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痰淤同病的病证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痰饮(包括水湿)、淤血都是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也是一些疑难杂症的致病因素。痰淤互结同病,其临床表现广泛而复杂,本文仅就主要病证特点分述如下。心悸胸痹心痛心悸、胸痹、心痛,是各种心脏病的共同表现,多与痰淤互阻有  相似文献   

2.
中风痰瘀同病理论探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万章 《陕西中医》1996,17(3):120-121
本文从古今对中风痰瘀同病理论的认识和研究出发,论述了其相关性及在不同阶段的指导意义,为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及相应治法提出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男,56岁。1979年6月1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7天,因激怒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失语、牙关紧闭,痰涎壅盛,面色青白,四肢厥冷,二便失禁,送自贡市某某医院治疗,住院23天,无大好转而出院。两天前复因痰涎壅盛,呼吸困难而来我院就诊,患者有烟酒嗜好,患高血压已十年。查体:急性重病容,被动体位,失语,神识昏蒙,两目无神,消瘦,四肢厥冷,阵发性呼吸困难,痰涎壅盛,二便失禁,脉沉滑。舌质光红、溃烂。拟诊:中风闭证。证属肝肾亏损,心脾不足,痰湿内蕴,风痰内结,上蒙清窍。  相似文献   

4.
从痰淤同病角度探讨常见老年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虚常见于老年人,也是生理变化上的必然趋势。《内经·素问》首篇说:“女子七七”.“男子八八”,“五脏皆衰,筋骨懈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尤以“肾脏衰”为主要表现。故见“发堕齿槁”,“鬓发颁白”,“天癸竭,地道不通。”因此,根据老年人的这种生理功能减退,抗病力弱的特点,在防治老年病上,补虚固本是经常运用而不可缺少的一种治则。  相似文献   

5.
中风从痰治疗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又名卒中,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呙)斜不遂为主的一种疾病,见于西医的急性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中医神经内科专家王永炎教授,治疗中风急症经验丰富,主张中风从痰治疗。他认为中风病因极为复杂,风、火、痰、瘀、虚常相兼为患,涉及心、肝、脾、肺、肾多脏,但痰常是中风发生的主要病因和病机,治疗常以化痰为主。根据病情佐以散风,通络,活血,益气,养阴等,每获显效。在王永炎教授的指导和启发下,笔者将从痰治疗中风分为八法,应用于临床初见成效。1 豁痰开窍熄风潜阳法  相似文献   

6.
例一,刘××,男,67岁。1980年7月9日急诊。突发右侧半身不遂。诊见言语蹇涩,舌强难伸,偏歪,口角歪斜,胸膈满闷,喉中痰鸣,涎沫随口角不断流出,右上下肢瘫痪,舌苔黄腻,脉弦滑。诊系痰热郁阻,窍络不通。治以熄风涤痰,活血通络。药用导痰汤加味:石决明20克、法半夏9克、胆星9克、茯苓18克、丹参30克、钩藤24克、天麻15克、菖蒲9克、远志6克、郁金15克、栀子15克、地龙20克、牛膝15克。连服3剂,肢体功能明显恢复,可自动行走。舌苔薄黄,脉弦数。原方去胆星、法半夏,加玉竹20克、白芍20克。连服3剂痊愈。至今健康如常。  相似文献   

7.
<正> 《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曰:“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目前一般认为西医所说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即属于中医“悬饮”的范畴。用十枣汤或控涎丹治疗该病而获效者杂志上屡有报道。然而就笔者临床观察,单纯使用十枣汤或控涎丹之类祛痰逐饮药治疗,对于早期悬饮其有效率只是在10%左右,既便是对中、后期悬饮,其有效率也仅在50%上下。可是采取痰瘀同治的方法,在祛痰逐饮药中加入活血逐瘀药  相似文献   

8.
浅谈“痰淤同病”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9.
<正> 偏瘫,属中风后遗证范畴,病机多为气虚血滞,风痰阻络,痰瘀同病。据此,从1990年4月至1991年4月笔者采取痰瘀同治的方法,收治偏瘫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治疗中风应注重痰瘀同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疗中风应注重痰瘀同治河南中医学院琚玮(450003)郑州铁路中心医院董文灵笔者在临床实践及跟师学习过程中,发现对诸多中风患者采用痰瘀同治之法均可收到良好疗效,进而认识到痰浊瘀血既是中风病诸多危险因素作用下的病理产物,又是影响中风发生、发展、变化的重...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  2 6例中 ,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最大 82岁 ,最小 30岁 ,平均 6 3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1年。脑梗死 8例 ,脑出血 10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8例 ;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 7例 ,痰阻血瘀型 6例 ,肝阳暴亢型 5例 ,元气败脱型 5例 ,痰热互结型 3例。本组患者均经 CT检查确诊 ,在原发病救治中出现呃逆症状并经西医常规止呃治疗无效。治疗方法 涤痰汤药物组成 :法半夏 10 g,胆南星 10 g,橘红 10 g,茯苓 2 0 g,枳实 10 g,人参 3g,石菖蒲 3g,竹茹10 g,甘草 3g。气虚血瘀型证见呃声沉缓 ,纳少乏力 ,舌微紫或紫斑 ,苔黄 ,脉细缓而涩 ,加…  相似文献   

12.
中风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所致。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痰瘀同治法治疗中风历代医家曾有不少论述,笔者根据古今文献和临床实践,在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下,配合西药及针灸治疗中风,获得满意疗  相似文献   

13.
正赵某,女,58岁。2014年5月3日初诊。主诉:舌强语蹇,右半身不遂半年余,加重2小时。中医诊查:面红润,舌红、苔黄腻。神识似明似昧,思睡,大便秘结,小便正常,脉沉细。该患为老年女性,既往患有中风,并留有半身不遂等后遗症,阳气早亏,贼风入经腧,营卫闭塞不行,故舌强语蹇、有半身不遂加重;风性上升,痰湿随之,阻于廉泉,阻塞神明也,故神识似明似昧、思睡;阴霾弥  相似文献   

14.
借鉴历代医家对中风的病因病机阐述和选方用药原则,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提出痰瘀同治之法来治疗中风,同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涤痰汤加减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8例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颅压等治疗;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涤痰汤加减治疗,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结果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涤痰汤加减治疗中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从痰淤论治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医对冠心病的治疗,近年来在血瘀论治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至于痰瘀论治尚不多见.我根据"五脏之滞、皆为心痛"和"胸痹之因,痰凝血滞"的观点,在临床实践中对45例冠心病,运用调畅五脏气机,祛痰化瘀,痰瘀同治的法则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同时也逐步加深了对痰瘀与冠心病关系的理解.现就有关认识聊述管见.  相似文献   

17.
痰瘀论治源于岐黄,历代医家均有创见,应用于临床中的疑难重证确有显著效果。痰饮与瘀血致病的见证颇多,诸如咳喘、肿满、惊悸、呕吐、眩晕、疼痛、症瘕积聚等。祖国医学认为气血、津液同源异派,正常运行是人体的营养物质,停而不去则变生痰饮瘀血。六淫七情、饮食劳伤、跌补损挫等原因,均可使气血运行逆乱,津液停滞于体内,积郁成痰,积痰成瘀,痰瘀之疾于是生焉。《血证论》谓:“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推而论之,痰饮积久,  相似文献   

18.
林××,男,52岁。主诉:自觉胸闷不适,语言不利月余。自1979年6月15日下午始觉胸闷不适,身困肢重,头晕心慌,咽喉痹阻,口舌麻木,语言不利,吞咽困难等,遂送当地卫生  相似文献   

19.
20.
倪静  叶华英 《四川中医》2007,25(4):18-20
本文运用除痰通络之法,结合临床辨证分型,治疗中风病证,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