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目的对三腔鼻空肠喂养管在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对2012年6月-9月收治的60例胃癌术后患者,通过安置三腔鼻空肠喂养管予以早期肠内营养(EN),并就喂养管的固定、冲洗、堵管处置及营养制剂温度、输注速度的选择控制等护理措施进行归纳。结果60例患者经EN,出院时其白蛋白水平为(34.58±5.29)g/L,血红蛋白水平为(113.90±19.12)gm,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达(3.47±0.71)分,营养状况明显得以改善。结论术后使用三腔喂养管行肠内营养,有助于胃癌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方法及其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科105例胃癌手术患者,术中经腹壁造口置入FRECA三腔喂养管,胃肠减压孔置于残胃或吻合口附近,空肠营养端置于屈氏韧带以远20cm空肠。术后6~8h开始滴入生理盐水及肠内营养液,循序渐进,经3d左右达到完全肠内营养。观察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疾病相关并发症、营养指标及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情况。结果:10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置管,在肠内营养期间未发生脱落,术后3d发生喂养管堵塞1例,予以拔除,其余104例患者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治疗,其术后营养状态均得到有效改善,缩短了静脉营养时间及费用,促进了快速康复。结论:通过经腹壁造口安置的三腔喂养管进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有效达到营养支持目的、避免其他营养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并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5例接受大肠癌手术的患者,术中留置华瑞制药公司生产的(FREKA三腔管)至空肠上段,术后6—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通过肠内营养,患者的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血浆蛋白和前白蛋白上升最明显(P〈0.05),营养前后免疫指标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肠功能恢复快,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大肠癌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保障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稳定性,防止细菌移位,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快,避免了因此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腔喂养管与普通胃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术中放置三腔喂养管术后24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观察患者反应;并随机抽取2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放置普通胃管,术后采用肠外营养作对照。2组均在术后2d及1周查肝肾功能,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果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比留置普通胃管采用肠外营养更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及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了护理工作压力。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上消化道疾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5月~2007年5月的92例行肠外营养的上消化道疾病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07年6月~2009年12月的86例行肠内营养的上消化道疾病手术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上消化道疾病术后患者安全、有效,既可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又能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增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腔喂养管与普通胃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术中放置三腔喂养管术后24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观察患者反应;并随机抽取2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放置普通胃管,术后采用肠外营养作对照.2组均在术后2d及1周查肝肾功能,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果 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比留置普通胃管采用肠外营养更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及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了护理工作压力.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腔喂养管与普通胃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术中放置三腔喂养管术后24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观察患者反应;并随机抽取2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放置普通胃管,术后采用肠外营养作对照.2组均在术后2d及1周查肝肾功能,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果 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比留置普通胃管采用肠外营养更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及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了护理工作压力.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截瘫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应用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截瘫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治疗,将2组术前和术后的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营养状态显著好转,肺部感染并发症显著减少,但住院费用无显著增加.结论 对截瘫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早期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将3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分别进行肠内营养(EN)治疗和肠外营养(PN)治疗至术后第7天,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血浆生化指标、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术后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减少(P〈0.01),其余血浆生化指标变化,2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利于结直肠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留置胃管、禁食、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实验组除实施对照组措施外,同时于术后24 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早(P<0.01),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早肛门排气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彭文 《现代护理》2002,8(3):190-191
通过对两例肝移植患者于术后早期经鼻饲管输注百普素进行肠内营养,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两例患者术后均耐受肠内营养,生化指标、体重、肠蠕动较快恢复正常,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肝移植患者可以耐受早期肠内营养,并达到良好的营养支持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10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和对照组。EN组术中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常规静脉补液支持治疗外,早期予以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常规静脉补液支持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7天测两组患者的体质量、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同时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出现并发症等。结果术前、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体质量下降、白细胞总数、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无明显差异,第7天差异明显;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肺部感染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双腔鼻肠管给予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我们对43例来自农村的食管癌患者在术中留置双腔鼻肠管,术后待肠蠕动恢复后由此管滴注流质饮食,至术后8~10 d拔管,无吻合口瘘。结论:本组患者均能耐受留置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及促进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等方面效果确切,而且具有安全、经济、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与分析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2例胃癌术后患者均行肠内营养管提供营养支持,根据护理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护理疗效.结果 干预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组术后8d的清蛋白、前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对胃癌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肠功能的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有研究显示,肠内营养可满足脑卒中患者的营养需求,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1]。神经内科收治脑卒中患者多合并吞咽困难,常需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帮助脑卒中患者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但临床常有患者及家属因为高额的肠内营养费用而放弃此项治疗或仅选部分治疗内容,影响了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我科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自2012年开始应用输液泵及改良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降低了患者进行肠内治疗的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在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胃癌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d开始便施行肠内营养支持至术后第9d,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型肠内营养制剂,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10d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0d,其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较术后第1d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研究组较对照组增高(均P〈0.05)。结论胃癌早期术后患者使用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从而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周后族 《华西医学》2009,(10):2654-265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接受肠外营养支持(PN)和肠内营养支持(EN)。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肝肾功能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术后7d的营养支持治疗,EN组术后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升高程度明显大于PN组,胃肠功能较PN组更快恢复。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肝肾功能指标方面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安全有效地促进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两例肝移植患者于术后早期经鼻饲管输注百普素进行肠内营养,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两例患者术后均耐受肠内营养,生化指标、体重、肠蠕动较快恢复正常,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肝移植患者可以耐受早期肠内营养,并达到良好的营养支持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及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胸内吻合术后的患者20例,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结果: 20例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未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较重的消化道功能紊乱情况.伤口愈合良好.术后第14天,总淋巴细胞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传统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每组15例。肠内营养组为术中给患者置入鼻肠管,术后24~48h经鼻肠管道通过输液泵滴注(百普力)营养液,5~7d后过渡到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为传统治疗方法,术后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给肠内营养。观察两种方法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肠外营养组提前10~14h,输液量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日,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