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高龄患者术中难免压疮的成因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1月行全髋置换术高龄患者87例,术前进行压疮的风险因素评估,术中对压疮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临床预防效果理想,无1例压疮发生。结论正确认识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术难免压疮的形成因素及合理的护理对策是杜绝难免压疮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压疮预警体系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压疮的效果。方法使用压疮预警体系表对236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前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实行压疮预警体系及相应护理措施预防术中压疮,观察术后两周内皮肤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访视中有3例发生Ⅰ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2.54%;对照组术中压疮发生率为11.01%,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压疮预警体系评分表能够及时评估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特定位标定后侧小切口人工双极头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特定位标定后侧小切口人工双极头置换术,围术期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观察及康复训练指导.结果:本组26例均手术成功,无一例假体脱位、感染、压疮、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特定位标定后侧小切口人工双极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确切,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压疮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在我院制定的《压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指导下,应用压疮风险评估工具分析压疮风险并给予护理干预,包括警示标识、减压措施、指导正确翻身、检查交接、营养支持、配合护理用物的使用等.结果 我院2009年1月-2011年4月共实施髋关节置换术506例,住院期间发生Ⅰ度压疮8例,Ⅱ度压疮1例,发生率1.78%.结论 规范压疮预防护理方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系统干预,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76例,给予患者综合术中护理配合。结果:76例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手术成功,并安全返回病房。结论: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高龄患者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前压疮风险评估高风险患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的系列护理干预对策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间5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入组对象均为术前运用改良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单评估确定为中、重度压疮高风险的患者。依手术时间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4)。对照组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体位管理和抗压敷料等系列术程急性压疮护理防范干预对策。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压疮风险评估分级演变结果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压疮风险评估级别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压疮风险评估级别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压疮风险评估级别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术程急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前经压疮风险评估为高风险患者,术程给予系列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可显著预防和降低患者手术过程中急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3例需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患实施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及预防、术前宣教等舒适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前准备,均成功施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无因坠积性肺炎、牵引不到位、原发基础病加重等而延期手术患者,也无因心理原因拒绝手术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发生压疮。结论舒适护理在该人群中的运用对于提高手术效果、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侧卧位手术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方法对60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侧卧位手术患者,术前采取Braden危险评估量表进行全面评估及5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果患者的年龄、BMI、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对压疮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方式对压疮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术中对高危患者的重视及易发因素的预防,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侧卧位手术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要点.[方法]35例病人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在伤口感染、髋关节脱位、深部静脉栓塞和肺栓塞、压疮、便秘并发症方面进行了积极的预防与护理.[结果]35例手术病人除1例因早期患肢过度内收发生髋关节脱位外,其余髋关节置换成功.[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以及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病人痊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患者压疮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应用修订版Braden评分法分析41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患者压疮相关因素。结果高龄、精神紧张、急性应激、低温、高血糖(≥8 mmol/L)、手术时间等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患者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结论术前正确评估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手术中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加以干预,可有效地减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脊柱后路手术中压疮预防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手术中预防压疮的措施及效果,并调查脊柱后路手术中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为完善手术中压疮的评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行脊柱后路手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康惠尔透明贴和泡沫敷料预防压疮;对照组使用手术室常规防护措施,术后0h、24h、72h对病人进行压疮评估。[结果]术前血红蛋白、年龄、术中出血量是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对照组病人术后发生压疮5例,实验组病人术后发生压疮2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和泡沫敷料对于脊柱后路手术中压疮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儿童髋人字支具使用者压疮防范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循证护理对163例儿童髋人字支具使用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术前告知患儿及家属在床上翻身技巧,了解术后注意事项,树立术后积极预防压疮的理念;护士在术后应用循证护理程序详细评估患儿情况。制定护理措施,加强皮肤护理。结果:163例髋人字支具患儿无1例并发压疮。结论:儿童在使用髋人字支具时易并发压疮,但充分利用循证护理这一工作方法,能行之有效地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护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老年住院患者压疮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压疮的方法,最大限度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方法:采用B raden量表对302例卧床老年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结果:302例患者中无危险199例,轻度危险58例,中度危险18例,高度危险17例,极度危险10例。301例未发生新发压疮,1例出现新发压疮。结论:运用B raden量表可以评估卧床老年患者压疮危险,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定针对手术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使手术室压疮护理有科学的评价工具。方法: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确立备选指标,通过专家会议法自行设计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30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结果: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一级指标有患者因素、手术因素、麻醉因素,二级指标分别包括年龄、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受压点皮肤类型、活动能力、神经感觉障碍;手术体位、手术预计时间、术中施加外力、失血量;麻醉方式等。结论:采用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依据量表评分采取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的压疮预防措施,有利于减少围手术期压疮发生率,提高手术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背景:对于全髋关节置换后创伤早期的应激阶段,创伤局部和全身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还鲜见报道。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无菌性炎症阶段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全身循环血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例,分别在关闭伤口时、置换后1,4和24h采集静脉血样本以及创伤局部引流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结果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循环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在各个时间点上创伤局部引流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循环血(P〈0.05);置换后早期循环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创伤局部引流血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无明显变化,但仍高于循环血中的水平(P〈0.05);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的水平在置换后无显著改变,且在创伤局部和循环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在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无菌性炎症阶段,循环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不会直接反映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压疮预防过程中,如何既达到减少压疮发生的目的,又能避免护理纠纷及事故的发生.[方法]将50例压疮高危病人作为常规组,54例压疮高危病人作为护理程序组,常规组病人采用常规压疮预防措施,护理程序组病人在此基础上采用以护理程序为理论框架的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压疮,压疮高危期结束后比较两组病人压疮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护理程序组的病人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护理程序应用到压疮预防过程中,减少了压疮的发生,有效地避免了风险,又能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同时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17.
何惠芬  刘东梅  黄建英 《全科护理》2009,7(33):3019-3021
[目的]观察用Spinocath导管针行连续腰部麻醉用于高龄病人全髋置换术的效果与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择期高龄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80例,ASAⅡ级~Ⅲ级,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40例。两组以0.1 mL/s速率蛛网膜下隙注入0.4%罗比卡因1.0 mL~1.2mL,60 min后Ⅰ组蛛网膜下隙、Ⅱ组硬膜外腔分别追加0.6 mL~0.8mL或5 mL~6 mL维持麻醉。比较两组病人痛觉、运动阻滞的异同及不良反应。术中做好心理支持、尿道护理、体位安置与生命体征观察。[结果]两组蛛网膜下隙用药后镇痛效果满意,阻滞平面均未超过T10。Ⅱ组硬膜外腔用药后8例病人出现痛觉阻滞不全、9例阻滞平面超过T10、6例血压下降≥30%,显著多于Ⅰ组(P〈0.01);Ⅰ组罗比卡因和麻黄碱的用量显著小于Ⅱ组(P〈0.01)。[结论]用Spinocath导管针行连续腰部麻醉用于高龄病人全髋置换术,配合恰当的护理,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将62例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组在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方法的基础上术前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和术前进行问卷调查,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值及血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对照组焦虑值、血压、心率明显高于干预组。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的焦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髋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由骨科医护人员给予指导,观察组由康复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康复干预.分别于术前、干预2周后采用Harris髋关节等级评分、术后下地天数、术后行走天数及患髋屈曲活动度进行评估.结果:术后2周,2组患者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开始下地时间及行走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可以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工肛袋对大便失禁病人肛周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将5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人工肛袋,给予精心的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肛周皮肤及骶尾部压疮情况。[结果]实验组肛周皮肤完整优于对照组,骶尾部压疮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肛袋用于大便失禁病人,操作方法简便,可减少大便护理工作时间、减轻大便对皮肤的刺激、减少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