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感染HIV是不是就不能要孩子了?生出来的孩子会不会也携带艾滋病病毒? 答:不幸感染HIV的女性还是可以成为一个母亲的.但是若是想要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那么宝妈一定要做好预防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才可以哦. 问:宝宝是怎样从母亲那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呢? 答:感染HIV的孕产妇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称为宫内感染;也可经产道及产后血性分泌物传给新生儿或通过哺乳等途径传给婴幼儿.  相似文献   

2.
万方 《大众医学》2010,(12):52-52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由于艾滋病危害严重,全社会都有必要提高防范意识。而预防艾滋病,高危人群(即比正常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概率更高的人群)更应该注意采取恰当的、必要的措施,防止感染或传播艾滋病病毒。那么,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呢?试做一做下面的测试题。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问答     
《健康》2004,(12):34-35
1.什么是艾滋病?它有哪些传播途径?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致死率极高的严重慢性传染病,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是艾滋病英文名的缩写。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性接触传播:这是艾滋病散播最主要的方式,其人数占全球总感染人数的 70%。 血液传播:  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血液制品或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或针头,都有传播的危险。 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育龄妇女在怀孕期、分娩期或哺乳期时,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2.艾滋病能通过日常生…  相似文献   

4.
黄秀健  邹晓妮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222-3223
目的:了解孕妇人群对艾滋病(AIDS)预防知识的正确知晓率,以便为在该人群中采取切实可行的AIDS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检的孕妇161人,其中85人为对照组,参加孕妇学习班的孕妇76人为干预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预组采取讲课、播放艾滋病VCD和发放艾滋病预防宣传资料等干预措施。两组分别进行内容相同的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孕妇对AIDS有关知识的正确认识平均分(89.66)高于对照组(68.3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3.69,P<0.01)。结论:孕妇虽然对AIDS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是否就是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能否在较长时间里生存;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能否杀灭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是否会感染艾滋病;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坐厕、浴室、游泳池等公共设施是否会感染艾滋病;蚊子叮咬后是否会传播艾滋病以及已受感染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或生产期间)服用特定的药物等方式有可能防止母亲将艾滋病传给其孩子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而经干预后,AIDS知识正确率大大提高,提示对那些容易模糊、易于混淆的知识要重点宣传。调查还发现,有96.5%的孕妇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可能感染到艾滋病。因此,有必要对该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干预,以提高防范意识和保护技能。  相似文献   

5.
美国一项调查表明:感染艾滋病的机会似乎与该人同已感染者发生性交的次数无关。 关于艾滋病的传播方式,科学家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知道病毒是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的,并且感染了血液和人体的组织液。性交、输血或在人们共用注射器时都可传播艾滋病。然而美国一项新调查,对男女性交传播艾滋病进行了探讨。其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研究表明,某人感染艾滋病的机会似乎与该人和已  相似文献   

6.
对同性恋男子开展艾滋病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性交是艾滋病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可从感染者传给其性伴侣,这包括:男人传给女人、女人传给男人、男人传给男人及女人传给女人。其中,病毒从男人传给男人,即病毒通过男子同性性行为(主要为肛交和口交)而传播是欧美国家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最重要途径,也是部分华人社会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浦江社区内男性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及个人行为方式的认知现状,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男性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艾滋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5月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浦江辖区内100名男性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感染艾滋病的人不能从外表上看出来、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艾滋病、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等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3%、98%、94%和98%,但对日常生活中与艾滋病患者一起就餐、蚊虫叮咬等可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为88%和72%,大多数调查者性交时能合理使用安全套,无性病相关症状、同性恋、吸毒等情况的发生。结论艾滋病传播以性传播为主,纠正部分男性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的错误认识,是预防艾滋病发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因此必须接触了艾滋病病毒并且被感染后才会发病。如果没有感染病毒就谈不上患艾滋病了。现在国际上对艾滋病感染的3种途径已经研究得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是通过血液、性和母婴途径传播的。因此,一般的健康人群被HIV感染的危险性虽存在.但几率并不高。然而,对于那些有可能接触HIV感染者的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防疫人员、公安人员来说.在工作中.很有可能因意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体液污染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针头刺破皮肤。因此.这部分人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会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济南市近年来外来妇女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相关人口学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常规监测的形式,每季度一次对新流入的外来妇女进行HIV检测,蛋白免疫印迹试验确认。对每位被调查者逐一问卷调查,并对来自不同省份、不同职业和文化背景的女性HIV感染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6-2009年共监测1 049人,发现HIV感染者11例,HIV阳性检出率为1.05%,以异性性传播及静脉吸毒感染为主,现3例为艾滋病病人,3例死亡,阳性感染者中有3例传给配偶,1例传给子女。结论该人群HIV感染情况明显高于济南市其他高危人群,并造成二代传播,对济南市艾滋病流行存在深远影响,需不断加强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1.
魏卫  吴志新 《职业与健康》2009,25(7):727-728
目的了解河南省信阳市农村外来女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态及家庭内传播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信阳市近年来发现的外来妇女及HIV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对其家庭成员进行艾滋病检查。结果全市共调查外国或外省嫁人妇女374人,有33人感染HIV,感染率高达8.82%。有些来自艾滋病流行相对严重的省和国家,部分外来妇女有婚外性行为和吸毒史,8人来自缅甸,7人来自越南,有14人来自云南,3人来自广西,1人来自重庆。有9人传给丈夫,有4人传给子女。结论部分农村地区外来嫁入女性中感染有HIV,应加强该类人群的HIV/AIDS监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感染者进行随访,防止家庭内的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在从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诊疗、护理监测、检验、司法管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情况。资料表明,经各种形式暴露于含有HIV的血液而引起HIV感染的危险性平均为0.3%。目前,我国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高危感染人群对其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仍缺乏全面了解。尽管HIV职业暴露感染的几率较低,但目前尚没有批准使用的针对HIV的有效疫苗;尽管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控制感染并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的体液中,但是只有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在病毒的传播中有意义,由性行为而致有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传播可能和接触上述所有液体有关,不同性行为的传播效率并没有被完全认识清楚。从男人传给女人对从女人传给男人的相对效率仍是不确定的,血清阳性传染性的差异还不能解释。因此,认识影响个体易感性的相关因素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在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方面,女性首当其冲。为什么会有比男性更多的妇女感染艾滋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显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艾滋病病毒更容易通过性关系从男性传给女性。女性处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特殊危险中:她们通常很少有机会决定性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是否发生性行为。但社会文化观念中某些对所谓“男子汉”的期望也会促使男性危险性性行为和吸毒行为的发生。这使得男性及其性伙伴处于高度危险中。  相似文献   

15.
健康新知     
1艾滋病病毒也能改造一项新研究表明,经过改造的艾滋病病毒也许可用于患囊肿性纤维化的胎儿产前基因疗法中。实验显示,这种经改造的病毒可以感染未出生小鼠的肺部组织,这表明它可用于纠正导致囊肿性纤维化的遗传缺陷。这种病毒经过改造有可能转运正常的基因。然后用来感染已患囊肿性纤维化的未出生胎儿。  相似文献   

16.
王历辉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343-334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病毒)的大规模流行是当今世界面对的最严重的健康危机.自1981年以来,艾滋病已经导致2 500万人死亡,目前估计有3 86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230万为儿童.  相似文献   

17.
问与答     
《中国健康月刊》2007,(1):55-55
Q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有哪几个发展时期?各有多长时间?A一个艾滋病患者从感染到死亡,一般可有3个发展时期,即:1.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似感冒,能很快自愈。这个时期可以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原,但是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2.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自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  相似文献   

18.
任伟 《健康向导》2012,18(4):29-29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它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也是可以预防的.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继发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某中医高校的581名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进行匿名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对象中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知识知晓人数分别为455人、445人和464人,知晓率分别为78.3%,76.6%和79.9%。在艾滋病基本知识方面,大学生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外表看起来健康的人有可能携带HIV""艾滋病可以预防""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及"检测艾滋病应到正规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0.4%,89.7%,83.1%,92.6%及94.7%;但大学生对"我国目前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出现了艾滋病疫情""世界艾滋病日"和"尚无疫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1.7%,59.2%和66.8%。在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方面,大学生对"输入含有HIV的血液会感染艾滋病""正确使用安全套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机会""感染HIV的妇女生下的小孩可能会感染艾滋病"等知识的知晓率均较高,分别为94.0%,90.0%和92.9%;但大学生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和"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共用泳池、浴池和马桶不会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0.3%和55.6%。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全面,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已成为有史以来最具破坏力的全球性流行病.截至2002年底,全世界已有超过2 000万人死于艾滋病,估计有4 2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另外,每年还有超过500万的新感染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