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病率为30%~50%。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存在不但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而且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积极的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而且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提高。现将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经心理护理和赛乐特治疗后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卒中部位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方法选择78例首发脑卒中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抑郁症分为脑卒中后抑郁组(观察组)及脑卒中后无抑郁组(对照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及卒中部位与发生卒中后抑郁的关系。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为12.8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生在左侧、皮质部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卒中部位与卒中后抑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时期并发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访分析105例脑卒中患者2周和8周并发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脑卒中后2周和8周抑郁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40.0%和47.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卒中后2周并发抑郁的相关因素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病灶部位、并发糖尿病和人格特征(P<0.05);其中NIHSS和ADL是卒中后8周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易并发抑郁,近期和远期并发抑郁的因素不同,主要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相关.  相似文献   

4.
俞风华  陈艳妮  王丽敏  安爱荣 《河北医药》2011,33(22):3515-3516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症状且持续2周以上,属于一种继发性抑郁症,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总发生率为28%~80%。国外文献报道,卒中后抑郁患病率5%-63%,而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不可能对康复治疗有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卒中的康复过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提高了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我们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给予全程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而转变健康观念,树立健康行为,对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促进整体康复有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SD)的特点,观察抗抑郁剂舍曲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为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将PSD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舍曲林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6.86%,卒中后抑郁的特点为睡眠障碍、绝望、运动阻滞和焦虑等主要表现;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和ADI评分高;口服舍曲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AMD、HDL、NFDS减分明显,抗抑郁治疗在缓解抑郁症状的同时,可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结论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以睡眠障碍、绝望、运动阻滞和焦虑等为主要表现,抗抑郁剂舍曲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的抑郁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5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卒中发病时间、卒中类型、是否接受过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等,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7.9%,在女性脑卒中患者、青年卒中患者、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患者以及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患者更易发生,在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抑郁发生率相似.结论 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程度等有关,与卒中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7.
李英  王岭 《江西医药》2005,40(3):173-174
目的 探讨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结合临床表现.对100名卒中住院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心理状态分析,进行有目的的心理护理后再次对心理状态进行评定。结果 100名卒中患者中82%在发病初期有抑郁-焦虑障碍.经过心理护理后1个月,有抑郁-焦虑障碍的患者降至37%。结论 卒中患者有明显的抑郁-焦虑障碍.正确的心理护理对其心理障碍的减轻和患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卒中后的常见伴发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卒中后抑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对卒中后抑郁进行积极治疗,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卒中后抑郁的中医治疗有很大进展,本文针对卒中后抑郁的中医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早发性抑郁状态是急性卒中患者经常伴发的症状,会影响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复.文中旨在评估高压氧对卒中后早发性抑郁状态的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东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1个月后进行抑郁评估,筛选并纳入有早发性抑郁状态的患者.以2018年1月开始实...  相似文献   

10.
长春胺缓释胶囊对卒中后抑郁和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良洪  肖胜  肖劲松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71-2473
目的观察长春胺缓释胶囊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急性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24项评价抑郁状况,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15项评价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状况。结果治疗后6周、12周时治疗组HAMD、NIHSS和ADL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MMSE评分较对照组增加(P〈0.05)。治疗组对卒中后抑郁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和91%,高于对照组的20%和73%(均P〈0.05)。结论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有效,能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吴帅 《家庭用药》2009,(8):28-28
脑卒中除引起偏瘫、偏盲、失语等一系列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外。病后患者的抑郁状态也是影响其康复的重要因素。卒中后抑郁作为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其出现种种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躯体功能障碍。同时还影响患者神经及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有资料显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卒中后抑郁患者。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后患者除了表现为生理功能受损外,还可伴有各种神经精神并发症包括卒中后抑郁、焦虑症、躁狂症、精神病等,其中又以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最常见,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脑卒中后抑郁尤其是轻至中度状态容易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忽视,而轻至中度抑郁患者又占总抑郁患者的大多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会增加病死率和卒中复发的风险。尽管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但却又是经常被忽略的情况。本文就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率、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简要的回顾,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卒中后抑郁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脑损伤部位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确诊脑卒中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其进行抑郁评分。结果脑卒中的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左侧发生率高于右侧;其中左侧额叶、颞叶、基底节的卒中较容易发生卒中后抑郁;多病灶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左侧大脑半球的额颞叶及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相对多发性病灶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症。结论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卒中部位密切相关,其中左侧额叶、颞叶、基底节区相关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与研究卒中后抑郁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78例卒中后抑郁者且根据就诊顺序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且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Barthel指数、NIHSS进行评分与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达92.31%、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D、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措施是改善与消除卒中后抑郁的有效途径,值得进一步完善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慧婕  任艳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3):147-14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可能的原因。方法:对272例脑卒中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发病次数、病灶位置及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为33.5%,性别及病灶性质与脑卒中发生无明显相关,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发病次数及病灶位置与卒中后抑郁发病有关。结论:卒中后抑郁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卒中后抑郁作为继发于脑卒中后的一类精神疾病,具有脑卒中后偏瘫及抑郁的主要表现。而卒中后偏瘫患者因活动不利,常导致功能性便秘。因此,卒中后抑郁患者常表现为偏瘫、便秘和抑郁。《伤寒论》阳明病篇论述,“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指出阳明病之阳明腑实、阳明蓄血的便秘、神志表现。脑卒中患者多数都伴有肢体一侧偏瘫。从经络角度看,手足阳明经循行于上肢及下肢外侧面的前缘,《素问·痿论》中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针刺阳明经穴位可以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偏瘫症状。《伤寒论》阳明病篇所述的症状(阳明腑实症、阳明蓄血症)主要以大便难及神志方面症状为主要表现,正洽和卒中后抑郁常见偏瘫之外的表现为便秘和抑郁。而脑卒中后患者偏瘫症状又可以采用针刺阳明经穴位为主治疗。因此,基于《伤寒论》阳明病篇思想指导,采用针刺手足阳明经穴位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一种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心境,发生率占急性卒中患者的30%以上[1]。它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也严重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的家庭负担,甚至会增加卒中患者的死亡率。目前PSD发病机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卒中发生后患者除神经功能缺损外,同时还出现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退等情绪障碍,也有学者称之卒中后抑郁状态、卒中后抑郁障碍。现就PSD的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110例,采用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SSS)评定神经功能,采用 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110例患者中治愈55例(50.0%),有效44例(40.0%),无效11例(10.0%),总有效率为90.0%。治疗4周、8周后患者HAMD、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