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和IGFR-1β(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1β)的相互作用,探讨IGFR-1β对吉非替尼(gefitinib)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免疫共沉淀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GFR和IGFR-1β之间以及受体与下游信号通路蛋白AKT、MAPK的结合。以IGFR-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024和吉非替尼单独或联合作用于3种结肠癌细胞(LoVo,HT29,HCT116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LoVo细胞(吉非替尼敏感型)在有或无吉非替尼作用下均不出现与EGFR结合的IGFR-1β条带,HT29细胞(吉非替尼中度敏感型)在吉非替尼作用下可见该条带,而HCT116细胞(吉非替尼耐受型)在有或无吉非替尼作用下均可见条带。LoVo细胞的吉非替尼作用组、HT29细胞的联合用药组以及HCT116细胞的AG1024作用组EGFR结合的AKT、MAPK显著减少(P<0.05)。LoVo细胞在吉非替尼组的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AG1024单独组的增殖率无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组与吉非替尼单独组相比较并未进一步降低;HT29细胞在单独应用吉非替尼或AG1024时增殖率均无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组的增殖率显著下降(P<0.05);HCT116细胞在吉非替尼作用下增殖率无明显降低,但在AG1024作用下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与AG1024单独作用组相比较并未进一步降低。结论:结肠癌细胞耐受吉非替尼作用可能或者部分可能与EGFR/IGFR-1β异二聚体形成激活IGFR-1β信号通路有关,抑制IGFR-1β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结肠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与IGFR-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024单独或联合作用于结肠癌细胞,探讨抑制EGFR、IGFR-1β活性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以AnnexinⅤ-FITC/PI双标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ovo细胞G1期阻滞在吉非替尼组和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AG1024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HT29细胞G1期阻滞在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吉非替尼组和AG1024组均不显著(P>0.05).HCT116细胞G1期阻滞在AG1024组和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吉非替尼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Lovo细胞凋亡率增加在吉非替尼组和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AG1024组的凋亡率无明显增加.HT29细胞凋亡率增加在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吉非替尼组和AG1024组均不明显.HCT116细胞凋亡率增加在AG1024组和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吉非替尼组的凋亡率无明显增加.结论:抑制Lovo细胞的EGFR活性以及抑制HCT116细胞的IGFR-1β活性可分别引起细胞G1期阻滞及诱导凋亡增加,在HT29细胞中产生这种抑制效应则需要同时抑制EGFR、IGFR-1β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eses kinase 3β,GSK-3β)在结肠癌细胞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1, IGFR-1)抑制剂AG1024反应性中的作用。 方法以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细胞激活型GSK-3β的表达状况;以GSK-3β抑制剂氯化锂(lithium chloride,LiCl)阻断其活性,MTT法观察LiCl对吉非替尼和(或)AG1024诱导的生长抑制作用有无影响;以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激活型GSK-3β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其核转位。结果:吉非替尼作用下Lovo细胞中激活型GSK-3β明显增加,而在其余细胞中无明显变化。在LiCl作用下,Lovo细胞的增殖率较吉非替尼作用时有所增加(P<0.05);HT29细胞增殖率较吉非替尼联合AG1024作用时升高(P<0.05);HCT116细胞增殖率较AG1024作用时也有所增加(P<0.05)。在吉非替尼和(或)AG1024诱导生长抑制效应的结肠癌细胞中,激活型GSK-3β不仅在细胞内的表达量增加,还出现明显的核转位。 结论吉非替尼和AG1024诱导的结肠癌细胞生长抑制依赖于激活GSK-3β,检测GSK-3β活性可在早期阶段反映结肠癌细胞对治疗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范理宏  祁慧薇  王杰军 《肿瘤》2011,31(3):222-227
目的:观察单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 (ge? tinib) 或联合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024作用于人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株PC9/G细胞后,该细胞对吉非替尼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IGF-1R与肿瘤细胞耐药的相关机制。方法:用吉非替尼和AG1024单独或联合作用于PC9/G细胞后,采用MT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利用中效原理判断两药联用的效果;FCM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磷酸化EGFR(phosphorylated EGFR, p-EGFR)、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 Akt,p-Akt)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吉非替尼和AG1024单独作用于PC9/G细胞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促进作用;而吉非替尼和AG1024联合作用,能更显著地抑制细胞增殖,且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5)。 Western印迹法检测发现,联合用药组的p-EGFR、p-Akt和p-ERK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IGF-1R抑制剂AG1024和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联用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提高耐药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边劲  王琳  寻琛  黄伟  秦叔逵 《肿瘤防治研究》2014,41(12):1266-1270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不同时序应用对肺腺癌细胞A549和PC-9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并阐述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印迹法检测对EGFR下游信号通路及TS酶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同步联合吉非替尼对PC-9和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较单药组均提高(P<0.05),培美曲塞可以提高EGFR、AKT 、ERK磷酸化水平,而吉非替尼表现为抑制作用, 同时吉非替尼降低TS酶表达。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同步联合吉非替尼抑制EGFR、AKT 、ERK磷酸化水平较单药更强。吉非替尼主要将PC-9、A549细胞阻滞在G0/G1期;培美曲塞主要将细胞阻滞在S期。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同步联合吉非替尼较其他组G2/M期细胞比例提高(P<0.05)。结论 培美曲赛序贯吉非替尼、培美曲赛同步联合吉非替尼在PC-9、A549细胞中均起到协同增效作用,且培美曲赛序贯吉非替尼协同作用更为显著,可能主要与培美曲赛诱导EGFR、AKT 、ERK磷酸化及吉非替尼降低TS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芳香烃受体(AHR)介导的活性氧簇(ROS)诱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非替尼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正常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BEAS-2B为对照,Western blot检测非小细胞肺癌A549、PC-9、H1299和H1975细胞AHR的蛋白表达。AHR激动剂FICZ、吉非替尼、N-乙酰半胱氨酸(NAC)分别处理A549和PC-9细胞,MTT、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吉非替尼敏感性、细胞内ROS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结果:MTT检测显示FICZ通过上调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诱导PC-9及A549细胞对吉非替尼耐药,Western blot显示FICZ可导致PC-9及A549细胞EGFR、AKT磷酸化,而NAC可遏制A549细胞中的EGFR磷酸化并逆转吉非替尼耐药。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显示,FICZ诱导的AHR活化导致PC-9及A549细胞内ROS产生增加,并且可被NAC抑制。结论:活化的AHR可通过促进NSCLC细胞中的ROS产生和EGFR信号转导介导吉非替尼耐药,此过程可被NAC抑制。  相似文献   

7.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过表达或突变,通过其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形成,同时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因此,选择性地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以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中研究较多的是酪氨酸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本文从吉非替尼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对吉非替尼敏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筛选,吉非替尼的获得性耐药问题这三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蒋敏  钱晓萍  刘宝瑞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2026-2029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过表达或突变,通过其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形成,同时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因此,选择性地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以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中研究较多的是酪氨酸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本文从吉非替尼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对吉非替尼敏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筛选,吉非替尼的获得性耐药问题这三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鼻咽癌细胞中顺铂(DDP)是否能通过改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蛋白水平以及对吉非替尼疗效的影响,寻找能够预测两者联合效应的分子指标。方法:MTT法分别测定CNE1、CNE2和SUNE1细胞中单药DDP和吉非替尼以及两药三种顺序联合的生长抑制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DP、吉非替尼不同浓度对CNE1、CNE2细胞内EG-FR、p-EGFR、AKT以及p-AKT表达的影响。结果:DDP和吉非替尼单药在一定作用浓度内对CNE1、CNE2和SUNE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随吉非替尼浓度增加,可以使CNE1、CNE2细胞中的p-EGFR、p-AKT表达下调。在CNE1细胞中,DDP与吉非替尼相互拮抗,且先用DDP后用吉非替尼较先用吉非替尼后用DDP拮抗效应更明显,P=0.039;DDP可以诱导CNE1细胞的p-EGFR和p-AKT表达水平下调。而在CNE2细胞中,DDP与吉非替尼相互协同,DDP可以诱导p-EGFR和p-AKT表达水平上调。结论:DDP与吉非替尼联合在CNE1和CNE2细胞中分别显示拮抗和协同效应。DDP对吉非替尼效应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改变p-E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肺岩宁方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细胞H1975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功建立H1975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吉非替尼组、肺岩宁方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分别用相应药物干预4周,检测肿瘤体积、瘤重、体重等,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肿瘤抑制率;应用TNUEL法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EGFR-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各组的抑瘤率模型组为0,吉非替尼组21.91%,肺岩宁方组25.11%,联合用药组53.28%;各组移植瘤组织中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模型组(15.11±1.6)%,吉非替尼组(26.64±0.69)%,肺岩宁方组(28.88±1.61)%,联合用药组(55.06±2.39)%。联合用药组与模型组及单用吉非替尼、肺岩宁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肺岩宁方联合吉非替尼在不影响EGFR、AKT、mTOR总蛋白表达的情况下,可显著下调p-EGFR、p-AKT、p-mTOR水平。结论 肺岩宁方联合吉非替尼可显著抑制H1975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EGFR-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