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合谷穴定位记载与穴名内涵的重新挖掘,发现合谷穴并非固定的标准点,而是具有一定的范围。《董氏奇穴针灸学》中灵骨穴与正经合谷穴在形态学基础、主治与配伍上关系密切。通过探究二者关系,结合对合谷穴定位问题的现代研究,发现合谷穴在定位范围上确有进一步探讨的可能,提出灵骨穴或为合谷穴实际定位的一部分,合谷穴定位范围应为自第二掌骨桡侧中点至第一二掌骨间结合处。古代文献中合谷穴处的脉诊应用,也使合谷穴定位范围的探讨更有必要。希望通过对合谷穴定位范围的进一步探讨,能够为临床腧穴定位及针刺取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是人体的重要穴位“四总穴”之一,主治头面部的各种疾患。一般老百姓若会使用它,可在不少场合派上用场。外出旅行或节假日期间,生活规律常被打乱,很多意想不到的急症可随时发生。这时,您不妨试试应用合谷穴来解除急症。  相似文献   

3.
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笔者以董氏奇穴"灵骨"穴和正经腧穴合谷穴为例,从揣穴寻找反应点、诊治特点和作用机制三方面来探究穴位的变化特点。认为合谷穴的部位是在示指桡侧面上,穴位随着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处于动态的变化中;董氏奇穴"灵骨"穴只是病理状态下,合谷穴在第二掌骨桡侧移动的一个点。由此推之,不仅"灵骨"穴、合谷穴与机体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其他腧穴的定位也可能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相似文献   

4.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1、2掌骨之间,取穴方便,适应症广泛,疗效显著,为针灸要穴之一。深入探讨该穴的功效和临床应用,对继承发扬针灸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合谷穴的"倒马针法"不同于传统的齐刺法,笔者在董氏"灵骨""大白"穴同刺用于温阳补气的基础上,沿着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揣穴,运用"灵骨"、合谷、"大白"3穴合用直刺的"倒马针法",直通三焦,整体协调脏腑功能以强化临床疗效。笔者认为合谷穴的部位在示指桡侧面上,穴位随着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动态变化,董氏奇穴"灵骨""大白"穴只是病理状态下,合谷穴在第二掌骨桡侧的移动点。《四总穴歌》中记载:"面口合谷收",揭示了合谷穴与头面五官部位之间的密切联系。此针法用于治疗面肌痉挛等面口疾病较单纯针刺合谷穴疗效显著,并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凯 《养生月刊》2006,27(5):426-427
据介绍,人体有354个穴位,采用传统的针刺疗法或推拿、按摩某一穴位,就能调整相应脏器的生理功能,祛除病邪,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为了能做到自我疗疾,简便易行,今仅选择合谷、内关、足三里和涌泉等4个穴位,介绍按摩锻炼方法,以供读者朋友参考。一、合谷穴按摩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在第二掌骨中点、挠侧边缘处。用另一只手的拇指第一关节横线正对虎口边,拇指曲屈按下,指尖所指处便是此穴。按摩此穴,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络循行之处器官的疾病有所缓解或消除,如牙疼、牙龈炎、头痛、发烧、…  相似文献   

7.
合谷穴和率谷穴都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腧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属四意穴和马丹阳十二穴之一。《玉龙歌》云:“头而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甲乙经》中以该穴主治聋、耳中不通、齿龋痛;在《外台秘要》中又主治头痛、口噤不开等,均说明了本穴对头面五官疾病有特殊的疗效。率谷穴位于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为足少阳胆经穴位。因胆经循行于侧头部,其支脉循行于耳部、面部及下肢外侧正中,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合谷穴系大肠经之原穴,位于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间,拇食两指并拢在肌肉最高点。合谷穴在临床上治疗相当广泛,但由于取穴和刺法,方向及其适应症亦随之有别,如果应用得当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发热合谷穴有清泻阳明退热祛邪之功,对全身清热解表是极为常用的首选穴之一。用于解表退热和通经活络镇痛有较好的疗效。常配大椎、风池、曲池,用泻法不留针,  相似文献   

9.
<正> 两年来我院在门诊应用纠正穴为主,共治疗面神经麻痹110例,获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针刺纠正穴:纠正穴部位在手小指尺侧掌指关节横纹头,赤白肉际处.操作方法: 轻握拳放半横位,针刺从外侧沿掌骨前向内刺入可透深至合谷穴.  相似文献   

10.
急性腰扭伤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主要症状是腰部疼痛较重,且逐渐加重,继而影响功能活动,笔者4年来采用针刺合谷穴透后溪穴,患者再予配合功能活动,辅以*香止痛膏外贴患处,效果较为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9例,男性42例,女性17例;年龄15~35岁21例,36~50岁34例,51岁以上4例。扭伤部位均平2~4腰椎部位。其中双侧19例,右侧22例,左侧18例。1.2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取患侧上肢合谷穴透刺后溪穴,双侧扭伤者取双侧。穴位常现消毒后,取3~5毫针迅速碾转刺入合谷穴治掌骨透过劳宫直接后溪穴,以患者感到较…  相似文献   

11.
一、取穴:取穴为两点、一透、一交叉。两点是取双侧合谷;一透是阳白透鱼腰;一交叉是地仓透下关与颊车透四白。二、操作方法:用1.5寸毫针,针尖向上(针柄与第二掌骨夹角为75°)刺双侧合谷穴,针感达肩部以上为佳。用2寸毫针直刺阳白穴,当针刺入皮下后向上扳倒针柄透刺至鱼腰穴。用5寸毫针直刺颊车穴,当针刺入2分后扳倒钵柄横刺至四白穴。用5寸毫针直刺入地仓穴,当针刺入表皮与口腔内粘膜1/2时扳倒针柄横刺至下关穴。运针时用捻转提插手法,新病采用泻法,久病采用补法。刺双合谷穴术者用双手同时运针,刺面  相似文献   

12.
浅谈合谷穴临床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为大肠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手部的部位,历代医家在针刺取穴时对其倍加青睐。古今医著对合谷穴的作用论述甚多,其镇痛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治疗与疼痛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面口合谷收"理论为指导,运用痛阈测定方法,观察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痛阈的影响,探索合谷穴与面口部之间的特异性联系。方法:运用SPSS软件编程的方法,将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合谷穴组、后溪穴组、外关穴组,分别针刺健康受试者合谷穴、后溪穴、外关穴,运用钾离子测痛法观测针刺前后受试者面部痛阈,比较研究针刺合谷穴、后溪穴、外关穴对健康受试者面部痛阈的影响。结果:针刺健康受试者合谷穴对其面口部下颌区痛阈有明显影响(P<0.05);针刺健康受试者合谷穴对其面口部额区、颊区、下颌区痛阈变化率的影响明显强于针刺后溪穴、外关穴(P<0.05)。结论: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痛阈有明显影响,其影响程度明显强于针刺后溪穴、外关穴,提示正常人合谷穴与面口部感觉功能之间存在相对特异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正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医认为,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如合谷穴、少商穴、鱼际穴等,不同穴位对应不同的身体器官,经常摩擦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搓手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只要空闲下来,随时随地都能做起来。例如:劳宫穴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按摩它能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鱼际穴位于手掌面第一掌骨中点,拇指下隆起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得出临床上使用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优势病种及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更好地运用两穴治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年限为1980年1月至2020年12月,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应用合谷穴、太冲穴相配伍治疗疾病的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法分析等分析合谷穴、太冲穴主治的优势病种及与其他腧穴相配伍的规律。结果 198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临床运用合谷穴、太冲穴或者以合谷穴、太冲穴为主穴与其他腧穴相配伍可治疗74种疾病,优势病种分别是面瘫、头痛、郁证等。病种涉及多个系统,频次由高到低前3位分别是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疾病、妇科疾病等。对配伍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临床上与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核心配穴是百会、印堂、风池、太阳等。配穴归经前3位分别是奇穴、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对穴位刺激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以毫针针刺、电针及针药结合为主。结论 临床应用合谷穴、太冲穴或以合谷穴、太冲穴为主配伍其他腧穴治疗优势病种为面瘫、头痛、郁证等神...  相似文献   

16.
我们自1986年以来,试用合上穴针刺治疗膈肌痉挛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系男性,年龄在18~42岁之间,其中2例为感冒后气管炎并发,2例为胃炎并发,其余均为由大笑、着凉而发病。29例患者进食、热饮或取耳部压痛点压迫,耳部膈穴点压迫等方法治疗,虽暂时好转,但遇讲话、着凉时常复发。治疗方法合上穴在合谷穴上方,靠近第二手掌骨心端1/4处。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宜刺0.5~1寸,  相似文献   

17.
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用力不当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主要症状是腰部剧烈疼痛、不能进行弯腰,转侧或下蹲等活动。笔者10年来采用针刺后溪透合谷法,配合活动,辅以麝香膏外贴治疗本病,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82例,女18例;年龄18~30岁68例,31~50岁29例,50岁以上3列;病程最短2小时,最长7天。2治疗方法患者坐位,取患侧后溪穴透刺合谷穴,两侧扭伤者取双侧。穴位常规消毒后,取3寸毫针迅速刺入后溪穴、沿掌骨过劳宫直透合谷穴,以患者感到较强的酸、麻、胀和触电感为佳。一般采用强刺激、…  相似文献   

18.
晕厥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时,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压患者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2掌骨中点,拇指侧),持续2~3分钟,即可缓解。  相似文献   

19.
四关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2):37-37
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描述:“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太冲是足厥阴肝经输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合谷,太冲是人体重要穴位,称四关穴,意为人体生命重要关口。主要具有调和阴阳,开泻热闭,清心醒脑安神的作用。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四关穴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分析合谷穴穴性特点,通过学习程莘农院士"穴性"理论以及"三才"进针手法,发现其多样性的穴性特点与针刺层次、方向、透穴、配穴等有关。以合谷穴穴性分析为例强调"穴性"理论的重要性,切不可忽视,只有明辨腧穴穴性的前提下,有的放矢,才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