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丽华 《北方药学》2022,(12):172-174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以98例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9月—2021年9月,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49例与研究组(添加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49例,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对于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研究组更高(P<0.05)。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P>0.05。研究组治疗后Fegl-Mevye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胡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91-19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神经促通技术与电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均通过头颅CT或MRI进行确诊,随机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神经促通技术与电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灸治疗。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改善能力与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神经促通技术与电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能够提高患者本体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肢体运动反应,避免发生肢体痉挛,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增强运动控制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配合针灸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肌力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上肢、下肢肌力≥Ⅲ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中加用针灸,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改善,降低残障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功能训练,试验组患者采用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肌肉张力情况以及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肌肉张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治疗后的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患者92例,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作业治疗、电针、心理疏导等康复治疗.康复训练1次/d,20次/疗程.采用Bronnstrom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法评定疗效.结果 92例患者的偏瘫肢体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病后≤1mon与≤3mon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比较,上、下肢体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介入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肢体肿胀麻木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3-2011.10年我院收治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麻木患者129例临床资料,患者在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行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机(DXZ-1型)熏蒸治疗.上方一剂加水1500 ml文火煎30 min取汁置于中药熏蒸治疗机,预热10 min后,温度上升至45℃,开始熏蒸患肢3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结果 129例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肢体肿胀者43例改善41例(95.3%),麻木89例症状减轻80例(89.8%)、疼痛46例缓解42例(91.3%).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肢体肿胀麻木,可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疗法安全,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29.35±2.41)、(29.39±2.34)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为(44.58±3.79)分,高于对照组的(38.17±3.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中医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 3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加用中频脉冲电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频脉冲电治疗能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从而减少尿路感染与防止肾功能损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综合康复治疗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患者92例,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作业治疗、电针、心理疏导等康复治疗。康复训练1次/d,20次/疗程。采用Brunnstrom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法评定疗效。结果92例患者的偏瘫肢体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病后≤1mon与≤3mon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比较,上、下肢体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介入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姜晓翠  王雨玉  刘敏  罗瑜瑞 《贵州医药》2022,(12):1882-1883
目的 研究中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行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康复运动,n=40)和联合组(针灸联合康复运动,n=40),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功能、下肢功能、FMA总分均明显升高,并且经过干预后联合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FMA总分均分别高于运动组相应评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肌力及BI评分均明显降低,并且经过干预后联合组NIHSS、肌力及BI评分均分别高于运动组相应评分(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运动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可改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增强疗效、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综合治疗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观察患者偏瘫肢体肌力功能恢复状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10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在接受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治疗后,获得完全恢复效果的患者有20例,占总数的20.00%;获得较好恢复治疗效果的患者有31例,占总数的31.00%;获得一般恢复治疗效果的患者有35例,占总数的35.00%;采用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治疗后患者的病情仍然未能好转的有14例,占总数的14.00%。此外,所有患者在接受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为78.00%(78/100)。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同时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确的体位护理,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保护肩关节防止半脱位、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预防、缓解痉挛、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向大脑传入正常冲动、增强患者对患侧的感知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根据病情、病程,对治疗组患者采取不同的体位护理,同时配合肢体功能锻炼,针灸等治疗。结果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经体位护理组的运动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正确的体位护理,配合肢体功能锻炼,针灸等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意义和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康复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治疗,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自我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采用改良Barthel[1]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菲  姚孟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97-19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继发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配合常规治疗,观察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后生活自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较为良好,无明显继发障碍症状发生。根据ADL法评价,19例患者为优,25例患者为良,3例患者没有明显改善,为差。优良率为93.8%。结论早期康复作为脑卒中患者治疗的一部分,要把握好治疗时机,遵循规范的治疗模式,循序渐进,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最大限度地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治疗仪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3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科收治的3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于入院时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治疗仪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神经功能恢复和再生功能,促进患肢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加快患肢的康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提高其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灸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有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综合治疗组、电刺激对照组以及针灸对照组。综合治疗组中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功能性电刺激的方法;电刺激对照组仅采用多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治疗;针灸对照组仅进行穴位针灸处理。分别观察三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综合治疗组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均高于电刺激对照组以及针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患者遗留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采用针灸结合功能性电刺激的方式能有效的提高上肢恢复运动功能或是促进产生新的运动区,从而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锻炼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中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药物治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药物治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早期康复锻练。对2组患者的进餐及行走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行走能力和进餐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集门诊及家庭病床因中风后遗症致半身不遂、形成废用的9例患者,经治疗后观察肢体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总结每例患者的用药剂数及疗程情况。方法9例患者分别采用自拟补阳还五汤内服及穴位针灸,每周3次。结果内服中药结合穴位针灸效果比单纯服用中药好,显效快,肢体活动功能恢复好。结论自拟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祛瘀、止痛、通络、健体的功效,结合针灸穴位,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调节平衡,疏通经络,两者共同发挥效力,缩短疗程,尽快恢复肢体活动功能,减少后遗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脑梗死致肢体障碍患者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健康教育及一对一管理方式对社区的30例脑梗死肢体障碍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饮食指导、功能锻炼指导、并发症指导、用药指导,以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消除不良情绪,掌握了肢体康复的正确饮食及功能训练方式复发。结果:患者的偏瘫,嘴眼歪斜,语言障碍,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等后遗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健康管理对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效果有明显影响,健康管理可以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治疗为主动治疗,能更好促进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锻炼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中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药物治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药物治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早期康复锻练.对2组患者的进餐及行走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行走能力和进餐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