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冠心病心绞痛可属中医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病证范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是《金匮要略》中论治心病专篇 ,其系统阐述了胸痹心痛的理法方药 ,对后世心病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临床实用价值。笔者试述对其胸痹心痛证治特点的认识 ,以期从经方运用角度探讨进一步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诊疗水平。1 胸痹心痛病机特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1〕(以下简称《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开篇第 1条即云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 ,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 ,所…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对心脏病证治的论述,主要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虽论胸痹心痛的病机为“阳微阴弦”,然论中条文之治,实偏重于阴弦之邪,遏闭心阳,故治方以宣痹温通,祛散阴邪为主。今就导师李七一教授对《金匮要略》中有关方证的认识及其在心脏病中的运用体会,介  相似文献   

3.
考胸痹病名,出自《灵枢》。《本藏》篇曰:“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金匮要略》承《灵枢》之说,而又有所发展。《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第三条云:“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第四条云:“胸痹不得卧,心痛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名内涵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第九篇的篇名为“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历代注本或各种教材,均认为本篇所讨论的是胸痹与心痛两病,短气是二者的常见症状。而对心痛的看法不一,一种认为心痛即是心区的疼痛,另一种认为心痛是指胃脘痛。在全面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相关内容之后,我们发现此观点不符经旨,亦不能自圆其说。我们认为该篇应是讨论一个胸痹病,心痛与短气均是胸痹病常见的症状,而心痛就是指心区疼痛,而非胃脘痛。  相似文献   

5.
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将胸痹、心痛合篇论述以来,关于胸痹、心痛区别的探讨逐渐深入。针对大多医家对二者避重就轻、混淆概念之举,笔者从二者的源流、病位、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了辨别,提示在学习经典时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应细察斟酌,辨证论治,传承中予以发扬。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中言道:"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条文脉象中同时出现"迟脉"与"数脉"这两种相反的脉象,缘何如此,历代各家众说纷纭,文章在分类综述各家之言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观点,盼有助后学对此条文的理解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第九篇的篇名为“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历代注本及各种教材,均认为本篇所讨论的是胸痹与心痛两病,短气是这两种病的常见症状或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证型。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梁运通编《金匮释按》解释为“短气是因胸痹、心痛而发生,凡病已发,或初起病势较急者,短气为伴发症状。”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对此解释引《金匮要略论注》等著作认为短气属痰食中阻,气机壅滞之实证。尤在泾也在其《心典》中对此解释说“而乃短气不足以息,当是里急暴实,或痰或食或饮,碍其升降之气而然。”  相似文献   

8.
<正>"阳微阴弦"语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是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本文评析阳微阴弦在胸痹中的病机纲要,从仲景"阳微阴弦"理论入手,提出温阳通脉的主要治法,并运用于临床。1论病机,着眼"阳微阴弦"《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对本病病因病机做了高度概括:"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关前为阳,关后为阴,  相似文献   

9.
瓜萎薤白白酒汤出自仲景《金匮要略》第九篇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笔者多年运用此方治疗其他疾病,多获良效,故不揣浅陋书出,供共道参阅。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是《金匮要略》中论治心病专篇,对后世心病的诊治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及实用价值。笔者就本篇的证治特点,谈些个人浅见。 胸痹之病重在阴盛,治宜通阳逐阴 胸痹既是病名,又是病位和病机的概括。胸,指胸膺而言;痹,乃闭塞不通。故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1 "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中"迟"与"数"含义<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三:"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为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书中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一篇的原文中提出胸痹、心痛、短气三个病症,而实际上是论胸痹和心痛二症,短气只是胸痹的一个兼症。胸痹是以胸膈间痞窒满闷、胸部疼痛为主;心痛是包括心窝和上腹部的疼痛。胸痹、心痛,包括短气,往往相互影响,所以并入一篇中论述。现就胸痹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其理法方药结合条文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13.
杜亚君  刘恩顺 《光明中医》2013,28(6):1097-1098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中第3条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本条论述胸痹典型的证治与方药,从表面文字来看,仲景论脉象言迟复言数,迟数并见,犹似矛盾,令人费解,历代医家对此注释不一,文章就文献中几种主要的观点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胸痹心痛的论述文只九条,叙证可谓简略,然却言简意亥,论理严谨,治法详备,疗效卓著。其论述上承灵素,下启各家,为临证治疗胸痹心痛开创通阳逐阴治则之先河,历来被后世医家视为规矩准绳。故此,本文拟以《金匮要略》方论为依据,谈谈我们学习《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的肤浅体会。一、学术源流胸痹、心痛病名始见于《内经》。《灵枢·本脏篇》云:“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灵枢·邪气脏病形篇》云:“心脉微急,为心痛引背”;《灵枢·杂病篇》亦云:“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  相似文献   

15.
边秀娟 《中医研究》2003,16(6):13-15
《金匮要略方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该书治法严谨 ,方药精练 ,尤其论胸痹一篇 ,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选方用药上均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规律性。笔者就本篇论治特点 ,谈些个人浅见 ,供参考。1 胸痹病机特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开篇第一条即云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 ,阳微阴弦 ,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心痛者 ,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是本条主要精神的概括 ,历代医家对“阳微阴弦”的解释稍有分歧。如《金匮要略释义》认为阴阳指诊脉之…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下列条文可视为“同病异治”的典范,《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笔者也是基于如此这般的条文来谈论“同病异治”的。  相似文献   

17.
十七论胸痹病《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综合胸痹、心痛、短气并论。其实,胸痹是病,心痛、短气是胸痹病中所表现的主证。本文专论以心痛、短气为主证包括喘息、咳唾、胸满、背痛、胁下逆抢心,心中痞,不得卧等症状的胸痹病脉证治。“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  相似文献   

18.
谈对张仲景论胸痹证治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的学习,从胸痹的发生、类型和治疗三个方面提出对张仲景论治胸痹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此篇一病三症的关系。期冀加深仲景学术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方证对应理论,利用数学三维空间原理解析《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病脉证治,使用“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数学模型”软件描述模型上的方剂质点和矢量变化以显示相对应证的变化,寻找其可能客观存在的规律.以“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数学模型”软件为工具,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10首方药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情况进行解析.金匮要略治疗胸痹心痛的方药在第四、七、八象限,其他象限未见;“阳微阴弦”病机与热、虚、实有关.金匮要略治疗胸痹心痛多见里实寒证,有6首方药位于第八象限.在模型上数学解析显示,10首方药治疗胸痹心痛的证型有里实寒证、表实寒证、里虚寒证,这与《金匮要略》论述相吻合.里实寒证是胸痹心痛的主证,根据方药在第八象限的分布情况看,由于“证”的轻重不一样,有多首方剂对该“证”从“里”、“实”和“寒”不同角度为主进行纠正.根据方证质点和矢量在模型中的变化,直观地展示作者的辨证思维在三维空间的变换轨迹,凸显出方证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仲景先师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制定了九方(九痛丸不计在内),各有主治,如法用之,皆有良效。第1、2、3方应用最多,成为治疗胸痹心痛的常用方剂,由于这3个方中均有瓜蒌、薤白二药,所以后世医家有的特称这3方为“瓜蒌薤白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