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因素之间的关联性,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开展职业暴露防护培训、讲座、建立管理规章、制定操作防护指南等干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36.8%~89.5%,干预后88.2%~100.0%;年职业暴露率干预前:47.4%,干预后:5.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普遍存在,开展职业暴露相关干预活动,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供应室护士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认识,加强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方法调查供应室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分析相关原因并提出可行的防护措施,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实行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制度。结果对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进行有效干预,效果明显。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供应室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3.
刘富红 《现代保健》2012,(17):161-162
产科医务人员属于高危职业暴露人群,有传染性的暴露环境对医务人员影响很大,所以医务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加强院内管理,完善防护措施,保障职业安全。笔者对所在医院2006-2011年期间艾滋病职业暴露者进行调查访谈,分析职业暴露的情况及其对心理的影响,探讨产科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后薄0理的影响,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CU病房医务人员有效的防护干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对医务人员健康的损害。方法于2012年1~12月对48名CCU病房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定期培训,对培训前和培训后两组进行标准预防相关知识测试、职业暴露经历、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的效果对比;了解培训后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岗位等相关因素对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知晓度的影响。结果培训后组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及防护措施知晓度明显提高、职业暴露发生人次减少、发生职业暴露后局部紧急处理较规范;年轻、低学历、低职称、护士岗位的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知晓度低,两组人员效果对比和不同因素对职业暴露防护的影响,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CCU病房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干预很有必要,以实施教育和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可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知晓度,自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尤其要重视年轻、低学历、低职称的护士的培训,才能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以及职业暴露对健康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实习护士生职业暴露血源性疾病防护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莉  张冬梅 《职业与健康》2007,23(15):1294-1296
目的了解实习护士生职业防护现状及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其职业暴露的防护能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276名实习护士生职业接触感染的防护行为以及在护理操作中,暴露于患者血液、体液的情况。结果有20.3%护士生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在最近3次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中戴手套、洗手的频率低。不同科室实习护士生在最近3次护理操作中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7)。在最近2个月内有91.7%的实习护士生发生过职业暴露,平均每人发生4.0次,只有少数护士生在暴露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结论护士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淡漠,能力较差,应从个人、学校、医院等方面加强对护士生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的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产科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宁波市3所医院90名产科护士进行调查,分析产科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84份调查问卷中58名产科护士存在经皮损伤的职业暴露史,暴露率为69.1%;44名产科护士存在黏膜接触的职业暴露史,暴露率为52.4%;大部分产科护士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较好,但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工作年限、职称、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参加职业暴露预防相关培训,积极穿戴护具等是产科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结论 产科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较多,可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水平、加大社会支持、加强有效行政干预等方面预防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金雪亮 《现代保健》2011,(8):122-123
目的 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防护措施以降低损伤发生率.方法对手术室医师、护士在不同手术、使用不同仪器、不同时段职业损伤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2008、2009年职业暴露损伤发生率逐年下降,分别为23.21%、19.04%、14.08%;3年发生职业暴露损伤共35人,其中手术医师12人,手术护士23人.结论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职业暴露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手术室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对手术室护士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医院2007-2009年手术室护士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50名手术室护士中37人发生过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4.0%;共发生职业暴露315人次,主要原因有锐器刺伤,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低职称、低学历、低工作年限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职称、高学历、高工作年限护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淡薄,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强化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对健康的损害,探讨有效的防护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两组医务人员各96名,对96名医务人员定期进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培训,两组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与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进行了效果对照。结果观察组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及防护措施知晓度明显提高,p<0.001,发生职业暴露上报时间提早,χ~2=45.58,p<0.05,发生职业暴露后局部紧急处理p>0.05,规范预防用药明显增多p<0.05,血清学追踪随诊比例增多p<0.005。结论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必须建立和使用有效的防护设备及措施,实施教育与行为干预为主的防护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才能有效的控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及减少职业暴露对健康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提高职业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率。方法通过实施全员培训,建立规章制度,完善防护设施,优化操作流程等系列综合干预措施,对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后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由实施干预前2.97%(62/2 089)下降为实施干预后0.94%(22/2 338);针刺伤发生的人数由实施干预前的35人次下降为实施干预后的14人次。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率,提高医护人员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的归宿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综合医院护士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干预效果。方法于2011年3月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抗肿瘤药物的职业防护认知情况、工作中防护措施和防护管理情况等。实施职业防护教育培训和行政干预措施,6个月后再次调查,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士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经干预后,相关防护知识知晓率有非常明显或明显提高(P0.01,P0.05);配制抗肿瘤药物时防护措施实施率、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职业防护教育和行政干预是短时间内提高护士抗肿瘤药物的职业防护认知能力及防护措施实施率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赵文斌 《现代保健》2011,(1):183-184
目的 对手术室医务人员暴露乙肝病毒(HRV)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防护措施,降低血液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09年12月发生在手术室30例乙肝职业暴露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HBV职业暴露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经6个月跟踪监测,未发现1例感染。结论手术室护士是易发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能够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安全现状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门诊输液室24名护士职业暴露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00.00%;近1年内有95.83%的人接触过患者的血液,91.67%的人有安瓿割伤史,针刺伤发生率为45.83%;针刺伤后仅有7.4%上报医院.结论 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报告率低,存在职业安全风险;医院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障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职业暴露风险因素,防范或减少感染性、损伤性疾病发生.方法:分析职业暴露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防护策略.结果:规范防护降低了因职业暴露导致的感染性、损伤性疾病发生率.结论:通过有效的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及正确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意外伤害发生,保障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原因与防护措施。方法:利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某院2007--2008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认知态度及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年期间共发生68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19%,以护士为主(占80.88%),暴露种类以锐器伤为主(占86.76%),暴露源以血液为主(占94.11%),病原体以乙肝(48.53%)、梅毒(23.53%)、丙肝(14.71%)为主,发生原因以医务人员刺伤自己为主(87.76%),防护手套使用率为19.12%,均无使用防护眼镜。职业暴露发生后,有41.18%、22.06%的医务人员表示出害怕与无可奈何心理状态,95.59%的医护人员期望得到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及医疗保障。结论:该院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较为淡簿,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健全安全防护组织网络体系,执行安全操作标准,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产科医护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目标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科医护人员在HIV/AIDS孕产妇助产过程中的职业暴露情况和防护措施。方法从2005年1月-2009年12月使用统一调查表格,对每名有职业暴露危险的医护人员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2005年1月-2007年6月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3例,2007年7月-2009年12月未发生职业暴露,暴露率分别为5.8%和0,感染率为0,防护措施落实率100.0%。结论提高医护人员整体防护能力,重视医疗职业安全教育,牢固掌握职业暴露的正确处理方法,准确监测,加强医院防护基础建设,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防护流程,是避免产科医护人员在HIV/AIDS孕产妇诊疗助产过程中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危险程度及防护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采血时环境拥挤,互相碰撞;长时间工作或一人同时为2名献血者采血;操作中双手回套针头,护针帽脱落,传递过程中被带血针头刺伤及采集小样针头放置不当,易导致采血护士针刺伤。2006年未设置防刺破试管座前,采血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80%;采用不锈钢试管座后未再发生针刺伤。结论采血护士易受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影响,针刺伤是其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应加强采血护士的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提出自我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内容问卷调查,分析造成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结果: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高达88%,产房助产士在进行会阴缝合操作时针刺率则高达75.0%,接产过程接触体液、血液者达100%。结论: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几率高,但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能有效避免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9.
武汉某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春  朱长才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386-2388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针刺伤害暴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武汉某医院护理人员基本情况、针刺伤害防护知识及针刺伤害发生情况,统计分析针刺伤害暴露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临床护士1年内针刺伤害暴露率为79.1%,针刺伤害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主要见于外科和手术室,其发生率分别为84.4%和100%,是否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的针刺伤害发生率分别为84.2%和6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士为职业针刺伤害高发人群;护理人员针刺伤害职业暴露主要与科室类别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有关;强化针刺伤害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针刺伤害防护知识、使用具有安全防护的医疗器具等可有效干预护理人员职业针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根据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提高了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加强了职业安全管理,有效地防止职业感染的发生,确保了护士身心健康。结论重视护士的职业暴露教育,构建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的措施与方案,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