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外伤尤其是心脏破裂往往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急性心包填塞和失血性休克,约30%患者未抵达医院已经死亡。作者回顾性分析10例外份性心脏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外伤性心脏破裂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破裂伤早期诊断和救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至2004年6月本院收治的16例心脏破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死亡3例。结论:对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应高度警惕心脏破裂可能,早期诊断、果断手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心脏破裂是胸外伤急危重症,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致人死亡[1],主要致死原因为大量出血和急性心包填塞,据报道[2],若患者无其他严重合并伤的心包填塞生存率为的47%.其抢救的关键在于迅速合理的急救,为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心脏破裂伤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心脏破裂伤的早期诊断和救治原则。方法对14例心脏破裂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患者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心脏穿通伤7例,外伤性室间隔缺损1例,钝性伤5例,医源性损伤1例。现场紧急开胸3例。急诊手术治疗lO例,择期手术1例。结果12例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死亡2例。结论对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应高度警惕心脏破裂可能,早期诊断、果断手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破裂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心脏破裂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治疗结果。结果25例手术患者1例术后存活9d因肾功能衰蝎死亡,其余2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胸部外伤患者应高度警惕心脏破裂可能,早期诊断及手术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护理配合流程在手术抢救心脏破裂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继英 《护理与康复》2010,9(5):447-448
心脏破裂伤病情危重,常因急性心包填塞和大出血抢救不及时死亡,如患者抢救及时,存活率可达80%~90%。及时、主动、有序、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此,建立高效便捷的护理配合流程,可为救治患者的生命赢得时机,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更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2006年10月至2009年7月,本院手术室将护理配合流程用于心脏破裂修补术,使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护理配合熟练,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心脏破裂的救护与术后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爱英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6):1492-1493
心脏破裂是心胸外科最严重的外伤,分穿透伤和闭合性损伤.伤后多数死于现场或转运途中,主要死因为大量出血和急性心包填塞.国外文献报道无其他严重合并伤的心包填塞生存率为47%[1].  相似文献   

8.
<正>外伤性心脏破裂是胸外科危急重症,可在极短时间内致人死亡[1],主要致死原因为大量出血和急性心包填塞,因病情危重且进展极快,60%~81%的患者于伤后短时间内在现场和运输途中死亡[2]。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院共收治因醉酒后外伤致心脏破裂的青年患者5例,经快速准确的诊断,及时有效的手术以及周密的护理配合,5例患者均得到成功救治,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脏破裂早期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心脏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救治原则。方法:对20例心脏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患者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39.6岁。其中心脏穿通伤8例,钝性伤6例,医源性损伤6例。现场紧急开胸4例,急诊手术治疗16例。结果:死亡13例,余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对胸部外伤患者应高度警惕心脏破裂可能,早期诊断及手术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外伤后迟发性心脏破裂继发精神障碍的护理311200浙江省萧山市一医院姜杏珍我科成功地抢救一例外伤后迟发性心脏破裂继发精神障碍病人,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病例介绍患者王某某,女性,26岁,因左胸刺伤3小时,于1994年9月30日11入院。T37℃P86...  相似文献   

11.
赵文芝 《全科护理》2009,7(25):2298-2299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心脏破裂修补术的手术急救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急诊心脏破裂伤施行心脏破裂修补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无一例死亡,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密切的手术配合有利于基层医院心脏破裂修补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心脏破裂修补术的手术急救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急诊心脏破裂伤施行心脏破裂修补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无一例死亡,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密切的手术配合有利于基层医院心脏破裂修补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正>心脏破裂常为锐器伤或手术操作误伤心肌所致。患者常以病情危重和死亡率高为特点,易早期出现心包填塞和休克而死亡,需尽快作出正确诊断,急诊开胸修补心脏裂口,解除心脏压塞。麻醉要迅速、术中尽可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收治的7例心脏破裂患者的麻醉处理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胸部外伤致心脏破裂的手术抢救入路与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抢救闭合性胸部外伤致心脏破裂患者16例,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破裂修补术,分析其效果.结果 除1例在体外循环建立前出现心跳停止、手术修补后心肺复苏失败外,余15例全部救治成功.结论 闭合性胸部外伤致心脏破裂应及时果断进行抢救和急诊手术,心脏破裂修补术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锐器伤致心脏破裂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锐器伤所致心脏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锐器伤所致心脏破裂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组10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麻醉诱导及心包切开减压时各发生心脏骤停1例,均经胸内心脏按压后复跳,死于急诊室1例,死于手术室1例。结论:锐器伤所致心脏破裂早期诊断、尽早开胸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收治15例闭合性胸外伤致心脏破裂进行总结回顾。方法全部病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 12例采取左胸前外侧切口,3例采取胸正中切口;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术后多脏器衰竭,1例死于脑疝,2例死于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结论闭合性胸外伤致心脏破裂极为凶险,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时的手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闭合性心脏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7例闭合性心脏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最佳救治方法。结果死亡3例,余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在胸部外伤心脏破裂患者的诊断中,B超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检查手段,果断送手术室救治是成功的关键,血液回收机在提高救治成功率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胰腺外伤的发生率较低,占腹部闭合伤的5%,占腹部穿通伤的2%~6%[1]。胰腺外伤损伤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并发症发生率高(20%~40%),易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胰性脑病等,如漏诊、误诊与延误治疗均可导致严重后果[2],死亡率高达30%[3]。随着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与非STEMI(non-STEMI,NSTE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患者59例,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STEMI组48例和NSTEMI组11例,对存活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并将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血白细胞计数[(11.91±5.01)×109/L]、谷丙转氨酶[(49.21±25.13)u/L]以及脑钠肽峰值[396.65(110.00,552.03)ng/L]高于NSTEMI组[(8.01±2.85)×109/L、(21.18±7.31)u/L、43.00(10.00,245.30)ng/L],凝血酶原时间[(12.56±1.93)s]较NSTEMI组[(11.20±0.59)s]明显延长,左室射血分数[(47.93±8.38)%]低于NSTEMI组[(59.36±12.9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院内病死率均较高(85.4%vs 81.8%),但院内急性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出血、心因性死亡发生率以及心脏破裂距心肌梗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院内脑梗死发生率(9.09%)高于STEMI组(0)(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患者病死率高,STEMI患者心脏破裂风险高于NSTEMI患者,可能与心肌细胞大量坏死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张玖文 《临床荟萃》2004,19(7):383-383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种致命性并发症,笔者对我科1995年5月至2002年8月院内死亡的(AMI)病人中,经心包穿刺或超声证实为心脏破裂的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AMI并发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