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叉反应组配型在高致敏患者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交叉反应组(CBEG)配型在高致敏患者肾移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体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水平及其特异性,按照CREG配型原则选择最匹配的供者。结果 60例受者术前PRA超过11%,均有单纯性或混合性升高;按照CREG配型,0~1个抗原错配、2个抗原错配、3~4个抗原错配者术后肌酐恢复正常的时间平均为6.5d、7.0d、12.7d,发生肾功能恢复延迟的例数分别为0、7例、3例,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致敏受者在肾移植时采用CREG配型,可避开受者预存的HLA抗体特异性所对应的抗原,对于提高肾移植人/肾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对抗供者HLA-IgG类抗体(DSA)的识别能力,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ELISA-CDC).方法:对已知HLA抗体特异性的PRA阳性血清进行ELISA-CDC实验,以比较ELISA-CDC与ELISA-PRA在同一特异性HLA抗体识别上的吻合率.选自ELISA-PRA阳性血清,24例已知HLA抗体的血清和针对性HLA-A、B、DR基因的淋巴细胞ELISA-CDC实验为第一组;24份已知HLA抗体的PRA阳性血清和无针对性HLA-A、B、DR基因的淋巴细胞ELISA-CDC实验为第二组;PRA阴性血清为阴性对照组.结果:PRA阳性血清与包含针对性HLA基因的淋巴细胞ELISA-CDC均为阳性;PRA阳性血清与不包含针对性HLA基因的淋巴细胞ELISA-CDC均为阴性;PRA阴性血清与上述2组淋巴细胞ELISA-CDC亦为阴性,吻合率100%.结论:ELISA-CDC能够表达出与ELISA-PRA一致的HLA抗体特异性.ELISA-CDC实验不需要活淋巴细胞,并且排除了非供者特异性抗体反应和非HLA抗体反应;并且,可以提纯供者HLA抗原低温长期保存,不仅便于移植前多个受者与单一供者交叉配型,而且是便于移植术后使用同一供者HLA基因进行监测DSA的一种简单、客观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LA配型及受者PRA情况对致敏患者肾移植后2年疗效的影响.方法 测定73例预致敏肾移植受体体内抗-HLA抗体的致敏程度及抗体特异性,并与81例未致敏受体进行比较,受体以及相应供体的HLA基因型均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进行分析,分析了影响早期移植结果 的因素(移植物的2年排斥率和生存率),包括HLA错配、群体反应性抗体种类及特异性,以及供者的靶抗原.结果 预致敏受者比未致敏受体的2年预后差(移植排斥率P=0.019,生存率P=0.01),无论是以6抗原匹配(AgM)或氨基酸残基匹配(Res M)为标准,对预致敏受体而言,HLA错配数对移植物排斥率,或者移植物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同时产生PRA-I、PRA-Ⅱ两种抗体的移植物受体的两年预后更差(移植排斥率P=0.001,生存率P=0.002).PRA峰值≥50%的组及其分组,移植时PRA值大于50%,他们的两年预后明显比对照组差(移植排斥率P1=0.025,P2=0.001,生存率P=0.043,P=0.024).移植时靶抗原阳性组及其分组,HLA-I阳性的组,其移植物排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高于靶抗原阴性组(P=0.003,P=0.001),高于靶抗原峰值阳性但移植时靶抗原阴性的受体(P=0.024,P=0.002).靶抗原阳性组还有HLA-I靶抗原阳性组的两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P=0.001),靶抗原未明组的两年移植结果 与靶抗原阳性组类似.经过血浆滤过及免疫吸附的预致敏受者(PRA处理组)的两年移植结果 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但未经处理的PRA预致敏受者的结果 与对照组是不同的(排斥率P=0.004,生存率P=0.005),3例HLA-I靶抗原阳性、按照氨基酸残基标准无错配的受体发生超急性排斥,1例PRA-Ⅱ阳性(靶抗原未知)的受者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PRA-Ⅱ靶抗原阳性的8例受者未见超急性期排斥反应.结论 移植前PRA预处理可以改善预致敏受体肾移植后的预后,避免抗原阳性供者仍然是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早期排斥反应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致敏肾移植患者体内预存抗H LA抗体的特异性及HLA配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致敏肾移植患者体内预存抗HLA抗体的特异性及其HLA配型。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13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的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IgG型抗HLA抗体的水平及其特异性。应用抗HLAⅠ类单克隆抗体湿板进行供、受者HLA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法进行供、受者HLAⅡ类基因分型,根据HLAⅠ类抗原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标准和Ⅱ类抗原可接受性错配原则进行供、受者选配。结果136例中,104例存在抗HLAⅠ类IgG抗体,76例存在抗HLAⅡ类IgG抗体,44例同时存在抗HLAⅠ类和Ⅱ类IgG抗体。按照传统HLA抗原配型标准,136例中,供、受者HLA抗原无错配、1个抗原错配、2个抗原错配、3个抗原错配、4个抗原错配者分别为7例(5.1%)、26例(19.1%)、47例(34.6%)、39例(28.7%)和17例(12.5%);而按照CREGs配型标准,HLA抗原无错配、1个抗原错配、2个抗原错配、3个抗原错配者分别为31例(22.8%)、53例(39.0%)、36例(26.5%)和16例(11.7%),没有4个抗原错配者。按照CREGs配型原则,HLA抗原无错配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2个和3个抗原错配者(P〈0.05),其移植肾1、3、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2个和3个抗原错配者。结论根据CREGs配型标准能够显著提高供、受者的相配率;良好的HLA配型可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移植肾丢失引起HLA体液致敏的机制.方法采用LAT-ELISA法分别检测3例首次尸肾移植丢失的受者术前1周、术后1个月群体反应性抗体(PRA)IgG类HLA抗体水平,并分析其性质.结果1例女性受者术前1周PRA水平Ⅰ类为17.9%,其抗体特异性为B60,Ⅱ类为阴性;术后1个月PRA水平Ⅰ类为39.3%,其抗体特异性为B17,Ⅱ类为阴性.2例男性受者术前1周Ⅰ、Ⅱ类PRA为阴性(PRA<10%).术后1个月Ⅰ类PRA水平分别为46.4%和41.7%,其抗体特异性分别为B63、B22;Ⅱ类PRA水平分别为25.0%、23.1%,其抗体特异性均为DR53.结论移植肾丢失患者术后产生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b),表明移植物是机体HLA体液致敏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微珠法检测肾移植受者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并探讨DSA阳性受者的HLA配型及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检测39例亲属肾移植受者移植前、后的DSA,检测供、受者HLA错配情况,记录受者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DSA阳性及阴性受者的HLA错配及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9例共检测DSA 313次,其中移植前78次,移植后235次,移植前出现DSA阳性的均暂缓手术.5例HLA无错配的受者移植后DSA均为阴性,34例HLA错配的受者移植后12例出现DSA阳性(35.3%,P<0.05).12例DSA阳性受者中,5例发生排斥反应(41.7%),其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DSA阴性的移植受者(7.4%,P<0.05).发生排斥反应且DSA阳性受者的单抗原微珠免疫荧光强度均值为5723.9±1030.5,高于未发生排斥反应的DSA阳性者的2355.2±609.7(P<0.05).DSA阳性的受者治疗后,DSA免疫荧光强度有所下降.结论 采用流式细胞微珠法动态监测DSA效果较好,有利于预测和及时防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肾移植受者人/肾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应用美国莱姆德公司LAT1240、LM720R、SSP2LB试剂,准确检测112例PRA阳性肾移植受者体内PRA的水平及其抗体的特异性,评估其致敏状态,应用CREGs配型标准选择最匹配的供者。结果112例受者中,HLA-Ⅰ类抗体阳性43例,Ⅱ类抗体阳性39例,Ⅰ、Ⅱ类抗体均为阳性30例;HLA配型0~5个位点错配数分别为6、39、38、21、7、1例,术后移植肾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排斥反应18例、慢性排斥反应5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4例,因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切除1例,死亡13例(其中移植肾带功能死亡5例)。目前人存活99例,肾存活96例,5年、3年和1年肾存活率分别为86.21%、86.96%和91.96%。结论运用CREGs配型原则,能使供、受者间的HLA相配率显著提高,可减少PRA对肾移植的不良影响,提高PRA阳性受者的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监测对预测肾移植受者排斥反应发生的意义及探讨对高水平PRA受者的临床处理.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法)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的PRA水平,以PRA≥10%为阳性,10%≤PRA<50%为低致敏、PRA≥50%为高致敏,并对37例术前高致敏患者行血浆置换.结果 1527例肾移植受者中,PRA阳性350例(22.9% ),其中高致敏 94例(26.8% );PRA阳性组排斥反应发生率(21.1% )高于PRA阴性组(3.8% , P〈0.01), 术后PRA转为阳性组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PRA无变化组(P〈0.01),行血浆置换受者与未行血浆置换受者排斥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接受过移植、多次妊娠、多次输血受者易致敏,HLA-A、B、DR配型错配抗原〉3个受者急性排斥的发生率(16.9% )明显高于错配抗原≤3个受者(1.7% , P〈0.01).结论 动态监测PRA水平有助于预测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动态监测肾移植前后供者HLA特异性抗体(DSA)及非供者HLA特异性抗体(NDSA)的变化,观察其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液相芯片(Luminex)技术检测8例肾移植患者术前HLA基因分型、术前和术后的特异性HLA抗体改变.结果 术前HLA抗体阴性者4例,术后1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另3例半年内HLA抗体阴性,肾功能良好.2例移植前后检测HLA抗体阳性,术后半年抗体滴度明显逐渐增高,分离出DR11(DSA);DR12、DQ7、DQ8(NDSA).1例术前存在A11(DSA),A34(NDSA)抗体,术后1个月始NDSA增多,且其分值呈上升趋势.1例术前存在DR.15(DSA)抗体,术后1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行移植肾切除.结论 肾移植前受者存在DSA会导致移植肾急性排斥,特别是存在HLA-Ⅱ类抗体.在随访期间HLA抗体滴度和类型持续升高者,应鉴定其DSA与NDSA类型,尽早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减少移植肾功能减退及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致敏肾移植供受者的HLA配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在高致敏受者肾脏移植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18例高致敏受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体内预存的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 IgG)水平及其特异性 ;采用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 (CDC)和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Micro PCR SSP)技术进行HLA I类和II类分型。 结果  18例高度致敏受者的PRA IgG水平为 40 %~ 96 % ,平均 5 6 % ;供受者之间按传统的HLA A、B、DR抗原错配 (MM )原则 ,0~ 1MM者 5例 (2 8% ) ,2~3MM者 13例 (72 % ) ,而按交叉反应组 (CREGs)错配原则 ,0~ 1MM者 11例 (6 1% ) ,增加了 33 % ,而2~ 3MM者仅 7例 (39% ) ;肾移植术后仅 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排斥发生率为 2 2 % ,经OKT3 治疗后逆转。 结论 CREGs配型可显著提高供受者的HLA配合率 ,良好的HLA配型对减少高致敏受者肾移植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