辨治,充分体现了李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结论]李师治疗失眠注重整体气血阴阳的调节,强调气血与子午流注的关系,以"柔肝理气、宁心安神"为治则,按时服药调畅人体气血,自拟"柔肝宁心方"治疗失眠,临床疗效显著,故李师此治疗失眠之法值得临床医师深入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8.
温立新 《西部医学》2015,46(2):14-15
目的总结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症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及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提供借鉴。方法对王老治疗失眠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总结用药规律。结果纳入271例临床病例,451诊次,涉及148种药味。用药频次80%以上的13味药组成治疗失眠症核心方,用药频次60%以上的还有6味中药形成治疗失眠症基本方。通过药物聚类分析进一步揭示处方中的药物配伍关系。结论王老治疗失眠强调从肝论治,临床常以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活血清热为法。  相似文献   

19.
<正>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与生物学特征,研究~([1])显示有近60%的抑郁症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睡眠障碍,出现入睡困难、夜间多梦、早醒及醒后无法入睡等,其中早醒和睡眠感缺乏被认为是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属"郁证"、"失眠"等病证范畴,传统中医多从五脏论治,有医者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睡眠障碍类疾病多归咎于心,肝主疏泄,肝失条达则肝气郁结,扰动心  相似文献   

20.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肿瘤患者常见伴随症状,因不及肿瘤危害性强,故临证时易于忽视,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利于疾病向愈。治疗时西医常以失眠论治,忽视其与肿瘤疾病的相关性。本病属中医"不寐"范畴,主要病位在心,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贾英杰教授通过30余载临证经验总结,认为肿瘤患者不寐多归于情志因素,主要责之于肝,且与其他脏腑有密切联系,从肝论治多获良效。文章将围绕"疏利肝气以畅调达""调补肝虚以合肝用""清肝泻火以降肝气""顺应肝气四时变化"来论述调肝法在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的临证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