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建立儿保更新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分别将同期出生的46名正常新生儿和46名高危儿随机分为新模式组和对照组,新模式组的正常儿和高危儿除常规模式儿保外,定期进行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对照组只做常规模式儿保。各组均在3、6月和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的测评。 【结果】 1)3月、6月和1岁时,高危新模式组5个能区的DQ逐步提高,到1岁时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已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2)生后3月时,正常新模式组的DQ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6月和1岁,正常新模式组5个能区的DQ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将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纳入常规儿保中的更新模式,可以促进婴幼儿智能发育,利于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早期干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通过早期干预促进高危儿的行为发育。 【方法】 将 78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未干预组 ,并设正常新生儿对照组。仅对干预组患儿实施早期康复干预 ,定期随访 ,以《贝莉智能发育量表》进行智能发育评估 ;未干预组、对照组患儿只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育儿指导。 1岁时通过《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三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的最终评估。 【结果】  3、9月龄时干预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未干预组 (P <0 .0 1) ,可达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1岁时Gesell智能检查 ,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除大运动能区不存在差异外 (P >0 .0 5 ) ,其它四大能区差异均存在非常显著性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五大能区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 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行为发育 ,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智能的影响。【方法】高危儿干预组46例,均为2005~2006年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重点护理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se unit,NICU)住院新生儿;高危儿对照组230例,为2005年以前本院NICU住院新生儿,同期在本院儿保门诊常规体检的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早期神经心理发育监测。【结果】高危干预组与高危对照组比较:1岁时高危干预组的语言和个人社交2个能区和平均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高于高危对照组(P<0.05);而大运动、适应行为和精细动作DQ两组差异无显著性。高危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运动、个人社交和平均DQ两组差异无显著性;高危干预组精细动作和适应行为DQ比正常对照组儿童低(P<0.05);高危干预组的语言DQ比正常对照组儿童高(P<0.01)。高危对照组5个能区和平均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能促进高危儿的神经心理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胎龄小于30周早产儿1岁内神经行为发育表现和早期跟踪干预作用,为婴儿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和神经发育早期干预提供研究方法和研究线索。【方法】采用婴儿神经行为发育评估法对38例早产儿在矫正月龄3、6、9和12个月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同期对75例健康足月儿行每月定期发育评估和指导,个体化神经行为评估内容包括定期对婴儿植物神经调节系统、运动系统(包括功能性运动和非功能性运动项目)和行为调节的评估,评估正常为3分,有待提高为2分和异常为1分;早期干预的方法包括改善婴儿行为组织能力,降低婴儿紧张度,引导和提高婴儿的运动能力等;足月儿组、早产儿干预组和早产儿组婴儿12月时行戈塞尔发育商测评。【结果】早产儿3和6月时植物神经调节系统、行为调节系统和运动发育系统评分显著低于足月儿组;通过早期跟踪评估和早期干预,在矫正月龄12月时早产儿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早产儿组(P0.01),但仍低于足月儿组(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能力低下发生率较高,早期合理的跟踪评估和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保健管理模式,早期发现儿童发育中存在的问题,早期干预,预防残疾发生。 【方法】 以海淀区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为基础,通过对社区儿保医生进行技术培训、建立逐级信息转诊管理制度和区级评估干预门诊,研究全区社区儿童发育筛查-评估-诊断-指导干预-反馈-基层再提高的监测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全区五年发育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评估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结果】 2006-2010年海淀区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筛查覆盖率由66.33%上升到93.75%。2009年起建立区级发育迟缓儿童干预门诊,更多迟缓儿童得到干预指导,较好发挥了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的社会效应。 【结论】 在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中,实施有效的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及保健管理模式,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发育偏离或落后儿童的有效途径,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危儿童233例智力测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智力测试为手段,对高危儿精神发育进行跟踪测试,以早期获得高危儿不同时期神经精神发育的情况。【方法】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233例患儿采用智力测试及其他相应的检测。【结果】智力测试能评估高危儿智能发育水平,高危儿不同年龄段即分别在6、12、18、24个月中精神发育商存在差异,在同一年龄组五大领域发育商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高危儿管理中,用智力测试手段检测,根据结果可以对高危儿不同年龄段及不同领域发育进行早期干预,提高高危儿的智能水平。  相似文献   

7.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认知发育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认知发育的影响,为临床进行有效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86例高危儿分为干预组(46例)和未干预组(40例),参照鲍氏早期教育资料制定干预计划,采用家庭式干预模式对干预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定期随访,以Gesell发育量表测定发育商,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指导干预。【结果】3月龄时两组发育商差异无显著性(P>0.05),6月龄时两组在精细动作和个人-社会交往方面存在差异,9~24月龄除大运动存在差异外其它四个能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系统管理,可明显促进其认知发育,减少伤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Alberta 婴儿运动量表对婴幼儿运动发育落后筛查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458例普通婴儿和160例高危儿进行Alberta运动发育评估,根据得分查出百分位数和相当月龄。 【结果】 高危组运动发育明显落后于普通组,高危因素中以重度窒息、早产、重度黄疸为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Alberta 婴儿运动量表是一个通过观察即可对婴儿的运动发育进行评估的量表,评估结果准确,易于推广,可用于对婴幼儿运动发育进行筛查、评估及指导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深圳特区高危新生儿管理形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高危新生儿管理形式及干预方法,为降低伤残儿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由儿保科、新生儿科、康复科协作对233例高危新生儿进行体格发育、神经运动、精神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结果】 高危新生儿的管理率:缺氧缺血性脑病86.3%,窒息64.0%,颅内出血64.0%,高危儿伤残率3.4%。随访次数和父母文化程度、父亲职业及经济状况有明显相关。【结论】 医院内多学科协作成立高危儿管理中心,进行高危新生儿管理的途径是可行的。高危儿管理和社区保健结合可提高管理率,降低失访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整个儿童群体智力水平,降低精神发育迟缓率。方法:由社区医生上门向新生儿家长传授小儿 全脑开发技术,由母亲亲自训练儿童,社区医生定期督导并监测小儿智能发育。采用《小儿智能发育筛查表》及小儿智能 测验工具,定期系统地对小儿进行智能发育筛查。通过社区整群筛查比较干预组(126人,平均8.6个月)与对照组(81 人,平均9.4个月)筛查通过率,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其差异性。结果:社区干预组儿童13~19个月智能筛查通过率 97.8%,较对照组高18.2个百分点;规范干预组儿童6个月后智能筛查通过率达100.0%,而不规范干预组儿童13~19 个月通过率仅93.8%;规范干预下高危儿与正常儿一样出生6个月后智能筛查通过率也达100.0%。社区内精神发育迟 缓率为零。结论:儿童智能发育社区干预,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儿童智力水平,降低精神发育迟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社区家庭为纽带,构建立足社区的婴儿早期教育的综合干预模式。 【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3月出生的新生儿422人,干预组202 人,对照组220人。两组婴儿均给予基本的儿童保健服务,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行设计的早期教育综合干预方案。干预为期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婴儿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 【结果】 干预组婴儿体格发育情况较优(身高P=0.01;体重P=0.04);干预组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其中精细动作和认知能力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社区早期教育综合干预可促进婴儿体格和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婴幼儿微量元素与体格发育的相关性和造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抽取868例0~2岁婴幼儿血锌、铜、钙、铁、镁、铅检测结果与体格发育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锌、铁、钙缺乏症和高血铅症患儿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婴幼儿,发病风险分别为正常儿童的4.04、3.20、2.61、3.00倍(P均<0.05)。锌、铁、钙缺乏症和铅中毒症患儿低体重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婴幼儿,发病风险分别为正常儿童的2.49、4.52、2.46、1.63倍(P均<0.05)。锌、铁、钙缺乏症和铅中毒症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婴幼儿,发病风险分别为正常婴幼儿的5.02、3.67、2.29、3.82倍(P均<0.05)。 【结论】 婴幼儿体格发育与微量元素锌、铁、钙、铅水平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教育对6月龄婴儿气质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婴幼儿心理及智力发育。 【方法】 采用Carey的儿童气质问卷对100例早教组6月龄婴儿及100例对照组6月龄婴儿进行气质测评。 【结果】 两组婴儿在气质类型和气质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学历低和家庭收入低对婴儿气质有消极影响,早期教育可以使难养型气质婴儿减少。 【结论】 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婴幼儿气质良好发展,确保儿童早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无脑损伤的早产儿按照不同的气质类型进行早期干预,探讨其效果,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方法】 选择无异常分娩史、头颅检查除外脑损伤的早产儿49例(早产儿组),设正常足月儿48例为对照组。应用小婴儿气质问卷和幼儿气质评估表对早产儿组和对照组进行气质测评。早产儿组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和气质干预,干预1年后与对照组儿童进行气质比较。 【结果】 干预前两组气质分类结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儿组干预后E及I-E型气质儿童增多,干预前后气质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 【结论】 早期教育和气质干预可以促进早产儿气质良好发展,不同气质特点婴幼儿应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0~2岁早产儿弱视发生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分析0~2岁早产儿弱视发生风险,为早产儿早期开展视力筛查与弱视防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无视网膜病变早产儿264人,按矫正年龄分为6月龄、9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共5组,同期随机选取各年龄段50名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参照前期研究[1]中制定的弱视高危人群与可疑人群筛查标准,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测量双眼屈光度值,分析弱视发生的风险。 【结果】 0~2岁早产儿中高度远视、中重度散光与屈光参差发生率较足月儿高,各年龄组弱视高危儿童与可疑儿童发生率均较足月儿高,并在6月龄时就突显出差异性。 【结论】 0~2岁早产儿弱视发生风险较足月儿高,建议早产儿从6月龄开始定期进行视力筛查,监测视力发育,及时矫治屈光不正,降低弱视发病率,做好弱视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扬州婴幼儿智能发育水平,为促进婴幼儿智能早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9-2011年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接受体检的5 635例门诊体检婴儿进行发育筛查(Develpmental Screening Test,DST),分析本市婴幼儿发育状况。 【结果】 1)本调查筛出的婴幼儿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为87.59±12.24,发育异常和可疑率分别为5.8%和34.1%;2)女童发育商值高于男童;筛查发育异常率最高的月龄依次为18个月、30个月和24个月;3)运动、社会适应及智力发育落后比例分别为40.7%、38.0%和32.0%。 【结论】 扬州地区婴儿智能发育状况一般,应加大18~30个月幼儿的发育筛查力度,针对运动发育落后进行重点干预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城区婴幼儿肥胖干预措施,为临床有效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制定适合社区儿保医生实施的婴幼儿肥胖干预方案,针对看护人开展婴幼儿饮食健康促进活动,干预周期为一年。 【结果】 干预组婴儿食物转换月龄晚于对照组,进食肉类、蔬菜及水果的频率多于对照组,进食甜饮料的频率少于对照组;随访一年后婴儿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儿童营养状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长的线性生长无差异。 【结论】 城区婴幼儿肥胖干预方案适用于社区医疗保健机构,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引导式教育结合针刺治疗对学龄前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探讨对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将60例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指导家庭训练的同时进行引导式教育结合针刺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感觉统合、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家庭训练。家庭指导参照《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及《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给予指导方案,尽可能保持两组家庭训练的一致性。所有患儿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均进行智能测定。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干预后治疗组IQ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干预前后IQ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引导式教育结合针刺治疗对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的智能发育以及智力水平的提高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出生体重对婴儿早期体格及智能运动发育的影响,为巨大儿的早期健康促进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在本院产科出生的巨大儿及足月适于胎龄儿进行定期跟踪检查,了解两组婴儿体格及运动发育特征,并于1岁时运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对两组婴儿进行发育测评。 【结果】 巨大儿1岁以内的体重、身高、头围均高于同龄的足月适于胎龄儿(P<0.05);两组之间1岁以内重要运动指标出现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巨大儿的运动发育指数均值较足月适于胎龄儿的高(P<0.05)。 【结论】 出生正常的巨大儿在1岁以内的体格发育显著超前于足月适于胎龄儿;较重的体重负荷对其1岁以内重要运动指标的出现以及1岁时的智能及运动发育未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