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判断脑胶质瘤手术肿瘤残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胶质瘤患者,于术中瘤体摘除前后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照术前肿瘤回声及超声造影特点观察术后手术残腔以判断肿瘤残余情况。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常规手术与超声造影引导下手术肿瘤全切除率分别为45.16%和74.19%(P0.05)。超声造影判断残余肿瘤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90.32%;常规超声判断残余肿瘤的敏感性为61.91%,特异性为83.87%。超声造影判断肿瘤残留病理符合率与常规超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胶质瘤手术肿瘤残留判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技术和常规超声检查在脑胶质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A组(32例)和B组(18例),A组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诊断,B组患者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确诊脑胶质瘤的诊断结果、两组患者切除胶质瘤的残留率及复发率、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机能状况(KPS)评分。结果A组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共有低级别脑胶质瘤24例,高级别脑胶质瘤8例,其中超声造影技术诊断低级别脑胶质瘤24例,高级别脑胶质瘤8例;B组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共有低级别脑胶质瘤13例,高级别脑胶质瘤5例,其中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低级别脑胶质瘤11例,高级别脑胶质瘤7例。A组患者切除胶质瘤的残留率为21.88%,低于B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切除胶质瘤后复发率为12.50%,低于B组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后KP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显示脑胶质瘤的肿瘤边界,有利于脑胶质瘤切除手术,还可以降低术后脑胶质瘤的残留率和复发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术中超声与病理评价颅脑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评价脑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颅内胶质瘤患者术前采用超声定位病灶,肿瘤切除术后,应用超声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对超声判断的瘤腔周围残余肿瘤及脑组织进行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术中超声判断残余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48例颅内胶质瘤患者中,低级别胶质瘤26例,高级别胶质瘤22例,术中共活检150次.术中超声诊断残余肿瘤的敏感度为69.6%,特异度为91.4%,术中超声判断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高级别胶质瘤,以向残腔周围脑组织突入的不规则偏强回声团为超声诊断残余肿瘤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结论 术中超声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提高颅脑胶质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在不同级别胶质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均为单发)分别行术中超声造影(造影组,n=24)和常规超声检查(对照组,n=29),于术后1、6、12、24个月内采用MRI判定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切除脑胶质瘤的残留率及24个月内肿瘤复发率,并按胶质瘤级别分析两组中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残留率和复发率。结果胶质瘤切除术后1周行MRI检查,造影组肿瘤残留率为25.0%(6/24),对照组肿瘤残留率为51.7%(1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P=0.048)。术后随访24个月内造影组的总复发率为41.7%(10/24),对照组的总复发率为55.2%(1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8,P=0.328)。造影组和对照组中高级别胶质瘤残留率分别为33.3%(5/15)和80.0%(1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2,P=0.010);低级别胶质瘤残留率分别为11.1%(1/9)和21.4%(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6,P=0.524)。造影组和对照组高级别胶质瘤复发率分别为53.3%(8/15)和86.7%(1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低级别胶质瘤复发率分别为22.2%(2/9)和21.4%(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P=0.964)。结论术中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脑胶质瘤的边界,并能准确判断肿瘤术后是否残留,尤其是对于高级别胶质瘤,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残留率和复发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脑胶质瘤患者术中进行灰阶超声造影及Sonoliver软件定量分析.分别获取正常脑组织和肿瘤内部感兴趣区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上升时间及平均渡越时间,并对高、低级别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的造影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15例为高级别胶质瘤,16例为低级别胶质瘤,超声造影显示峰值强度高于周围正常脑组织,达峰时间较周围正常脑组织短(P<0.05),平均渡越时间较周围正常脑组织长(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比较,峰值强度和达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升时间和平均渡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获得的造影参数可为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在脑胶质瘤术中判断残余肿瘤的价值.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64例,用高频专用术中探头在脑胶质瘤根治术结束时行超声检查判断有无残余肿瘤,并于超声判断残余肿瘤处及超声阴性部位取材,术后送病理学检查.在超声辅助下,神经外科医生进一步切除所见残余肿瘤.将超声影像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比,评价超声判断胶质瘤残余肿瘤能力和价值. 结果:术中超声诊断残余肿瘤的敏感性为57.14%、特异性为98.27%、准确性为89.01%,其中,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根治率显著提高(P < 0.01),高级别胶质瘤根治率无明显改变(P > 0.05).结论:术中超声对胶质瘤残余肿瘤识别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但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术中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疑诊为脑肿瘤的患者去骨瓣后术中超声实时监测颅内实性肿瘤切除范围,显示颅内实性肿瘤部位、大小、深度、回声、内部血流信号及毗邻组织,引导术者确认脑动脉瘤位置、载瘤动脉及实性肿瘤的边界。手术结束前探查有无残余肿瘤及是否确切夹闭动脉瘤,对可疑残余颅内肿瘤取小块组织行病理检查。对实性病灶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与术前增强MR对比;夹闭动脉瘤后声像图与术后CT血管成像(CTA)对比分析。结果 (1)36例(39个病灶)术中超声清晰显示38个颅内病灶并准确定位,1例髓内病变未显示。(2)术中超声成功引导术者完全切除26例(26/28)胶质瘤,2例转移瘤(3个病灶),1例脑脓肿,1例脑缺血性梗死灶。2例脑胶质瘤不完全切除。完全夹闭2例动脉瘤及1例动脉瘤破裂机化灶的载瘤动脉。不完全切除的2例胶质瘤术后半年复发,术中超声不能区分复发肿瘤与首次手术填塞物。结论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并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实时监测肿瘤切除情况,评价手术效果,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超声显像在脑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显像对脑胶质瘤术中定位、实时监测及引导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T或MRI疑为脑胶质瘤(均在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40例患者在术中分别用低频或高频探头对肿瘤进行定位、了解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监测病灶切除范围和程度。结果术中超声对脑胶质瘤定位准确率达100%,超声图像显示病灶为不同于正常脑组织的异常回声区,形态多不规则,无明确包膜,31例(77%)脑胶质瘤患者可显示低于病灶回声的水肿带。在引导下对40例脑胶质瘤患者中行全切除29例(73%)、次全切除11例(27%),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33例(83%)、无明显变化7例(17%)。结论术中实时超声显像对脑胶质瘤定位准确、可靠,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肿瘤全切除及保护神经功能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脑胶质瘤患者于术中瘤体摘除前后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及瘤周造影显像特点、对照核磁成像对肿瘤定位、明确边界、术后判断肿瘤残余情况以辅助手术.结果 31例脑胶质瘤(Ⅰ级2例,Ⅱ级13例,Ⅲ级11例,Ⅳ级5例)超声造影均可明确肿瘤边界、判断瘤周水肿带,术后肿瘤残余18处,超声造影判断残余肿瘤的灵敏度85.71%、特异度90.32%,常规超声判断残余肿瘤的灵敏度61.91%、特异度83.87%.结论 术中超声造影在脑胶质瘤手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造影技术在评价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及区分肿瘤、瘤周水肿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范围中的价值.方法 对8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术中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肿瘤、瘤周水肿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强化情况,定量分析不同部位造影参数.结果 正常脑组织呈等增强,高级别胶质瘤瘤体组织与瘤周水肿脑组织呈高增强,瘤体组织增强强度高于瘤周水肿脑组织;低级别胶质瘤瘤体组织呈高增强,但瘤周水肿脑组织增强强度与正常脑组织相近.瘤体组织的绝对峰值强度高于瘤周水肿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组织的造影达峰时间早于瘤周水肿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瘤体组织造影达峰时间与瘤周水肿脑组织和正常脑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切除肿瘤前判断胶质瘤病理级别及确定瘤周水肿脑组织的边界,有效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内小病灶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最大直径小于3cm的肝内小占位病灶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理诊断良性病灶20例,恶性病灶20例: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2.5%,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5.0%,后者高于前者(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内小病灶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明显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胶质瘤的术中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61例颅脑胶质瘤患者(均为单发)接受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手术过程中采用二维超声实时观察,其中有31例还进行了术中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本研究的所有61例胶质瘤回声特点与正常脑组织有明显不同,术中均能准确定位,并对其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的特征进行分析。低级别胶质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回声较为均匀,并且常伴有钙化;而大部分的高级别胶质瘤表现为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常伴有中央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声的坏死区。二维超声显示低、高级别的胶质瘤的边界、形态、坏死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维超声探查胶质瘤周边水肿特异性欠佳,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而超声造影可以较为清晰地显示瘤周水肿组织。二维超声上低、高级别胶质瘤的瘤周水肿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超声造影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超声造影可以弥补常规超声的不足,使高级别胶质瘤的边界显示清晰,辨别瘤周水肿组织的特异性提高。高级别胶质瘤的造影达峰时间早于低级别胶质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根据造影的特点来初步鉴别胶质瘤的级别。结论术中常规超声可以准确定位病灶。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具有不同的声像图特征,术中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联合应用,为胶质瘤手术过程中初步判断胶质瘤级别提供较为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参数图像处理在卵巢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0例卵巢肿瘤的患者,根据其后期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以及各病例时间—强度曲线(TIC曲线),并结合参数图像处理定量分析TIC曲线各指标,最后判断超声造影结合参数图像处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50例患者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常规超声的良性肿瘤检出率为51.85%,恶性肿瘤检出率为39.13%;超声造影结合参数图像处理的良性符合率为77.78%,恶性符合率为73.91%,良恶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肿瘤造影的图像有差异,其定量分析良恶性肿瘤TIC曲线的指标:达峰强度(Imax)、始增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 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能较好显示卵巢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结合参数图像处理软件能进一步提高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在常见膀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常规膀胱超声检查异常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参照病理结果将常规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膀胱炎14例,膀胱肿瘤56例,膀胱憩室6例;超声造影检查:膀胱炎22例,膀胱肿瘤48例,膀胱憩室6例;两者的符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在常见膀胱疾病诊断中优于常规二维超声,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颅脑深部占位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颅脑深部占位病变患者在手术切除前后及术中应用实时超声对病灶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评价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 32例颅脑深部恶性占位病变患者在边界不清晰、病变周围存在水肿带及病变内有血流信号等方面的检出率分别为53.2%、50.0%及37.5%,16例良性占位病变患者仅4例发现异常血流信号而被诊断,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良性病变患者均于术中超声引导下一次性成功切除,切除率为100%;32例恶性占位病变患者中,17例边界清晰的恶性占位病变均定位准确且完全切除;15例边界不清的恶性占位病变患者中,经术中超声判断存在残留5例,完全切除6例,无法判断4例.术中超声判断颅脑深部恶性占位病变完全切除率为87.5%(28/32).术后经MRI诊断及再次手术病理证实残留3例,术后半年内肿瘤再次复发者2例.术中超声定位引导下肿瘤总体完全切除率为91.6%(44/48).结论 术中超声对颅脑深部占位病变可进行初步定性诊断,并可对病灶准确定位,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颅脑深部肿瘤的切除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性腺分化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性腺分化异常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并与染色体实验室结果对比.结果 34例性腺分化异常患者中,真两性畸形者9例 (26%),其中染色体为46 XX者5例,46 XY者2例,46 XX/46 XY者2例;男性假两性畸形15例 (44%),染色体为46 XY...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肾占位的患者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观察造影剂在病灶内时相变化的规律及造影剂在肿瘤内分布的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0例患者中23例为恶性病变,7例患者为良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86.7%(26/30),敏感性95.7%(22/23),特异性57.1%(4/7);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后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提高,分别为96.7%(29/30),100%(23/23),85.7%(6/7)。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后均检出肿瘤内局灶性坏死。结论超声造影技术为肾脏占位性病灶的检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对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纪璘  严苏 《临床荟萃》2014,(6):666-669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上消化道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以122例在电子胃镜及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检查后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外科手术(后统称为手术)的上消化道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3例患者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FNA)。将电子胃镜与EUS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122例EUS(部分结合FNA)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91.8%(112/122),33例EUS-FNA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96.9%(32/33),电子胃镜检查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77.2%(71/92)。与电子内镜诊断符合率相比,EUS有明显优势。结论 EUS能满意的对上消化道占位性病变进行初步定性诊断,结合FNA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在膀胱肿瘤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膀胱肿瘤患者共60个膀胱肿瘤三维超声检查、二维超声造影和3D-CEUS图像资料,重建三维超声造影图像后利用后处理软件观察病灶的边界,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0个膀胱肿瘤经手术后病理证实表浅型膀胱肿瘤(Ta期)29个,侵犯皮下结缔组织的肿瘤(T1期)11个,浸润性膀胱肿瘤(>T1期)20个(分别为T2a期4个,T2b期6个,>T2期10个).膀胱肿瘤3D-CEUS术前分期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Ta期72.4%(21/29),T1期90.9%(10/11),>T1期100%(20/20),总符合率为 85.0%(51/60).结论 3D-CEUS 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膀胱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可提高膀胱肿瘤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