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潮藻类毒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赤潮是海洋内浮游生物 (主要是藻类 )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洋水体变色、变味的一种有害生态异常现象 ,是一种严重恶化海洋环境 ,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沿海旅游业 ,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海洋自然灾害。海洋中众多的鱼、贝类动物以食藻为生 ,而某些种系的海藻为了生存会产生一些使食藻动物拒食或毒化的有毒次级代谢物—化学毒素。含有毒素的藻类通过食物链毒化海洋鱼、贝类 ,人类食用染毒的贝类可发生食物中毒或死亡〔1〕。与有害赤潮相关的赤潮藻毒素 (贝毒素 )中毒主要有五大类 :(1)麻痹性贝毒中毒 (ParalyticShellfishPois…  相似文献   

2.
记忆丧失性贝毒素-软骨藻酸的HPLC方法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骨藻酸 (DomoicAcid ,DA) ,作为一种罕见的天然神经毒性氨基酸 ,由它引发的食物中毒可引起呕吐、腹泻神志不清、记忆丧失、眩晕、昏迷甚至死亡 ,根据这种新型贝毒与其它贝毒特征的差别 ,被命名为记忆丧失性贝毒 (AmensicShell fishPoisoning ,ASP) 〔1,2〕。为了保护人类免受ASP的侵害 ,对海产品中染毒贝类体内的毒素 (DA)进行有效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种水溶性毒素 ,DA的小白鼠生物法检测极易与麻痹性贝毒素 (PSP)相混淆 ,高效液相色谱 (HPLC)己被公认是检测DA的最有效方…  相似文献   

3.
中国沿海的贝毒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对贝毒的调查研究工作目前正在开始,除了已查明江瑶具有内源性贝毒之外,主要的研究工作集中在赤潮产生的麻痹性贝毒(PSP)上面,PSP中毒案例主要发生在中国南方的浙江、福建、广东及台湾等地,其中有一些案例是致命性的。科研人员研究了广东省各种贝类中PSP的含量,组织中分布及季节变化的情况,对其组份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成份为STX,neoSTX及GTX1~4等。在我国沿海已发现了三种产生PSP的毒藻,其中的Alexandriumtamarense已分离出孢子并培养出单株克隆体供研究用,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沿海还发现过产生腹泻性贝毒,神经性贝毒及失忆性贝毒等毒源藻类,应提高警惕其形成“赤潮”,并在贝体内大量积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检测唐守亭(辽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大连116001)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ShelfishPoison,DSP)与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ShelfishPoison,PSP)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是两种主要的贝类...  相似文献   

5.
贝类毒素是由海洋中的有毒藻类通过食物链传递给藻食性的贝类等生物,并在其体内蓄积形成的有毒高分子化合物.作用于人体时反应快、无适宜懈毒剂,轻则危害人体健康,重则导致人体死亡.广东省近岸海域是有毒赤潮的高发区,已发生多起由贝类毒素引起的中毒事件.在所有的贝类产品食物中毒事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中毒被认为是对健康危害最严重之一.  相似文献   

6.
贝类的毒素     
贝类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小水产品,贝类毒素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在许多沿海国家时有发生,其中麻痹性贝类中毒尤为全世界所注意。 贝类中毒与赤潮暴发有关,“赤潮”是指海洋中浮游生物急剧大量繁殖的结果,当某种藻类的密度达到30000个细胞/ml,即可使局部海水改变颜色。当贝类摄食有毒的藻类,本身并不中毒,而能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当人们食用毒化的贝类即可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7.
赤潮生物检测的分子探针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赤潮(Red Tide)也称有害藻华(HAB),是由于海域环境条件的改变,致使某些单细胞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生态现象。海洋中HAB藻类的爆发性增殖并通过食物链转化,对海洋生态环境、水产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安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尤其是产毒赤潮。在赤潮毒素检测的上游即在赤潮发生之前监测赤潮生物尤为重要。赤潮监测大多  相似文献   

8.
贝类食物中毒病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浦昌 《现代预防医学》1999,26(4):441-442,463
目的;研究贝类食物中毒的病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通过对五起贝类食物中毒病因,流行特征,以及贝毒的毒力,化学结构进行分析,对中毒的季节,气象条件,赤潮的形成和贝类染毒的关系作了研究,结论:认为海洋环境的污染和赤潮是贝类染毒的主要途径,建议贝毒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定为4MU(小白鼠单位),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检验方法,应优选小白鼠生物测定法,沿海卫生监督机构应建立海水污染,赤潮,以及甲藻类生物和贝类带毒监测  相似文献   

9.
织纹螺毒性与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织纹螺是沿海潮间带和潮下带常见的螺种之一,呈世界性分布,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狭舌目、织纹螺科,以藻类为食物链。一般认为织纹螺带毒与“赤潮”某些藻类毒素有关,通过摄入有毒藻类,滤过性蓄积,产生了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简称PSP)。食用有毒的织纹螺即可引起中毒,由于其中毒进展快、症状重、无特效药、  相似文献   

10.
南通沿海经济贝类体内贝毒素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贝类产品一直是深受群众喜爱的食品。近年来,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断排入江海,海洋纳污量增加,影响了海域水环境质量,一些海域赤潮现象增多,有毒藻类大量繁殖,加上贝类生活习性和环境特殊,使得贝体带毒状况增多,导致国内先后发生多起由贝类引起的食源性贝毒素中毒事件,其中不乏致死性中毒,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欧盟则从1997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贝类  相似文献   

11.
织纹螺麻痹性毒素毒性监测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织纹螺(Nassarius.SP)是本市海涂潮间带常见的螺种之一,当地俗称割香螺,由于肉质鲜美,在本市有长期的食用史。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发现越来越多的织纹螺中含有麻痹性毒素,能引起人类神经毒症状,食用不当易发生中毒,而且死亡率很高。我市自6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2.
免疫方法在藻毒素及贝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郭皓 《卫生研究》1999,28(2):122-124
有害藻类自身或通过食物链在鱼类、贝类等生物体内蓄积,对生物直至人类产生危害。藻类毒素和贝毒的检测方法要求快速、方便、准确,并且在其含量极微时即可检出以起到预警作用。免疫方法使之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免疫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藻毒素和贝毒检测中的应用,总结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景和不足之处,旨在常规检测中推广和普及免疫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赤潮生物毒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许多新的疾病和顽症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人类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特效药物来治疗这些疾病。科学家纷纷将目光投向海洋,利用赤潮毒素作为药物方面的研究将成热点,如利用麻痹性贝毒素可制成高效麻痹剂、利用腹泻性贝毒素来探讨人体内蛋白酶的作用机制等,表明赤潮毒素作为生化和药物研究的工具前景广阔。赤潮是赤潮生物如藻类暴发性增殖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生态现象。某些赤潮藻为了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微囊藻 毒素的污染现状,毒性机理和检测方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 引言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生态习性多种多样。蓝藻(亦称蓝绿藻 )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水体中的一类有色素、营自养生活的浮游藻类。近年来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 ,使得水体急剧富营养化 ,每年夏秋季节在一些淡水湖泊、河流中常可见到大规模的水华现象 ,水质感观性状恶化 ,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蓝藻是目前已知产生毒素最多、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最大的藻类。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ins ,MCs)就是由蓝藻门中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颤藻、念珠藻、束丝藻等产生的一类肝脏毒…  相似文献   

15.
三种蓝藻毒素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研究蓝藻毒素的神经毒性,本分别对类毒类-a,类毒素-a(s),麻痹贝类毒素的理化性质,产毒藻类及其分布,神经毒性作了简要概括,由于国外报道这些神经毒素已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大量中毒死亡,故建议今后应开展此类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海水和贝类中软骨藻酸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测定海水样品和海洋贝类中赤潮毒素记忆缺失性贝毒主要成分软骨藻酸(DA)。方法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DA分别与载体蛋白卵清蛋白(OV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得到包被抗原和免疫抗原。以DA-BSA做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间接竞争ELISA方法分析检测海水样品和海洋贝类中的软骨藻酸。结果最低检出限为10.0ng/ml(对于贝相当于4μg/g);海水样品回收率为83.2%~124.7%,批内变异系数在4.7%~5.9%之间;贝类样品回收率为85.9%~99.9%,批内变异系数2.4%~7.1%之间。结论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海洋贝类中DA可以满足国际规定的安全限值。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三十二例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delayedencephalopathyafteracutecarbonmonoxidepoisoning ,DEACMP)系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过抢救症状缓解 ,数天以至数周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据Seger等[1] 综述近年来的文献 ,其发生率为 2 %~ 30 %。关于DEACMP的病理改变、CT改变与临床研究已有多篇报道[2 ] ,但未见磁共振(MRI)和随访的报道。我们对 32例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了2年随访并对其MRI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8.
麻痹性贝毒在广州市售经济贝类中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黄沙海产品批发市场7种经济贝类为期一年的麻痹性贝毒(PSP)污染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解海产品食用的安全性。方法毒性测定按照AOAC小白鼠法进行,成份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安全性评价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我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4MUg肉)。结果在调查的84份贝样中,染毒贝整体毒力(消化腺与肉的加权平均毒力)低于4MUg肉,毒素最高含量仅为184MUg肉,所有贝类均在安全食用范围之内。染毒贝类主要为栉孔扇贝(ChlamysMimachlamysnobilis)和嵌条扇贝(Pectenalbicans)。毒素在2个种9份样品的消化腺中检出,某些样品肌肉组织出现小白鼠毒性反应。一份样品消化腺中毒素含量高达1452MUg,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该样品毒素成份主要为B1、GTX23、GTX14及C类。结论广州市市售鲜贝PSP含量和检出率整体水平均较低;贝中消化腺毒素含量及检出率明显高于肌肉,个别腺体毒素含量超出标准。毒素分布存在季节性差异,春季毒素比较强,夏秋季检出率高。因此有针对性的加强贝毒监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软骨藻酸与人类健康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多加  李凤琴 《卫生研究》2005,34(3):378-381
软骨藻酸(DA)是主要由拟菱形藻属硅藻产生的一种谷氨酸和红藻酸的类似物,能够污染鱼贝类等海洋生物,是引起人类记忆缺失性中毒的致病因子。目前世界各地均有DA检出,随着赤潮的频繁爆发和软骨藻酸中毒事件的不断发生,对软骨藻酸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兴奋性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DA理化性质、产生菌、污染情况、人类中毒情况、毒性机制和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研究蓝藻毒素的神经毒性,本文分别对类毒素-a、类毒素-a(s)、麻痹贝类毒素的理化性质,产毒藻类及其分布,神经毒性作了简要概括.由于国外报道这些神经毒素已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大量中毒死亡,故建议今后应开展此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