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将6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皮下积液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分别为11.8%(4/34)、32.4%(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系统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将7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2例,治疗后0例;对照组皮下积液9例,治疗后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法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41例.传统护理组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综合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比较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传统护理组术后并发患侧上肢水肿10例(24.39%),患侧上肢活动受限7例(17.07%),皮下积液2例(4.88%),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34%,综合护理组术后并发患侧上肢水肿5例(12.20%),患侧上肢活动受限3例(7.32%),皮下积液1例(2.44%),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95%.患者术后护理质量良好,获得极佳的术后康复质量,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有利于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并发症,促进乳腺癌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乳腺癌术后双管负压引流对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至2010年行改良根治术的29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50例患者采用腋下、胸骨旁双管引流,对照组142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腋下单管引流,观察2种不同引流方法预防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有10例(6.7%)发生皮下积液,6例(4.0%)发生皮瓣坏死;对照组中29例(20.4%)发生皮下积液,18例(12.7%)发生皮瓣坏死。2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胸骨旁双管负压引流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联合肩带包扎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术后引流管拔除产生皮下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留置针穿刺皮下积液局部,连接负压球后使用弹力绷带固定胸部及肩部形成肩带,局部加压包扎引流皮下积液。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重置硅胶管法后使用弹力绷带固定胸部及肩部形成肩带,局部加压包扎引流皮下积液。比较2组感染发生率,皮下积液愈合时间及专科护理质量合格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皮下积液所需的愈合时间短(P0.05),专科护理质量合格率高(P0.05)。结论采用密闭式留置针联合肩带包扎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具有一定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126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5例)采用自制单管负压引流瓶持续吸引并加压包扎;对照组(61例)应用一次性双管负压持续吸引,加压包扎。结果: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9%,低于对照组的21%(P<0.01)。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4.6 d)短于对照组(6.3 d)。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自制单管负压引流瓶持续吸引并加压包扎的方法,可更好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皮下积液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燚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914-91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1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58例,干预组早期应用定时手法挤压、无菌盐水疏通引流及死腔局部固定加压等措施,比较两组术后10d内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23例,干预组6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通过细致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引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4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采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德国pfm医疗公司)(实验组),4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传统负压引流球引流(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14例,皮瓣坏死6例,实验组出现皮下积液3例,皮瓣坏死1例.2组在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用于乳腺癌术后创面的引流,减少了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缝合固定、加压包扎方法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的作用。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缝合固定、加压包扎156例,观察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的发生几率。与前期16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单纯切缘皮肤全层缝合的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相比较。结果缝合固定、加压包扎方法的156例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7.6%,皮下积液发生率3.8%。单纯切缘皮肤全层缝合的164例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18.2%,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2.8%。经统计学检验表明:两组的皮瓣坏死发生率与皮下积液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缝合固定、加压包扎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手术108例整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方法:将10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将10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肿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给予精心整体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陈立芳  王颖 《护理学报》2017,24(16):41-4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运用中心负压吸引+沙培林局部用药对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2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回病房立即将胸壁及腋下引流管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72 h后,从引流管处注入沙培林5 U,当引流液≤15 mL时拔管.对照组采用传统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球,当引流液≤15 mL时拔管,比较2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中心负压吸引及创面注入沙培林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促进患者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2.
黄剑 《全科护理》2016,(11):1105-1108
综述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与护理进展,包括皮下积液的判定标准、发生原因、预防、治疗及护理,指出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重在预防,随着今后手术及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引流管的材料与引流方式的改进、各种术后护理用具的改良与运用及患肢术后功能锻炼时机、强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3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手法挤压、腋下夹毛线球等方式,同时强化其他护理流程,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术后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手法挤压、腋下夹毛线球等方式,同时强化其他护理流程,可有效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和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两种不同引流装置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医疗和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手术后引流患者60例,传统组30例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改进组30例应用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比较两种引流效果。结果改进组术后使用止痛剂人数少于传统组,术后72h引流量高于传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低,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拆线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与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相比较,能够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减少患者带管时间,使患者舒适感增加;缩短住院天数;使患者使用更安全、放心;护士操作省时、简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伤口皮下积液的护理方法。方法:将9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按乳腺癌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按乳腺癌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外,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术后伤口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引流管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对性护理可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伤口皮下积液发生率,缩短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寻求一种更好的乳腺癌术后切口处理方法 ,以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将行改良根治术的16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86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腋下单管引流和普通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82例患者采用腋下、肋下双管引流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比较2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中有18例发生皮下积液,11例发生皮瓣坏死;观察组中5例发生皮下积液,6例发生皮瓣坏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肋下双管引流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携带伤口高负压引流瓶的出院乳腺癌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12月在福建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出院的乳腺癌患者30例,回访患者100人次作为对照组;2016年1~2月出院的乳腺癌患者30例,回访患者100人次作为实验组,以"降低出院乳腺癌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为主题的QCC活动,采取拟定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原因、对策拟定、对策实施及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改进;对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2%,对照组皮下积液发生率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携带伤口高负压引流瓶的出院乳腺癌患者开展以"降低出院乳腺癌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为活动主题的QCC活动,能规范护士护理流程,减少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和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两种不同引流装置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医疗和护理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乳腺癌手术后引流患者60例,传统组30例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改进组30例应用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比较两种引流效果.结果 改进组术后使用止痛剂人数少于传统组,术后72 h引流量高于传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低,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拆线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与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相比较,能够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减少患者带管时间,使患者舒适感增加;缩短住院天数;使患者使用更安全、放心;护士操作省时、简便.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122例术后皮下积液防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928-292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2009年122例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经验。结果 30例出现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4.6%。皮下积液经局部处理后,皮下积液的患者均在20 d内痊愈。其中,低位切开引流4例,有2例出现长期积液,在低位切开引流的同时,采用刮勺搔刮后1周,积液腔粘连愈合。结论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是多方面因素所致,为减少和防止皮下积液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采取综合预防和治疗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中心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护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海青 《护理学报》2005,12(1):33-34
笔者报道了126例中心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皮下积液的护理措施,指出乳腺癌术后患者按科学操作流程,正确使用中心负压行持续负压吸引,定时检查引流管及中心负压引流的负压值,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科学方法拔管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