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林  修银铃  陈说 《中国肿瘤》2013,22(6):502-505
[目的]探讨PTEN和AK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TEN和AKT mRNA和蛋白质在64例乳腺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AKTmRNA在乳腺癌中表达为0.87±0.4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39±0.20(P<0.01),Ⅲ期乳腺癌表达(1.27±0.66)高于Ⅰ~Ⅱ期,组织学分级Ⅲ级表达1.24±0.92,高于Ⅰ级(0.59±0.45)、Ⅱ级(0.86±0.39),有淋巴结转移组(1.05±0.67)高于无转移组(0.7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 mRNA在乳腺癌表达为0.99±0.79,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49±0.64(P<0.01),Ⅲ期乳腺癌0.66±0.43表达低于Ⅰ~Ⅱ期,组织学Ⅲ级表达(0.57±0.35)低于Ⅰ级(1.48±0.70)、Ⅱ级(1.00±0.62),有淋巴结转移组(0.78±0.39)高于无转移组(1.20±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和AKT表达呈负相关(r=-0.51,P<0.01).[结论]PTEN失活解除抑制AKT,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获取的90例OSC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OSCC组)和45例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PTEN蛋白、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PTEN蛋白、VEGF蛋白阳性表达差异。结果:OSCC组标本中PTEN、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56%、75.56%,对照组标本中PTEN、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31.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期和Ⅳ期、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Ⅰ期和Ⅱ期、高分化和中分化、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期和Ⅳ期、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组织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高分化和中分化、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CC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TβRⅠ和TβRⅡ基因甲基化及mR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Ⅱ(TβRⅠ、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65例ESCC及59例癌旁组织中Tt3R Ⅰ和TI]RⅡ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和41例ESCC及15例癌旁组织中TβR Ⅰ和TβRⅡ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2个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参数和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TβR Ⅰ在ES-CC和癌旁组组的甲基化率分别为52.3%(34/65)和40.7%(24/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0.P=0.1 95.TβRⅡ在ESCC和癌旁组组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0.8%(46/65)和47.5%(28/59),ESCC组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γ2=6.984.P=0.008.TβR Ⅰ和TβR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资料无关,P>0.05.ESCC组TβRⅠ和TβRⅡ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1=-3.393,P1=0.001;t2=-2.358,P2=0.022).ESCC组中发生甲基化和未发生甲基化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7,P1=0.206;t2=-0.922,P2=0.362.结论:TβR Ⅰ基因甲基化可能与ESCC的发生、发展无关,而TβR 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引起基因转录失活,导致ESCC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乙酰肝素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ESCC术后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分析乙酰肝素酶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存在乙酰肝素酶基因的表达,并定位于肿瘤细胞质和(或)细胞膜中。55例ESCC组织中有40例乙酰肝素酶基因mRNA表达阳性(40/55,72.7%),癌旁组织有19例表达阳性(19/55,34.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染色ESCC组织中乙酰肝素酶阳性率63.6%(35/55),癌旁组织阳性率21.8%(12/5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乙酰肝素酶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检测均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乙酰肝素酶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Ⅲ~Ⅳa的癌组织表达高于Ⅰ~Ⅱ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CC组织乙酰肝素酶基因及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并且与ESCC的转移和进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含凝血酶敏感素1型基序的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 1,ADAMTS1)及ADAMTS18基因的表达,探讨ADAMTS1和ADAMTS18基因在E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手术切除的72例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DAMTS1、ADAMTS18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1 ESCC组织中ADAMTS1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0.394±0.123)vs(0.895±0.276),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ADAMTS1 mRNA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482±0.157)vs(0.298±0.102),P<0.05];2ESCC组织中ADAMTS18 mRNA表达显著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0.361±0.115)vs(0.879±0.265),P<0.01),高、中分化鳞癌组ADAMTS18 mRNA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鳞癌组[(0.496±0.153)vs(0.232±0.088),P<0.05];3ESCC组织中ADAMTS1和ADAMTS18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38.9%(28/72)、34.7%(25/72)vs94.4%(68/72)、93.1%(67/72),均P<0.01],高、中分化组ADAMTS18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鳞癌组[45.4%(20/44)vs 17.8%(5/28),P<0.05];4ESCC组织中ADAMTS1与ADAMTS18的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χ2=1.338,P>0.05)。结论:ADAMTS1基因在ESCC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ESCC的发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ADAMTS18基因在ESCC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ESCC的发生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两种基因在ESCC组织中蛋白的表达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咽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HIT在29例下咽癌组织及14例癌旁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下咽癌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8.3%(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92.9%(13/14)(P<0.01).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之间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55.0%vs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1.2%)显著低于无淋巴转移组(58.3%)(P<0.05);根据临床病理分期,Ⅰ Ⅱ期组与Ⅲ Ⅳ期组之间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54.5%vs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基因在下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其蛋白的检测可作为判定下咽癌发生及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90例ESC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ChREBP的表达水平,分析ChREBP在ES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时进一步分析ChREBP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ESCC组织的免疫组化评分中位数为1.90(1.50,2.10),癌旁组织为0.50(0.21,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ESCC组织中ChREBP的低表达率为20.7%(18/87),低于癌旁组织的89.3%(75/84);ESCC组织中ChREBP的中表达率为67.8%(59/87),高于癌旁组织的10.7%(9/84);ESCC组织中ChREBP的高表达率为11.5%(10/87),而癌旁组织中无ChREBP高表达。ESCC组织中ChREBP的中、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ESCC组织中ChREBP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低分化、合并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ChR...  相似文献   

8.
喉鳞状细胞癌中p73、PTEN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Tian SZ  Jiang XQ  Chi HC  Zhou XH 《癌症》2004,23(1):90-94
背景与目的:目前尚缺乏有效评价喉鳞癌预后的理想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LSCC)中p73、PTEN(phosphatesandtensionhomologdeletedonchromosometen,PTEN)基因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检测65例喉鳞癌组织及23例癌旁组织中p73、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73、PTEN蛋白在65例喉鳞癌组织及23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7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8.5%(38/65)与17.4%(4/23),PTE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9.2%(32/65)与95.7%(22/23)。65例喉鳞癌组织中,P73蛋白在TNM分期Ⅲ~Ⅳ期、远处转移及复发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Ⅰ~Ⅱ期、无转移及初发患者高(P<0.05);PTEN蛋白的表达在TNM分期Ⅰ~Ⅱ期、高分化癌和无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患者中的表田慎之,等.喉鳞状细胞癌中p7达水平较Ⅲ~Ⅳ期、中低分化和有转移患者高(P<0.05)。术后生存5年以上者的PTEN蛋白阳性率(66.7%)较生存时间不超过5年者(27.3%)高(P<0.05)。喉鳞癌组织中p73、PTEN基因的表达未见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PTEN蛋白的表达对预测喉鳞癌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肠癌和癌旁粘膜组织中Fas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8例大肠癌组织、癌旁粘膜以及8例腺瘤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粘膜(P<0.05),腺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组织(P<0.05),但腺瘤与癌旁粘膜之间Fas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大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组及临床Ⅲ、Ⅳ期病例的Fas表达率,分别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及临床Ⅰ、Ⅱ期病例.结论:Fas抗原表达下调或丢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示Fas有可能作为大肠癌新的生物学行为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
抑癌基因PTEN与食管鳞癌血管新生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及其对血管新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2例ESCC组织及其相应的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检测ESCC组织微血管密度(MVD),Kaplan—Meier法分析与预后的关系.[结果]ESCC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63.7%(65/102),在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达到96.7%(29/30)(P〈0.01)。PTEN表达强度与浸润深度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MVD呈负相关(P〈0.01),而与ESCC预后呈正相关。[结论]PTEN表达下调可能参与ESCC发生及肿瘤血管生成,有望成为评价ESCC患者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