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最常累及瓣膜.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对少见,本节重点介绍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最常累及瓣膜.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对少见,本节重点介绍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心内膜炎( IE)是心脏瓣膜、心内膜及大动脉内膜炎症性疾病,原称为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1]。消除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是治疗的关键。及早及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继发于各类器质性心脏病和心脏病手术后,正常心脏发生者较少,近年有所增加,但多为老年体弱者,青年人少见。产碱杆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则更为少见。本病与一般常见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四项不同的临床特点:①发病急;②心内膜破坏严重;③短期内发生明显的进行性贫血;④易于发生较大的动脉栓塞。我院于1989年12月23日收治了1例产碱杆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经多次血培养证实,用氯霉素治疗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内膜炎是指心脏瓣膜和心壁内膜的炎症,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是由细菌、霉菌、立克次体和部分病毒等经过血液直接感染而产生的心内膜炎。因此,动脉内膜感染所引起的炎症性病变,例如动脉导管末闭或主动脉缩窄等所并发的感染性动脉内膜炎亦包括在本病范围之内,故统称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以下筒称IE)。非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风湿病所引起,并包括先天性,免疫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本病临床表现变得不典型。目前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肠球菌。急性IE基本病理变化在心瓣膜表面附着由红细胞、白细胞、纤维蛋白原和病原体沉着而形成的赘生物。赘生物下心内膜可出现炎性反应和坏死。  相似文献   

7.
何苍生 《广东医学》1994,15(6):364-365,367
感染性心内膜炎(IE)在婴儿及儿童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较多,早期诊断及治疗较困难。我院自1970~1992年经内科治疗2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中15例为尸检证实,结合文献对本病临床表现作一分析及诊断探索。  相似文献   

8.
4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crclitis,I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仍为发热占95.2%、心脏杂音占90.5%;血培养阳性率为42.9%,其中草绿色链球菌占38.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3.3%;感染性心内膜炎中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占90.5%,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占31.6%、先天性心脏病占21.4%,瓣膜退行性病变占18.4%;超声技术在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为92.85%;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结论:近年来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有所变迁,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也有所变化;早期及时正确诊断,内、外科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78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风湿活动,20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风湿活动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存的诊断进行探讨。风心病并发风湿活动,沿用Jones诊断标准敏感性很低,易造成漏诊。本文风湿活动主要表现为心衰,其次为游走性大关节酸痛。而血沉、抗“O”增高检出率较低。感染性心内膜炎因院外已不规则用过抗生素,故发热、血培养阳性率亦很低。风湿活动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存时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又称细菌性心内膜炎。由于侵入心内膜(包括心壁内膜和大动脉内膜)而引起感染和炎症的微生物,除细菌外尚有螺旋体、霉菌及立克兹体。故近来多主张采用感染性心内膜炎这一名称。关于本病的临床分析,国内早有报导。现就我院近亚7年收治的2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作一临床分析,以供参考。临床资料年龄与性别:自10—49岁各个年龄组均有分布,但50岁以后则少见(表1)。男性15例,女性10例。Beeson描述本病青春期前发病较少,本组病例看不出这种现象。但本组病例50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少见而难治的重症心血管病。此病可有多种并发症 ,其诊断一时较难明确。为了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水平 ,我们分析 3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临床表现 ,以便及早诊治 ,改善预后。1 资料和方法1.1 年龄与性别 本组收集 1986年 1月~ 1999年 10月感染性心内膜炎共 34例 ,年龄为 12~ 6 2岁 ,平均年龄 32 .5岁 ,男 2 0例 ,女性 14例 ,其中 30例为农民 ;4例为工人。所有病例皆作心电图、全胸片、两维超声心动图 ,血培养细菌等。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 3例 ;主动脉瓣病例 10例 (关闭不全 7例 ,脱垂 2例 ,狭窄 1例 )。二尖…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肾脏损害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肾脏损害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1月-2008年8月收治的7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其中4例病人有肾活检组织病理资料。结果:草绿色链球菌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肾脏损害包括无症状的血尿和(或)蛋白尿(86.4%),急性肾炎综合征(4.8%),肾病综合征(1.7%),急进性肾炎(3.4%),肾栓塞(3.4%);4例患者给予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例肾功能完全恢复。感染性心内膜炎伴肾脏损害组与无肾脏损害组在心脏结构病变与致病菌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肾脏损害很常见,多数为无症状的血尿和(或)蛋白尿;肾栓塞,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也可以出现;心脏结构改变不能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肾损害的发生;草绿色链球菌仍然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的重度增生性肾炎,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可适当给予糖皮质激素(包括冲击)及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外科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近12年间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26例,其中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5例,包括12例单纯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13例在心脏病基础上引发的感染心内膜炎;继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余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30个月,无晚期死亡。结论早期诊断、适时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侵犯右侧心脏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比较少见,作者近5年来遇到6例,占同期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13.33%。6例皆为先天性心脏病,5倒为室间隔缺损,其中1例并有右室流出道狭窄,另1例为瓦氏窦瘤破入右心室。本文对其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治疗要点进行探讨,强调了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贵 《四川医学》2009,30(10):1605-1607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9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血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87.0%,其中以草绿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8.7%,分布呈现多样性;真菌占4.3%。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最高的是红霉素、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最敏感的是万古霉素;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最高的是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最敏感的是亚胺培南。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呋喃妥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利福平的抗菌活性最强,可作为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家锦 《广西医学》2004,26(10):1490-1492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以心脏内表面感染或炎症为特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Moreillon等[1] 将其分为四类 :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静脉吸毒者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医源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其诊断一般按照Duke[2 ]标准。虽然随着抗生素治疗、临床微生物学、心脏影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经血流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大动脉内膜所引起的感染性炎症.其特征是心瓣膜上形成赘生物和微生物经血行播散于全身组织、血管.可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根据发病的情况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心内膜炎.按临床病程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心内膜炎,后者远较前者多见.两者在基础病变、致病种类、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本病可见任何年龄,尤以成年男性为多发.  相似文献   

18.
5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析宋体智王洪玉林依明段建福(南充市妇幼保健院)(武胜县人民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以下简称IE)是常见的心脏疾病,至今死亡率仍较高。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本病的不典型病例增多,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本文收集武胜县人...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病原体感染心内膜所致,容易累及心脏瓣膜,其特征性病损为赘生物形成,而赘生物脱落可以引起动脉栓塞并造成重要组织器官的缺血、坏死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了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多发心外并发症,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超声检查发现二尖瓣前叶赘生物形成,CT、MRI检查发现多发脏器、血管受累,具体表现为脾梗死、肾脏梗死、脑梗死、脾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肾动脉瘤及右侧大脑中动脉远端管腔狭窄、闭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西安宝石花长庆医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分析心脏超声与病理检查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致性。结果:心脏超声检出赘生物数量与病理检查完全一致(kappa=0.854),赘生物长度、瓣膜病变位置、瓣膜病变种类与病理检查基本一致(kappa=0.784、 0.769、0.654)。结论:心脏超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检测赘生物数量、长度及瓣膜病变位置、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