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羟基喜树碱、鸦胆子油、保肝健脾汤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组应用中药抗癌药羟基喜树碱、鸦胆子油联合少量化学药物对癌灶进行灌注化疗、栓塞,术后口服保肝健脾汤,以改善肝功能,治疗并发症,并与单纯应用化学药物介入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分析两组在治疗后WBC、肝功能方面的不同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应用中医药为主的治疗组术后WBC、肝功能、生存期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大部分患者一经发现已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时机,使介入疗法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1]。肝癌介入治疗是在X线、超声仪等设备的引导监视下,经皮肤穿刺动脉血管,将抗肿瘤药物和栓塞剂注入,对肿瘤病变进行直接治疗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2]。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介入治疗的创伤、药物的毒副作用等,会  相似文献   

3.
介入治疗需要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在放射科X线电视监视下,将化疗药物由导管注入肝肿瘤血管。对肝癌患进行介入治疗,可以达到局部给药、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的目的。临床证明,做好肝癌患围介入治疗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羟基喜树碱、鸦胆子油、保肝健脾汤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组应用中药抗癌药羟基喜树碱、鸦胆子油联合少量化学药物对癌灶进行灌注化疗、栓塞,术后口服保肝健脾汤,以改善肝功能,治疗并发症,并与单纯应用化学药物介入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分析两组在治疗后WBC、肝功能方面的不同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应用中医药为主的治疗组术后WBC、肝功能、生存期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已成为中晚期肝癌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1].介入治疗被公认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及手术后复发患者的首选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是将导管选择性的插入瘤体供血的动脉内,经导管注入抗癌药物或栓塞剂,使肿瘤细胞坏死,依据药物运行第一循环的首过效应原则[2].使药物的效价可以提高2~22倍,疗效提高4~10倍,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减少了手术创伤,是临床治疗肝癌的良好方法.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探讨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共诊治的4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及护理措施的研究分析。结果:48例肝癌患者,其中42例患者通过药物控制均出院,6例患者由于体质等相关问题,需要行二次介入治疗顺利出院。结论:对于肝癌患者实施介入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不仅提高临床疗效,更能缓解度副作用,对临床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中外医疗》2009,28(36):117-117
目的探讨中医药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观察组采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加中医药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瘤体缩小情况,甲胎蛋白下降情况及栓塞综合征。结果观察组在甲胎蛋白下降情况及栓塞综合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平均缩小率与对照组肿瘤平均缩小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加中医药辅助治疗,具有毒副反应轻,对骨髓毒性作用少的特点,并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作为抗肿瘸治疗的中药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于海娟  张志茹  张双 《吉林医学》2011,32(26):5582-5583
<正>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百万人患肝癌。目前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重要非手术方法,是经导管介入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即肝癌介入治疗(TACE),可有效的控制癌体生长,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9例原发性肝癌接受介入或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病情观察,饮食、心理及介入治疗过程等方面护理。结果6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4例死于肝昏迷,3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其余患者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临床体征、肝功能无明显恶化,好转出院。结论对病情的全面观察与有效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探讨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共诊治的4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及护理措施的研究分析。结果:48例肝癌患者,其中42例患者通过药物控制均出院,6例患者由于体质等相关问题,需要行二次介入治疗顺利出院。结论:对于肝癌患者实施介入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不仅提高临床疗效,更能缓解度副作用,对临床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患者早期无临床症状,出现症状时常常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肝癌介入化疗是近年来介入治疗在临床广泛应用,为肝癌治疗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该方法是一种局部化疗,可大大提高肝癌局部药物浓度,减少血药浓度,从而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命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阳 《吉林医学》2010,31(13):1737-1738
目的:观察岩黄连注射液对伴有肝细胞黄疸的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肝损害的修复功效。方法:对42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应用岩黄连注射液改善肝功能,对比治疗前肝功能。结果: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用药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ALT、AST、γ-GT、TBIL明显下降(P<0.05),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岩黄连注射液对介入治疗所致的肝损害具有修复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保肝、降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汤育玲  冀素娥 《河北医学》2002,8(2):168-169
介入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是在影像设备下 ,通过导管引入体内灌注药物 ,以进行治疗的学科。而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 ,创伤小、无痛苦 ,用药剂量大、副作用小 ,疗效良好的优点。其中认真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是确保疗效、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作者通过对 17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本组 17例患者行介入治疗 2 5例次。性别 :男14例 ,女 3例 ;年龄 :30~ 6 9岁之间 ,平均年龄 5 3.5岁 ;行介入治疗 3次者 2例 ,2次者 4例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用介入治疗17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根据其DSA表现、类型、位置、大小及化疗药物的剂量对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回顾分析DSA表现、类型和肿瘤灶内碘油沉积情况影响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疗效.结论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疗效显著,为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肝动脉化疗栓塞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性肝癌(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率高,治疗难度高,预后差,需多学科、多种手段联合治疗.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介入治疗、射频消融、免疫治疗等.近年来,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开拓了肝癌治疗的新局面,该文就近年来有关索拉非尼在肝癌外科综合治疗的相关研究行分类分析,以指导其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肝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肿瘤,癌症死亡率也较高.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但是化疗也会损伤患者的正常组织,因此,化疗药物在治疗肝癌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降低患者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提高化疗药物的局部浓度是当下医学邻域的重要研究项目.EHRIC首次提出将化疗药物利用载体定向运送到靶器官,将治疗药物的传统给药方式改为特异性定位分布,有效降低化疗药物的用量,提高药物的利用效率,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程度.纳米药物的独特优势使其在临床上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纳米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应用前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提高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1年4月我院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TACE介入治疗的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单纯采用TACE介入治疗方法治疗的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治疗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恶性度较高的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目前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由于大部分病人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故非手术疗法在肝癌治疗中占重要地位。肝癌的非手术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化学治疗、外放射治疗、免疫治疗、激素治疗等。近年来由于影像学的发展,肝癌的介入治疗成为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广.  相似文献   

19.
利用介入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和血管栓塞是目前综合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我院1996年1月~1998年12月对50例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28~72岁,平均52.3岁。均经B超、CT或MRI证实为原发性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5例,介入治疗后行肝癌手术6例。行介入治疗4次3例,3次5例,2次20例,1次22例。50例均用Seldinger方法在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导管超选至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常用化疗药物有阿霉素、丝裂霉素、顺铂、5-氟脲嘧啶等,2~3种药物联合…  相似文献   

20.
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介入术后,化疗药物及栓塞剂可导致靶器官缺血坏死,局部组织炎性水肿,肝包膜紧张度增加,患者常出现肝区疼痛,有的甚至疼痛难忍。我院自1998年以来开展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无1例患者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