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制备洗涤红细胞(WRC)的可行性。方法: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过滤红细胞后,用0.9%氯化纳溶液冲满血袋,一并在低温离心机中离心,然后把洗涤液挤到0.9%氯化纳溶液袋中,再用新的注射用0.9%氯化纳溶液冲满血袋离心。这样反复3次,既成洗涤红细胞。结果:经检验各项指标符合洗涤红细胞标准,输洗涤红细胞组中的RBC、HGB和HCT均高于输未洗涤红细胞组,经t检验分析,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1例输血反应。结论: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制备洗涤红细胞方法简便、安全可行,值得基层医院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制备洗涤红细胞(WRC)的可行性.方法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过滤红细胞后,用0.9%氯化纳溶液冲满血袋,一并在低温离心机中离心,然后把洗涤液挤到0.9%氯化纳溶液袋中,再用新的注射用0.9%氯化纳溶液冲满血袋离心.这样反复3次,既成洗涤红细胞.结果经检验各项指标符合洗涤红细胞标准,输洗涤红细胞组中的RBC、HGB和HCT均高于输未洗涤红细胞组,经t检验分析,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1例输血反应.结论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制备洗涤红细胞方法简便、安全可行,值得基层医院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输血反应,临床应用洗涤红细胞的比例越来越高。2004-2005年.我们用滤除白细胞和不滤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制备洗涤红细胞,并分别对洗涤红细胞的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蛋白清除率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洗涤红细胞的适应症及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患者72例(治疗组)和应用全血治疗患者66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全血和应用洗涤红细胞对于贫血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提升无显著差别,而2者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洗涤红细胞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方法:抽取3种滤器制备的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红细胞回收率、过滤后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残留量、pH值及保存不同时间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等作质量分析。结果:红细胞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含量、pH值均符合要求,而白细胞残留量存在差异。结论:只有选择合格滤器才能保证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红细胞保存液(MAP)混悬洗涤红细胞在保存有效期内的质量指标。方法:随机将悬浮红细胞分为2组,1组不洗涤(对照组),1组用生理盐水洗涤最后用MAP混悬(实验组),4℃±2℃冰箱保存,分别在保存期7、14、21、28、35d同时取样,按洗涤红细胞质量标准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保存期末(35d)的血红蛋白含量、上清液蛋白含量、溶血率及无菌试验均符合国家标准;但实验组洗涤红细胞在保存21d后溶血率明显升高至保存末期35d,溶血率为(0.110±0.035),与7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MAP混悬洗涤红细胞至保存期末质量符合标准,但溶血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建议最好在保存期21d内的洗涤红细胞应用临床为佳。  相似文献   

7.
洗涤红细胞(WRC)在临床成分输血中一直倍受重视,有效提高WRC的制备质量,可以降低白细胞引起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减少血浆蛋白过敏反应,我站采用改良多联袋倒置离心法制备WRC与传统的挤白膜法制备WRC对比,其白细胞清除率和红细胞回收率的制备质量有了较显著的提高,而且对红细胞保存更加有利,也更有效的提高了洗涤红细胞的临床输注效果。现将制备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卫生部《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对所列的血液制品都设定了一个容量标准,其中悬浮红细胞及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的容量标准是标示量±10%[1],而据了解现在几乎所有血站制备的悬浮红细胞或者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都是以单位(U)提供给临床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并比较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和悬浮红细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 582例患者分为输注悬浮红细胞组(1 450例)和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组(1 132例),输注前测定Hb值,复查患者及献血者ABO和RH(D)血型并作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后给每例患者进行血液学分析,检查Hb值,然后再进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结果: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效果好于普通悬浮红细胞,并且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可以使输血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ACP215与ACP115细胞洗涤机制备冰冻洗涤红细胞的效果。方法:20袋400mL全血以相同的加工条件进行甘油化并置-80℃保存。随机分成2组,按冰冻洗涤红细胞操作规程分别用ACP215与ACP115细胞洗涤机制备冰冻洗涤红细胞,用SPSS11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产品均达到国家《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中的标准,临床输注后无不良效果。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ACP215制备冰冻洗涤红细胞效果优于ACP115。  相似文献   

11.
头发很容易被氟化物污染,且不易被常规洗涤方法洗脱。本研究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洗涤剂对洗脱头发表面外污染氟的洗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用0.25M HCl能完全洗脱头发表面污染的氟,而且发氟值不随洗涤次数的增加和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经扫描电镜观察,0.25M HCl浸泡发样24小时,其鳞片状结构没有被破坏。推荐用0.25M HCl清洗分析发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血对危重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1月我院ICU收治需输血治疗危重患者354例,其中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184例,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组共170例。对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及输血剂量与感染率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院内感染率为26.1%,悬浮去自细胞红细胞输血组院内感染率为9.4%,与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Х^2=16.59,P〈0.01)。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的输血量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Х^2=28.71,P〈0.01)。结论危重患者院内感染发生与输血、血液成分及输血量等有关。在保证患者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输血,对确需输血的患者,应该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时白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变化及作用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缺血时几乎全身各系统均可发生改变。从发病看,脑血管闭塞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是根本原因,其中的关键环节是血液和血管发生反应。如果不按器官分类的话,人类发病最多的是血液和血管发生反应的疾病。这种机制发生在心脏、脑和肾等处则分别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和肾缺血。在脑缺血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血细胞发生一系列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综述如下。 一、白细胞 脑缺血时,白细胞有明显改变,60年代发现了白细胞参与中风的发生,70年代发现中风后有迟  相似文献   

14.
潘越飞 《内科》2012,7(1):63-65
输血引发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耐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传播病毒等危害,是由于血液中的白细胞引起的,去除白细胞是避免上述不良反应的有效手段[1].据文献与美国血库协会(AABB)资料显示,血液去除白细胞的数量与输血反应呈相关性[2].  相似文献   

15.
丁国良  王珍  张月华 《山东医药》2006,46(28):63-63
比较当天和储存3d的新鲜全血,以及7d内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活性,三者间t-PA活性无统计学差异。用7d内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代替当天新鲜全血抢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可取得同等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感染四项阴性献血者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感染EBV的情况及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荧光PCR技术对500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袋进行EB病毒核酸定量,统计其感染率,并根据EBV的EBNA2与EBNA3C基因连锁多态性及BamHI基因某些片段的保留与缺失通过PCR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检测对EBV阳性标本进行A/B、F/f、C/D分型,分别统计出各型别的检出率。结果 500例血液制品样本中共有44例检测到有EB病毒DNA拷贝,阳性率为8.8%(44/500)。其中A/B分型中A型检出率为36.36%(16/44),B型检出率为63.64%(28/44),A型和B型混合感染未检出。F/f分型中F型检出率为79.55%(35/44),f型的检出率为20.45%(9/44),无两型混合感染。C/D分型中C型检出率为70.45%(31/44),D型检出率为29.55%(13/44),无两型混合感染。结论 感染四项阴性献血者输血时有EBV感染的可能,EBV阳性的样本中,多数以B、C、F型EBV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临床血液回收和血液保存对老年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探讨血液回收和血液保存对老年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血液回收的手术患者100例。患者术中回收的红细胞为Ⅰ组;Ⅰ组患者的术野红细胞100份为Ⅱ组;库存2w的浓缩红细胞100份为Ⅲ组。分别测定三组红细胞的受体花环形成率、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率、CD35阳性红细胞百分率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Ⅰ组与Ⅲ组红细胞受体花环形成率、CD35阳性红细胞的百分率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低于Ⅱ组,且Ⅰ组上述指标均高于Ⅲ组(P〈0.05或0.01)。三组红细胞免疲复合物花环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回收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红细胞的免疫功能,但术中回收红细胞的免疫功能优于库存2w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联合输注进行临床观察,并与新鲜全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同时检测当天和储存3 d的新鲜全血以及7 d内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活性,以旁证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DIC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当天和储存3 d的新鲜全血,以及7 d内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中t-PA的活性,三者间t-PA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7 d内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代替当天新鲜全血抢救DIC患者可取得同等效果.结论:7 d内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中t-PA的活性与当天新鲜全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抢救DIC时不必要强调输注新鲜全血,只要合理输注成分血,效果等同于新鲜全血.  相似文献   

19.
血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对血液黏度和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梅  耿庆信  刘国梁 《山东医药》2005,45(16):43-44
近两年来,我们通过对受试对象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检测,探讨了血清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TC)对血液黏度和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为临床高脂血症及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血液稀释治疗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2006年9月—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80例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丹红加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在使用丹红和前列地尔基础上使用血液稀释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进行血液稀释治疗后红细胞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症状缓解较对照组明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使用血液稀释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