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者于术后第3 d 给予处理,观察前房延缓形成的情况。结果:本文150 例208 例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 114 眼(54.8% ),发生前房延缓形成40 眼(19.23% )。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适时恰当的处理,可明显减少前房延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前房延缓形成或消失是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之一。一般认为术后5天前房不恢复或浅前房以及恢复后又消失者称为前房延缓形成。作者对21例30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病例,针对病因采取了相应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30眼,男7例10眼,女14例20眼。年龄皆为40岁以上患者。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1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12眼,慢性开角型青光眼3例5眼。因脉络膜脱离所致术后浅前房5眼,占本组病例16.67%;滤过过强20眼占66.67%;结膜瓣破裂,房水渗漏3眼占10%;睫状环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2眼占6.67%。  相似文献   

3.
1991年一1996年作者共施行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94例,106眼,其中发生34眼持续性浅前房,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4眼中,男14眼,女20眼,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3岁。治疗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眼,开角型青光眼6眼,继发性青光眼5眼。1.2浅前房持续时间及类型术后第id前房未形成者18眼,术后第2-3d前房变浅16眼。浅前房持续5d以内者16眼,5-10d14眼,11-15d4眼。按可以也分级法[‘j分为:I度为角膜与周边虹膜接触,中央前房形成;H度为除瞳孔区前房存在外,角膜内皮与虹膜均接触;m度为即整个虹…  相似文献   

4.
刘杰 《黑龙江医学》2002,26(3):193-194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一种常见并发症 ,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角膜内皮水肿 ,虹膜前后粘连 ,白内障形成等严重后果 ,最终导致视力损害 ,现将我院 1996 - 0 1~ 2 0 0 0 - 12施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病例做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72例 (91眼 ) ,男 30例 ,女 4 2例。年龄 4 1~ 78岁 ,平均5 5 6岁。其中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5 8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 5眼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8眼 ,术前眼压控制正常者 75眼 ,不能控制正常者 16眼。1 2 浅前房分度按Spaeth分度法分度 ,Ⅰ度 :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 ,中央前房存在 ;Ⅱ度 :…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临床常见的早期手术并发症 ,处理不当可导致角膜内皮损伤、虹膜周边粘连、炎症和继发性白内障等。我院 1 996~ 2 0 0 2年间共做过 1 56例 1 94眼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其中有 38例 46眼发生术后浅前房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56例 1 94眼原发性青光眼中男性 61例 ,女性 95例 ,男女比例 1∶1 6。年龄 2 3~ 90岁 ,平均 61 2岁。本组病例中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87例 1 0 7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35例 43眼 ,单纯型青光眼 2 9例 39眼和继发性青光眼 5例眼。其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原因及有效预防途径。方法:对71例原发性闲角型青光眼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25例术后并发浅前房,占35.2%。浅前房程度按spaeth分级法进行分级。Ⅰ度16眼、Ⅱ度7眼、Ⅲ度2眼。结论:皮质类固醇,睫状肌麻痹剂及高渗脱水剂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30例422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 0.4g/L.对术后浅前房50例(58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330例422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均下降,发生浅前房50例58眼.原因:房水滤过过强29眼,结膜瓣渗漏15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眼,恶性青光眼3眼.保守治疗44眼,手术治疗14眼.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后浅前房较常见,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6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结果26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主要为滤过太强16眼占61.5%,结膜切口渗漏8眼占30.8%,脉络脱离1眼占3.85%,恶性青光眼1眼占3.85%,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主要为滤过太强,结膜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处理以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巩膜潜池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2例51眼行巩膜潜池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0~12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滤过泡、眼压等。结果术后有4眼1级浅前房,占7.84%。眼压≤21 mmHg 45眼,控制率88.23%,功能性滤过泡43眼,占84.31%。结论巩膜潜池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确切,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手术 ,而术后浅前房是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它不仅导致术后的炎症反应致角膜混浊、水肿、晶体混浊、虹膜前后粘连和房角闭合、脉络膜脱离 ,而且和手术成功密切相关。现对 31例 (36只眼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 1 4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文 31例 36只眼中 ,男 7例 (9只眼 ) ,女 2 4例 (2 7只眼 ) :年龄 4 1~ 75岁 ,平均 5 7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 4例 (2 7只眼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7例 (9只眼 )。手术方法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 ,再作以角…  相似文献   

11.
抗青光眼术后持续性浅前房20眼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并发症中 ,最常见的是持续性浅前房 ,处理上有时颇为棘手。 1994~ 1998年本科共施行小梁切除术 70例 72眼 ,其中 2 0例 2 0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现将其原因及处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中 ,男 8例 ,女 12例 ;左眼 8例 ,右眼12例 ;年龄 12~ 85岁 ,平均 42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9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6眼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5眼 ;手术方法为常规小梁切除术。发生浅前房的原因 :虹膜睫状体炎 8例 ,结膜切口渗漏 2眼 ,巩膜瓣愈合不良 2眼 ,滤过泡过大 4例 ,脉络膜脱离 4眼。术后第 1d前房未形…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卫红  隆习军 《海南医学》2003,14(10):25-26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连续92例104只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程度及原因。结果 本组发生术后浅前房16眼;占15.4%,其中结膜漏1眼(6.25%),滤过过强11眼(68.75%),脉络膜睫状体脱离4眼(25%)。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复杂,与术前眼压关系密切,与患者年龄及青光眼类型无关,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角膜的损伤 ,虹膜的前后粘连 ,促进白内障进展加快及恶性青光眼等 ,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视力。本文对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迟缓形成的原因作回顾性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998年 1月~ 12月 ,我院共收住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共 55例、78眼。其中男 2 1例、32眼。女34例、4 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58眼 ,慢性闭角青光眼 14眼 ,开角型青光眼 6眼。所有病例术前经 3~ 5天局部及全身降眼压治疗 ,待患者充血减轻 ,角膜水肿好转 ,眼压降低后 ,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后每天在裂…  相似文献   

14.
关大权 《海南医学》2011,22(6):91-92
目的探讨在持续高眼压下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30例(32眼),患者入院后应用药物给予降低眼压治疗7 d左右,但眼压仍在35~65 mmHg(1 mmHg=0.133 kPa)之间。患者术前30 min给予20%甘露醇250 ml进行快速滴注;给予镇静剂;所有患者均行球周麻醉,行小梁切除术。结果 30眼术后24 h内前房形成,其余2例为浅前房,给予休息同时加压包扎5 d后前房形成。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眼压在21mmHg以下的29眼,眼压高于21 mmHg的患者给予抗青光眼药物滴眼控制。术后1个月视力:手动3眼,指数6眼,0.02~0.1 6眼,0.1~0.2 14眼,0.2以上3眼。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在持续眼高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能够避免患者视功能进一步受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28例(4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可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MMC)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42眼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无1例持续性浅前房,术后随诊6个月~12个月,眼压小于21mmHg有39眼,成功率92.85%。多囊滤泡37眼,占88.09%,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1行~2行者23眼,占54.76%。无变化者19眼。结论: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术操作简便,易掌握,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产生的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48例(48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其中11例发生持续性浅前房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治疗观察.结果:11例眼术后并发浅前房,其发生率为22.9%.主要原因为滤过引流过分通畅及结膜瓣漏等引起,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Ⅰ~Ⅱ度浅前房经保守治疗治愈,Ⅲ度浅前房经手术治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术后易出现难以预测的浅前房 ,并由此产生角膜混浊、晶体混浊加重、虹膜前后粘连等 ,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如何有效地预防这些并发症 ,本文就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在我院施行的小梁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小梁切除术后发生的浅前房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4例 (90只眼 ,男36例 ,女 48例 ) ,平均年龄 56 8岁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52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 2例 ,开角型青光眼 1 5例 ,继发性青光眼 5例。1 2 方法 常规以窟窿部为基底的结膜…  相似文献   

18.
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对13例(13只眼)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别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晶状体摘除+玻璃体切割术(或+人工晶体植入术),睫状体冷冻术,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 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84.6%眼压控制正常范围;术后61.5%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表现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似,前房浅并深浅不均,眼压高,视力影响大是其特点;可根据患者前房、晶体及视力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青光眼手术患者72例76眼发生浅前房的比率、发生时间、类型,分析不同青光眼类型和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浅前房的影响。并分析6例6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并外置可拆除缝线手术后前房、滤过泡及眼压情况。结果: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可拆巩膜瓣缝线可减少并发症,控制滤过,操作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20.
赵艳  旷琳  杨蕾蕾  廖琳 《广东医学》2012,33(12):1800-1801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需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0例124眼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小梁切除术49例50眼(对照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71例74眼(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视野恢复情况以及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观察组眼压略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视力恢复优良率、视野恢复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其术后早期恢复眼压、前房的形成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